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惠群  吴娟  岑洪舟 《海南医学》2007,18(10):154-154,106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及与正常人的差别.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0例癌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3例正常组做对照研究.结果 癌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之幻想、分裂,成熟型防御方式之幽默,中间型防御方式之隔离,同一化,否认,消耗倾向得分较高,掩饰因子得分较低,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5).结论 癌症患者使用正常人不同的防御方式及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郁症的生活事件及防御机制与其疾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2名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测试,同时按照抑郁组被试的年龄、性别构成选取78名健康被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抑郁组患者在LES中的得分总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②DSQ的结果显示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组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主要以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为、幻想和躯体化5个因子的得分突出;③"中间型防御机制"抑郁组的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主要以"伴无能之全能"和否认2个因子的得分突出;④在"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组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主要以"升华机制"得分为低.结论 抑郁症患者所经历过的生活事件及他们对这些生活事件所采取的不适合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其抑郁症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医生》2007,9(17):92-92
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的事件及防御机制与其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0例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测试,同时按照抑郁组被试的年龄、性别构成选取80例健康被试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抑郁组患者在LES中的得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②DSQ的结果显示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组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③"中间型防御机制"抑郁组的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在"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所经历过的生活事件(应激)及他们对这些生活事件所采取的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其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及其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特定的防御方式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A型行为问卷(TAB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72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72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较多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退缩、躯体化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理想化、假性利他,较少使用幻想和期望。HAMD量表分与退缩、躯体化、解除和交往倾向呈显著正相关;HAMA量表分与解除、交往倾向和期望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A型行为者在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上显著多于非A型行为者(P<0.05或P<0.01);A型行为者TABQ总分与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方式、中间型心理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呈负相关。结论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抑郁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观察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别.方法对118例肺癌患者及与之1:1配对的118例健康人采用Bond编制的“防御机制问卷(DSQ)”对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分别进行评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有较好的均衡性,肺癌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退缩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消耗倾向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成熟型防御机制无统计差异.结论肺癌患者的心理防御特点不同于健康人,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学生抑郁和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的性别差异,探讨心理防御机制对不同性别医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广东和浙江共3所医学院的医学生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女性高于男性;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性别差异有...  相似文献   

7.
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与紧张型头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Headache,TTH)住院患者的生活事件、防御方式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将35例诊断为TTH的住院军人作为患者组,以35名正常军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生活事件量表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他们的生活事件及防御方式进行评定,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TH患者所经历的正性生活事件分值为5.73±7.16,对照组为14.66±9.98,二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前者低于后者;TTH组负性生活事件分值为23.29±18.52,对照组为7.09±6.1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者高于后者;两组间生活事件总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防御方式上,TTH组的不成熟防御分值为4.73±0.86,对照组为3.67±0.88,前者高于后者(P<0.05);TTH组中间型防御分值为4.74±0.71,对照组为4.46±0.68,前者高于后者(P<0.01);TTH组成熟防御方式分值为4.66±0.89,低于对照组5.56±0.93(P<0.05);两组在掩饰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成熟防御机制与正性生活事件之间、成熟防御机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TTH住院军人所经历的不良生活事件及对这些生活事件所采取的不适当心理防御机制在TTH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迫症防御方式的特征及防御机制因子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36名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查.结果强迫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F14.69±1.03,F24.93±0.95,F34.92±0.86,F45.30±1.23)高于对照组(F13.67±1.08,F25.68±1.03,F33.63±0.71,F45.63±1.39)(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焦虑、抑郁、强迫思维、强迫总分存在正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抑郁、焦虑有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并与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7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39-214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并分析PP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0名PPD患者与70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PD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增高(P<0.01),且以投射、被动攻击、退缩和躯体化等最为明显(P<0.01);相关分析表明,PPD患者HAMD量表总分与投射(r = 0.382,P<0.01)和躯体化(r = 0.411, 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PD患者较正常人更多的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这可能是这一人群易出现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癔症(HyS)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HyS组30例,正常对照(NC)组66例,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HyS患者投射、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机制分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分别为(3.64±1.45)分,(5.63±2.29)分,(5.33±2.36)分,(4.74±1.27)分]均高于NC组[分别为(2.61±1.09)分,(4.33±2.02)分,(3.86±1.60)分,(3.98±0.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解除、理想化、假性利他、同一化防御机制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压抑、幽默防御机制分、成熟防御因子分和掩饰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PQ结果:HyS患者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和掩饰标准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内-外倾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HyS患者组成熟型防御因子分与EPQ的SP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yS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倾向明显,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后者与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精神质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强迫症防御方式的特征及防御机制因子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 3 6名强迫症患者和 3 6名健康对照进行防御方式问卷 (DSQ)、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耶鲁 布朗强迫量表 (Y BOCS)测查。