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线性小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主要效应因子。血管紧张素Ⅱ1型(angiotensinⅡ 1 receptor,ATI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2 receptor,AT2R)分别是AngⅡ作用的靶细胞的表面特异性G蛋白偶联1型和2型受体。AreⅡ通过上述2种受体参与调节血管舒缩、水盐平衡、细胞增殖、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目前对AT1R的研究较多,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AT1R几乎介导了AngⅡ所有已知的生物学功能,但还不十分明确AT2R功能。随着对AngⅡ受体与肿瘤关系认识的深入,AT2R与肿瘤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AT2R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肿瘤细胞中也有所发现,这提示AT2R可能作为肿瘤凋亡诱导因子来发挥作用,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ARB)对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1(AT1)、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2(AT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应用阿霉素(ADR)复制肾衰大鼠模型,采用RT-PCR检测AT1、AT2、ACE、AGT基因表达。结果肾衰组肾脏AT1表达上调,AT2降低,氯沙坦组转为AT1下调,AT2表达接近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肾衰模型AGT水平增高,而给予氯沙坦后其水平降低;ACE在肾衰时表达上调,给氯沙坦后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氯沙坦可从调节血管紧张素II(Ang II)生成及受体水平角度对抗AngⅡ的作用,从而避免肾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阻断药氯沙坦对大鼠肺组织AT2R表达的影响及AT2R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性.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和AngⅡ组:持续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AngⅡ1 μg·kg-1·min-1 72 h;AngⅡ+氯沙坦组:注射AngⅡ前24 h及注射过程中给予氯沙坦10 mg·kg-1·d-1灌胃,连用4 d;氯沙坦组:仅用氯沙坦10 mg·kg-1·d-1灌胃,连用4 d.给药后活杀大鼠,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AT2R 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行组织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AngⅡ组肺组织病理评分[(3.33±1.14)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3±0.09)分];AngⅡ+氯沙坦组评分降至(1.98±0.30)分,而氯沙坦组为(0.95±0.20)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ngⅡ组AT2R mRNA表达[(47.90±9.8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6.33±5.90)%];AngⅡ+氯沙坦组AT2R mRNA表达上调[(90.63±19.66)%],而氯沙坦组为(68.65±4.8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对照组肺组织AT2R蛋白表达为(78.80±41.26)%,AngⅡ组为(68.98±23.93)%,AngⅡ+氯沙坦组为(68.13±23.23)%,氯沙坦组为(70.15±17.16)%,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大鼠ALI并下调AT2R 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此时应用氯沙坦可上调AT2R mRNA表达,改善肺损伤;AT2R可能在ALI中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所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取传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D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氯沙坦,用BrdU掺入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PDGF和AngⅡ明显促进系膜细胞的生长(P<0.01);氯沙坦(10-7~10-5mol/L)有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与维拉帕米联合使用则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DGF组加入氯沙坦后,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减弱,与单纯PDGF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DGF具有明确的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氯沙坦则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活性,可能是通过阻断PDGF的诱导增殖作用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作用于RIN-m细胞(来源于射线诱导的褐鼠胰岛素细胞瘤),观察RIN-m合成及分泌胰岛素功能及细胞凋亡的情况.为进一步在临床中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提供实验证据.方法:细胞的培养及干预:RIN-m细胞(40~50代)接种于3 mL含5.6 mmol/L葡萄糖的RPMI 1640培养液中.A组加入10μL生理盐水,B、C、D、E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1、1、10及100 nmol/L的AngⅡ,F组在加入100 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醋酸盐前10 mim给予氯沙坦1 μmol/L.各组处理后继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48 h.RIN-m细胞行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及TUNEL检测凋亡.结果:两种凋亡检测结果大致相似,TUNNEL检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7.50±1.18)%,(8.15±0.97)%,(12.67±1.35)%,(15.88±1.75)%,(20.66±0.80)%,(7.74±0.84)%;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7.62±0.87)%,(8.74±1.31)%,(14.64±1.48)%,(16.47±0.88)%,(20.51±1.03)%,(7.63±0.79)%.AngⅡ干预组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并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氯沙坦预处理+Ang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结论:AngⅡ可能通过与胰岛β细胞表面AT1受体结合而诱导RIN-m细胞凋亡,氯沙坦可抑制AngⅡ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内皮祖细胞(EPC)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T1受体阻滞剂的干预效果.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VEGF和bFGF存在条件下培养7~8 d得到EPC;随机分对照组、AngⅡ组(10-6mol·L-1),AngⅡ 氯沙坦预处理组.半定量RT-PCR检测EPC内血管紧张素原(ATG)mRNA表达情况;血管紧张素受体AT1、AT2以及HIFla、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脐血EPC表达AT1受体、AT2受体,不表达ATG.外源性AngⅡ作用后,EPC的AT1受体、AT2受体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HIFla、VEG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氯沙坦预处理细胞后再用AngⅡ刺激,与单纯AngⅡ刺激组比较,HIFla、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T-PCR结果显示,人脐血来源的EPC不表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因而不能产生内源性AngⅡ;外源性AngⅡ通过AT1/AT2受体下调EPC的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和VEGF的表达,但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单智勇 《临床医学》2004,24(3):47-47
