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俞穴概述     
<正>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在针灸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将背俞穴名称、定位、应用等概述如下。1背俞穴名称及位置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但仅载有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至于六腑背俞穴《素问.气府论》只提出"六府之俞各六",尚未列出具体穴名和位置,至王叔和的《脉经》才补充了六腑背俞穴中的大肠俞、小肠  相似文献   

2.
背俞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俞穴是针灸学十四经中特定穴的一种.最早见于<灵枢·背腧>篇,其日:"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背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现在针灸学所说的背俞穴,是以脏腑命名的十二个,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已成为针灸临床上重要而常用的特定穴.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应用背俞穴或以背俞穴为主治疗脏腑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背俞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且  相似文献   

4.
浅谈背腰部穴位与背俞穴的不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鲜红  郭现辉 《河南中医》2003,23(12):53-53
背腰部穴位是指分布于人体背腰部的督脉和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上的所有穴位的统称.背俞穴是分布于背腰部穴位之中的一类特定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的地方.背腰部穴位与背俞穴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的临床应用.背俞穴是自古有之而沿用至今的特定穴,而背腰部穴位是随着现代针灸临床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应用的穴位的组合,是利用督脉、膀胱经左右共五条线上的所有穴位的整体调整作用,是单个穴位作用的有效相加.  相似文献   

5.
贾赫 《陕西中医》1989,10(2):80-81
<正> 脏腑背俞穴首载于《灵枢·背俞》,后经《脉经》、《甲乙经》、《千金方》等历代医籍不断补充而完备,在临床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现就背俞穴在诊断、主治、配伍方面的应用浅淡如下: 一、背俞穴诊断相应脏腑病背俞穴作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就会在相应的背俞穴上表现出一些异常变化,如皮肤色泽变化,形态变化(凹陷、隆起),按之有异物感(结节、条索状、半球  相似文献   

6.
任媛媛 《陕西中医》2011,32(10):1370-1371
目的:观察以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取穴:脾俞、胃俞、胃管下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等。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是治疗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针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运珠 《陕西中医》2006,27(12):1563-1564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肺俞、膈俞、肝俞等穴,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可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气至有效,强化了调畅局部气机治疗作用。电针增强针感,共奏降逆止呃之效。  相似文献   

8.
背俞穴是临床常用穴,随配穴不同而主治有异,合理配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本文从背俞穴之间配伍、俞原配穴、俞募配穴、俞郄配穴试述背俞穴临床配穴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家维教授尊崇医典,师古不泥,强调督脉、膀胱经穴对髓海的治疗作用,主张针药并举,擅用背俞穴。临床对于癫痫、多动症等脑系及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经验颇丰,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10.
自《灵枢?背腧》首论背俞穴,至宋代对背俞穴的定位形成定论,期间各医家对背俞穴提出了多种定位方法。本文综述了背俞穴的不同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家理论对背俞穴定位存在分歧的原因,进而发掘背俞穴最初设立的理论背景与依据,并提出结论:背俞穴的标准化定位只是相应背俞穴可能分布的范围的中心点,具体在临床应用时应因人制宜,配合按压揣定穴位。  相似文献   

11.
俞募配穴协同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H  Shen GM 《中国针灸》2011,31(9):862-864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检索出近10年关于俞募配穴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俞募配穴应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临床实践证实俞募配穴疗效相得益彰,但其机制研究尚停留在脊髓水平,高级中枢是否参与俞募配穴对脏腑功能的调整将是有关俞募配穴研究的突破口.进一步探讨俞募配穴的中枢调控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贾杰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5,25(6):414-416
目的:探讨脏腑背俞穴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背俞穴及其主治的由来,背俞与标本、气街理论的关系以及背俞所反映的腧穴主治的部位特点,探讨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结果:背俞作为足太阳经循行线上的一组腧穴,其主治病症未见该经的经脉病候,从十二经脉理论很难解释.而标本、气街理论,腧穴主治部位特点与主治的关系,以及因腧穴归经而出现的经脉分支等,有助于解释背俞主治五脏六腑病症的原因.结论:腧穴主治与经脉病候、经脉循行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以<灵枢·经脉>而论.  相似文献   

13.
电针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电针背俞穴治疗CFS患者40例,观察治疗前后疲劳评定量表(FAI)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结果 FAI及SCL-90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O.01)。结论 电针背俞穴为治疗CF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耳穴放血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守江 《中国针灸》2007,27(8):626-628
目的:对比耳穴放血综合治疗与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穴放血配合背俞穴拔罐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四环素片及外用痤疮平软膏治疗。结果:经过1~3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率(50.0%)和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6%和76.5%,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半年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或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放血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四环素片及外用痤疮平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俞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原俞配穴埋线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等药物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及PSQI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表明,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俞配穴埋线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背俞穴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结果.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背俞穴配合药物治疗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心电图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辨证给予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整体健康水平量表(SF-20)和Chadler疲劳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疲劳症状。结果治疗组SF-20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疼痛6个维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hadler疲劳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1%,对照组为1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肯定,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介思  岳朝驰 《中医杂志》2011,52(8):670-673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贴棉灸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予针刺背俞穴和皮损局部贴棉灸治疗,对照组40例予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和外搽白软膏,2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 S I)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L)评分,根据PA S I评分判定疗效及计算疗效指数,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共39例,有效率82.05%,对照组40例,有效率77.50%;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的红斑、鳞屑、浸润、瘙痒症状,降低PA S I评分和DLQ I评分(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同形反应",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DLQ 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结合局部贴棉灸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安全而有效,该疗法远期疗效优于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和外搽白软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刺治疗,2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检测ET、CGRP的变化,并于4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颈夹脊穴位注射在降低ET的同时,可显著升高CGRP的含量;治疗组愈显率为88·6%,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改善患者血浆ET、CG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