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一种带衣壳的负链单股RNA病毒.甲乙两型流感病毒为该病毒分科之下的两个属,是人类流感的相关致病原.当前应用的流感疫苗所含成分就是处于流行期间的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株或减毒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咽拭子和部分血清进行病毒分离、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免疫酶标固相吸附试验进行研究.结果 4298例咽拭子中分出流感病毒200例,其中上呼吸道流感病毒172例阳性,占流感病毒阳性率的86.0%;分出呼吸道合胞病毒150例,下呼吸道合胞病毒139阳性,占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92.7%;及分出单疱病毒20例;单疱病毒阳性率0.5%.460例肺炎和支炎血清检测巨细胞病毒IgM 82例阳性,CMV-IgM阳性率17.7%.结论流感病毒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流行有2个高峰(每年3~4月及7~8月份).单疱病毒在上下呼吸道感染中为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3.
前言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一种带衣壳的负链单股RNA病毒。甲乙两型流感病毒为该病毒分科之下的两个属,是人类流感的相关致病原。当前应用的流感疫苗所含成分就是处于流行期间的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株或减毒株。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的一种类型。鸭、鹅等候鸟禽类与这种病毒的  相似文献   

4.
又讯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总部发言人科丁利透露 ,禽流感“病毒可能转变成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普通人类流感病毒”。他说 ,世卫组织之所以认为禽流感可能比非典更具威胁是考虑到两个因素 ,首先是这种禽流感一旦变异后可能会成为普通人类流感病毒 ,而人体对于新的流感病毒几乎没有免疫力。其次 ,人类的流感病毒远比非典病毒具传染性。流感病毒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 ,而非典病毒则通常在近距离接触后才会被传染禽流感潜在威胁大于非典  相似文献   

5.
人甲型流感病毒都由禽流感病毒进化而来,在人类免疫系统巨大选择压力下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能与人类同存的弱毒力株.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是流感病毒变异的两个重要机制.长期的小范围流行伴随着极个别大规模流行是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模式.常用流感疫苗为灭活亚单位疫苗,其他新型疫苗也层出不穷.疫苗的使用需要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983-2013年间B型流感病毒的重配变异情况.方法 对GenBank数据库中1983-2013年间具有8个片段全基因组序列的B型流感病毒进行分析,利用Simplot软件筛选重配病毒,利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验证重配病毒.结果 获得432株B型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在66株代表病毒中,共计发现了22株重配株,其中9个为系内重配,13个为系间重配.在9个系内重配病毒中,2个B/Vic-87系内重配,7个B/Yam-88系内重配.Simplot软件结果和MEGA软件验证结果相似.结论 B型流感病毒间的重配事件频繁发生,既存在系内重配,也存在两系间的重配.Simplot软件可以用于快速筛选B型流感重配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毒病原构成,掌握主要病原体活动水平及变化规律,了解丰台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方法 以2010-2012年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基础信息,采集鼻咽拭子标本,使用多重PCR及RT-PCR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9种病原进行检测,数据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结果 254例标本中154例检测阳性,阳性率为60.63%,男女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冬春季致病病原体以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支原体为主,夏季仅检出副流感和支原体.流感样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肺炎病例致病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2010-2011年流感流行季甲型流感病毒为优势病原,2011-2012年流感流行季乙型流感病毒为优势病原.结论 2010-2012年间,北京丰台地区引起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为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不同季节的优势病原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BALB/c小鼠初次感染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H1N1)(pCA07)和A/Guangzhou/333/99(H9N2)(GZ333))后,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H1N1)(PR8) 10倍致死剂量攻击,观察攻毒后小鼠的反应.方法 BALB/c小鼠150只,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PBS滴鼻,实验组分别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pCA07和禽源H9N2病毒GZ333;感染56 d后用10倍致死剂量的鼠肺适应株流感病毒PR8攻击两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比较PR8病毒攻击后,病毒载量和抗体水平,以及对小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感染过pCA07和GZ333的小鼠在致死病毒PR8攻击后全部存活,并分别在病毒攻击6d和9d后小鼠肺组织中检测不到攻击病毒.对初次感染病毒的抗体水平在病毒PR8攻击后迅速升高,在保持初次感染病毒抗体的同时能够产生针对PR8病毒的抗体.结论 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可以提供交叉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TEM观察经Nonidet P-40处理的A型流感病毒表面形态变化,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病毒表面相互作用情况,以提供一种较为温和的病毒表面裂解条件,并考察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对病毒表面抗体结合作用的影响,为利用病毒内部抗体结合病毒下层结构提供免疫诊断学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P-40对完整的A型流感病毒进行处理,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观察两种试剂对病毒表面形态的破坏程度,并考察病毒抗体结合情况.结果 NP-40各浓度对病毒表面破坏程度不一,病毒随浓度增高降解程度增大,但在0.1%NP-40及以下浓度上对抗体结合作用影响不大.结论 通过表面活性剂优化处理病毒颗粒,对抗体的结合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为利用流感病毒内层抗体结合包膜病毒奠定了样本处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流感样病例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间成都市3个流感监测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的临床标本1367份,使用PCR法进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Ⅰ型副流感病毒、Ⅱ型副流感病毒、Ⅲ型副流感病毒、Ⅳ型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8种病毒及其亚型.结果 1367份标本中共374份8种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中19例为混合感染,总阳性检出率为27.36%.阳性检出率夏季最高(32.68%),秋季最低(23.76%),春季和冬季分别为28.01%和31.26%,四季检出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17.334,P<0.001).19例混合感染的样本,以鼻病毒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成都市流感样病例以鼻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丙型流感病毒感染,偶发副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病毒特点,及病毒感染在COPD急性加重中的作用.方法 将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3例为A组,同期COPD稳定期患者50例为B组.检测两组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的IgM抗体.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毒感染率13.47%,高于B组(Х^2=5.29,P<0.05).A组感染的病毒以乙型流感病毒最多见(感染率12.44%),之后依次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率7.78%)、副流感病毒(感染率7.25%)、腺病毒(感染率2.6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1.32%).单一病毒感染占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病毒患者的34.6%,2种病毒感染占15.4%,3种或3种以上病毒感染占50%.夏秋季病毒感染率高于冬春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患者有13.47%存在病毒感染,且大部分为2种或2种以上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能在COPD急性加重中起重要作用,需重视COPD患者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一)流感病毒的两种抗原性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可发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抗原性变异,即抗原性漂流和较大范围的抗原性转移。在后一种变异情况下,“新的”病毒突然出现于人群中,其表面抗原与此病毒出现之前流行于人群中的病毒完全不同。这些新的病毒的来源及其突然在人群中兴起的方式还不清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抗原性及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病毒血凝素蛋白抗原性分析,弄清楚了近年来连续几年在我国人嫩中造成乙型流感病毒流行和局部暴发由于乙型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性变异和在我国人群中至少有两第抗原性明显不同的乙型流感病毒同时并存所造成。同时还发现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具有地区性差异。通过对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重键区核甘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在我国分离的两系乙型流病毒毒株之间有高达30-42个氨基酸的差异,B/Yamagata/16/88  相似文献   

