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检测苯并芘(Bap)和革兰氏阳性菌细菌壁肽聚糖(PGN)体外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Z95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ap组、PGN组和(Bap+PGN)组, PGN浓度为20μg/mL,Bap浓度 为10-5mol/L。 RT-PCR和ELISA检测SZ95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分泌白介素(IL-1α、IL-1β)、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ap+PGN)组IL-1α,IL-1β和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Bap组和PG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并芘协同增强PGN诱导的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IL-1α,IL-1β,TNF-α的表达,这可解释为什么环境污染可加重或诱导痤疮 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苯并芘(Bap)和革兰氏阳性菌细菌壁肽聚糖(PGN)体外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Z95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ap组、PGN组和(Bap+PGN)组,PGN浓度为20μg/m L,Bap浓度为10~(-5)mol/L。RT-PCR和ELISA检测SZ95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分泌白介素(IL-1α、IL-1β)、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ap+PGN)组IL-1α,IL-1β和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Bap组和PG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并芘协同增强PGN诱导的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IL-1α,IL-1β,TNF-α的表达,这可解释为什么环境污染可加重或诱导痤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维A酸对重度痤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度痤疮患者56例,口服异维A酸胶丸,10mg/次,3次/d,12周为1个疗程,采用ABC-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服药前后血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另外选择40名非痤疮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测定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治疗前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8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8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能明显降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8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小鼠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TLR)2表达、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株产生炎症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不同浓度ALA孵育细胞,并予16 J/cm2红光照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Western 印迹检测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磷酸化p38、JNK、ERK、IκBα蛋白表达。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ambane′s T2检验。结果 模型组TNF-α、IL-6的浓度分别为(0.34 ± 0.02) ng/L(P < 0.01)、(0.21 ± 0.03) ng/L(P < 0.05),均高于空白组。与0.03 mmol/L ALA组比较,0.12 mmol/L ALA组TNF-α浓度为(0.03 ± 0.01)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6浓度为(0.07 ± 0.0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4.813,P < 0.01)。模型组TLR2、MyD88、p-p38、p-IκBα、p-JNK、p-ERK蛋白表达水平(A值)分别为0.90 ± 0.14(P < 0.01)、1.11 ± 0.13(P < 0.01)、0.84 ± 0.04(P < 0.01)、1.45 ± 0.20(P < 0.01)、2.56 ± 0.06(P < 0.01)、3.70 ± 0.40(P < 0.01),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着ALA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光动力治疗可减少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TLR2的表达,可能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苯并芘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Z95人皮脂腺细胞分为对照组、1 × 10-5 mol/L白藜芦醇组、1 × 10-5 mol/L苯并芘组及白藜芦醇 + 苯并芘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酶P450(CYP)1A1、CYP1B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磷酸化p38水平/p38水平)和AhR蛋白相对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α、IL-6蛋白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苯并芘组及白藜芦醇 + 苯并芘组SZ95人皮脂腺细胞IL-1α的mRNA(2.045 ± 0.272、2.058 ± 0.154、3.124 ± 0.094、2.185 ± 0.337)和蛋白(9.132 ± 1.181、9.429 ± 0.771、20.361 ± 0.907、9.917 ± 0.897)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62、101.705,P值分别 < 0.01、 < 0.001),其中白藜芦醇 + 苯并芘组IL-1α 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低于苯并芘组(均P < 0.01)。此外,苯并芘组p38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及白藜芦醇 + 苯并芘组(F = 303.129,均P < 0.000 1)。白藜芦醇 + 苯并芘组AhR、CYP1A1和CYP1B1的mRNA表达较苯并芘组显著下调(t值分别为10.640、33.599、18.327,均P < 0.001)。苯并芘组细胞AhR蛋白表达低于白藜芦醇 + 苯并芘组(P < 0.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抑制环境污染物苯并芘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炎症因子IL-1α表达,该作用可能通过AhR和p38MAPK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双草油对大鼠放射性皮炎模型的保护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草油低、中、高剂量组、三乙醇胺乳膏组,采用单次剂量30 Gyγ射线照射大鼠背部皮肤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创面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皮肤组织中TLR4、MyD88、NF-κB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炎性细胞数量、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及创面皮肤组织中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双草油低、中、高剂量组、三乙醇胺乳膏组大鼠炎性细胞数量、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及创面皮肤组织中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双草油对放射性皮炎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Toll样受体2、4(TLR2、TLR4)以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孢子丝菌病免疫识别及免疫介导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孢子丝菌病患者19例及健康人对照12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患者组皮损及对照组皮肤组织中TLR4及MyD88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LR2及MyD88 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结果数据以■ ± 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TLR4、MyD88的表达部位主要是除角质层外的表皮全层和真皮及皮下组织中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照组皮肤几乎不表达TLR4,MyD88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呈弱表达。