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应用解表药在发散表邪的过程中,要注意着眼于表透与透表两个方面。新感务求表透,伏气务求透表。发散表邪的药物很多,从五味看多为辛味,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平解表;由于人的体质常常出现亏损,故在临床配伍选用时,还有益气解表、助阳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等。表透者以辛散外邪为主,透表者以托邪外达为主,具体选用,分析如下。一、辨证选药  相似文献   

2.
感冒是因风邪侵袭肌表所致。多用发散药物为主的方剂治疗。它具备发汗,疏表的功用,使肌表的病邪通过汗出而解。虽然感冒均具有发热、头痛、关节酸痛、鼻塞、喷嚏、咳嗽等症;但由于人体体质及发病的季节不同,病邪亦有寒热轻重的区别,或并发有其它兼证,其脉证也有差异。方药除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二法外,尚有祛暑解表、助阳解表、补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等法,以便随症应用。  相似文献   

3.
辛温解表药,性味多属辛温,入肺与膀胱经为主。辛能发敬,肺主皮毛,膀胱主一身之表。故本类药善走肌表,而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证。部分药物对风寒表证兼咳嗽,水肿,风湿痹痛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仅就单味药的药性特点及功能相似的药物之间的比较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凡以解表为主组成,具有疏散表邪、解肌、宣肺、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制剂统称解表剂。外感风邪首先由肌表侵入,出现表征:如发热、头痛、脉浮等症状,治疗宜取“汗法”,使表邪从肌面而解。  相似文献   

5.
二、治法治法即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古代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但由于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治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所以现在常用的治法已经超过上述八法的范围。这里仅简略介绍一下“八法”。(一)汗法汗法又叫“解表法”。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来鼓午卫阳,宣通肺气,开泄腠理以发汗,使在表的病邪从汗而解的方法,也就是《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要用治外感表证。临床对感冒、关节疼痛、水肿、  相似文献   

6.
扶正解表法是外感病证的治疗法则之一,适用于正虚外感病证。它与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同中有异,不可混同。一、扶正解表法的临床意义祖国医学在外感病证的辨证论治中,十分重视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认识到体质是外感病证发生、发展、证型、治疗、转归的物质基础,从而创立了扶正解表这一治疗大法。扶正解表法属于标本同治之治则。如张景岳所说:“若形气本实,则始终皆可治标;若形气原虚,则开始便当顾本。”治病,从根本上讲就是扶正、祛邪。因此,必须辨证处理邪正之间的关系,务使正盛而邪却。  相似文献   

7.
解表药方是指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达到邪去病愈、脏腑功能自调的一类药物和方剂。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四时六淫之气侵犯人体,无论男女老幼,或因素体的差异,皆可出现外邪郁闭表卫,影响内脏功能的协调,表现出不同的疾病。此类疾病运用解表药方的机会十分频繁,处理得当,效果也十分理想。不但用于外感病,还常用于某些慢性病、内伤杂病、急重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凡以发散风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即称解表药。按其性能和功效可分为辛温与辛凉两大类。辛温解表药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辛凉解表药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然而,解表药除治疗外感表证外,其用途极为广泛,现列举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浅谈药对在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是指通过相须或相使的配伍关系,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临床中又经常在一起使用的两味药,又称“姊妹药”。药对是历代医家经过临床验证,把配伍后疗效更佳的药物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是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并以此衍生出许多新方。由于药对存在于诸多方剂之中,沟通了方剂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学习和研究药对,对于掌握方剂的基本功能和方剂配伍的基本规律是至关重要的。现选择方剂中常用的8组药对介绍如下。 1 麻黄、桂枝 麻黄辛开苦泄,偏入肺经气分,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偏入心经血分,善温煦经脉,透达营卫,善解肌祛风邪,两者配伍相须为用,既入卫又入营,解肌发表,温散风寒,用于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是治疗风寒表证的药对。如:麻黄汤、小青龙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及桂枝汤加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源于《伤寒论》,乃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首选代表方。其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具有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之功能。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散在表之风寒;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与桂枝相合,重在调和营卫,散收并行;生姜辛散,助桂枝发表;大枣甘温助白芍调和营卫;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助桂、芍调营卫,又兼调和诸药。全方辛甘发散,酸甘化阴,散收结合,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在运用该方的基础上通过药味或剂量的变化,可以治疗许多疾病。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引起高热的原因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作者根据这两大类的特点提出了辨证施护的意见。外感热病的表证期,出现表寒证时,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但发汗不宜太过。护理的重点在取汗,如避风、保暖,服药后给热粥以助药力,并稍加盖被使之出汗等。若出现表热证时,治疗除辛凉解表外,应  相似文献   

