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消化道出血新生儿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胶囊0.7mg/kg,溶于生理盐水2mL中,经胃管注入,1次/d,连用5d;对照组应用西咪替丁片10mg/kg,加生理盐水2mL,胃管注入,1、2次/d,连用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7%,两组止血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3.0d。结果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50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持续72h。观察治疗后二组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和生后5—7d及28d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48%(12/25例)vs28%(7/25例),中度HIE有效率68.75%(11/16例)vs41.18%(7/17例),重度HIE有效率11.11%(1/9例)vs0。生后3—4d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RI〈0.55的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13.33%(2/15例)vs0,R10.55~0.80的总有效率100%(10/10例)vs58.33%(7/12例)。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做为一种脑保护治疗可被用来治疗新生儿HIE;亚低温对中度HIE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12月收住PICU,符合1994年欧美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确诊为ARDS的患儿27例,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PHV通气,维持PaCO2在45~55mmHg(1mmHg=0.133kPa)之间;对照组15例,常规通气方式。监测机械通气24、48h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值和氧合指数(PaO2/FiO2,OI),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死亡例数。结果 (1)治疗24、48h后,治疗组PIP、PEEP、MA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I、pH及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显著高(P〈0.01)。(2)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5例发生气漏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25%比26.7%,P〉0.05)。结论 PIV法治疗ARDS较传统通气方式可减低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应用7~11MHz高频探头对临床疑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50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长度、幽门管腔内径及肥厚幽门肌层的彩色血流速度和多普勒频谱。结果50例临床疑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患儿,超声测量的各径线均达到了幽门肥厚的诊断标准,且随患儿年龄增大,肥厚更明显;肥厚幽门肌层彩色多普勒的最大血流速度均大于25cm/s,最高达45cm/s,阻力指数(RI)均大于0.57,最高达0.77。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准确率达到100%,通过测量彩色血流速度及RI可以用来估计梗阻的轻重程度;简便易行,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Qin LJ  Wang HW  Hu XF  Liu QJ  Shi H  Wei YX  Chen QJ  Cheng PX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891-895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效果。方法 242例KD患儿随机分为IVIG1s/kg组与IVIG 2g/kg组,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分别采用IVIG 1g/kg和2s/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患儿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清丙种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C反应蛋白(Creacting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恢复情况,并对治疗前后组内结果、治疗后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VIG 1g/kg组平均热程为10.6d,WBC、PLT、CRP、ESR及ECG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01),IVIG1g/kg组与IVIG2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G1g/kg组CAL发生率为29.5%(36/122),随访1年有87.5%的CAL恢复正常,12.5%未能恢复正常,其中9.4%为IVIG耐药病例;IVIG2g/kg组CAL发生率为24.2%(29/120例),随访1年有89.3%的CAL恢复正常,10.7%未能恢复正常,均为IVIG耐药病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K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低CAL发生率,减轻心血管系统损害,与IVIG2g/kg比较具有同样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HIE患儿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针剂0.1mg/kg,静脉注射,随后0.03~0.05mg/(kg·h)连续4~6h泵入,共3~5d。根据HIE临床分度中7项指标(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前囟张力),分别作出轻度(3分)、中度(2分)、重度(1分)的评分;由专业人员,分别于治疗1、2周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7项临床指标评分及新生儿20项NBNA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治疗组死亡2例(6.9%),对照组死亡3例(11.1%),2组病死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对HIE的治疗效果不确切,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痰真菌生长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Y  Yu JL  Li LQ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42-445