孢子丝菌病组TLR4表达水平(63.767 ± 3.829)高于对照组(5.167 ± 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82,P < 0.05);MyD88表达水平(57.236 ± 4.744)亦高于对照组(10.588 ± 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30,P <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TLR2 mRNA和MyD8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974 ± 1.452和2.028 ± 2.0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30 ± 1.073和0.688 ± 0.422),均P < 0.05。 结论 孢子丝菌病发病可能与真菌通过Toll样受体途径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在寻常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轻、中、重度痤疮患者各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另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轻、中、重度组痤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各组患者血清中IL-8和TNF-α的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组患者TLR2的表达与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382、0.517、0.436、0.641、0.725、0.593,P<0.05).痤疮严重程度与TLR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06,P<0.01).结论 TLR2表达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浓度与痤疮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在寻常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部分抗炎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痤疮患者经异维A酸治疗前后外周血CDl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并与对照组2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未经治疗的痤疮患者外周血CDl4+单核细胞TLR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0.63,P〈0.01),治疗后TLR2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73,P〉0.05)。结论:TLR2的表达与痤疮的发病相关;异维A酸治疗后可明显减少外周血CDl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的9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异维A酸胶丸10mg口服,丹参酮胶囊1.0g口服,均3次/d,疗程8周。对照1组予异维A酸胶丸口服,对照2组予丹参酮胶囊口服。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程均同治疗组。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后记录病情积分和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包括健康对照组在内所有入选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8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病情积分(2.13±0.82)明显低于对照1组(4.45±1.07)和对照2组(4.96±1.16),治疗组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1组(63.33%)和对照2组(60.00%),治疗组外周血IL-8水平(28.53±4.77)明显低于对照1组(36.33±7.91)和对照2组(43.21±9.27),治疗组外周血TNF-α水平(36.69±6.67)明显低于对照1组(56.95±9.50)和对照2组(44.29±7.1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IL-8和TNF-α、对照1组IL-8、对照2组TNF-α与病情积分均呈正相关性。结论异维A酸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血清中IL-8和TNF-α的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手湿疹是一类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治疗较为困难。按病因可分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手部湿疹三大类;按形态学可分为角化型、水疱型、指头炎、钱币状湿疹等类型。手湿疹的治疗应以防护和修复为主,在此基础上使用外用激素药膏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本病为皮肤科常见病,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综述了多项国外手湿疹指南及国内诊疗标准,重点讨论临床分型、诊断以及治疗原则,旨在为国内手部湿疹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残疾基因同源物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基因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以及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或住院接受皮肤肿物切除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05例,其中病理证实为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除皮损外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且病理证实为良性皮赘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DAB2IP的表达,分析DAB2IP表达水平与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表型及病理的相关性。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DAB2IP蛋白在对照组26例中阳性11例(42.3%),病例组79例中阳性74例(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3.50,P < 0.05)。DAB2IP表达与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均P > 0.05),浅表性组(5/7)浸润性组(95.8%)DAB2IP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47,P < 0.05)。79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Ki?67蛋白阳性31例(39.2%),且表达Ki?67的癌细胞都表达DAB2IP。结论 DAB2IP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幼儿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联合重庆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以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为阳性对照,入组特应性皮炎患儿120例,试验组61例,对照组59例。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后1周、2周及3周时有效率、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婴儿生活质量调查量表(IDQOL)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有效率比较采用可信区间法进行非劣效检验,比较试验组是否非劣效于对照组;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入组时基础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第1周、2周及3周时(全分析集),试验组分别为有效46例(86.79%)、49例(92.45%)及51例(96.23%),对照组分别为36例(83.72%)、35例(81.40%)及41例(95.35%),经非劣效分析(非劣效界值为-0.15),试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试验组基线、1周、2周及3周时EASI评分分别为4.57 ± 3.19、0.72 ± 0.89、0.45 ± 0.87、0.18 ± 0.40,对照组分别为4.50 ± 3.29、1.03 ± 1.81、0.62 ± 0.85及0.28 ± 0.82,经配对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后EASI值均低于基线,试验组T值分别为-715.5、-9.4、-715.5,对照组分别为-437.5、-473.0、-472.0,均P < 0.001;经秩和检验,各观察点两组间EAS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配对秩和检验,治疗后试验组IDQOL评分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间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19.7%)、对照组10例(1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9,P > 0.05)。