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动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06~2008年1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并对38例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观察和护理。结果除4例剧烈躁动而终止动脉溶栓行常规药物治疗外,其余均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可明确病因定位诊断,早期选择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DSA与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MRA检查后,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将DSA结果分类,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血管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颅内动脉瘤,对脑血管狭窄MRA误诊率较高。结论DSA仍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优于头颅MR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血管造影(DSA)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行TCD和DSA检查。结果共检查血管1826条,以DSA为标准,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度是85.8%,特异度是96.9%,假阳性是8.0%,假阴性是3.1%。结论 TCD对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筛选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颈动脉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明显狭窄后,接受脑DSA检查,观察临床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284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脑DSA检查,共明确168例患者存在明显不同部位血管狭窄,39例合适患者进行了支架成型术;...  相似文献   

5.
赵琼  李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506-507
目的通过对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脑血管造影的应用。方法对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料文献作出分析和总结。结果内外血管异常53例,88.33%的阳性检出率;其中皮下出血、穿刺部位血肿1例、颅内血管痉挛1例、癫痫样发作1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有效的办法,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与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方法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及B超观察及对比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DSA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69例(检出率86.67%),受累动脉132支,颈动脉狭窄伴斑块75支,颅内动脉狭窄32支,其他颅外动脉狭窄25支,颈动脉狭窄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不同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狭窄1级52支,2级41支,3级26支,4级13支。B超检出颈动脉狭窄(斑块)61例(检出率76.7%),CCA16例,BIF35例,ICA20例,管腔确定为管腔狭窄23例,管腔明显狭窄30例,血管完全闭塞8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利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比B超具有检查广泛性、确切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蒋颖 《中国当代医药》2013,(15):94-94,9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5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探讨MR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RA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病变检出率比DSA组高.结论 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率较高,尤其是对比大面积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诊断,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DSA对其进行介入诊断,并选出符合介入治疗的64例进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观察DSA诊断结果,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患有脑血管和头颈部大血管病变76例,病变血管84支。64例行支架成形术患者均成功放置支架,成功率达到100%,血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出现心率变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DSA介入诊断,可为介入治疗提高评估依据。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介入治疗手段,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对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对其进行DSA介入检查及治疗中介入DSA术,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经过DSA检查后发现15例血管正常;41例患者血管异常,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动脉闭塞5例,脑动脉畸形6例,大脑动脉狭窄28例。对41例血管异常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16例,血管部分再通的患者23例,血管未通的患者2例。患者病变较治疗前改善情况显著,病区的面积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6.1±10.6)%,(12.8±5.3)%;直径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3.1±11.5)%,(12.1±4.3)%;病变长度治疗前后分别为(7.6±2.3)mm,(11.1±2.2)mm;最小直径治疗前后分别为(0.8±0.3)mm,(2.4±0.8)mm;各个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对治疗提供了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D螺旋CT 血管造影(3D-CT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可疑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3D-CTA 检查,以DSA 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脑血管显示情况。结果3D-CTA 检测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真阳性率)为91.7%(44/48),特异度(真阴性率)为100%(6/6)。结论3D-CTA检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高,可作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诊疗前重要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2007~2010年间行SCTA检查并经我院血管造影(DSA)确诊的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2例患者中脑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7例,动脉狭窄11例,无异常6例.SCTA可清楚显示脑动脉及其分支的走形,同时可以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多方位观察,对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多排螺旋CT具有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86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血管狭窄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术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案,观察可能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作为指标:头痛、头晕、失语、偏瘫、抽搐、发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86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中,有517例(占59.9%)显示脑血管异常改变,127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通过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和预防并发症、抗栓治疗护理和术后指导,本组术后并发症由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是评价脑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功的因素之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是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先进行TCD筛选,在此基础上,进行DSA检查与诊治。通过TCD与DSA的对比,一方面分析出TCD的诊治价值,另一方面确定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基本特征。方法以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为研究对象。将这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不同的诊治方法。第一组为18例患者,对其同时进行TCD与DSA检查;第二组为80例患者,只对其进行DSA检查。结果将这两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TCD的敏感性为62.1%,特异性为98.3%。结论目前,TCD在筛选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TCD的敏感性一般,但是特异性较强。现如今,中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较多。其中,脑梗死颅外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方法及对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住院脑血管病患者50例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造影显示38例(76%)有血管狭窄,发现动脉瘤5例(10%),脑血管畸形3例(6%),4例(8%)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术中并发抽搐发作2例。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玲  杨欢  李双成  汤朝晖  李建霞 《河北医药》2013,(13):1947-1949
目的分析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提示有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特点,观察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的59例神经内科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共有狭窄或闭塞162处,颅内动脉狭窄22处,颅外动脉狭窄150处,其中单一动脉狭窄5例,54例(91.5%)合并2处以上狭窄(狭窄程度≥30%);颅外动脉重度狭窄(NASCET)的标准(>70%)占46.9%,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占6.1%,造影发现合并未破裂动脉瘤5例(8%),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支架治疗的46例,占77.9%,其中发生并发症3例(6.1%),1例合并高灌注综合征,1例颅内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技术操作可行,但常多发血管病变,需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综合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TCD与DSA对50例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TCD对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D仪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再行DSA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TCD与DSA比较,极大提高了TCD对颅内缺血性病变检测的准确性,TCD检查是一种无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DSA检查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诊断和后续介入或外科夹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48例患者52个脑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三维DSA与常规脑血管造影比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也为脑动脉瘤的外科夹闭或介入治疗提供了丰富信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DSA造影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病变分布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对42例60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术,并根据DSA造影的结果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和部位,以及老年患者进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术的常见风险和避免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全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完成,结果显示:在28例出血性老年患者中,颅内动脉瘤破裂18例,动静脉畸形6例,烟雾病4例;在14例缺血性老年患者中,共发现颈部血管狭窄8处,前循环血管狭窄5处,后循环血管狭窄3处,未破裂动脉瘤1处。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脑血管痉挛,术后使用尼莫地平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动静脉瘘,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均经过加压包扎、间断性按压后消失,1例出现导管扭曲打结,后经手法解旋后更换导管完成手术。在造影过程中,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继发性脑梗塞、动脉夹层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作为一项诊断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诊断方法,应用在老年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拟诊脑梗死的患者,同时进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将64层螺旋CTA和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检出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6.4%。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头颈部动脉的狭窄,可作为DSA诊疗前重要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1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高度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行TCD、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经DSA检测出血管狭窄68例,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为63例,两种方法检测血管狭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DSA诊断作为"金标准",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度为91.25%、灵敏度为91.18%、特异度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98.41%、阴性预测值为64.71%。结论: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为临床诊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