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们应用花椒炒鸡蛋治疗胆道蛔虫病患者十四例,均获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处方:花椒三钱(去椒目),鸡蛋1~2个,花生油少许(香油最佳,猪脂肪油亦可)。制法服法:将花椒研细末,锅中加入少许花生油,待油热后,放入花椒,略炒片刻,打入鸡蛋炒熟,一次服用,日服3~4次,服3~6次后就能止痛。疼痛停止后,立即服驱虫药(最好不用山道年),便可将虫排出体外,疼痛严重者,用食醋一两,加温开水二两、与上方同服(花椒为成人量,小儿酌减)。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用民间验方麻油炸花椒治疗胆道蛔虫,临床试用于九例病人,不但止痛效果好,亦能驱虫,且无副作用,现介绍于下。麻油(香油)一两,花椒9克.将麻油在锅内熬热至冒烟,放入花椒,炸至变黑出味取出,将油倾出,凉后顿  相似文献   

3.
大黄花椒油治愈蛔虫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男,16岁,85年2月26日入院。腹痛四天,呕吐频繁,时吐蛔。腹痛剧烈,且胀满,已四天未解大便,不矢气,检查腹部可见肠形,诊为“蛔虫性肠梗阻”。辨证:胃肠热结,虫团梗阻。治法:润肠散结,驱虫通便。方药:大黄花椒油。(麻油100克、大黄20克、花椒10克)先将花椒置于油中,加温至沸,继投入大黄,随即离火,待凉去渣,二次分服。服上药后,约三小时,矢气,腹痛遂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实践中,偶然发现胡椒有驱除蛔虫的作用,报道如下。例:8岁女孩,因腹痛而疑为蛔虫所致。处方:川椒6克(药房错拿成胡椒6克),煎后分两次服完。服后未见毒性反应,而于48小时内共排出蛔虫33条,患儿腹痛顿失而转安。后为证实其驱蛔作用,减量又试服于两例男孩,均在12小时后排出蛔虫数条。胡椒,服用小量有增进食欲作用,《本草纲目》日“辛,大温,无毒。主治;下气温中祛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笔者用大黄粉蜜合剂(自訂)治疗6例小儿蛔虫腸梗阻,全部获愈。茲簡介如下: 处方:生大黄粉五錢,炒米粉三錢,蜂蜜二两。制法:将大米炒香(勿焦),研成粉末,合大黄粉調入蜂蜜內,加适量溫开水攪匀备用。服法:每一小时服一次,全剂分十二次服完,每次約服一湯匙,緩緩服至排出蛔虫为止。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药:枳实30克,川楝子、乌梅各20克,山楂、槟榔各15克,花椒10克,胡黄连6克。加水400ml,煎至100ml,加醋100ml,分四次一日服完。加减:呕吐加法半夏10克;便秘加大黄10克,元明粉20克(化服)。治疗效果:共治疗53例。其中腹痛呕吐消失,排出蛔虫,随访三年未复发者为治愈,共45例;症状消失,三年内复发者为显效,共7例;无效而转外科手  相似文献   

7.
寄生虫病     
<正> (一)蛔虫病①处方:使君子5~20克。用法:炒20~30分钟,使其干脆,去壳嚼服。早饭后1~2小时1次服完。此为13~14岁药量,小儿酌减。可重复治疗。疗效:116例中,80例驱出蛔虫,有效率为68.9%。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采用公鸡胆囊治疗小儿百日咳 3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3例中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1~ 4岁 ;病程 3~5个月。咳嗽呈阵发性 ,夜间加重 ,开始时痰清稀色白 ,逐渐出现咳吐黄色粘痰 ,有时引起呕吐。治疗方法 :将公鸡宰杀后 ,取出鸡胆囊 ,洗净后放入锅内蒸熟。待放凉后 ,调入白糖或蜂蜜使之成为糊状 ,以温开水送服即可。1~ 2岁患儿分 2日服完 ,2岁以上 1天服完。将每日量分 2~ 3次服。一般轻症者服 1~ 2只 ,症状较重者服 3~ 4只。 3例患儿服后阵咳均消失 ,咳痰减轻。小儿百日咳为时邪犯肺 ,肺失清肃 ,痰湿胶结 ,阻滞气道而致肺气…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自制“驱蛔汤”治疗蛔虫病86例,其中胆道蛔虫11例,肠道蛔虫66例,蛔虫性肠梗阻9例。经治疗后,除1例胆道蛔虫并发阻塞性黄疸服药2剂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其中71例服1剂痛止、2剂排虫,14例服3剂而愈。乌梅20~30克,花椒3~5克,大黄5~10克(后下),枳壳3~6克,黄连2~5克,鲜苦楝根白皮(去粗皮)30~60克。一日1剂,水煎,日分二次服。有中焦寒象者加干姜3~5克,大便溏者大黄减量。郑××,女,10岁。198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两天前感脐周隐痛不适,一天前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痛及右肩,时欲呕吐,曾吐蛔虫1条。纳差便结。体查: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腹软,可扪及条索状物。脉弦缓,舌淡苔薄白。诊为胆道蛔虫。取上方,1剂痛  相似文献   

10.
正牙龈肿痛方:金银花15g,甘草10g。共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汁。每天1剂,分早、晚饭前服用,连服3d。牙龈出血方:芦根15g,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汁。每天1剂,分3次服完,一般服2~3d即可见效。实火牙痛方:苦瓜1条,切碎,捣烂如泥,放入白糖,拌匀,腌渍2h即可。1次服完,连服3次即可见效。虚火牙痛方:生地10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生地、大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加入白糖即可。温后服用,每天1剂。牙周炎方:车前草30g,薄荷15g,绿皮鸭蛋  相似文献   