结论 0.05%地奈德乳膏治疗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效相当,可为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初步建立皮肤肿瘤光声检测系统与数据处理方法,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模型进行光声成像和光声谱分析。方法 6 ~ 8周龄健康雌性SPF级BALB/C裸鼠60只,分别用小鼠皮肤鳞癌XL50细胞(30只)和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30只)接种裸鼠背部右侧近上肢处,成功构建小鼠皮肤鳞癌和人皮肤鳞癌动物模型各20只。在850 nm波长下应用光声检测系统采集上述两种模型在体光声成像和光声谱数据,对鳞癌和背部左侧正常皮肤声功率谱曲线拟合斜率进行比较。光声检测完成后,取两种模型小鼠肿瘤组织及对侧正常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不同组织拟合斜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光声成像显示,鳞癌瘤体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更丰富的血红蛋白光声信号。同时,XL50小鼠皮肤鳞癌裸鼠模型肿瘤组织声功率谱拟合斜率(-1.827 ± 0.153 1)低于正常皮肤组织(-1.059 ± 0.117 8),t = 3.973,P < 0.001;A431人皮肤鳞癌为-1.537 ± 0.125 5,亦低于正常皮肤组织(-0.960 ± 0.259 7),t = 2.166,P = 0.043。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血管增多。结论 皮肤鳞癌与正常皮肤组织的光声成像信号与光声谱的声功率谱拟合斜率存在差异,为皮肤鳞癌的无创光声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对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56例,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P)47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6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2例,P200类天疱疮1例。对照组为70例天疱疮、15例慢性湿疹和15例健康成人。分别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荧光沉积情况,比较不同表皮下水疱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P患者血清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可见到荧光物质沿基底膜带线性沉积,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可见BP患者荧光线性沉积于表皮侧,EBA和P200类天疱疮线性沉积于真皮侧。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对表皮下水疱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2%、60.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P < 0.05),特异性分别为98.0%、100%、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以盐裂皮肤为底物时诊断的敏感性高于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为底物(χ2值分别为8.0、16.7,均P < 0.05)。结论 对于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诊断,盐裂皮肤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优于以猴食管和正常人皮肤为底物。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衰老是年龄相关的机体退行性变,皮肤改变是其最直观的表现之一。细胞老化源于细胞周期的持久性阻滞,它既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也是衰老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随着皮肤的衰老,在表皮和真皮中老化细胞均逐渐累积并进一步加剧衰老,而清除老化细胞则可使皮肤年轻化。细胞老化参与衰老进程可能与激活DNA损伤反应通路、上调阻滞细胞周期的调节蛋白、分泌衰老相关表型增多等机制有关。干预细胞老化有望在将来成为临床抗衰老的新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2002-2007年中华皮肤科杂志载文被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了解中华皮肤科杂志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方法 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提供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华皮肤科杂志载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2-2007年中华皮肤科杂志发文合计为2259篇,被引篇数为1224,被引率为54.1%,被引次数3963次,单篇平均被引次数为3.2,最高被引204次.被引第一作者总数893人,被引3篇及以上的作者66人,占7.39%;作者分布在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另有1位作者来自美国,其中江苏、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山东作者发文的总被引次数位居前列.共有517种期刊对2002-2007年中华皮肤科杂志发文进行了引用,引用篇次较高的杂志分别是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岭南皮肤性病杂志.结论 中华皮肤科杂志是我国皮肤性病学领域重要的出版物,也是医学领域重要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对乳房外Paget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开放性、对照研究,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确诊的38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手术治疗组21例,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组17例。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组术后2周1次ALA?PDT治疗,共3次。38例患者3个月随访1次,随访 ≥ 12个月。对两组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35.45 ± 16.98)个月(12 ~ 58个月),单纯手术治疗组7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9个月(6 ~ 18个月);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组1例复发,复发时间为治疗结束后18个月。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复发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复发时间较单纯手术组有所延长。手术后行光动力治疗患者对疼痛等耐受性好。结论 手术联合ALA?PDT治疗能降低乳房外Paget病的术后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估全甲板撕脱术治疗逆生性甲的疗效。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纳入5例(5趾)逆生性甲患者,采用全甲板撕脱术治疗。对部分病例拇趾远端多余皮肤组织切除,术后放置甲片。结果 5例患者术后新生甲板逐步长满甲床区域,疼痛完全解除。术后6 ~ 12个月随访,甲板均恢复正常。结论 全甲板撕脱术治疗逆生性甲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脱发是皮肤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尽管一些毛发疾病并不依赖病理检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许多新型无创毛发及头皮检测仪器,如皮肤镜、毛发扫描仪、皮肤CT等,它们在毛发疾病的诊疗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但病理检查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考虑到毛发疾病的特殊性,毛发病理不同于普通的皮肤病理,其主要表现在头皮活检时的取材部位、活检方式、切片方式、读片内容等方面。本文就头皮病理活检如何在脱发疾病中的诊疗中发挥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