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取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28例,术中经阴茎腹侧,松解阴茎体周围的异常附着组织,将阴茎根部白膜固定于耻骨前筋膜和腹侧阴囊皮下筋膜层,重新建立阴茎耻骨角和阴茎阴囊角,于包皮内外板交界处环形切开,松解狭窄环,缝合包皮覆盖阴茎体。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28例出院时阴茎外观形态均满意,阴茎体完全显露。术后随访期间无复发,阴茎水肿均于术后3周至半年内消退。结论采用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简单有效,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改良阴茎皮肤固定术治疗隐匿阴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隐匿阴茎矫形术的更佳改良术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阴茎皮肤固定术治疗42例隐匿阴茎,随访6-12个月。结果 40例皮肤固定良好,阴茎外形美观;2例较肥胖儿皮肤固定松脱。结论 改良阴茎皮肤固定术治疗隐匿阴茎手术简单、易学,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隐匿阴茎是指自幼即表现阴茎短小,但阴茎体发育正常,虽可伴有肥胖,但大多无肥胖。其病因大多认为与胚胎期肉膜肌异常附着于阴茎海绵体,并影响了阴茎皮肤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阴茎无皮肤包被而倦曲于皮下有关,手术干预可使异常的解剖结构得到矫正,阴茎的外观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正逐渐获得公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儿童阴茎发育不良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近10年来作者收治阴茎测量值低于当地儿童青少年正常标准1~2.5个标准差的青春期前阴茎发育不良患儿1385例,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异常,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物理治疗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组以及综合治疗组,另设确诊病例但未行治疗为同期对照组。计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5年的阴茎测量指数,对各组阴茎发育不良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物理治疗组经1个疗程后3个月复诊,阴茎发育明显改善34/169例,1年后阴茎发育明显改善3/169例。HCG治疗组1个疗程后3个月复诊,阴茎发育明显改善192/265例,1年后阴茎发育明显改善212/265例,5年后阴茎测量值达同龄儿正常标准以上204/265例。综合治疗组1个疗程后3个月复诊,阴茎发育明显改善916/951例,1年后阴茎发育明显改善922/951例,5年后阴茎发育达同龄儿正常标准以上928/951例。各组比较,1个疗程后3个月,HCG及综合治疗组阴茎发育改善率均显著高于物理治疗组。长期疗效评定:1年后综合治疗组阴茎发育改善率显著高于HCG治疗组(P〈0.05);经5年长期随访,综合治疗组完全治愈率亦明显高于HCG治疗组(P〈0.05)。结论联用物理治疗仪、中药及HCG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青春期前儿童阴茎发育不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阴茎显露异常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阴茎显露异常的类型、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44例儿童阴茎显露异常的临床资料,其中隐匿阴茎18例,埋藏阴茎12例,蹼状阴茎7例,瘢痕束缚阴茎5例,小阴茎2例。结果44例中手术矫治32例,减肥治疗12例,雄激素治疗2例,效果较满意。结论应针对儿童阴茎显露异常类型、病因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但由肥胖所致的埋藏阴茎、性激素缺乏致小阴茎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匿性阴茎的病因、手术时机,并观察改良Devine术对青春期前隐匿性阴茎的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的青春期前隐匿性阴茎患儿子改良Devine术治疗。术后患儿均获随访,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阴茎长度测量。结果患儿均痊愈,随访3个月,阴茎长度较术前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0.22)cm vs(1.49±0.17)cm,P〈0.01)],阴茎外形明显改善,阴茎头显露,无伤口感染、血肿、包皮皮瓣坏死、尿瘘等并发症。结论隐匿性阴茎主要由阴茎肉膜组织纤维化所致,手术时机以青春期前为宜,改良Devine术治疗青春期前隐匿性阴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改良Borsellino术式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7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为(6.59±2.94)岁,范围在2~13岁;术前在无牵引情况下测量阴茎突出耻骨上皮肤长度为(1.42±0.30)cm。所有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ugita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Sugita方法治疗的7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方法的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4~5 d去除敷料暴露伤口,拔除尿管,术后5~6 d出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6.5个月,均排尿正常;8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其中5例术后6~8周恢复正常,3例术后10~12周恢复正常;74例阴茎体显露良好,家属对阴茎外观满意,4例家属认为阴茎短小.结论 Sugit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美容效果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匿阴茎的手术指征及方法尚未统一,作者2006~2010年采取阴茎腹侧皮瓣切除术治疗120例隐匿阴茎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隐匿阴茎可以发生在婴儿至青春期前小儿,确切的发病率不清楚,由于近年来临床的重视,小儿隐匿阴茎并不少见。隐匿阴茎以包皮不附着阴茎体,绝大多数伴有包茎,外观小阴茎且伴肥胖为临床表现特征。常伴包皮龟头炎、阴茎清洁困难,由父母或小儿自己发现而就诊。Maizels等早在1986年已将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MAGPI术、Duckett 术、Snodgross术、Mathieu术4种术式一期治疗阴茎冠状沟型尿道下裂的优缺点,以提高一期治疗阴茎远端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采取4种术式治疗的86例阴茎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MAGPI术成功率高,远期外观不理想,Duckett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9.23%,Snodgross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69%,mathieu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69%.结论 尿道下裂4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具体应用宜根据临床病例选择,其中mathieu术较常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儿气管食管瘘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愈后进行回顾和总结。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10例气管食管瘘患儿的手术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11次,对气管瘘口进行修补,对食管明显狭窄者切除病变食管,行端端吻合或结肠代食管。结果10例均获治愈,术后无一例死亡,门诊随访时间3~15个月,仅2例出现食管狭窄需多次扩张,其余均正常。结论小儿气管食管瘘的常见原因为化学腐蚀性和医源性,常伴发呼吸道症状,病情较为严重,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能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长期随访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时机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12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手术时年龄为3~142个月,平均随访4.9年(2~12.5年),按年龄、术前是否曾行理疗及术式进行分组,根据改良Cheng and Tang疗效评分标准,使用头颈部旋转角、侧屈角、瘢痕、颅面部畸形、肌束情况、头斜及主观评价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 总评分为优79例(65.8%),良37例(30.9%),中1例(0.8%),差3例(2.5%),优良率为96.7%.