14.
水禽类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基因储存库,为人和低等动物各亚型流感病毒的来源.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结合特异性在流感病毒种属范围限制中起重要作用.一般认为,水禽类仅表达SA2-3Gal受体,人表达SA2-6Gal受体为主,故人不易感染禽流感病毒和禽类不易感染人流感病毒;猪在流感病毒生态系统中是重要"基因混合器",有助于新病毒株在人的流行,此外,流感病毒生态系统中间宿主的范畴可能还包括多种陆地禽类如鸡和鹌鹑.然而,最近研究结果表明人呼吸道除表达SA2-6Gal受体,下呼吸道也表达SA2-3Gal受体,为禽流感病毒从禽类跨种属传递给人提供分子学基础.本文就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在生态系统的分布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和死亡率,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毒引起的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风暴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病理表现、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并对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流感是一种由甲(A)、乙(B)和丙型(C)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甲型流感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病毒可以分为1 ~16个血凝素(HA)和9个神经氨酸酶(NA)亚型,而这些均可从水禽体内分离出来[1].最近,人们又从蝙蝠的体内发现了H17亚型,但未能成功分离出病毒.按照病毒的致病性来分,可以将所有的H1-1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2].至今为止,人们仅发现H5和H7两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9和H7等禽流感病毒被证实能够偶尔感染人[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用不同来源MDCK细胞分离H3N2流感病毒时,HA和NA片段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咽拭子标本13份,分别在三种不同来源的MDCK细胞中传5代.对标本中病毒及细胞传代的病毒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病毒传代后HA和NA片段变异情况.结果 与咽拭子中的病毒序列相比,MDCK 5代病毒和MDCK-parent 5代病毒均发生了HA和/或NA的突变.9株MDCK 5代病毒HA发生了P221L/P/H突变;8株病毒发生了NA片段的148位或151位的突变.2株MDCK-parent 5代病毒HA221位为多态性.13株病毒MDCK-parent传代后均发生了NA多态性,大多发生在151位.在MDCK-SIAT传5代后的病毒HA均无突变,3株有NA突变.结论 在对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前对病毒进行细胞传代会发生病毒的适应性突变.H3N2流感病毒在MDCK、MDCK-parent中传代后,会引起HA和/或NA突变;MDCK-SIAT传代,病毒变异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禽流感是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的烈性传染病,由于其病原体具有高变异性的特点,给人类防控禽流感带来很大困难,故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禽流感HA和NA两种蛋白质,是流感病毒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感染细胞的关键;而NS1蛋白则决定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破坏作用,NP蛋白和M蛋白决定病毒的型特异性,RNA聚合酶决定禽流感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病毒是一组能够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的病毒.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正粘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科的冠状病毒,披膜病毒科的风疹病毒和腺病毒科的腺病毒等.近年来新的致病性病毒不断地被发现,如人类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对于呼吸道病毒来讲,同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不同的病毒可引起同一种临床症状,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这类病毒的检测确诊对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它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应用其对来源于本院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方法建立ELISA方法,检测标本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胞培养检测方法进行对照,并利用该方法进行该病毒2007年在广州市的流行性分析.结果本方法的灵敏度略高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细胞培养检测方法,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1N1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型、Ⅲ型)、呼吸道腺病毒(Ⅲ型、Ⅶ型)无特异性反应.结论本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