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66-67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伴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2009年收治的83例四肢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直接动脉修补,动脉结扎、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骨折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5年,肢体存活63例,其中58例功能恢复,骨折愈合67例,不愈合7例;截肢10例(11.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骨折有效的固定及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1997年共收治四肢血管损伤25例,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29岁。交通事故伤12例,压砸伤1例,刀伤8例,玻璃切割伤4例。血管损伤:肽动脉3例,锁骨下动脉1例,尺动脉6例,挠动脉5例,尺挠动脉均损伤6例,股动脉1例,胭动脉2例,胚前动脉1例。动脉完全断裂29条,不完全断裂1条。伴行静脉损伤8条。开放性损伤24例,闭合性损伤1例。合并骨折10例。合并肌位神经损伤15例。治疗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脉29条,修补1条,吻合伴行静脉6条。对缺损在2.ocm以上7条动脉取自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08年2月1482例重度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创伤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并对所筛选病例的不同创伤类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总结。结果1482例患者中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15例(1.01%),其中,重型颅脑损伤4例(4/15,26.67%);多发长骨、骨盘骨折6例(6/15,40.00%);重度胸外伤2例(2/15,13.33%);重度腹部闭合伤2例(2/15,13.33%);大面积烧伤1例(1/15,6.67%)。1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中,死亡6例(6/15,40.00%),其中重型颅脑损伤2例,多发骨折3例,大面积烧伤1例;病程起始合并重度低血容量患者11例,脂肪栓塞2例,特发起病2例。结论重型创伤患者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多发长骨、骨盘骨折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率为高,具有高病死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足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以及尽早开展替代治疗,是救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能量伤致机体多发骨折、血管损伤在创伤外科中日趋多见。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危重 ,动脉损伤修复后截肢率仍在 12 .9%~ 2 1.4 % [1-2 ] 。因此 ,严密观察分析损伤肢体的骨折情况及缺血现象对抢救患者生命、保全肢体功能至关重要。 2 0 0 2年以来 ,我科室共收治高能量伤致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依据5型3度分类法治疗83例不同程度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以及合并的不同创伤。方法Ⅰ型单纯皮肤撕脱损伤Ⅰa闭合性撕脱伤9例,Ⅰb开放性撕脱伤66例,Ⅱ型合并骨折和关节脱位70例。Ⅲ型合并肌肉坏死51例。Ⅳ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8例,合并肢体毁损性损伤6例。Ⅴ型皮肤损伤的程度。Ⅰ°单纯撕脱伤19例,Ⅱ°撕脱并轻度碾挫伤44例,Ⅲ°撕脱并部分碾挫碎裂20例。皮肤植回原位的同时骨折复位、修复损伤的神经和血管。结果1986年~2005年共治疗83例,植皮一期成活大于90h例,大于85%8例,截肢7例,失血性休克59例,严重感染6例,死亡1例。结论依据5型3度分类法判断皮肤撕脱损伤的程度与合并伤的关系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精制血府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0)患者股腘动脉搭桥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腘动脉搭桥AS0患者38例(41条患肢),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20条患肢),中药组20例(21条患肢)。所有患者均予华法林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中药组给予精制血府胶囊口服,疗程为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超声检测治疗后6、12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及踝肱指数(ankle arm index,AAI)。结果 手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间歇性跛行发生率中药组(20%,4/20例)较对照组(56%,10/18例)明显降低(P〈0.05);截肢率中药组(5%,1/20例)低于对照组(17%,3/18例,P〈0.05);术后12个月中药组人工血管通畅率(86%,18/21)较对照组(65%,13/20)显著增高(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中药组AAI(0.73±0.24、0.69±0.19)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0.45±0.17、0.41±0,23,P〈0.05)。结论 精制血府胶囊可明显提高股腘动脉旁路术后12个月人工血管的通畅率,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肢体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在股(腘)动脉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25例股(腘)动脉损伤患者,均由绿色通道送入手术室,先行骨折或脱位复位内固定并支架外固定,腘(股)动脉探查吻合或人工血管移植术,所有患者行小腿减张,负压海绵封闭引流、结合黄水纱外敷,二期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 术后小腿无肌肉坏死者22例,不同程度肌肉坏死3例,其中2例保肢成功,1例截肢.