目的探讨新生儿痰真菌生长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且痰培养结果阳性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真菌组、混合组和细菌组,运用Х^2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真菌组40例、混合组30例和细菌组79例,痰真菌生长占47.0%(70/149)。(2)三组间白细胞数分别为(10.3±3.5)×10^9/L、(11.7±5.2)×10^9/L和(14.4±10.5)×10^9/L,F=3.78,P=0.03;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5.1±3.3)×10^9/L、(7.4±4.7)×10^9/L、(9.0±7.4)×10^9/L,F=5.50,P=0.01;下列因素所占比例,三组分别为:早产儿32.5%(13/40)、20%(6/30)和12.7%(10/79),Х^2=6.68,P=0.04;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10.0%(4/40)、6.7%(2/30)和0%(0/79),P=0.01;使用三联抗生素治疗10.0%(4/40)、16.7%(5/30)和2.5%(2/79),P=0.02;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32.5%(13/40)、63.3%(19/30)和17.7%(14/79),Х^2=21.26,P=0.00。上述6个因素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以痰真菌生长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共2个变量进入最佳回归方程:碳青霉烯类药物(克倍宁或泰能)治疗(X1)、早产儿(X2),建立影响痰真菌生长的主效应模型Logistic(SCF)=β0(0.12)+1.63X1+1.20X2(Х^2=43.04,P〈0.05)。(4)仅一次痰真菌生长,抗真菌治疗与否未愈率分别为10.0%(2/22)和0%(0/43),P=0.111;继续住院时间分别为(225.8±7.7)d和(434.1±4.7)d,t=1.095,P=0.278,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新生儿肺炎中,痰真菌生长比较普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2)早产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可作为痰真菌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3)仅一次痰真菌生长只提示需作进一步真菌检查,不能凭此确诊肺部真菌感染或决定是否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24h pH动态监测技术观察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手术前后胃食管pH变化规律。方法:对2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及21例正常儿行胃食管24h pH动态监测。结果:患儿组术前酸性胃食管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占57.1%,术后3,7d复检时,酸性反流指标明显降低,十二指肠胃反流指标增高,64.2%,术后显示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复检时胃食管反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以酸性胃食管反流为主,术后则以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反流为主,随着术后幽门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反流可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童息后酸碱失衡及阴离子问隙状况。方法对22例窒息新生儿同步做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计算阴离子间隙(AG)值。结果高AG16例,正常AG5例,低AG1例,代谢性酸中毒20例,发生率为90.9%,高AG代谢性酸中毒占代谢性酸中毒的80%,三重酸碱失衡占20%。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后存在明显甚至是严重的酸碱失衡,而且以高AG状态为主,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高。高AG代谢性酸中毒与窒息的程度无关(P〉0.05);高AG组血Cl^-、HCO3^-比正常AG组、低AG组明显降低(P〈0.05)。故窒息新生儿除做血气分析外,需做AG分析,以便对酸碱紊乱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以指导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同时必须积极疏通气道,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12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病房的轻中度喘息性疾病婴幼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毛细支气管炎5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1例,婴幼儿哮喘53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1个月-3岁。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病因治疗等)基础上,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个月~1岁0.5mr/次,〉1—3岁1.0mg/次,2次/d。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地塞米松,1个月~1岁5.0mg/次,〉1—3岁7.5mg/次,2次/d。二组患儿喘息症状缓解停药。对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病程及肺功能进行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喘息缓解、咳嗽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时间缩短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98,5.44,4.61,2.96Pa〈0.01)。治疗组治疗后(5~7d)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潮气量(VT)和最大呼气流量(PEF)改善非常明显(t=5.57,2.96Pa〈0.01),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F)、达峰容积比(%V—PF)也明显改善(t=2.26,2.29,2.41Pa〈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外周动脉血气分析对于新生儿窒息病情评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其中1 min Apgar评分4-7者为轻度窒息组,≤3分者为重度窒息组,同期随机选取无窒息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均在生后1 h内取右手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将窒息组按外周动脉血气pH值分为〉7.25、7.0-7.25、〈7.0三组,比较各组发生脏器功能受损的比例。结果轻度窒息组98例,重度窒息组24例,对照组86例。各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取血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H值和BE值均高于轻、重度窒息组[pH:(7.38±0.06)比(7.16±0.08)、(7.10±0.09),BE:(-4.1±0.5)mmol/L比(-11.1±4.6)mmol/L、(-14.4±2.6)mmol/L,P〈0.05],轻、重度窒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患儿中,外周动脉血气pH值〉7.25组、7.0~7.25组和〈7.0组发生脏器功能受损的比例分别为53.3%、8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gar评分的轻重程度不能完全代表窒息的程度,生后1 h内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是弥补其不足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在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HHFNC组、普通吸氧组(对照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 PaO2、PaO2/FiO2、呼吸频率等指标,以及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HHFNC组(32例)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5例)(87.5%比56.0%,P〈0.05),与CPAP组(36例)相近(81.5%比91.1%,P〉0.05);HHFNC组和CPAP组治疗后气促、三凹征、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HHFNC组和CP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治疗12 