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初  钟庭开  陈平 《医学信息》2009,22(6):1019-1020
目的探讨水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体会。方法自2008年5月-2008年11月间采用水针刀技术治疗肱骨外上髁芡37例。结果37例患者都获得随访,经1—3次治疗后,1次治愈30例,占总数的81.1%,2次治愈5例,占13.5%,3次治愈2例,占5.4%。结论该方法效果好,简单,实用,创伤小,价格低,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朱保科  王继东 《医学信息》2008,21(8):1466-1467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肘关节疾病,俗称“网球肘”,多见于经常旋转前臂,伸屈肘关节的工作者。因损伤在伸腕肌起点处,故又称为伸肌总腱起点撕裂伤。我们从2003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9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痛息通配合针刀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肱骨外上髁的临床疗效.方法 痛息通配合针刀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 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157例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较为复杂,最广泛接受的病因是Cyriax等提出的伸肌总腱撕裂,另外滑囊炎,神经血管束绞窄,相关的周围神经嵌压症,肱桡关节的滑膜炎刺激均可成为其病因而产生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不适及上肢功能障碍,持物困难常迁延不愈,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门诊接诊肱骨外上髁炎病人157例,采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贝叶斯网状 Meta 分析:网状Meta分析是直接Meta分析的扩展与延伸,其借助间接比较技术,对同一证据体的所有干预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发展,网状Meta分析分为经典的频率学派及新颖的贝叶斯学派。贝叶斯学派的发展基于贝叶斯理论,与频率学派的统计方法相比优势较多,主要体现在:①利用后验概率对所有分析的干预措施进行排序,充分考虑了模型的不稳定性;②减少了迭代时最大似然函数的丢失,增强了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偏倚;③贝叶斯学派估计值更为准确,建模更灵活。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俗称“网球肘”,是由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反复收缩造成的肌腱病,同时伴有炎症、疼痛和肘部外侧敏感性改变,属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其生理病理特点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局部肌腱病理改变、疼痛系统的变化及运动系统损伤等。 背景:针刺疗法在中医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针刺疗法的多样性特征,目前现有的原始研究多为针刺疗法间或单一针刺疗法与常规封闭疗法的简单比较。 目的:采用贝叶斯网状 Meta 分析法,全面比较各针刺疗法之间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有效率及目测类比评分(VAS)的疗效差异性。 方法: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库及CNKI、VIP、Wan-Fang中文库中有关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设定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后评价文献质量。运用ADDIS 1.16.8软件进行数据的直接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纳入32个RCT/CCT,合计2 31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涉及温针、火针、电针、毫针刺、浮针、火针+毫针刺6种治疗措施;②网状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上,温针优于电针、温针优于毫针刺、火针优于温针、火针优于电针、火针优于毫针刺、浮针优于电针、浮针优于毫针刺、火针+毫针刺优于毫针刺;在目测类比评分上,温针优于电针、温针优于毫针刺、火针优于电针、火针优于毫针刺、浮针优于电针、浮针优于毫针刺、火针+毫针刺优于电针;疗效排序:有效率从优到劣依次为:浮针>火针>火针+毫针刺>温针>电针>毫针刺;目测类比评分从优到劣依次为:浮针>火针+毫针刺>火针>温针>毫针刺>电针;③直接Meta分析结果与网状Meta分析结果高度契合,表明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具有一致性,即可传递性;④结论:临床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可优先选择浮针疗法,但各针刺疗法间互有优劣,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及中医辨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ORCID: 0000-0002-2674-4716(石毓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0侧上肢穿经伸肌总腱的血管神经束进行了观测,并用 H.E、Weil 髓鞘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神经束的组成结构。讨论了此血管神经束与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肱骨外上髁炎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神经阻滞能阻断痛觉刺激传导的同时,又缓解了局部的肌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的血循环、供氧和组织代谢。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效果确切、疗程短、费用低,很适合疼痛门诊开展。我院疼痛门诊自2002年4月至2004年7月应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小儿肘部损伤中最多见,占肘部骨折的50%~60%,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7%,男患儿比女患儿多1倍。左侧多于右侧,并发神经血管损伤及后遗症多,各地治疗方法不一,技术革新也报告较多,本文就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44例.结果:4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发生Volkmann肌挛缩及肘内翻.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后遗症,发生率高达30%以上,因而我们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应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否则在缺乏经验或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时,就很容易造成患肘的终身畸形,这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肘部常见骨折之一,处理不当易并发肘内翻畸形,缺血性挛缩,肘关节功能障碍。我院自1992年至2000年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采用闭合整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3~14岁;左侧48例,右侧40例;屈曲型4例,伸直尺偏型34例,伸直桡  相似文献   

14.
韩万举 《解剖与临床》1999,4(3):153-153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1991年以来,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就诊较晚,肿胀严重外,均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通过对其中154例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钦铭  林乔龄  庄志强 《医学信息》2010,23(6):1763-1765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一种儿童骨折,约占儿童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55%-80%,其中伸直型占90%以上;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尺偏型骨折发生率高达50%,近年来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肘内翻的机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永  陈辉  陈书爱 《医学信息》2009,22(1):65-66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的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对14例儿童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依据Gartland系统按骨折严重程度分类。Ⅰ型骨折行伸直型管型石膏固定;Ⅱ、Ⅲ型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克氏针内固定术,如果经皮穿刺失败,则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年后病人随访(时间14~36个月)。治疗效果,优7例,良4例,可3例,差0例;全部病人对恢复效果满意,无1例出现功能障碍。结论闭合复位和经皮穿刺内固定可以成功应用于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手术治疗的106例3-14岁Ⅱb及Ⅲ型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cIntyre分型,Ⅱb型27例,Ⅲ型79例;伸直型98例,曲屈型8例;均在麻醉状态下行外侧或前外侧切口入路,使骨折解剖复位,内、外侧髁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106例中99例获得有效随访,随访6~36个月,均在4周内达临床愈合;按Flynn评分标准,优92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达97%。结论:通过对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关键是对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的稳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交叉克氏针手术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共34例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左侧15例,右侧19例;GartlandⅡ型8例,GartlandⅢ型26例,Ⅲ型中尺偏15例,桡偏11例。患者年龄4~13岁,平均6.5岁。摔伤28例,高处坠落伤6例。合并神经损伤4例,其中正中神经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1例。本组中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6例,内侧因肿胀触摸不清尺神经而切开的4例,外侧切开复位17例,内外侧联合切口复位固定7例。结果术后3个月依据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其中功能恢复优30例,良4例,无一般及差的病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手术时机宜早;克氏针要避免反复穿入,交叉点要位于骨折近端;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处理要根据不同个体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出现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63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8例,女172例;年龄1~14(8.4±2.7)岁;肘内翻35例,非肘内翻595例。观察指标:(1)影响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Gartland分型、骨折远端移位方向、是否合并旋转移位、治疗方式以及骨折至功能锻炼的时间)。(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移位方向是肘内翻的危险因素(χ2=73.13,P<0.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尺偏移位为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9.54,95%可信区间5.748~66.423,P<0.001)。结论 骨折远端尺偏移位是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出现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 结果 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 ~ 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 结论 “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