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儿童期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4%,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头面部占40%~60%。临床治疗中涉及多个学科,治疗方法尚不统一,文献报道主要有手术、药物(口服、局部注射,少数情况下静脉给药)、同位素、冷冻、激光、光动力、铜针通电、微波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以及定期观察随访等~([1])。2008年Leaute-Labreze等~([2])报道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1例IH取得良好疗效,其应用已逐渐成为临床一线选择。但其治疗机制仍不清楚,且对幼年群体安全性研究缺乏,影响了其临床推广。1机制的思考相对临床使用及观察的热度而言,目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型血管瘤作用机制研究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肝血管瘤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103例婴幼儿肝血管瘤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口服普萘洛尔组、外科治疗组(口服普萘洛尔组、外科治疗组统称为治疗组)和门诊观察组3组,比较3组的疗效、安全性,并分析婴幼儿肝血管瘤患者需要接受治疗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增生期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婴幼儿头面部增生期血管瘤患儿90例,分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组(普萘洛尔组)45例,口服强的松治疗组(强的松组)45例,随诊1~24个月.结果 普萘洛尔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强的松组总有效率为77.78%(35/45),普萘洛尔组疗效优于强的松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增生期血管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为用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其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低血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影响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作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替代药物,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规范阿替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 指导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药, 本共识经国内多名不同专业具有丰富婴幼儿血管瘤诊疗经验的专家共同讨论, 形成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片剂方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2015年6月在门诊就诊的68例血管瘤患儿,接受普萘洛尔片剂治疗(每日总量1.5~2 mg/kg,分3~4次口服,一周加至足量);观察记录血管瘤大小、颜色的变化以及相关副作用,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服药3个月、6个月、1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2%、98.1%、98.1%;疗效达V级及以上者分别为33.8%、80.8%、100%。多数患儿在治疗12个月时已经停药,继续用药的患儿,其疗效分级均为Ⅵ级。疗效与性别、开始服药月龄、病灶部位均无关(P0.05)。本组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普洛萘尔相关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方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关于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一致的共识。血管瘤类型多样,生长部位广泛,治疗难度较大且效果欠佳。随着组织培养和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近年来构建了各种各样的血管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血管瘤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现就当前各类血管瘤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呼吸道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经支气管镜及喉部平扫增强CT/MRI确诊、且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婴幼儿呼吸道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20例患儿,所有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2 d后喉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改善,中位治疗时间为10个月(范围:6~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范围:3~15个月)。19例(95%)患儿瘤体基本消退;1例(5%)患儿停药6个月后复查瘤体较停药前增大,予增加普萘洛尔剂量治疗6个月后,病情未出现反复;仅1例(5%)患儿出现不良反应;1例(5%)患儿尚在治疗中。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可快速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瘤体消退,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婴幼儿呼吸道血管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局部外用对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及参考。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14年6月的所有关于β受体阻滞剂局部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利用上述检索策略共检出76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8篇。(1)β受体阻滞剂局部外用治疗组效果高于安慰剂生臣/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01)。(2)β受体阻滞剂局部外用组疗效和口服普萘洛尔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41)。(3)β受体阻滞剂局部外用组全身不良反应少于口服普萘洛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2)。结论β受体阻滞剂局部外用疗效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无显著差异,全身不艮反应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为最常见的儿童期良性肿瘤,婴幼儿发病率高达10%~12%,男女比例为1:3~5。血管瘤有其独特的自然病史,多数患儿出生后8~12个月持续增生,随后自发地缓慢消退。至5岁时,50%以上的血管瘤完全消退,9岁时,90%完全消退,最长消退可持续至12岁。最终20%~40%患儿残余皮肤改变。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病灶局部或系统激素治疗、同位素敷贴治疗、系统干扰素治疗、抗肿瘤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所有疗法都存在非特异性,原因在于目前IH的发生和消退机制仍未阐明,至今未有一个公认的理论来阐释血管瘤的起因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发病率为3%~8%,多在新生儿期出现,少数在婴幼儿期出现。婴幼儿血管瘤虽有自限性特点,但少数发展迅速,影响面部外观及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家长迫切要求治疗。