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不明原发灶转移癌(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类独立的转移性肿瘤的统称,组织学确诊为转移癌但检查后不能明确其原发解剖部位,约占人类所有新发癌症的3%~5%,是人类第7~8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4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1-3])。骨是CUP的第3好发部位,不明原发灶骨转移癌(bone metastases from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BMCUP)是CUP中一种整体预后很差的类型,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助于临床医生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2.
不明原发部位肿瘤(unknown primary tumor,UPT)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一类病症,约占新诊断癌症病例的5%~10%.其所具备共有的少见部位广泛转移及无症状的原发肿瘤支持UPT为一独特的临床病变,但多年来在研究上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的UPT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希望对这类肿瘤的临床及生物学特点等有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原发灶不明癌(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经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性恶性肿瘤,其原发肿瘤部位在标准评估和影像学研究的基础上无法识别。通过临床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谱、DNA甲基化、下一代测序技术、microRNA检测等方法可对原发灶不明癌进行溯源。随着溯源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方法被开发出用于原发灶不明癌的原发病灶的定位,这些技术将有助于对原发灶不明癌进行评估及诊疗,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原发灶不明癌溯源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原发部位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指组织学确认的转移性恶性肿瘤,而原发部位经详细检查后未能发现,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10%。CUP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基因组时代下,分子表达谱及表观基因组学方法协助鉴定肿瘤原发部位,准确率高,然而这些方法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因此,推动其更方便地用于临床实践至关重要。CUP为一组异质性疾病,传统经验性治疗有效率低,而识别出15%~20%预后良好的亚型及采用器官特异性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此外,基因组时代下,分子检测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为CUP中进行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了机会。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对基因组时代下CUP诊治的挑战进行综述,期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CUP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Ascit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is caused by cirrhosis in most cases.For most malignant ascites,the primary malignancy could be readily identified using conventional imaging methods,e.g.,computer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However,in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patients,the primary malignancy remains occult even with these examinations.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we assessed the usefulness of 18F-FDG PET/C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and malignant ascites of otherwise unknown origin.Methods: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scites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 after CT,MRI and ultrasound during the period of five years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December 2012 had received 18F-FDG PET/CT.Medical record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Elevated 18F-FDG absorption was found in 23 of 28 cases in the following sites:gastrointestinal tract (n=10,43.5%),prostate (n=5,21.7%),peritoneum (n=4,13.3%),and ovary (n=4,13.3%).Cancer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 20 cases after open or laparoscopic surgeries.Five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benign ascites,among which,3 were found to be false positive due to tuberculosis.SUV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umors than for benign lesions (mean values,6.95 vs.2.94; P=0.005).Conclusions:The 18F-FDG PET/CT can be as a powerful imaging tool in identifying tissue origin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suspected of cancers or with cancers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  相似文献   

6.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和多原发肿瘤(cancer of multiple primaries,CMP),因其临床异质性高、发病率低、循证医学证据的相对匮乏及临床疾病认识的相对局限,目前诊疗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对疾病影像学、病理学、基因特点等认识的不断深入,多学科的协作和发展,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针对性探索正在不断地更新对这部分患者治疗的理念和手段。本指南的制定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CUP和CMP患者诊疗的原则和纲要,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规范化指导。  相似文献   