按生长发育特点分为Ⅰ组(≤1岁)、Ⅱ组(1~3岁)、Ⅲ组(>3岁),之后对各指标优率进行x2检验,在瘢痕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总评分、旋转角、侧屈角、头斜及肌束挛缩方面,Ⅰ组和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P<0.05,提示3岁以内优率更高;在颅面部畸形方面,Ⅱ组和Ⅲ组分别与Ⅰ组比较,P<0.05,提示1岁以内优率更高;在医生的主观评价方面,3组之间相互比较,P<0.05,提示年龄越小,优率越高.结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3岁以内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1岁以内手术疗效最佳.对于1岁以内接受正规理疗6个月无明显效果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5岁以下与5~10岁单个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10岁以下单发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婴幼儿组(≤5岁)35例,儿童组(6~10岁)25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通过复习病历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全脊柱正侧位X光片,记录手术时间、融合节段、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冠状面节段性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节段性后凸角。结果患儿术后均获得规律随访,随访时间:婴幼儿组平均65.0(29~127)个月,儿童组平均80.3(32~1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婴幼儿组285.8(100~700)mL,儿童组512.6(80~1 400)mL。融合节段数:婴幼儿组平均3.3(2~7)个,儿童组平均4.9(2~11)个。术前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婴幼儿组平均37.9°(21°~71°),儿童组平均45.8°(25°~94°)。不同年龄组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前冠状面节段性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后凸角、术后及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术前及术后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采用短节段融合比例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vs28%,P0.05)。婴幼儿组有2例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椎弓根骨折1例,术后畸形失代偿行翻修术1例),儿童组有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7%vs4.0%,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是治疗完全分节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术后及随访效果。但与婴幼儿组相比,儿童组畸形重,术中需要融合的节段更多,创伤更大;建议对于具有生长潜力的非嵌合型半椎体畸形,应在患儿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临床经验,探讨小儿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我们收治的29例肠系膜裂孔疝患儿病例资料。结果入院时患儿临床表现:呕吐26例,腹痛22例,腹胀11例,停止排气排便7例,血便2例;伴休克前期或休克4例,伴腹膜炎3例;腹腔穿刺为血性腹水9例。术前即高度怀疑肠系膜裂孔疝或腹内疝10例;术前诊断机械性肠梗阻11例;术前不明确诊断4例;术前误诊为其他疾病4例;其中多发裂孔疝2例。上述病例中致肠缺血坏死23例,其中19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行肠外置术。结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漏诊,导致肠缺血坏死,严重者将丢失大量肠管,甚至造成短肠综合征。对于疑似病例,应早期手术探查,术中根据肠管缺血情况行肠管复位术、肠切除肠吻合术或肠外置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的临床诊疗经过,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26例中,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5例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基本痊愈17例。结论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受伤原因与成人不同,以高坠伤多见,病死率及致残率较成人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尿道延伸术治疗远端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3年2月至2013年7月采用尿道延伸术治疗的18例年龄2~15岁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儿中,冠状沟型尿道下裂10例,阴茎远端型尿道下裂 8例;8例伴有轻—中度阴茎下曲畸形,重建尿道长度1~2.0 cm,平均1.5 cm 术后无尿瘘及尿道狭窄发生。。全部患儿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期间阴茎下曲得以矫正,阴茎外观、尿道功能满意。结论尿道延伸术在选择好适应病例的情况下,具有手术恢复快、并发症少、尿道功能满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手术年龄与术后早期效果的关系以及较大年龄(>90 d)患儿的Kasai手术指征.方法 2004-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胆道闭锁患儿452例,均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手术采用标准的Kasai术,术后常规使用激素,对不同年龄组患儿术前肝功能、B超等资料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情况进行分析,总胆红素水平低于20 mmol/L定为黄疸完全消退.结果 将所有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三组,手术年龄≤60 d者146例,手术年龄在60~90 d者222例,>90 d者84例(90~10Od者33例,100~110 d 26例,110~120d 10例,120~ 130 d 8例,>130 d 7例).术前各年龄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60 d以内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最低(P<0.05),<45 d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并未更加显著.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61.3%,各年龄组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F=0.132,P=0.970).术后6个月随访率37.4%,90 d以上组总胆红素(58.09±58.55) mmol/L,90 d以内组总胆红素水平(27.67±30.60) mmol/L(P=0.226).>90d患儿,每间隔10d分成一组,各组间术后早期胆红素下降水平无差异(F=1.115,P=0.355).>90 d手术患儿两年自体肝生存率为36.1%.90 d以上患儿延误手术原因:39.2%因家长未重视,51.6%因误诊婴儿肝炎耽误治疗.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90 d并非手术绝对禁忌,多数患儿可取得较好的早期黄疸消退,部分患儿术后6个月可以有较好的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骶会阴肛门成形一期手术与三期常规手术在治疗新生儿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采用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手术的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一期手术(A组)和三期手术(B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21例均接受一期手术,2例失访,19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87.72%;B组27例中,肠造瘘后放弃后续手术或失访4例,23例全程完成三期手术,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88.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一期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同样可达到常规三期手术的效果,且有护理方便、病程短、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儿童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童38例,女童31例,年龄10.4(4.4,53.2)个月,体重8.0(5.0,14.5)kg.根据手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