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2例喉癌组织及10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Survivin和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喉正常黏膜组织(P<0.05);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与喉癌组织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 5),但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Survivin和VEGF在喉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77,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和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2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常规石蜡切片染色,分别检测VEGF、bFGF和CD31。结果: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VEGF、bFGF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内,其阳性率分别为69.04%(29/42)、61.9%(26/42)。②VEGF、bFGF表达与TNM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声门上型组、颈淋巴结转移组、中、晚期喉癌组组织内的MVD明显高于声门型组、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及早期喉癌组(P<0.05)。结论:VEGF和bFGF在喉癌的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内皮抑素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裸鼠喉鳞状细胞癌皮下移植模型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及人喉癌生物治疗新方法。方法 建立人喉癌Hep-Ⅱ细胞株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用药后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查及电镜观察。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o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率。结果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瘤体积及瘤重/鼠净重,经t检验P值<0.05或<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抑瘤率为45.9%。病理学检查及电镜观察表明,实验组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分裂少见,可见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新生血管明显减少。MVD、PCNA及VEGF表达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值分别为<0.01、<0.05、<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内皮抑素可显著抑制人喉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其可能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喉鳞状细胞癌自发性细胞凋亡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及原位组织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断标记(TUNEL)技术检测34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细胞凋亡指数(AI)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34例喉鳞状细胞癌中平均IMVD为21.50±8.87,AI中位数为1.15%。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IMVD分别为26.33±9.70、17.68±6.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高、中、低分化组平均I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与IMVD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IMVD与AI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IMVD与喉癌T分期无关。结论:IM-VD可作为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VEGF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喉癌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可抑制喉癌自发性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喉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众多促进血管形成因子中功能最强、选择性最高的因子之一,本实验收集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人群鼻咽部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以Ⅷ因子抗原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探讨其是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素-1,2(Ang-1,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评估Ang-1,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LSCC中的联合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SCC标本61例、癌旁组织30例及正常喉黏膜组织15例中Ang-1,2及VEGF的表达和MVD,并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ng-1,2在LSCC细胞、正常喉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VEGF只表达于LSCC组织中;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相比,Ang-1,2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对于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表明,Ang-1,2在高、中低分化LSC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g-2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而Ang-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在所有联合表达状态中Ang-2和VEGF同时为阳性的肿瘤组织MVD均值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任何状态(P<0.05)。结论:Ang-1,2在LSCC中的表达可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肿瘤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其中Ang-2与VEGF共同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下咽癌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PDGF和MVD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咽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肿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 (PDGF/dThdPase)、Ⅷ因子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 4 8例下咽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中VEGF、PDGF/dThdPase、MVD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发灶中VEGF平均阳性标识率为 2 5 .38% ,淋巴结中为 2 1.5 2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DGF/dThdPase阳性标识率为2 9.5 9% ,淋巴结中为 4 0 .75 %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MVD测定均数为 34.9,淋巴结中均数为2 1.2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高低分组记数后VEGF在病理分级、生存与死亡组中有显著性差异 ;MVD在生存与死亡组、早晚期分组、T分期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以标示指数和血管计数 ,VEGF、PD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MVD、VEGF可作为临床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PDGF在淋巴结中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 ,MVD在原发灶中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喉鳞状细胞癌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1例声带息肉中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它们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1%和88.9%,高于声带息肉中的4.8%和14.3%。血管抑素的mRNA表达与喉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与原发部位、组织学分级和T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内皮抑素的mRNA表达与喉癌T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原发部位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在喉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人工上调它们的表达将可能成为喉癌生物学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VEGF-C和VEGFR-3在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VEGFR 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 ,对 3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正常喉黏膜组织、喉癌组织及颈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 C、VEGFR 3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 C、VEGFR 3在喉癌组织、颈淋巴结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在喉癌组织中 ,VEGF C、VEGFR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有关 (均P <0 .0 5 ) ,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无关 (均P >0 .0 5 )。结论 :VEGF C、VEGFR 3联合检测可望作为判断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asic-2,FGF-2)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喉鳞癌、4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组织中Endostatin、VEGF及FGF-2的表达。结果Endostatin、VEGF、FGF-2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喉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ndostatin、VEGF、FGF-2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及临床分期有关,与临床分型、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Endostatin、VEGF及FGF-2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role of fibronectin, p81 (Ezrin protein) and p53 gene in primary laryngeal carcinoma, it's relationship with epidemiology(smoking), histological grading, surgical treatment, TNM stage and prognosis were studied by the tissuechip technology.