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紫外线与亚硝酸对美丽镰刀霉(Fusarium mairei)K178的孢子进行复合诱变,于含40μg/ml制霉菌素的平板上进行筛选,获得31株突变株,其中5株的紫杉醇摇瓶发酵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突变株UH23的紫杉醇产量为259.8μg/L,进一步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紫杉醇产量达286.4p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9.9%.  相似文献   

2.
产麦角固醇酵母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2株产麦角固醇(1)的酵母菌中,筛选出的一株1产量较高的酵母菌YN2,并对其产1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牛肉膏2.5,葡萄糖8,K2HPO4 0.3,MgSO4 0.15.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起始pH6.5,发酵时间72h.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1含量可达生物量的2.2%,100ml发酵液中1产量达25.3mg.  相似文献   

3.
产腺苷蛋氨酸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产腺苷蛋氨酸(SAM)的酵母菌并进行诱变育种。方法以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酵母菌株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SAM。利用紫外线和γ-射线处理对菌株进行诱变。结果从34份土样中筛选到1株产SAM的酵母菌Q95菌株,经过5轮紫外线诱变和1轮γ-射线诱变,筛选到1株SAM产量显著提高的正突变株Q6-13。摇瓶发酵27 h后,其SAM产量达到1860μg/mL,与Q95相比提高了86.9%。在15 L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补料发酵22 h后,Q6-13的SAM产量达到2540μg/mL。结论通过筛选和诱变,得到了1株高产SAM的酵母菌突变株,为SAM的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林晨 《海峡药学》2010,22(8):241-242
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oriental)05—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15W。253.7nm,距离18cm,照射5m)诱变处理,在含庆大霉素1000μg·mL^-1的浓度梯度平板上筛选庆大霉素抗性变株,得到一株万古霉素高产交株(Amyeolatopsisoriental)06-4。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3%.对万古霉素的抗性提高200%。传代试验表明该变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用正交试验法对万古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与原发酵培养基相比,万古霉素的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3.4%。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的耐药特点及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使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GNI+卡)和药敏试验(GNS448卡),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565株,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药敏情况有4种: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均敏感,占78.58%;前者敏感、后者耐药,占9.03%;前者耐药、后者敏感,有3株,占0.53%;两者均耐药占11.85%.且两种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有不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同时应注重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线与亚硝酸对美丽镰刀霉(Fusarium mairei)K178的孢子进行复合诱变,于含40μg/ml制霉菌素的平板上进行筛选,获得31株突变株,其中5株的紫杉醇摇瓶发酵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突变株UH23的紫杉醇产量为259.8μg/L,进一步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紫杉醇产量达286.4μ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9.9%。  相似文献   

7.
复合诱变和抗性筛选高产谷胱甘肽酵母菌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75株酵母菌经初筛、复筛和单倍体分离,得到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较高的单倍体酵母菌株S1(a),并进行遗传标记.经硫酸二乙酯诱变、紫外诱变及两者的复合诱变,ZnCl2、乙硫氨酸抗性交替筛选得GSH含量较高的单倍体F4(a,Arg-,ZnCl2r,Ethr),GSH含量与产量分别比出发单倍体提高了73.5%和118.1%.  相似文献   

