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穴加体针治疗面部黄褐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萍 《中国针灸》2003,23(12):730-730
治法:耳穴取肺、心、肝、内分泌、大肠、面颊,先将耳郭常规消毒,用0.5寸32号毫针直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体针取三阴交、合谷、太冲穴.皮肤常规消毒,用1寸30号毫针直刺,另取面部黄褐斑所在四周阿是穴2~3穴,用1寸毫针于皮下向中心平刺,得气后三阴交行补法,其余各穴行平补平泻手法,以上诸穴均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水全 《中国针灸》2001,1(10):32-40
取穴 :双侧耳尖、太阳、睛明、鱼腰穴。操作方法 :耳尖穴常规消毒之后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挤出 1~ 3滴 ;双侧太阳、鱼腰穴 ,用 2 8号 1寸毫针直刺 0 5寸 ;2 8号 0 5寸毫针直刺睛明穴 0 3寸 ,均行缓慢捻转手法 ,以有酸胀感为宜 ,每日 1次 ,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 12 5例 ,经 2~ 5次治疗后 ,痊愈 98例 ,占78 5 % ;好转 2 7例 ,占 2 1 5 %。全部有效。体会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中医称“天行赤眼” ,多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耳尖是经外奇穴 ,放血善泻头面风热所致郁火 ;太阳与鱼腰都是经外奇穴 ,可治目赤肿痛 ;睛明乃足太阳与足阳明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2003年-2011年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尿频尿急6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女性40例,男性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塞45例,症状轻者有时尚能坚持1-2小时小便1次,重者十几分钟或半小时1次. 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百会、合谷、足三里、三阳交、太溪、复部取穴(中脘、下脘、水分、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等穴位常规消毒,百会穴平刺0.5寸,合谷直刺1寸,足三里穴直刺1-2.5寸,三阴交穴直刺1寸,太溪穴直刺0.5寸,中脘穴直刺0.8寸,下脘穴直剌0.8寸,水分守直刺0.8寸,气海穴直刺0.8寸,石门穴直刺0.8寸,关元穴直刺1寸,中极穴直刺1寸,曲骨穴直刺0.8寸,天枢穴直刺1寸,外陵穴直刺1寸,大巨直刺1寸,水道穴直刺1寸,归来穴直刺1寸,气冲穴直刺1寸,针刺得气后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1疗程.  相似文献   

4.
以“龙门穴”为主治疗癃闭有特效:龙门穴为经外奇穴,在任脉线耻骨下缘。用2寸毫针,在任脉线耻骨下绿刺入1.5寸左右,使用手法后,使之针感达于前阴部,此时患者有要尿尿感觉。再用2寸毫针直刺气海穴1.5寸左右,使之得气,用艾条以温和灸法为主;先在气海穴毫针...  相似文献   