按Binig肢体缺血疗效标准,痊愈19例,良好3例,一般1例,差1例,截肢1例,无死亡病例.一次负压吸引后闭合伤口16例,二次负压吸引闭合伤口5例,行小面积(小于14 cm2)植皮患者4例.遗留踝关节挛缩或足下垂患者6例,3例行矫形支具矫形、3例行了跟腱挛缩松解术.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科黄水治疗股(腘)动脉损伤具有一期封闭创面消肿快、预防肌肉坏死和感染、减少护士工作量和患者痛苦,减少植皮量,降低患者费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术后再狭窄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患者,共计165条患病肢体。术前采用常规降糖、控制感染及其它相关急慢性并发症治疗方案,及扩血管、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采取下肢动脉成形术介入治疗;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波立维、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糖尿病病情、下肢临床症状(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发生溃疡等)、肢体创面、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及血流图、步行速度等变化。术后观察手术成功率,随访期间观察再狭窄率和截肢率、中医体质类型等。结果:所有165条患肢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5.15%(157/165)。术后临床治愈率为83.64%(138/165),显效率为12.12%(20/165),有效率为1.82%(3/165),无效率为2.42%(4/165)。术后3月、6月、9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7.27%(12/165)、20.00%(33/165)、27.27%(45/165)、41.82%(69/165);术后1年存在69条再狭窄之血管的65例患者中,血瘀型体质占35.38%(23/65)、痰湿型体质占29.23%(19/65)、湿热型体质占18.46%(12/65)、阳虚型体质占16.92%(11/65),随访患者中无其余5种体质类型。结论:血瘀型、痰湿型、湿热型、阳虚型体质4种体质在糖尿病足术后再狭窄中最为常见,对于此4种体质类型的患者应提供更积极、更有针对性的中药调摄体质和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对96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咏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6例患者中发现78例存在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多发病变分别为28.2%(22/78)、34.6%(27/78)和37.1%(29,/78),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22例,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45.2%(38/84),颅内动脉狭窄27例,以大脑中动脉(MCA)最多,占41.2%(47/114)。频发TIA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1),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7例盗血现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急诊治疗四肢血管损伤。方法 24例上、下肢血管损伤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中,下肢闭合性骨折17例,骨盆骨折4例,右上肢牵拉伤2例,右肩部锐器刺伤1例。17例下肢骨折血管损伤均位于骨折断端周围,其中有6例股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11例腘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4例骨盆骨折血管损伤为左右髂外动脉损伤各2例。右上肢牵拉伤为腋动脉损伤并臂丛神经损伤,右肩部锐器刺伤为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二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形象直观显示病变空间立体关系,根据诊断结果急诊采用直接吻合血管、自体大隐静脉搭桥修复血管、人造血管移植修复血管、带膜支架腔内修复血管。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是一种准确、无创、便捷、实用、快速的诊断四肢血管损伤的检查方法,为早期诊断治疗四肢血管损伤、避免误诊漏诊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9例。腹腔脏器损伤情况:脾破裂15例(32.69/6),肝破裂6例(13.0%),胃肠损伤10例(21.7%),腹膜后血肿2例(4.3%),腹腔多脏器损伤7例(15.2%)。合并其他器官损伤:骨折22例,颅脑损伤15例,胸部损伤9例,泌尿系统损伤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和撞击伤16例,斗殴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就诊的11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有采用交锁髓内钉者40例(34.4%),解剖钢板内固定者34例(29.3%),采用胫骨外同定支架42例(36.3%),14例(12.1%)患者发生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断裂,均经二次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5例(12.9%)发生术后感染。结论:一期彻底清创、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合适内同定方式、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四肢主要血管伤中 ,动脉损伤所占比例不仅较高 ,且多为复合伤。及时而正确地诊断、妥善又迅速地治疗 ,对挽救患者生命、保存其肢体的功能至关重要。自 1990年 5月~1998年 12月 ,我们共收治动脉或合并动脉损伤的患者18例 ,现根据其受伤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2 8.5岁。车祸伤 11例 ,重物砸伤 2例 ,锐器伤 2例 ,绳链绞伤 2例 ,火器伤 1例。