8.
多杀菌素产生菌的高通量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刺糖多孢菌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方法 以ASAGF73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并利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快速生物测定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 诱变剂量为2mg/mL,诱变时间50min时突变株多杀菌素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3轮复筛验证最终获得8株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3.94%、33.76%、29.41%、28.61%、27.40%、26.42%、25.59%和20.40%的突变株.结论 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筛选抗肿瘤活性放线菌,并提高菌株Streptomycessp.A01059抗肿瘤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以抗稻瘟霉,MTT法为筛选模型,对分离自海南岛周边海域海绵样品的放线菌进行筛选,并对菌株Streptomycessp.A01059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获得8株抗肿瘤活性较好的菌株,优化出菌株A01059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盐度,pH值及接种量等。结论优化条件下,菌株A01059发酵液稀释100倍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小鼠肉瘤细胞S180,人正常肝细胞L-20的抑制率分别为80%,81%,12%。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泰洛星产生菌弗氏链霉菌诱变株的生物学特性:(1)变株TM4—180是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A41多次诱变衍生的产生泰洛星并对泰洛星有高抗性(Tyl~ Tyl~r)的变株,其泰洛星产量是原始菌种A41的18倍。(2)用紫外线、亚硝基胍和光敏诱变剂等诱变剂做菌种诱变,效果很好。筛选的Tyl~ Ty1~r菌株,如TM1-32、TM4—180等产生抗生素的能力为直接亲株的160~200%。(3)TM4-180经γ—射线处理获得阻断变株TM5-221、TM5—257,它们不产生泰洛星,但其发酵时能产生泰洛星,其效价是单独发酵的10~20倍。(4)TM5—257(Tyl~-Tyl~r)用紫外线处理得变株TM5-257-60,它是泰洛星生物合成的回复突变株,具有隔代亲株TM4-180的相同功能。(5)变株TM4-180及有关菌株(Tyl~r)对泰洛星具有抗性,在含5~10mg/ml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而TM5—221等变株Tyl~3)对泰洛星敏感,可能泰洛星抗性基因tlr C缺失。抗药标记的变化,是DNA突变多样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普那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普那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对普那霉索产生菌始旋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原始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经过12次单菌落分离,其间经历5次UV诱变并分别筛选0.1%AA^r突变株、0.3%AA^r突变株、0.1%VH^r突变株、200u/ml KTM^R突变株、0.1%DOG^r突变株,获得了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其生产能力较原始出发菌株S.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提高了100倍,达到3000u/ml。传代试验表明普那霉素高产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麦迪霉素产生菌880103#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麦迪霉素产生菌生米加链霉菌A03菌株经过多次诱变筛选及抗自身代谢物突变,得到了产量正变株;通过推理筛选的方法,应用初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突变株,分离得到了一主要组分麦迪霉素A_1高于对照菌株的优良菌株880103。并通过加入前体的方法,使其麦迪霉素A_1组分进一步提高。在试产中,该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发酵单位相对提高16%,麦迪霉素 A_1组分相对提高 28%,成品效价相对提高4.7%;且发酵周期短、温度适中、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是一株优于对照菌株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3.
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遗传育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是利用抗生素抗性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来进行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的遗传育种,旨在获得高效价菌株,从而提高螺旋霉素的生产水平。首先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出发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紫外线诱变,和在螺旋霉素浓度梯度平板上筛选螺旋霉素抗性菌株。按上述方法理性化筛选得到的菌株多为正突变株。从本实验得到一株螺旋霉素抗性菌株SPM~r-248,其抗性较出发菌株提高300%,生产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81.3%。菌株SPM~r-248的高效价生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在7m~3罐做发酵放大,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效价提高31.4%,发酵指数提高18.8%,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链霉菌14-74经一系列诱变筛选得到1-25菌株。本文报道1-25菌株培养特性,在摇瓶及生产罐中1-25菌株的生产能力比对照14-74菌株提高7%以上。发酵液中红霉素C的含量等于或小于对照菌株。高产的遗传性能稳定,对红霉素及丙醇的耐受力明显高于亲株,是一株优于14-74菌株的高产优质的抗反馈及抗阻遏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5.