12.
闵存云  刘和强 《护理研究》2005,19(18):1651-1652
一代医圣张仲景,以毕生之精力编著了堪称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该书既是张仲景对前人医学精华的引申和发挥,又是他本人临床经验的全面总结。从该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桂枝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在此归纳总结以飨同道。1用桂枝解肌祛风的作用,以发汗祛邪桂枝味辛、性温,具有解肌祛风之功,但其发汗解表的作用不如麻黄那样强烈。因此,张仲景用桂枝汤治疗外感风邪所致的表虚证,以别于麻黄汤的表实证。用桂枝与芍药相伍,既取桂枝的发汗祛邪作用,又借芍药的酸寒、敛阴和营,二者相合,既可祛邪出表,又可调和营卫,不仅可祛邪外出而治疗表寒证,还…  相似文献   

13.
浅述《伤寒论》温阳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的《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虽为论述外感疾病专著,但其全书汗、吐、温、清、下、和、消、补八法并用,方以法立,法以方传,备受历代医家崇奉。纵观本书,温阳方剂运用颇多,散见于六经、霍乱、瘥后劳复诸病之中,有为一脏阳虚而设,有为通体阳衰而立,或疗血虚寒凝,或救阳亡气竭,组方严谨,用药精良,强调扶阳之本,突出温法之重。诚如柯韵伯所言“伤寒以阳气为主”。本文对《伤寒论》中温阳法的应用浅述如下。温阳解表外感风寒之邪,头身疼痛,邪在太阳,治当解表。《伤寒论》多选温卫阳之剂,以汗解肌,驱邪于外。如太阳中风的桂枝汤,太阳伤寒的…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原出张仲景《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五药组成。方中桂枝味辛性温,辛能解表,温通卫阳;生姜味辛,能佐桂枝解肌驱邪;大枣味甘,能佐芍药和营益阴;甘草和中缓急。五药合用,共凑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临床应用,甚为广泛,不但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对一般杂病,因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者,皆可酌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外感表证是皮肤荣卫受邪,病程短、病势轻,以解表法治疗即可愈。笔者在临床上发现有些疾病,病程长、病势重,虽经各种治疗,发热仍然不退,按中医辨证仍属伤于外邪之表证,采用解表法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解表法治疗表证持续发热30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宣肺法”对98例外感引起的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症状、病机特点和治法方药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这类哮喘病的诊治规律。方法:我们把因外感引起的98例小儿哮喘,按其风寒、风热的属性设计了肺卫风热?清气郁蒸证、肺卫风寒?清阳郁遏证两个大的中医证型,应患方要求,随机分配到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完成观察治疗的病例中,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6%、84%,对照组48例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5.8%、79.2%。结论:在小儿哮喘病的治疗中发现有它的特殊性,即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治疗时“不必定喘,只须发散,发散则表邪尽去,而哮喘自平矣”,展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热水加荆芥末泡足降温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多为外感六淫之邪所致[1]。外感初始发热属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2],此类患者不适合用冰敷或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3],以免恶寒加重或复感六淫邪气而加重病情。中医学认为,表证应以汗为法[3],汗出不及则病邪不去,汗出太过则伤阴耗阳。所以在发病早期及时使患者发汗,以及掌握发汗的程度非常重要。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我们对在我科住院的70例外感发热患者(体温38.6~40.3℃之间,表现为恶寒、恶风、无汗、烦渴、头疼、身痛)运用热水加荆芥末泡足,以发汗解表降温,其中32例在泡足后10min内汗出,2h内体温降…  相似文献   

18.
【论治心法】治疗麻疹首先要掌握依期施治的原则,即疹前期以宣透达邪为主,出疹期以清解透疹为主,疹回期以养阴清热为主。治麻素有“麻不厌透”、“麻喜清凉”之说,是因为麻为阳毒,以透为顺,以清为要。在麻疹未全部透达之前,均宜透疹,疹透则毒泄。病之初期(疹前期)由于肌表郁遏,重在宣散表郁、畅达营卫、开泄股理,使麻毒有外达之机。至疹出之后,一方面宜继续透疹达邪外,另一方面直治解里热之毒,使麻毒得以清解透泄。后期(疹回期)热伤阴液,以养阴为主,佐以清解以除余邪。在具体用药上,还宣注意:①透疹不可过用辛散升提,…  相似文献   

19.
体表之邪能通过发汗、疏表、解肌等手段而得以祛除,使肌体营卫调和、气血畅行的治疗方法,谓之汗法。汗法为八法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然因病邪有异、兼夹不同、体质悬殊,虽属表证,但有表虚、表实、兼饮、兼热之  相似文献   

20.
解表药是以解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解表药因药性不同,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前者主治风寒表证,后者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两类药均可用于现代医学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的防治。解表药属祛邪药,合理应用能够发散表邪而不伤正气,而合理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