开放性损伤 12例 ,闭合性损伤 6例。血管完全断裂 6例 ,部分断裂 3例 ,挫伤、栓…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1996年我院收治闭合性四肢血管损伤病人16例。因无外出血,临床表现较隐蔽,合并伤多,容易延误诊治,截肢率高。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的16例闭合性血管损伤的病例。并讨论此类损伤的特点,诊断及处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及年龄 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6岁,平均41岁。 1.2 损伤原因 车祸伤5例,重物压伤2例,机器绞扎伤7例,刀刺伤2例(已在外院行清创缝合术后入院)。 1.3 损伤血管 腋动脉4例,肱动脉6例,股动脉4例,胭动脉2例。 1.4 损伤类型 完全断裂8例,部分裂伤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其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61例四肢创伤合并动脉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控制出血,快速纠正骨畸形探查和修复血管,对怀疑有动脉血管损伤的闭合性创伤,应严密观察有无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以及时发现,早期处理。结果:术后肢体血供正常,功能良好者53例;肢体部份肌肉缺血性痉挛,功能受损者6例;肢体坏死截肢者2例;无继发性感染休克死亡病例。结论:处理四肢创伤的同时高度警惕重要动脉的损伤,早期诊断血管损伤,有效的骨科固定,正确地处理损伤血管是取得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坐骨神经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共11例患者,均行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切开复位坐骨神经探查减压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术、5例术后配合针灸理疗。结果:11例患者随访瓯5~2.5年,平均1.5年,根据Matta标准,髋臼骨折治疗后解剖复位为7例(63,4%),满意复位为4例(36.6%);根据荚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MCRR标准,单纯手术治疗组坐骨神经损伤恢复的优良率为33.3%,手术配合术后针灸理疗组坐骨神经恢复的优良率为60%,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极易导致坐骨神经损伤,其中腓总神经损伤8例(72.7%)’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均损伤3例(27.3%),没有单纯胫神经损伤;术后配合针灸、理疗能够有效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介入止血术在盆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本组20例病人均为男性,均为盆部创伤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到医院时血压30~70/0-20mmH(平均42/17mmHg)。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于来院后1.5h内急诊行选择性盆部动脉造影及损伤血管栓塞止血治疗,再予相应外科处理和其他综合救治措施。结果:20例病人均可见盆腔髂内动脉分支损伤,其中右侧臀上动脉及其分支损伤8例、右侧臀下动脉损伤z例、右侧阴部内动脉损伤1例、左侧臀上动脉损伤6例、左侧臀下动脉损伤2例、左侧闭孔动脉损伤1例,均成功进行选择或超选择性损伤血管栓塞止血。然后经短时间继续扩客后所有病人血压迅速回升,平均30min内血压升至90~110/50-80mmHg(平均102/68mmHg)。20例病人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全部救治存活。结论:急诊介入止血术是救治盆部创伤合并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笔者收治腔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运用切开减压,单侧钩槽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该疾患,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4岁。受伤原因:车祸12例,不慎跌倒致伤6例。就诊时间:最短伤后3小时,最长10/J'时。本组为胜跳骨中段或中下段骨折,为闭合性骨折或有小伤口的开放性骨折,均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体征,合并脑外伤(I级)2例,合并对例尺挠骨双骨折1例,合并对侧小腿毁损伤截肢1例。1.2诊断标准:①有小腿外伤史;②患部肿胀甚,张力高,剧烈疼痛,足背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岁以上老年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男187例,女169例;年龄70~94岁,平均76.6岁。肿瘤位于结肠224例,直肠132例。乳头状及管状腺癌287例(80.6%),黏液腺癌45例,印戒细胞癌13例,未分化癌11例。DukesA期22例(6.2%),B期128例(36.0%),C期132例(37.1%),D期74例(20.8%)。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75例(77.3%)行根治性切除,69例行姑息性切除,11例行单纯永久性结肠造口术,1例仅行剖腹探查加肿瘤活检术。总切除率为96.6%。手术死亡4例(1.1%)。荻随访329例(92.4%),总的2a和5a生存率分别为87.2%和59.9%。结论对老年大肠癌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原则是尽可能根治性切除原发肿瘤,预防或解除梗阻,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8例。合并桡神经损伤8例,臂丛损伤2例,肘关节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2例,肱动脉损伤3例,桡动脉损伤1例,前臂肌腱撕脱伤2例。12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治疗,闭合骨折无臂丛神经血管损伤择期手术治疗,保守治疗1例。结果:优20例,良好5例,尚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开放性同侧肱骨干合并尺桡骨骨折应急诊一期手术,骨折固定应采用坚强牢固内固定,可一期植骨,术后应尽早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