11.
遗尿     
<正> 方药:新鲜猪小肚1个,制附片10克,胡椒6克,肉桂10克.用法:先将猪小肚洗净,切丝,再用布包余药,同入锅内加水久煎,至猪小肚煮烂为度.把药渣除去,加调味品,喝汤吃猪小肚,分2次服完.疗效:治疗17例,均Ⅰ剂治愈.病例:男,9岁,1986年10月4日就诊.遗尿3年,每周1~2次.服中西药物及单验方无数,效果不佳.服  相似文献   

12.
回乳     
<正> 方药:老枇杷叶鲜品11~17张或干品60克.用法:将枇杷叶去毛洗净切碎,加水700毫升,用文火煎熬至350~400毫升,一天内分3次服完.每天1剂,服至停乳。疗效:用治15例,其中服2剂停乳者4例,服3剂停乳者8例,服5剂停乳者2例,服6剂停乳者1例.病例:李某,女,34岁,1983年10月21日就诊.连续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采用验方“苦楝皮合剂”治疗肠道蛔虫症20余例,均获满意效果. 方剂组成及用法:鲜苦楝皮30克苦楝子10克花椒6克水煎,滤过液中加食醋两汤匙(约10-15毫升),一剂分三次服,小儿量酌减. 方义浅释:苦楝皮是主药,味苦性寒,有较强的杀虫驱蛔功效.《别录》言其能“疗蛔虫,利大肠”.苦楝子又名川楝子、金铃子,性寒味苦,能助苦楝皮驱杀蛔虫之力,也兼具行气止痛之功.花椒辛热,能温中止痛,常用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药:锦纹大黄300克,研为极细末,陈醋 1000毫升,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瓦上,日晒夜露5昼夜,将上药取下,再研为细末,然后用制硫黄、宫粉各20克,人中黄100克,与前大黄研为细末,过100~200目筛,棕色玻璃瓶贮藏备用。亦可按0.5克/粒胶囊分装备用。2~7岁口服1~2克,8~14岁口服2~4.5克,15岁以上者口服5~8克。每日分2次服,也可1次服下,用蜂蜜调服或米汤水送服。至解除大便和排除较多蛔虫为止,一般用药不超过2天。服药后,服半月白米软粥以养胃气,忌食生冷腥荤等物。服该药后大约3小时即出现肠蠕动感和肛门排气现象,大约4~5小时后解出大便或随大便排出蛔虫成虫。服药3克以上可大便2~3次,停药无持续性腹泻现象。治疗结果:本组治疗47例。有大量蛔虫成虫排出体外,症状消失,X 光腹部透视梗阻阴影消失者为痊愈,共35例;有部分蛔虫成虫排出体外,腹透可见梗阻阴影缩小,症状减轻者为好转,共10例;用药2  相似文献   

15.
大便秘结     
<正> 1、处方:黄豆皮12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病例:王x,女,60岁。经常便秘,服本方4剂即愈。来源:《卫生革命》(广西玉林)1976年第4期。2、处方:鲜红薯叶1斤,花生油15克。用法:加盐适量炒熟当菜吃。一般便秘每天服1次,习惯性便秘每天服2次,连续  相似文献   

16.
<正> 方药组成:玉片60—120克乌梅10—30克药物用量可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而决定。两味药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00—300毫升,服前酌情加入95%酒精3—8毫升,空腹一次服完。笔者自1968年以来用玉梅汤治疗绦虫病5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服药后多在1—3小时内排虫。病例:苏某,女,15岁。1970年11月就诊。患者呈  相似文献   

17.
验方集锦     
治烧烫伤验方药用:虎杖适量。用法:将上药研极细末备用,蛋清调涂患处。 (437400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药姑村李旺龙) 治胆道蛔虫疼痛验方药用:食醋250毫升,干花椒10克。用法:将花椒放醋中煎5分钟,服醋适量。 (730103甘肃省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卫生所袁顺成)  相似文献   

18.
盗汗症     
<正> 处方:木耳、红枣各15克,冰糖适量。用法:将上药置瓦煲中,加水一碗半,煎至大半碗,分2-3次服完,每日1剂。疗效:治疗106例,一般用药1剂汗减,5-6剂汗止。  相似文献   

19.
1.马尾松针 6 0 g,每日 1剂水煎服。2 .皂角刺 30 g、苍术 30 g,置瓦上用文火烧焙至冒烟时 ,将患处靠近烟中熏之 ,连熏 2~ 3日 ,每次约 30 min。3.艾叶 6 0 g、雄黄 6 g、防风 6 0 g、花椒 6 g置入脸盆内 ,加水 2 / 3盆 ,置火上煎煮 ,沸腾后 2 0 min取下。凉至适当温度后 ,用药汁擦洗患处。擦洗后不要将药汁洗去。每日用 1剂 ,煎洗 2次治皮肤瘙痒验方@伊胜华$山东省昌邑市中医院!261300  相似文献   

20.
蛲虫病     
<正> 处方:黑、白丑各等份。用法:先将黑、白丑炒熟,研成粉末,然后用鸡蛋1个煎至将成块时,把药粉撒在蛋面上,卷成筒状,待煎熟鸡蛋后,于早上空腹服食。成人每次用3-4.5克,小儿0.15-3克。每隔3天服1次。严重者可服3次,一般服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