氯沙坦能在受体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所有与AngⅡ有关的生理作用;螺旋内酯是一种醛固酮拮抗剂,是潴钾性利尿剂,单独应用对CHF均有一定疗效。本文旨在观察二者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多西环素开放(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将AT2R基因引入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并经两次抗生素的筛选建立起了受四环素类似物多西环素(Doxycicline,Dox)紧密调控、表达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subtype2receptors,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VSMC细胞系,在此基础上对细胞周期素激酶抑制蛋白-P21的表达受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Dox可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大鼠VSMC细胞系。将该VSMC细胞系随机分为8组:①未转染对照组。②未转染+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组。③转染组。④转染+AngⅡ组。⑤转染+AngⅡ+Dox组。⑥转染+AngⅡ+Dox+CV-11974组。⑦转染+AngⅡ+Dox+PD123319组。⑧转染+AngⅡ+Dox+CV-11974+PD123319组。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该双重稳定表达AT2R的VSMC细胞系中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AngⅡ及其1,2型其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加入Dox前转染组p21表达处于高水平,其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为118.363±19.225,0.196±0.013;AngⅡ1×10-7moL/L干预VSMC后p21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51.761±4.429,0.032±0.014(t=13.10,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相差显微镜测量心肌细胞直径,Lowry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结果:丹参酮ⅡA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增大(P<0.05),降低细胞总蛋白(P<0.05),降低蛋白合成速率(P<0.05),其作用与AT1-R阻滞剂氯沙坦相似.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AT1受体激活,阻止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已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基础推荐,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AT1),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能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近年来,厄贝沙坦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文观察了大剂量厄贝沙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旨在更好地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现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查政  张清华  蒋知新  林虎  梁雪梅 《新医学》2009,40(3):154-15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根据平滑肌原代细胞的培养方式分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培养组(ox-LDL组)、AngⅡ加ox-LDL培养组(AngⅡ组)、AngⅡ加ox-LDL加缬沙坦培养组(缬沙坦组)、普通培养基培养组(对照组),应用ELISA法及逆转录PCR法分别检测4组上清液中的MMP-9、TIMP—1含量,以及细胞内MMP-9、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AngⅡ组上清液中的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为P〈0.01)。ox-LDL组与AngⅡ组上清液中TIMP-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缬沙坦组与对照组上清液中TIMP-1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ngⅡ组细胞内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为P〈0.01),其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x-LDL组及缬沙坦组(均为P〈0.01),缬沙坦组细胞内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ox-LD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增加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MMP-9的表达而降低TIMP-1的表达,缬沙坦可以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脑钠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氯沙坦在房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窦律)40例、永久性房颤组46例、阵发性房颤组40例。阵发性房颤组服用可达龙及氯沙坦,永久性房颤组服用氯沙坦及钙离子拮抗剂控制室率,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及血清脑钠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永久性房颤组血脑钠素(B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及平均左心房内径(LAD)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阵发性房颤组血BNP、PRA、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LAD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房颤组血BNP水平与左房内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相关(r分别为0.362,0.294,P〈0.05)。(3)永久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经氯沙坦干预后血BNP水平降低(P〈0.05),而血浆PRA、ANGⅡ水平升高(P〈0.05)。(4)氯沙坦干预能提高窦律维持率(P〈0.05),可降低47%的房颤复发危险(RR=0.45,95%可信区间0.260~0.749,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脑钠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房颤的心房重构有关,氯沙坦可能通过干预房颤的心房重构降低脑钠素水平并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以AngⅡ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0.25~1.0 mmol/L浓度的Mat作用24 h后,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Mat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羟脯氨酸测定胶原合成量;ELISA 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含量变化。结果 Mat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P<0.01),并显著抑制AT1-R和CTGF的表达(P<0.01)。结论 Mat能够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AT1-R和CTGF的含量,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发挥出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obaextract,GBE)对大鼠肾问贡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D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鉴定,以未处理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C),将AngⅡ作为刺激因素,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50,100和200mg·L-1的GBE,采用MTT法检测GBE对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各组细胞TGF-β1。和C3GF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刺激后使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AngⅡ的这种作用可被含GBE的培养液所抑制,且与GBE的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RT-PCR结果显示,AngⅡ组细胞TGF-β1及CIG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BE则可以抑制AngU诱导的TGF-β1及CIGFmRNA表达量的上调(P〈0.05,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且下调AngⅡ诱导的TGF-β1及C3GFmRNA的过表达,这可能是银杏叶提取物防治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骨髓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初治、复发B-ALL患者和正常对照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MP-2,MMP-9mRNA的表达。采用明胶酶谱检测B-ALL患者和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孵育上清中MMP-2,MMP-9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初治、复发组B—ALL患者中MMP-2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MP-9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髓外浸润组患者MMP-2和MMP-9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组(P〈0.05),而MMP-2/MMP-9(+)组髓外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MMP-2/MMP-9(-)组。高危组B—ALL患者MMP-9表达率明显高于标危组,而两组间MMP-2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LL患者白血病细胞可以产生MMP-2,MMP-9,可能参与了B-ALL的髓外浸润,MMP-9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庞新  蒋树林  王鹏 《临床荟萃》2010,25(7):579-583,F000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在不同阶段慢性肝痛患者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s)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性.