5.
<正> 1.选穴:主穴:秩边、华陀15—17。配穴: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穴位压痛点(次髎、殷门、跗阳等穴周围)。 2.病人体位:取俯卧位,均针刺患侧穴位。 3.针的选择:一般2—4寸的28号不锈钢针为宜。 4.针刺顺序:先刺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以达快速止痛。再针刺穴位压痛点,以通调经络,最后针刺主穴与配穴,以达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疚之、寒则留之的目的。留针30~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5.针刺手法及针感:采取提插与捻转两种手法,互相结合运用,针感必须达到酸、麻、沉、胀的“得气”要求。尤其主穴的针感,必须准确。秩边穴直刺3—4寸,有麻电感,向下肢放射。华陀15—17,直刺1—2寸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主穴取迎香、鼻渊(迎香穴外侧旁开0.5寸)。配穴取肺俞、合谷、足三里。方法:针刺迎香穴,指揉鼻渊穴;或指揉迎香穴,针刺鼻渊穴。隔日1次,交替选用。同时每日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迎香穴与鼻渊穴均略向鼻根方向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0~1.5寸。此3穴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迎香穴或鼻渊穴,每次15分钟。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0天。结果: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痊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21例(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7.
笔者临床运用针刺“归来”穴为主,治疗经迟(经行后期)屡用屡效,现简介如下。归来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操作:直刺或向耻骨联合处横刺1.5~2寸,针感以放射至小腹及外生殖器为佳。临床运用:各型经迟均首选归来(泻)。血寒加温针灸,泻血海;血虚加三阴交(补),血海(补);肝郁加曲泉(泻),太冲(泻)。典型病例:刘某,28岁,已婚,司药。1991年6月17日初诊。自诉:经水素来延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药:主穴:视觉区、四神聪、晴明。配穴:承泣、阳陵泉。均以30号毫针为针刺工具。视觉区穴以斜刺1寸为度。暗明、承泣、阳陵泉穴均直刺1寸或2寸,得气后即止。以上用中等强度刺激,平补平泻手法。四神聪穴以四根2寸长针,交叉刺入,捻转手法。加减复明汤酊剂:熟地、山药、女贞子、白蒺子、苍耳子各15克,山萸肉18克,紫河车30克,白菊花10克,以上各药用凉水浸泡5小时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渣。把药液加入红白糖浓缩为酊剂。每日3次,每次服100毫升。疗程:每日针剂1次,连刺5次,间隔1天,10天为1疗程,每次留针25~30分钟。  相似文献   

9.
一、取穴:取穴为两点、一透、一交叉。两点是取双侧合谷;一透是阳白透鱼腰;一交叉是地仓透下关与颊车透四白。二、操作方法:用1.5寸毫针,针尖向上(针柄与第二掌骨夹角为75°)刺双侧合谷穴,针感达肩部以上为佳。用2寸毫针直刺阳白穴,当针刺入皮下后向上扳倒针柄透刺至鱼腰穴。用5寸毫针直刺颊车穴,当针刺入2分后扳倒钵柄横刺至四白穴。用5寸毫针直刺入地仓穴,当针刺入表皮与口腔内粘膜1/2时扳倒针柄横刺至下关穴。运针时用捻转提插手法,新病采用泻法,久病采用补法。刺双合谷穴术者用双手同时运针,刺面  相似文献   

10.
【治疗方法】取穴,太阳透率谷、中渚穴(均取患侧)。方法:病人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医者用30号3寸长毫针迅速刺入皮下,透达率谷穴,拇指与食指小幅度左右捻转。再令患者俯手握空拳,在四、五掌指关节后、掌骨凹陷中局部常规消毒,用28号1寸长毫针向皮下直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手法,使病人产生针感,得气后留针40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能迅速缓解急性腹痛,现介绍如下。 常用穴位:内关、中脘、足三里。注射器装好2ml当归注射液2支、维生素B12注射液2支备用。用碘伏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消毒穴位,先从内关穴开始,用手将所注射的部位绷紧,用针直刺0.2~0.5寸,待患者感觉有放射性胀感时推注药液2ml。用同样方法在中脘穴直刺1.5~2.5寸,注射药液2ml。最后在足三里穴直刺2~3寸注射完药液。一般注射后5~20min见效。  相似文献   

12.
治法(一): 取穴:鸠尾,在腹中线上,脐上7寸。刺法:局部常规消毒,选用3~4寸毫针快速直刺进针,进针向膻中方向透刺,行中强刺激,捻转3~6分钟,勿提插,留针15分钟。治法(二): 取穴: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之压痛点最明显处。刺法:取右侧胆囊穴,用毫针刺入2~3寸,采用强刺激手法,针感传至上腹部效果最佳,留针10~15分钟。其间行针2~3次。治法(三): 取穴:太冲穴,在足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相似文献   

