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11月~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小腿骨折310例,共中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简称OCS)26例,应用北京富乐公司生产的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行胫骨骨折固定,并同时行筋膜切开减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4~69岁,平均32.6岁。胫腓骨双骨折:上段8例,中段10例,下段7例。单纯胫骨骨折1例。其中9例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开放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7例。四室均累及23例,前室2例,侧室1例。致伤原因:机动  相似文献   

2.
外固定支架与小腿皮瓣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外固定支架结合小腿内侧筋膜皮瓣在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外露中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5月应用外同定支架结合逆行或顺行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一期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骨外露30例。结果:30例随访4个月到5年,术后筋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8例,Ⅱ期愈合2例;27例胫腓骨骨折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最长为术后8个月;3例骨不愈合,1年后行切开植骨术而痊愈,不愈合率10%;2例有不同程度感染,其中1例并发慢性骨髓炎.术后感染率6.7%:结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血供良好,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等优点,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是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外露的一种可供选用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腿U型石膏托和下肢长腿石膏后托在儿童闭合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收治30例儿童闭合型胫腓骨骨折,均采用骨折手法复位,小腿U型石膏联合下肢长腿石膏后托外固定,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并有满意的踝膝关节活动度。结论小腿U型石膏联合下肢长腿石膏后托外固定是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较为理想的外固定固定方式。根据创伤机制选择合适的骨折手法复位方法,复位后予小腿U型石膏联合下肢长腿石膏后托外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2.5~12岁,平均6.7岁,11例GarlandⅡ型,41例GarlandⅢ型,51例伸直型,1例屈曲型;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该方法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52例均得到随访12~18个月,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41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2%。结论 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骨折固定稳定、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防止肘内翻、肘关节功能好等优点;但术中术后相关因素影响预后,如反复复位、复位不佳、未注意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手法不当、尺神经的损伤、克氏针的方向不当、外固定时间过短、锻炼不及时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8月~2010年1月连续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内骨折﹙FrykmanⅦ型、Ⅷ型﹚随机分成2组,其中外固定架组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7岁﹙21~72岁﹚,右侧12例,左侧11例,按Frykman分类Ⅶ型12例,Ⅷ型11例。钢板内固定组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2岁﹙20~74岁﹚,右侧12例,左侧13例,按Frykman分类Ⅶ型11例,Ⅷ型14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和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Dinest标准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后复位质量和疗效2组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和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2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内骨折,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应用缝合锚钉结合钩钢板固定治疗Neer Ⅱ 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采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结合钩钢板固定治疗21例Neer Ⅱ 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38岁。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7个月。最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9周。术后内固定物未出现失效情况,且内固定取出后无再发肩锁关节脱位。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的前提下,缝合锚钉结合钩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NeerⅡ B型锁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具有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并且可获得接近解剖的喙锁间距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烧伤后发生下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形成原因,在测定30例整形患者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基础上,对42例严重烧伤患者的小腿进行了压力测定和探查性深筋膜切开,观察小腿肌肉的状态,总结烧伤面积和小腿筋膜间室压力与筋膜间室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关早期切开深筋膜的指征。结果5例发生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均未切开深筋膜,其中2例小腿截肢。在探查性切开深筋膜的42例患者中,面积越大,筋膜间室压力越高,当筋膜间室压力超过25cm H2O以上时有出现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倾向。结论深筋膜与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重视早期切开深筋膜能较好地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隧道式减压、负压引流方法治疗手创伤后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4年8月间招远市中医院骨科收治因手部直接创伤后发生手急性筋膜室综合征患者6例,经腕部掌、背侧小切口对手筋膜室行隧道式减压后,置入导管负压引流;采用Whiteside’s方法于手背第一掌骨间隙测量减压前、后筋膜室压力。结果减压后6例患者的患手肿胀、高张力均明显减轻,减压前筋膜室压力(46.3±3.2)mmHg,减压后筋膜室压力均为0mmHg。随访21~34个月,患者手部无挛缩、畸形、瘫痪和感觉异常发生,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小切口隧道式减压、负压引流方法治疗手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效果良好、可靠、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9.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在所有成人骨折中占4%~12%[1]。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58例锁骨中段有移位的骨折患者,均应用TiNi环抱式接骨器固定,取得很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锁骨中段有移位的骨折患者,男46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左侧32例,右侧26例;车祸伤32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开放胫腓骨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1):F0002-F0002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血供受到了严重影响,外支架固定对骨的血供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收治小腿开放性骨折35例37处,急诊行外支架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Ⅱ型交锁髓内钉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8月,采用Ⅱ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28例,其中男96例,女32例,年龄18~65岁,平均44.5岁,术后随访行X光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失效、切口感染等不良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评分,优105例,良21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98%。结论 采用Ⅱ型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固定坚强,利于早期功能康复,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是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尺骨钢板治疗鹰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尺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5例尺骨鹰嘴骨折资料,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20~55岁,平均37.5岁;左侧21例,右侧44例;简单骨折16例,粉碎骨折49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63例。