通过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探讨HBV病毒栽量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因慢性HBV感染行肝组织穿刺术或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55例,正常肝组织1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病理分级.并根据慢性肝炎的纤维化分期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S0-1组、S2-4组、晚期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67例均在肝穿或手术前后2日内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并分离血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AT1R及AT1R mRNA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AT1R及AT1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只微弱表达或不表达,而随纤维化分期的加重其表达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中AT1R的阳性表达均增多(平均秩为21.91,41.28,53.12 vs 15.25,H=34.005,P<0.01),S0-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T1RmRNA的表达正常对照组为0.173±0.036,S0-1组0.196±0.045,S2-4组0.394±0.098,晚期肝硬化组0.603±0.116.S0-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AT1R及AT1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只微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纤维化及硬化肝组织中表达高度上调.且其表达强度与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从而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的AngⅡ及AT1R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磷酸化STAT5及FOXP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蛋白磷酸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及12名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磷酸化STAT5(P-STAT5)及FOXP3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AL患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STAT5表达(2.35±0.82)%较对照组(0.58±0.16)%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组FOXP3(3.98±1.17)%高于对照组(0.96±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P-STAT5及FOXP3水平(2.51±0.91)%,(3.72±1.12)%和ALL组(2.27±0.78)%,(4.03±1.1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L患者P-STAT5及FOXP3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r=0.81,P〈0.05)。结论磷酸化STAT5及Foxp3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同时检测可以提供有临床意义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iglyca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稳定转染biglycan的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转染VEGF siRNA,实验设置未转染对照组(mock组)、空载质粒和非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对照组(vector+siRNA-NC组)、biglycan cDNA和非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组(biglycan+siRNA-NC组)以及biglycan cDNA和VEGF siRNA共转染组(biglycan+siRNA-VEGF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iglycan和VEGF的mRNA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NAIL、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的活性。结果:与mock组及vector+siRNA-NC组比较,biglycan+siRNA-NC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vimentin、MMP-2、MMP-9、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MMP-2和MMP-9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biglycan+siRNA-NC组比较,biglycan+siRNA-VEGF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SNAIL、vimentin、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MMP-2、MMP-9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biglycan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来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迁移和侵袭,下调结肠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可逆转biglycan对HCT116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膜瘤1(MN1)基因和PTEN基因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AML病人(初治组16例,缓解组12例,复发组1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N1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另取非恶性血液病病人及正常人骨髓共13例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MN1和PTEN mRNA在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和60.5%。初治组MN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TE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2.385、2.054,q=2.305、2.867,P〈0.01);缓解组MN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TEN mRNA表达水平上升,与初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121、2.756,P〈0.05);在复发组中MN1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升高,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361、2.723,P〈0.05)。MN1和PTEN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 MN1和PTEN基因的表达与AML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ML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检测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AML发生、发展及危险度分层的关系.分离33例初治、19例完全缓解、12例复发/难治AML患者及15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TFPI-2 mRNA在其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复发/难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难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P =0.006),与完全缓解组相比,初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30);64例AML患者TFPI-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4.63% (42/64),其中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中TFPI-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66.67%(22/33)、52.63% (10/19)和83.33% (10/12) (P> 0.05);甲基化AML患者与非甲基化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FPI-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65(0.005-2.099)和0.597(0.011-2.787) (P <0.05),在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未检测到TFPI-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初治组经2个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组(CR)骨髓单个核细胞TFPI-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完全缓解组(PR+ NR) (P=0.031).结论:在AML中TFPI-2基因表达下调或沉默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关,TFPI-2基因表达水平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AML分层及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