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美蓉  唐勇 《工企医刊》2007,20(6):42-4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高血压患者的尿酸水平,另选5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高血压人群受检者。采用清晨空腹,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尿酸。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增高27例,占54%,血尿酸水平432.18μmol±167.76μmol/L。非高血压人群组血尿酸增高5例,占10%,血尿酸水平为305.31±139.02μmol/L,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病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人常规查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应测血压,并积极降尿酸治疗。  相似文献   

2.
李丽 《智慧健康》2022,(19):36-39
目的 分析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 以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厄贝沙坦组(120例,厄贝沙坦治疗)和氯沙坦组(120例,氯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水平、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均无对比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氯沙坦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患者(P<0.05);②厄贝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33%(106/120)、95.83%(115/120),氯沙坦组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P<0.05);③厄贝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16/120)、5.83%(7/120),氯沙坦组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结论 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氯沙坦进行治疗,可有效起到降压、降脂及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美国贝克曼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丰汇生产的试剂,尿酸酶一过氧化酶偶联法测定病例组943例(高血压病为258例,高脂血症378例、糖尿病307例)和对照组(查体健康者)576例的血清尿酸.结果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分别是50%、49.47%、45.60%,显著高于对照组14.75%.经统计学处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密切相关,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男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危险度分级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危险度分级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来院体检的新发高尿酸血症男性中随机抽取272人作为病例组,以1:1的比例,筛选出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对其进行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等的测定,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情况的调查,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高血压危险度分级,再进行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危险度分级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高尿酸组与非高尿酸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以上各指标的均值均较高,而在吸烟、血糖这两项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度随高血压危险度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其剂量反应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危险度存在剂量反应线性关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瑞 《中国校医》2011,25(11):875-875
<正>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本组随机抽取了门诊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观察了氯沙坦对血压及血尿酸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河南工业大学医院就医的2级以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人70例,其中男4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岁。诊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高尿酸血症诊断,血尿酸>420 mol/L。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病,肝炎,肝功能不全,糖尿病,心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及发病规律。方法对65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年龄分组,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类型和发病规律进行比对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临床常见疾病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引发的临床常见疾病与年龄、性别和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结论探讨高尿酸血症所引发的不同疾病及其规律对于疾病的预防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2例)和尿酸正常组(86例),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测两组患者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进行比较.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中,斑块形成者37例,检出率88.1%(37/42),三酰甘油(TG)(2.18±0.24)mmol/L.尿酸正常组中,斑块形成者25例,检出率29.1%(25/86),TG(1.69±0.14)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粥样斑块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r=0.824,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对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易患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尿酸血症促进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尿酸血症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青岛市市南、市北、黄岛、胶南、四方、即墨6个区/市100个居委会抽取的5 165名≥3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将其中2 51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他2 650名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家族史与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及高尿酸血症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无高血压家族史及高尿酸血症者的3.059倍(OR=3.059,95%CI=2.168~4.318),高血压家族史与高尿酸血症同时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为1.84,归因交互效应为0.94,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32.7%,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45.6%;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及高尿酸血症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无高血压家族史及高尿酸血症者的2.505倍(OR=2.505,95%CI=1.716~3.658),高血压家族史与高尿酸血症同时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为1.67,归因交互效应为0.60,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24.1%,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40.1%。结论高血压家族史与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存在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关联性。方法百色市对14 392名成年人的血压和血尿酸(UA)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8.2%(男性23.7%,女性12.2%),除70岁~组外,男性高于女性(P0.01或P0.05);血尿酸增高患病率10.1%(男性5.5%,女性15.2%),女性高于男性(P0.0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2.0%(男性11.8%,女性12.3%),男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除70岁~组,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UA平均值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而女性只有20岁~组和70岁~组高血压患者UA平均值高于非高血压者,其余各组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岁~组高血压患者其UA平均值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血尿酸增高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高血压患者UA平均值高于非高血压者;女性高血压患者的UA水平在不同年龄中的变化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HUA)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世界上约8300万人口居住于高原地区,这种高海拔低氧环境造成居住人群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居住人群的健康,其中高原地区HUA和高血压的患病率较平原地区明显增高,因此对高原地区HUA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查阅与高原地区人群HUA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针对高原地区HUA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及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与概述,明确了HUA的影响因子,以期为有针对性且科学开展HUA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丽文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20-20,22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疗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运动训练对血压的影响、运动训练的降压机制及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科学有效的制定高血压运动处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为两种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1年,运用Meta分析对国内外2005~2010年公开发表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合计检索到78篇文献。其中血液指标方面51篇,有18篇纳入Meta分析,全部为病例-对照研究;基因方面27篇,有14篇纳入Meta分析,全部为病例-对照研究。血液指标中计量资料综合分析得出,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组尿酸(UA)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二分类资料综合分析得出,高尿酸血症组TC、TG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组UA都高于对照组(P<0.01);基因指标载脂蛋白E基因(ApoE)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关系密切。[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也影响高尿酸血症的病情发展,并且两种疾病在基因多态性上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方法测定35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A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同时与35例高血压无高尿酸血症患者(B组)及35例健康对照组(C组)作比较。结果 A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B组、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B组及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C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可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方法测定35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A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同时与35例高血压无高尿酸血症患者(B组)及35例健康对照组(C组)作比较。结果 A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B组、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B组及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s-CRP、空腹胰岛素较C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C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可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2.5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加服80 mg缬沙坦,两组患者中若治疗1周后,患者血压未恢复不理想,可使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剂量增至5 mg,缬沙坦剂量增至160 mg,连续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对血压情况进行改善,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龚向芳  张熙洁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14-2615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重度高血压的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重度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口服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随访时间为1a,以24h动态血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进行2组的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2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优于单药应用氨氯地平,不增加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并可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A,B和C组,A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吲哒帕胺治疗,C组给予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半年后,3组微量白蛋白尿率过滤、血清肌酐、和血压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C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吲哒帕胺联合应用于原发高血压患者,能更好的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是值得临床上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A,B和C组,A组给予氨氨地平治疗,B组给予吲哒帕胺治疗,C组给予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半年后,3组微量白蛋白尿率过滤,血清肌酐,和血压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C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吲哒帕胺联合应用于原发高血压患者,能更好的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是值得临床上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和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143例住院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85例脑梗死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257.46±69.42)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1.7%,58例脑出血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371.65±120.83)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6.2%.156例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265.72±44.26)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2.2%. 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以用来帮助诊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现场试验及其数据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和降低高血压易患人群的发病率,进一步开展高血压一级预防工作,以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街道为基地,对街道居民进行高血压病普查,经现场筛选出高血压高危对象603名,作为高血压病易患人群,按随机原则把人群分成干预和对照两组。对干预组高危对象进行以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为手段,为期三年的随访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对象膳食钠减少、膳食钾增加、吸烟人数下降、控制食物总摄入量人数上升;膳食脂肪占食物总热卡的19.5%,并低于对照组二个百分点;原发性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9.93%,比对照组减少23.41%。并以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