其中同时合并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例,合并桡骨小头骨折肘关节前脱位4例。手术时机:伤后2小时~7天﹙平均3.5天﹚。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2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3~9个月﹚。按Broberg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本组病例疗效优47例,良13例,可5例。结论钢板固定﹙或同时结合植骨﹚恢复鹰嘴滑车切迹解剖结构,利于早期功能练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是鹰嘴骨折较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8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资料,男52例,女16例,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3例,V型32例,Ⅵ型23例。腘动脉损伤程度分级:完全断裂10例,部分断裂36例,外膜完整内膜损伤22例。受伤至手术时机:受伤6小时以内实施手术49例,受伤6~24小时实施手术11例,受伤48~96小时实施手术8例。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49例6小时以内行血管探查修复并骨折复位固定的患者中,38例血液循环稳定,8例出现迟发性肌肉坏死,经多次清创,创面愈合,3例出现静脉危象,保肢无效。19例6小时以后实施手术的患者中,5例血液循环稳定,5例小腿肌肉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二期植皮后创面愈合;9例术后36~48小时出现血循环障碍,经急诊探查,其中1例患者好转,其余8例患者术后循环未改善,后出现大量肌肉坏死高热、肾衰,最后行高位截肢。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0例,良26例,可9例,差13例,优良率67.6%。按照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机、固定方式以及是否预防减压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并在6小时内实施手术是保肢成功的关键,外固定架固定及预防性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可减少肌肉坏死和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技术要领。方法:采用仰卧位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并胭动脉损伤18例,其中胭动脉直接吻合10例、血管桥接8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14例小腿全部存活,4例出现部分坏死。骨折愈合9例,延迟愈合9例;骨折愈合时间3-17个月,平均6.9个月。1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0.5~2.5a,平均1.1a。其中14例于6个月后恢复行走功能,步态基本正常;4例因小腿前外侧肌群坏死出现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踝关节融合术后均恢复行走功能,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膝后内侧入路简单、安全、显露好,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15.
1995~1998年,我院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36例,经2年以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7岁,平均32岁,左侧16例,右侧20例。交通伤32例,砸伤4例。原为接骨板固定30例,Ender氏钉固定6例,其中骨折端硬伦吸收21例,骨折移位成角畸形1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距骨颈骨折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6~63岁,平均40.5岁,合并腰椎、髋臼、跟骨、外踝骨折各1例。开放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2例(〉1个月)。按Hawkins骨折分类: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Ⅰ型骨折采用膝下管型石膏固定,其中1例复诊中因移位行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Ⅱ型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Ⅲ型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手法+撬拔复位,脱位整复。一周后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二枚直径4.0mm中空螺钉由后向前固定距骨颈,1例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13例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3个月。13例中发生距骨体缺血性坏死5例,其中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1例。另2例未统计在内。1例外院病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长期不愈,行小腿截肢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按Hawkims疗效标准,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9%。结论对无移位的距骨颈骨折,行膝下管型石膏固定6~12周,并定期拍片复查,距骨颈骨折脱位应急诊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以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为宜,尽量减少并发症。对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室内组织压因肢体受压而升高,损害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供应,组织急性严重缺血时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是挤压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多见于小腿和前臂[1],严重时,可致水肿恶性循环引起的坏疽、缺血性肌挛缩甚至包括肢端在内的整个肢体的丧失。及时、彻底地切开减压手术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型治疗,经过术后1~2w 的综合治疗,创面水肿消退,根据创面大小行二期缝合或植皮手术。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VSD 封闭引流,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多年来,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法,目标都是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虽然临床上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较多,但治疗效果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股骨颈内固定系统固定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观察组)与采用3枚空心螺钉固定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均拍患侧髋关节正位X射线片,均行CT平扫+三维重建。术后拍摄髋关节X射线片对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部分病例行MRI检查。末次随访时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9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8.09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23.19次;术中出血量平均109.29 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86个月;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平均6.0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4.3%,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7%;(2)对照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74.06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33.4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内外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取23例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急诊清创,并外固定架固定于功能位,VSD敷料覆盖创面后待二期行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本组病例经过6~15月随访,无并发深部感染,优良率78%。结论对于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彻底清创结合负压引流技术,早期使用简单有效内外固定对骨折术后愈合及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术后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废用性骨质疏松可逐渐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6月共14例应用锁定钢板固定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7~68岁,平均39.2岁,骨折内固定术后1~8月(平均5.6个月)锁定钢板断裂。钢板断裂者均采用钢板螺钉取出术,5例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9例再次锁定钢板固定,均同时取自体髂骨移植植骨治疗。结果二次术后1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24月,平均14月,13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二次锁定钢板固定患者于二次术后8月再次发生钢板断裂,予行钢板螺丝钉取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再次手术后6月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差1例。断裂原因具有多样性,5例钢板选择过短,9例存在螺钉置入密度过大,8例内侧皮质粉碎、缺失,4例因过早负重,2例因锻炼时摔伤而导致内固定失败。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通常与对锁定钢板的适应证掌握不全,骨折端过度剥离、复位不良或内侧皮质存在缺损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注重植骨,加强术后康复指导、避免过早负重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