h、24 h后PaO2、PaO2/FiO2升高,呼吸频率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损伤小,是一种适宜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住院,诊断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按照呼吸支持的模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HHFNC组(39例)和nCPAP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频繁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需要气管插管的比例、氧暴露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喂养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比、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频繁呼吸暂停的发生率[15.4% (6/39) vs 12.2%(5/41)]、需要气管插管的比例[17.9% (7/39) vs 19.5%(8/41)]、氧暴露时间[(183.1 ±31.2)h vs (175.9 ±32.1)h]、无创辅助通气时间[(163.3 ±25.1)h vs(153.0±26.2)h]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患儿腹胀[7.7% (3/39) vs24.4%(10/41)]、鼻损伤[2.6%(1/39) vs 19.5% (8/41)]、头部塑形发生率[0.0% (0/39) vs 29.3%(12/41)]均低于nCPAP组(P<0.05),且HHHFNC组开奶日龄较nCPAP组提前[(67.5 ±19.1)h vs(96.3±18.7)h,P<0.05],达到足量经口喂养时间缩短[(346.8±28.6)h vs(371.0 ±29.4)h,P<0.05].结论 HHHFNC联合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和nCPAP组同样有效,且早产儿易耐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衰竭拔管失败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标准,需要继续无创呼吸支持的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700 ~1 500g,胎龄27~32周)作为研究对象.于拔气管插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nIPPV组(40例)和nCPAP组(44例),分别于拔管0、24、48、72 h进行血气分析,监测PaO2、PaCO2、FiO2以及PaO2/FiO2,统计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计算拔管成功率(以nIPPV或nCPAP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模式而不需再次气管插管的比例),拔管后频发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和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以及治愈率、放弃治疗率、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原发病构成比、性别、体重、胎龄、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辅助通气治疗48、72h时,nIPPV组PaO2、PaO2/FiO2高于nCPAP组[48h:PaO2:(63.2±3.6) mmHg vs (52.3±6.7)mmHg,PaO2/FiO2:(243.2±32.8)mmHg vs(187.6±34.0)mmHg; 72 h:PaO2:(66.4±5.8) mmHg vs (51.8±5.9) mmHg,PaO2/FiO2:(280.6±16.8)mmHg vs(245.2±40.5)mmHg;1 mmHg=0.133 kPa],PaCO2低于nCPAP组[48 h:(40.3 ±4.8)mmHg vs (49.2 ±6.6)mmHg,72 h:(42.2±5.6) mmHg vs(57.3±6.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nCPAP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9 ±46.7) hvs (180.5 ±50.1) h,P<0.05];氧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6±45.2)hvs (216.8 ±54.4)h,P>0.05].nIPPV组与nCPAP组患儿拔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37/40) vs 75.0%(33/44),P<0.05];频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 (6/40)vs34.1% (15/44),P<0.05].nIPPV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nCPAP组[2.5% (1/40) vs15.9% (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晚发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及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Y能够更明显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提高机械通气拔管成功率,并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频发呼吸暂停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n cough,PIC)患儿气道分泌物神经肽变化,探讨其在该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IC患儿52例作为PIC组,另选择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观察两组痰细胞分类及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两组痰细胞分类比较:肺炎组抗感染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较PIC组明显升高(P<0.05);抗感染治疗后肺炎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 <0.01);PIC组治疗前后痰细胞分类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痰细胞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神经源性炎症介质比较:PIC组抗感染治疗前SP和CGRP分别为(538.4 ±432.2)ng/L、(123.6 ±70.2)ng/L,肺炎组分别为(613.2 ±345) ng/L、(156.2±82.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治疗后PIC组SP和CGRP分别为(552.8 ±421.7) ng/L、(133.5 ±81.3) ng/L,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抗感染治疗后肺炎组SP和CGRP明显下降,分别为(156.2±131.2) ng/L、(741.2±35.4) ng/L(P<0.01);治疗后两组SP和CGR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1);NKA和NKB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SP和CGRP介导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参与气道的急性和慢性感染过程,PIC患儿伴随SP和CGRP的持续升高,提示其与PIC的发病密切相关,SP和CGRP可作为早期检测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9例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毛支Ⅰ组(n=28)和毛支Ⅱ组(n=31),其中毛支Ⅰ组为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毛支Ⅱ组为无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支气管肺炎患儿36例和患有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疾病术前患儿31例分别作为肺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患儿外周血IL-12的水平。