血管瘤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冷冻、注射、射线敷贴、放射疗法等[1],疗效不一,聚桂醇属于聚氧乙烯月桂醇醚类化合物,是国际公认的硬化治疗药物[2],在用于注射治疗血管瘤时,规避了一些硬化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皮肤坏死、感染、瘢痕形成等,我院2010年3月至11月采用1%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公司生产,批号H20080445)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共96例,经随访2~8个月,平均6个月,效果较佳,现将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过程中对患儿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加速力(AC)、心率减速力(DC)以及心脏传导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18例1岁以内血管瘤患儿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 mg/(kg·d)]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后HRV时域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50占所有NN间期个数的百分数(PNN50)]与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AC、DC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有无心脏传导功能及其他方面的异常。结果普萘洛尔治疗后SDNN、RMSSD、LF、HF、PNN50均大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AC、平均心率(HR)、最慢心率均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比例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使心脏传导功能受阻,但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血管瘤是婴幼儿期间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婴幼儿发病率为10%左右,在低体重的早产儿中发病率更高.婴幼儿血管瘤有自限性特点,大部分可自行消退,但位于特殊部位以及其他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的血管瘤需要积极干预治疗[1].最近文献陆续报道了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良好效果,本文就普萘洛尔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管瘤是婴幼儿期间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婴幼儿发病率为10%左右,在低体重的早产儿中发病率更高.婴幼儿血管瘤有自限性特点,大部分可自行消退,但位于特殊部位以及其他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的血管瘤需要积极干预治疗[1].最近文献陆续报道了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良好效果,本文就普萘洛尔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痊愈21例,显效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腮腺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能大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脉管发育异常性良性肿瘤。近20余年来,医学界对血管瘤的病因、病理及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分类原则及诊治标准逐步得到规范,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肝脏血管瘤(hemangioma of the liver)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肝脏良性实体肿瘤,多发于女孩。其虽属良性病变,大多生长缓慢,但仍有潜在的危险性。进展迅速者可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肝脏破裂等而致死~([1-2])。随着医学的进步,其治疗思维及治疗手段已呈多元化发展,本文就小儿肝脏血管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病因与病理小儿肝脏血管瘤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表  相似文献   

17.
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于1940年由Kasabach、Merritt二氏首先报道,患者有巨大的血管瘤、血小板减少及紫癜等特点。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一种由新生的血管所组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幼儿或儿童,好发于女性,于产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虽然是良性,但许多重症患者可造成显著的毁容或功能障碍,此综合征在血管瘤的婴幼儿的人群中仅占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上臂、肩、胸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Ⅰ期手术治疗,探讨其外科手术的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上臂、肩、胸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5例,均手术切除,9例植皮,其中8例取自腹股沟区,残余点状血管瘤硬化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术中、术后无输血,上肢发育、皮肤弹性及运动情况良好。结论 止血带的应用在四肢巨大血管瘤手术中不可缺少,全层皮肤移植者局部发育及外观完美,且取皮处部位隐蔽、疤痕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患儿血糖的变化情况。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6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将普萘洛尔均分为3份在三餐餐后短时间内服用,服药1h后监测血糖,梯度加量,连续监测3d,直至2mg/(kg·d)的维持剂量。结果服药前,所有患儿血糖在正常范围。服用不同剂量的普萘洛尔对血糖无明显影响。1例患儿服药第2d血糖下降至3.8 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1.4%。结论通过连续性监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血管瘤患儿血糖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的变化,初步提示我们的临床用法相对安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对婴幼儿巨大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α-2b干扰素治疗的5例患巨大血管瘤婴幼儿的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干扰素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α-2b干扰素用法:100 ~ 300万(U/m2·次),隔日1次,肌肉或静脉注射.结果 男1例,女4例.患儿起病年龄为出生至2个月内,病情逐渐加重,5例患儿血管瘤生长部位均在体表,1例合并气道梗阻,1例合并左上肢和左手活动障碍,2例合并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5例患儿住院前均在外院用过其他方法治疗,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手术、激光等,均无明显效果;住院后5例均采用α-2b干扰素肌肉注射,但3例肌肉注射2 ~ 4周无效,改用静脉注射后起效;目前3例患儿的血管瘤和合并症均消失,仅皮肤遗留轻微色素沉着,另外2例患儿的瘤体消退50%以上.5例在治疗初期均合并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口服布洛芬后解除,1例曾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减少药物剂量后恢复至正常.结论 α-干扰素治疗婴幼儿巨大血管瘤,不良反应小,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