7.
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metastatic cervical carcinoma with an unknown primary,MCCUP)是一类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通过分析现有数据资料,阐述其诊断和治疗进展。PET/CT在探寻原发肿瘤病变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内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miRNA分子表达谱分析、微卫星分析的应用也提高了MCCUP的诊断水平。手术和放射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大部分医师赞成对于小于N2期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放疗仍占据重要地位,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治疗MCCUP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  结果  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丁彬彬  李子坚 《中国肿瘤临床》2023,36(22):1174-1179
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immune-privileged site large B-cell lymphoma,IP-DLBCL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样肿瘤分类第5版新的类别总称,指一组原发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免疫屏障之后部位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起源于各自的解剖结构(如血脑、血网膜和血睾丸屏障)和各自原发部位的免疫调节系统所形成的免疫庇护所,并具有相同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目前包括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原发睾丸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PTL)和原发玻璃体视网膜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vitreore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VRL)。该类疾病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过MYD88突变)和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过CD79B突变)通路介导的NF-κB激活是三者发病的核心机制。该共同属性为这一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通用的靶点。BTK(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是上述信号通路的中心分子。因此,BTK抑制剂可能是这类疾病合理的治疗药物选择。本文将就BTK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耐药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莹  王洪儒 《中国肿瘤》2013,22(9):724-727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CUP)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全文对CUPP的产生原因、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去重”和“去重”两种方法分析后各NGS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研究“去重”在靶向捕获NGS数据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通过对58例肺癌患者的DNA样本进行靶向286基因探针杂交方法建库并进行NGS检测,每例NGS检测数据分别进行“去重”和“不去重”两种方法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分析得到的NGS相关指标Mapped Reads(可比对上reads比例)、On Target(靶向区域reads比例)、Mean Depth(平均测序深度)以及Uniformity(均一性)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去重”和“去重”两种方法分析得到平均Mapped Reads、On Target、Mean Depth和Uniformity值,各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去重”方法分析时,Mapped Reads、On Target和MeanDepth 3个指标均呈现出血浆样本与其他3种类型样本间(FFPE、穿刺和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Uniformity指标上则呈现出4种类型样本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去重”方法分析后结果正好相反。结论 去除PCR扩增所致重复序列的“去重”步骤在NGS数据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结果均一性,真实反映所测样本的DNA模板数量及等位基因频率(AF值,allele frequency)。“去重”后结果更有助于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2.
 薛××,男、68岁,退休工人,长安县人。因反复发作“胃痛”行上消化道钡餐拍片检查,结果示:贲门癌。同时行纤维镜检查,结果示:贲门癌。病理报告:“贲门”粘液腺癌(片号880-56),确诊为胃贲门(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13.
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12%,占所有结外原发淋巴瘤的30%~40%.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rephoma,PIL)占PGIL的20%~30%与所有结外NHL的5%。近年来PIL发病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原发于小肠的鳞状细胞癌较罕见,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7岁,于84年9月15日以“剧烈腹痛”急诊入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立即手术,术中见距盲肠70cm处之回肠有一鹅旦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包块,较实,连同肿块切除肠管约60cm,在局部动脉分叉处切取一蚕豆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脊柱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乳腺癌伴发的脊柱转移多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常导致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有一亚群的患者,肿瘤的转移潜能及总负荷有限,即处于所谓的“寡转移”状态。对于脊柱“寡转移”患者,放疗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姑息止痛,还是潜在根治的手段。将就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在乳腺癌脊柱转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68例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上颈低分化转移癌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放疗,转移性鳞癌则采用手术后加放疗,转移性腺癌中的乳头状腺癌治疗应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4)、66.7(8/12)、66.7(8/12)和85.7%(12/14)。锁骨上区转称癌尤其右侧者应力争手术切除,辅之以化疗。随访中有15.2%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患者发现原发病灶。结论 对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淋巴结的病理性质、部位、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90 例 pT14aNXM0 远端 GC 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回顾性病例采用 SPASS 1∶2 进行随机匹配,其中“单孔 +1”组 30 例,传统 5 孔 腔镜组(CLS)60 例。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 首次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前 3 天疼痛评分、住院天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清扫枚数及疼痛评分)。结 果 “单孔+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地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 “单孔+1”组的术后出院时间小于CLS 组(P < 0.05)。术后第2 日复查,发现“单孔+1”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均高 于 CLS 组(P < 0.05),CRP 指标低于CLS 组(P < 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术前总蛋白、白蛋白及 CRP 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单孔+1”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 普及性,该技术在同等根治度的前提下,不仅减少术后躯体疼痛,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手术损伤更小,对患者术 后营养状态的保护更好。  相似文献   

18.
 多原发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临床上罕见。本院收治1例发生于肺、食管的异时性多原发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新增病例中绝大多数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约一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外科治疗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治疗手段。甲状腺乳头状癌因其可治疗性和相对较好的生存率而被称为“良癌”或者“惰性癌”。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绝大多并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出现了一种替代的管理方法,即“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AS)”,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延迟或延迟手术”,在监视过程中发现肿瘤进展就需要积极手术。外科手术和AS有各自优缺点,特别是AS的实施,本文就PTMC实施AS作简要介绍,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沈阳  冯雷 《肿瘤防治研究》1991,18(3):135-135
 淋巴结外淋巴肉瘤,原发于卵巢者罕见,我们最近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儿,9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4天入院。半月前患儿突发关节酸痛及腰痛伴有低热,门诊拟为“风湿热”,给抗风湿治疗,效果欠佳。4天前复诊时体检发现下腹部包块,遂以“腹部包块待查”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