玫瑰链霉菌能登亚种OS-3966(Streptomyces rosa subsp.notoensis OS-3966)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处理,研究了变株产生七尾霉素能力的变化。利用紫外线和咖啡因复合诱变处理母株,筛得了500-90-1,500-90-5,500-150-1和500-120-1等高产变株,七尾霉素的产量比母株提高了近3倍,其产物组分与母株相同。同时观察了这些变株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埃莎霉素Ⅰ产生菌WSJ-IA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埃莎霉素Ⅰ高产菌株。方法 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 MPMS)对出发菌株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和紫外复合诱变,设定不同的诱变时间处理孢子悬液,通过致死率确定合适的诱变条件,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 在MPMS射频功率为100W,处理距离5mm,气体流量12.5SLM,等离子体-紫外辐射时间为50s时,菌株致死率为96.08%。在此诱变条件下,以突变株的初筛效价为指标的突变率、正突变率分别达到63.96%和22.52%,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5株,占复筛菌株的9%。最终筛选出一株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221%、埃莎霉素Ⅰ组分含量提高192%的正突变株IA-425。42L自动发酵罐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埃莎霉素Ⅰ产量达到(2000±200)μg/mL左右。结论 新型等离子体复合紫外诱变方式,可有效提高菌株的埃莎霉素Ⅰ发酵产量和组分含量。这为埃莎霉素Ⅰ的大规模发酵和临床前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福霉素B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福霉素B由地中海拟分枝酸菌产生,本文对工业生产菌株A.mediterraneiX1-02进行进一步筛选。采用推理选育的方法使产生菌减轻由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tup)、苯丙氨酸、酪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PHBA,pbh)引起的对利福霉素B生成合成的反馈抑 制作用,并提高对前体丙酸(prp)的耐受量。通过UV诱变提高诱变株的耐受性,获得了高产菌株A.mediterraneiXC9-25(trp′,phb′,prp′),其生产能力达到10000u/ml,较原始出发菌株A.mediterraneiX1-02提高了1.385倍。动力学试验结果利用福霉素B的生物合成与菌体生长不同步,属于非生长偶联型。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室中保存的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米尔贝链霉菌(Streptomyces milbemycinicus)27号菌株所产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初始产量分别为61.0和23.8μg/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结合紫外诱变技术,对米尔贝霉素产生菌米尔贝链霉菌进行诱变,并以链霉素耐受为筛选压力进行筛选。经过诱变后对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其中正突变株中米尔贝霉素产量最高的菌株编号是R2-6-5,其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分别是105.2和38.8μg/m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2.5%和63.3%,且遗传稳定。最后,对产量变化较大的11株突变株基因组中rsmG基因和rspL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rspL基因内均未发生突变,rsmG基因均发生突变。本研究表明,链霉素抗性降低的突变菌株确实都在相关基因内发生突变,且核糖体工程结合紫外诱变的诱变方式效果良好,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米尔贝链霉菌生物合成米尔贝霉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物理诱变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维吉尼亚霉素(VGM)高产菌株维吉尼亚链霉菌,并考察外源添加稀土元素氯化镧对维吉尼亚链霉菌发酵的影响。方法 一方面,以链霉素为筛选剂建立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及紫外诱变两种筛选模型,采用管碟法获得抑菌圈直径较大的作为初筛菌株,再通过摇瓶复筛进一步确定高产菌株。另一方面,在发酵培养基中外源添加3~30mg/L的氯化镧,考查其对链霉菌合成VGM的影响。结果 比较两种筛选模型,基于链霉素的微波诱变效果较好,正突变率高达32.83%;并获得一株高产菌株MW 178(146.72±11.80)μg/mL,较出发菌株(21.24±1.34)μg/mL提高了约6倍。在发酵初始时,外源添加10mg/L氯化镧,VGM的产量由146.72μg/mL提高到180.01μg/mL,提高了约22.69%。结论 采用微波诱变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的方法可以获得VGM高产突变株;在发酵初始时,外源添加适量氯化镧可以显著提高VGM产量。  相似文献   

20.
顶头孢霉的去代谢产物反馈调节选育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的去代谢产物反馈调节的高效筛选模型,筛选解除代谢产物反馈调节的突变菌株,提高头孢菌素C的发酵单位。方法使用NTG、UV、60Co连续诱变,结合使用终产物头孢菌素C梯度平板耐受及琼脂柱预筛选的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应用此模型筛选出的高产菌株NUC—118,经摇瓶发酵及30L发酵罐发酵,与出发菌株MNSA851相比,头孢菌素C的发酵单位提高了25%。结论解除代谢产物头孢菌素C反馈调节的筛选模型是一种高效的筛选高产头孢菌素C突变菌株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