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fibronectin, p53 gene and p81 (Ezrin protein) on a series of 85 primary l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1992 and 2000 was studied with tissuechip technology. The correlation of each score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and percentage of labeled cells or intercellular substance with relevant clinical dad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Some cases were lost or boasted no tumor tissue in our tissuechip. Among the 70 cases available, 45.71% (32/70) of the specimens' basal membrane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were strongly stained with fibronectin;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between primary tumor grading groups. Ezrin protein expressing rate is 87.3%, and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its labeled cells is 53.68% (ranging from 0% to 100%, median is 58. 69%).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umor grading groups, clinical early and late stages 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P < 0.05) after chi-square test. But no relation with smoking, gender, age and histological classes (P > 0.05).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p53 positive cells is 21.6% (ranging from 0% to 90.3%, median is 5.85%) and 46.8% showed positive stains in our research.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prominence in p53 protein demonstration between TNM stages, lymph node metastasis, 3-year survival rate, smoking, gender, age and histological classes (P > 0.05). CONCLUSIONS: The tissue microarray technique spent shorter time and less expense, and showed higher consistency in our essays. And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fibronectin and p81 (Ezrin protein) could be the clinical discriminators in laryn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S-100)、抑癌基因p6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吸烟、饮酒、病理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预后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S-100、p63、TIMP-1等因子的表达 .结果85例中,6例组织芯片脱落或无肿瘤细胞.对79例进行S-100检测,其中47例(59.5%)出现阳性细胞(0~34个/视野).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浸润程度与喉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79例进行TIMP-1检测,其中35例(44.3%)为阴性表达,44例(55.7%)为阳性表达.TIMP-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在79例中,58例p63表达阳性(73.4%),平均染色比率为45.5%,但未发现与临床因素相关.结论TIMP-1、S-100与肿瘤的生长、分化有关,可作为临床检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喉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与CD105标记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在评价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91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EGFR的表达,CD105标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并计数MVD.结果 HIF-1α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EGFR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P值均<0.05);MVD与喉痛部位分型、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HIF-1α、EGFR表达水平与MVD有关(F值为7.644和5.197,P值为0.001和0.025).HIF-1α与EGFR表达的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38,P=0.007).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为56.1%和44.2%,Log-rank法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喉癌部位分型、TNM分期、HIF-1α和EGFR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值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和EGFR的表达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9和0.041,RR值分别为1.300和2.417).结论 在喉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存在HIF-1α与EGFR的异常表达,且对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作用,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中PTTG、bFGF的表达以及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7例喉癌、26例癌旁和9例正常喉黏膜中PTTG、bFGF蛋白的表达,用CD34标记并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喉癌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4.2%和78.9%,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喉黏膜的表达率(P<0.05)。PTTG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原发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喉癌中MVD值明显大于癌旁和正常喉黏膜(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VD分别与PTTG和bFGF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PTTG和bFGF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有助于喉癌的诊断、评估喉癌患者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HIF-1a和VEGF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HIF-1a及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喉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喉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试验分组:60例喉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a及VEGF表达情况,并用CD105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HIF-1a、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43/60)、65.00%(39/60),MVD平均值为33.82±10.15;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20%(4/20),MVD平均值为21.48±6.84。喉癌组织中HIF-1a、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喉组织。HIF-1a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IF-1a与VEGF表达一致符合率为56.67%(34/60),两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HIF-1a、VEGF均阳性的喉癌组织MVD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HIF-1a蛋白及VEGF的过表达,HIF-1a、VEGF与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协同促进肿瘤新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eIF4E)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37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石蜡标本和 10例病理证实为声带息肉的石蜡标本 ,用抗eIF4E多克隆抗体为标记物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细胞中eIF4E抗原的表达。结果 :37例喉鳞癌石蜡标本中eIF4E表达均阳性 ,而声带息肉标本中eIF4E表达均阴性。eIF4E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无关 (P >0 .0 5 )。eIF4E积分与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 (P <0 .0 1) ,且eIF4E积分随分期、分级呈递增性增高。T、N分期各组与病理分级各组之间eIF4E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术后复发转移组eIF4E积分远高于无复发转移组 (P <0 .0 1)。结论 :eIF4E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eIF4E的表达与喉鳞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复发转移相关 ,可望作为喉鳞癌的肿瘤敏感的分子指标和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17.
喉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评价 87例喉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VC)。资料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 ,其阳性率为 77.0 %。肿瘤侵犯范围越广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侵犯范围越小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肿瘤分化越差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分化越好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VEGF的表达越强 ,MVC越多 ,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 1) ,且肿瘤组织中的平均MVC明显高于切缘组织中的平均MVC(P <0 .0 1)。结论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明显相关 ,与MVC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提示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喉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内微血管的形成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法定量观察 38例喉癌组织内微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并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喉癌组织内血管形态不规则 ,血管分布具有异质性 ,在癌巢实质内存在几无血管的“空白区”。 2癌组织中的 MVD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 (P <0 .0 1)。 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喉癌组织 MVD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1) ; 、 期喉癌组织 MVD高于 、 期 (P <0 .0 1)。 4声门上型喉癌组织 MVD与声门型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5喉癌组织内 MVD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组中分别为 (2 4.70± 6 .36 )、(2 8.6 4± 11.5 4)、(2 9.0 7± 7.84)个 / HPF。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1喉癌组织内存在血管增生现象 ,增生血管主要位于肿瘤间质 ,分布具有异质性。 2喉癌组织内MVD与喉癌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3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利于肿瘤的侵袭转移 ,喉癌组织 MVD的测定可望作为评估预后的又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