结果毛支Ⅰ组患儿外周血IL-12为(34.72±7.96)pg/ml;毛支Ⅱ组患儿外周血IL-12为(55.30±6.72)pg/ml;肺炎对照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患儿外周血IL-12分别为(56.79±10.36)pg/ml、(61.23±11.51)pg/ml,其中毛支Ⅰ组与毛支Ⅱ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Ⅰ组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Ⅱ组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2降低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2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大样本收集新生儿脐血血气,研究脐血血气统计学参考值范围与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新会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其中1rainApgar评分〉7分者的脐血血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正常新生儿脐血血气的统计学参考值范围;重点分析影响新生儿脐血pH和BE的因素。结果2000例新生儿中,1min Apgar评分≤7分11例,〉7分1989例,低Apgar评分组pH〈7.2的比例为45.5%,正常Apgar评分组pH〈7.2的比例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00例足月单胎、体重适于或大于胎龄新生儿中,1794例1min Apgar评分〉7分者脐血pH和BE的统计学参考值范围分别是7.34±0.14(X±1.96S)和-3.53±6.57(X±1.96s)。单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组、妊娠期并发症组pH值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组pH和BE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脐带绕颈组pH值降低,双胎组BE值高于单胎组;羊水性状对pH、BE值均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分娩方式均对脐血血气有影响。结论足月单胎、体重适于或大于胎龄新生儿中,1min Apgar评分〉7分者脐血pH值和BE值的统计学参考值范围分别是7.34±0.14和-3.53±6.57;Apgar评分与脐血血气分析具有一致性,但单独使用Apgar评分诊断早产儿窒息可能会增加窒息的误诊率;宫内窘迫可能会增加新生儿酸中毒的发生率,不同分娩方式对脐血血气pH、BE值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给予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PICU诊断为AHRF的病例,首先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当PIP> 30cmH2O(1 cmH2O =0.098 kPa)或PEEP> 10 cmH2O、FiO2100%时具有以下情况之一:(1)SpO2 <90%或PaO2 <60 mmHg(1 mmHg =0.133 kPa);(2)有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aCO2> 80mmHg);(3)严重气漏(纵隔气肿或气胸),改为HFOV通气治疗.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住PICU时间、CMV通气时间、HFOV通气时间等一般资料.分别于CMV通气末(H0)及HFOV后2 h(H2)、6 h(H6)、12 h(H12)、24 h(H24)、48 h(H48)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振幅、频率、FiO2)、氧合指数(PaO2/FiO2、OI)、动脉血气、心率、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液肿瘤组及非血液肿瘤组在H0、H2、H6、H12、H24、H48时间点的指标变化.结果 HFOV通气后,H2时间点PaO2较H0升高[76.9(61.9~128.0) mm-Hg vs 50.1 (49.5 ~ 68.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2、H48时间点PaO2/FiO2分别较Ho、H2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66.8 ~ 138.9) mmHg vs 68.0(49.5 ~ 86.8)mmHg,P=0.039;135.0(77.6 ~240.0)mmHg vs 90.7(54.6 ~ 161.7) mmHg,P=0.023)].所有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P>0.05).存活组(n=9)与死亡组(n=14)相比,PaO2/FiO2、OI在H6、H12、H24、H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肿瘤组(n=10)与血液肿瘤组(n=13)相比,OI在H2、H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13.9~26.6) vs 33.8(19.7 ~48.3),P=0.049;16.0(8.4~27.1) vs28.9(20.9 ~38.9),P=0.027)],两组的平均气道压在H2、H6、H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 76.9%,P=0.086).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生素A(RA)对Nitrofen诱导的肺发育不良的影响,探讨其对Nitrofen诱导肺发育不良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喂养孕鼠为对照组,以Nitrofen喂养为Nitrofen组,制作胎鼠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依据胎鼠肺胚芽培养基中是否外源性添加RA,将24份胎鼠肺标本分为对照组、对照+RA组、Nitrofen组和Nitrofen+RA组(各6例)。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分析各组肺胚芽的发育参数面积和周长。结果①对照组与对照+RA组肺胚芽发育明显比Nitrofen组和Nitrofen+RA组成熟,培养96h后,可见肺胚芽发育并增殖;Nitrofen组肺胚芽发育差,培养72h后肺胚芽逐渐出现发育停止和坏死;Nitrofen+RA组肺胚芽发育明显改善。②培养96h后,对照组与对照+RA组相比,肺面积(2.535±0.423)mm2vs(2.088±0.622)mm2,周长(6.544±0.710)mm vs(6.593±1.13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trofen+RA组肺面积比Nitrofen组明显增多,为(1.867±0.032)mm2vs(1.053±0.03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周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3),为(6.237±0.581)mmvs(4.862±0.458)mm;对照组和对照+RA组分别与Nitrofen组相比,肺面积及周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胚胎发育早期Nitrofen可导致肺发育不良,RA能明显改善Nitrofen诱导的肺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小阴唇粘连患儿的病因调查,为寻找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3~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诊治小阴唇粘连患儿100例,为实验组,同期在儿保科就诊未患本病的同龄女婴100例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尿布使用、会阴护理、体重、尿常规检查,检测实验组雌激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100例,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