结果强迫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F14 .69± 1.0 3 ,F2 4.93± 0 .95 ,F3 4.92± 0 .86,F45 .3 0± 1.2 3 )高于对照组 (F13 .67± 1.0 8,F2 5 .68±1.0 3 ,F3 3 .63± 0 .71,F45 .63± 1.3 9) ( P <0 .0 5或 P <0 .0 1) ,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低于对照组 ( P <0 .0 5或P <0 .0 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焦虑、抑郁、强迫思维、强迫总分存在正相关 ,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抑郁、焦虑有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并与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吸毒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状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110名女性吸毒者(研究组)和41名女大学生(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评分( 4. 83±0. 97, 4. 99±0. 75, 5. 98±1. 17)显著高于对照组(3. 95±0. 68, 4. 26±0. 73, 5. 41±1. 34) (P<0. 01或P<0. 05);研究组SCL 90中9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SCL 90中9个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P<0. 01),中间型防御机制与SCL 90中的强迫、偏执、躯体化、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P<0. 01或P<0. 05),掩饰因子与SCL 90中的敌对、偏执、强迫呈显著正相关(P<0. 01或P<0. 05)。结论女性吸毒者过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心理状况差,且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卖淫妇女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3名卖淫妇女(研究组)和41名女大学生(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评分[(4.78±1.02)分,(4.96±0.86)分]均高于对照组[(3.95±0.68)分,(4.26±0.73)分](P<0.01);研究组SCL-90中9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SCL-90中9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中间型防御机制与SCL-90中9个因子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掩饰因子与SCL-90中的强迫、敌对、偏执、躯体、抑郁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卖淫妇女过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心理状况差,且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庞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6):315-316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及心理防御方式问卷,对35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结果:病例组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其它因子分及焦虑抑郁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5~0. 01)。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0. 01)。结论: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首发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的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综合康复计划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分别对首发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组(n=138)和健康对照组(n=150)采用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等问卷进行调查,并比较各量表间的得分的差异。 结果 ①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方式总分高于对照组[(4.36±1.03) vs.(3.35±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35),其中投射、被动攻击、抱怨、幻想、分裂、退缩、躯体化等因子得分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7~3.503,P=0.003~0.042);中间型防御方式总分较高[(4.91±0.86) vs.(4.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38),其中反向、解除、回避、利他、隔离、否认、交往倾向﹑期望等因子得分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5~4.465,P=0.001~0.048);患者组成熟防御方式总分较低[(4.89±1.30) vs.(6.0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46),其中压抑、幽默因子得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46、-6.535,均P<0.001);②患者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35.19±5.27) vs.(42.34±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8,P=0.001),其中主观支持、客观社会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因子得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4~-2.864,P=0.000~0.004);③患者组的家庭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2.23±0.09) vs.(1.8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1),其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61~8.033,均P<0.001)。 结论 首发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存在不成熟倾向,社会支持系统差且家庭功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测评。结果 DSQ4个因子评分在男女生间和报考重点中学与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初三学生SCL-90常模均分为界值,高症状组的不成熟型因子、中间型因子和掩饰度高于低症状组(P<0.01),且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症状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1);成熟因子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考生心理总痛苦水平与过多动用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及过度掩饰有关,须引起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防御方式以及不良情绪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43例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研究组)和100例有生育意愿正常早孕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和DSQ量表评价两组心理状态和心理防御方式。结果两组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4类心理防御机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更倾向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未婚、不成熟防御方式、掩饰是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孕妇不良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生育知识知晓率程度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存在明显的不良情绪,文化程度较低、生育知识知晓不足、婚前性行为、消极心理防御方式与非意愿妊娠结局及不良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防御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防御方式的差异。方法用防御方式问卷在473例被试(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神经症患者和231例正常人)中进行测试。结果 1.三组被试DSQ基本得分结果表明,正常人组成熟因子得分最高(44.83±7.95)、精神分裂症组中间型因子得分最高(191.49±39.24)、神经症组不成熟因子得分最高(138.30±34.7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被试的各种防御因子和防御方式(同一化除外)均存在显著(P<0.05)。3.Scheffe两两比较中,正常人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和神经症组之间所有防御因子和大部分防御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神经症组之间不成熟因子和大部分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因子和压抑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中间型因子和中间防御方式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正常人群多使用成熟防御方式,而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19.
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与个性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个性及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及应付方式问卷对 52例焦虑症患者和 4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焦虑症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及其幻想和退缩得分 (4. 16±0. 79, 6. 06±2. 07, 5. 37±1. 68)显著增高,成熟防御及其压抑及幽默得分 (5. 04±1. 07, 5. 13±1. 75, 3. 96±1. 12)显著降低;EPQ神经质个性维度与消极应付方式得分(60. 08±10. 85, 4. 85±1. 54 )显著增高,EPQ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分 ( 46. 35±12. 23, 2. 71±1. 23)显著降低。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神经质个性维度及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消极应付方式,存在个性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催眠疗法对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门诊治疗的焦虑症患者,共138例患者入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按照随机顺序分别入组.对照组采用焦虑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催眠疗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变化和症状改变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消极应对分、不成熟因子分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消极应对分、不成熟因子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分与不成熟因子分成正相关(r=0.41,P<0.05).结论 催眠疗法可以改善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