13.
自 2 0 0 0年 4月以来 ,笔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3 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 5例中 ,男 2 1例 ,女 1 4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48.5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45d。将其随机分为自血穴位注射组和治疗组。2 治疗方法2 1 注射组 :本组 2 0例 ,选穴 :取双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为主穴 ,配以大椎、三阴交等穴。治疗方法 :合谷直刺 1 .5寸、曲池直剌 1 .5寸、血海针尖向上斜刺0 .5寸 ,使针感达到腹部为宜 ;足三里直刺 1 .5寸 ,大椎向上斜刺 0 .5寸 ,三阴交直刺 0 .5寸使针感达足心为宜。用无菌空注射器…  相似文献   

14.
少府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荣穴,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胸疾病。近年来,笔者应用该穴治疗中风病引起的手指挛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仰掌屈指,在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即第四、五掌骨间)取穴。以28号或30号一寸毫针于少府穴处直刺约0.5~0.8寸,行提插、捻转手法,患者有酸、困、胀、痛之感,进针得气后挛急之手指即可伸直,患  相似文献   

15.
针灸中极穴结合拔火罐治疗痛经:针法:属患者排空小便,取卧位,选准穴位,用?SWi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利用3寸毫针,向下斜刺中极穴进针2寸,针感传导至会阴部。直刺三阴交穴进针2.5寸,针感传导至小腿及少腹部,中等强刺激、平补平泻千法,留针30分钟...  相似文献   

16.
笔者多年来治疗了不少呃逆病人 ,现把 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治疗的 30例作总结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 30例病人均为住院或门诊病人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12岁 ;病程最长者 4 4天 ,最短者 3天。2 治疗方法取穴 :右侧人迎、扶突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2 8号 2寸不锈钢毫针 ,直刺 ,进针约 0 .5~ 1寸 ,用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将G6 0 5治疗仪的两条导线分别接于针柄上、扶突穴接正极 ,人迎穴接负极。电流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继续波电刺激 2 0min。3 疗效标准痊愈 :…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艳民  高英 《中国针灸》2002,22(2):39-47
治法 :穴取关元、三阴交。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 ,下肢伸直 ,常规消毒穴位后 ,先将 2 8号 2寸毫针快速刺入关元穴 1~ 1 2寸 ,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 ,使之得气 ,针感向小腹部传导 ,然后针刺三阴交穴 1 2~ 1 5寸 ,同时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手法 ,使针感也向小腹部传导 ,留针 30分钟 ,每隔 10分钟 3穴交叉同时行针 1次 ,同时用TDP照射小腹部 30分钟 ,每日治疗 1次。针刺时间 :月经来潮前 1周 ,经期暂停。结果 :本组 5 6例患者 ,经过针刺 3个月经周期 ,痊愈 4 8例 ,治疗后疼痛消失 ,连续 1年月经周期疼痛未复发 ;好转 5例 ,治疗后疼痛减轻或…  相似文献   

18.
周章玲  王芳 《家庭中医药》2003,10(12):17-17
胃俞(Wei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刺法 直刺0.5~0.8寸;点刺放血;灸法;火罐;穴位注射。 主治 本穴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临床用于: 1、胃脘痛 急、慢性胃痛取本穴  相似文献   

19.
本组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病程1~3年10例,4~6年3例,8年以上2例.二、治法:取腹部与背部两组穴为主.腹部取天枢、关元、气海止泻;背部取长强、大肠俞.配穴:足三里、三阴交.操作:天枢、气海、关元,针刺1~2寸,得气后须放射至腹部和外生殖器;大肠俞直刺1~2寸;长强直刺0.5~1寸.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我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并温灸3~5壮,隔日1次.三、疗效:经治15例中,痊愈14例,好转1例.治疗次数最多21次,最少3次.  相似文献   

20.
薛继光 《山西中医》1989,5(3):35-35
笔者自1973年以来,单用曲骨穴深刺2.5~3寸治疗带下,疗效满意。针刺方法针刺时取仰卧位,在腹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常规消毒,直刺或稍斜向会阴部,有麻电感放射至阴道为佳。每十分钟捻针一次,用平补平泻手法,每三天针一次,每次留针一小时,两次一疗程。针前要嘱患者排尿。属寒湿证者,兼见头晕,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