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的抽搐收缩为特点 ,严重者可伴轻微肌无力和肌萎缩 ,中年女性多见。笔者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该病 5 0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 3 8例 ;年龄2 0岁以下 3例 ,2 1~ 40岁 3 4例 ,41~ 60岁 11例 ,60岁以上2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68岁 ;病程 1个月以内 7例 ,1个月至半年 3 5例 ,半年至 1年 6例 ,1年以上 2例 ;病程最短3 d,最长 12年 ;左侧面肌痉挛 2 3例 ,右侧面肌痉挛 2 7例 ;嘴角、眼周同时痉挛 41例 ,单纯眼周痉挛 9例。治疗方法1.取穴眼穴取肝区、…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 1998~ 2 0 0 0年 7月对 2 8例面肌痉挛患者应用蒙医温针针刺 ,放血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女性 18例 ,男性 10例 ;2 5~ 30岁 2例 ,31~ 4 0岁 5例 ,4 1~ 50岁 7例 ,50岁以上 14例 ;病程最短者 3~ 5日 ,病程最长者 5年 ;其中左侧面肌痉挛 12例 ,右侧面肌痉挛 16例 ;嘴角、眼角痉挛同时存在者 2 5例 ,单纯眼周痉挛者 3例。2 蒙医辨证分型2 .1 急性“赫依”型 :除一侧面肌抽搐外 ,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眼角流泪、急躁易怒 ,情绪紧张有波动时痉挛加重。均有受风寒、受惊情绪激动或…  相似文献   

3.
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的抽搐收缩为特点 ,严重者可伴有轻微肌动和肌萎缩 ,中年女性多见。笔者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该病 3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1岁 ,其中≤ 2 0岁 3例 ,>2 0~ 4 0岁 14例 ,>4 0~ 6 0岁 11例 ,>6 0岁 2例 ;病程最短 3d ,最长5a,其中≤ 1个月 7例 ,>1个月~ 0 .5a 15例 ,>0 .5~ 1a 6例 ,>1a 2例 ;左侧面肌痉挛 13例 ,右侧面肌痉挛 7例 ,嘴角、眼同时痉挛 11例 ,单纯眼周痉挛 9例。1 2 治疗方法1 2 1 取…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面肌痉挛87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87例,疗效极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7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在18~65岁之间,尤以中年人居多;其中男性3 8例,女性49例;左侧面肌痉挛者41例,右侧面肌痉挛者46例;病程最长者3 0年,最短者2个月。2 治疗方法主穴取翳风、风池二穴,配穴取健侧合谷。眼睑抽搐加太阳、四白,面颊抽搐加颧、迎香;口角抽搐加地仓、颊车。所加各穴均取患侧,交替使用。取1~1 5寸毫针进针后,接G 680 5治疗仪,采用断续波,小强度电流,高频率,通电3 0min左右。1次/d ,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3 治疗结果87例患者,痊愈(症…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合谷穴与耳穴神门点刺放血治疗面肌痉挛27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7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26~65岁,病程8天~5年;左侧16例,右侧11例;其中眼周痉挛11例,眼角、口角、面颊抽搐同时存在者17例;原发性23例,继发性4例。  相似文献   

6.
针刺、耳贴加中药治疗面肌痉挛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指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 ,尤以眼周及口角为多。此病好发于中年人 ,常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而引发。病程较长 ,易反复发作。是针灸临床顽症之一。近年来笔者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耳穴敷贴及中药内服 ,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为观察疗效 ,特设单纯针刺为对照组。治疗组共 2 6例 ,男 1 1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大 64岁 ,最小 35岁 ,平均年龄 53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4天。有 2例男性患者头颅 CT摄片为腔隙性脑梗塞。对照组共 2 8例 ,男 1 0例 ,女 1 8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32岁 ,平均年龄 51岁 ;病…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抽搐样收缩为特点。病因未明 ,起病常从眼轮匝肌的轻微颤搐开始 ,逐渐向下半部面部扩展 ,尤以口角抽搐较多 ,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 ,并可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我科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8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8例 ,女 30例 ;年龄 31~ 5 5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1 0年 ;发病在半年之内者 2 9例 ,半年以上者 9例 ;其中经其他治疗无效者 8例。治疗方法用交叉取穴法取合谷穴、下巨虚穴 ,穴位常规消毒后 ,毫针刺入得气后 ,接 G- 680 5治疗仪 ,用连续波 …  相似文献   

8.
针灸毛刺治疗面肌痉挛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刺是针灸中的一种刺法,源于《灵枢·官针》篇中的九刺曰:“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笔者自2001年6月至2005年4月采用毛刺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5年;轻者仅有一侧眼轮部间歇性颤搐;重者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抽搐。全部病人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2治疗方法毛刺:选取颤搐剧烈的眼轮部及口角周围,1次取3~5处,采用1寸针,针刺深度为0.8~1分。留针1小时。配穴:以眼周颤搐为主者取承泣、四白、太阳、翳风;口角…  相似文献   

9.
一侧面肌阵发性抽搐是常见病之一。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时往往收效不理想。三年来作者根据面神经干出头颅的解剖位置及运用中医对颜面抽搐的辨证取穴相结合 ,共治疗 3 2例 ,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由本院神经内科确诊转入我科。女性 2 5例 ,男性 7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3 0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1日。症状出现与精神紧张有关 2 3例 ;与劳累过度有关 1 7例。其中 7例做CT检查均阴性。1 .2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从眼轮匝肌开始呈间歇性抽搐 ,可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  相似文献   

10.
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 ,女性多于男性 ,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 ,开始仅现于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间歇轻微性抽搐 ,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 ,抽搐频率逐渐增加。笔者以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 ,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32例 ;年龄 2 8~ 5 0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 ;发病诱因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睡眠不足等有关 ,大多是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都持续数天或数月。2 治疗方法2 .1 针灸疗法取穴 :痉挛部位穴位 ,后溪透劳宫方法 :取穴根据痉挛频发部…  相似文献   

11.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局限于眼睑、口角,病侧眼裂变小,嘴歪口斜,并可引起功能性残废运动。笔者近年来采用"三部配穴法"治疗面肌痉挛5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3例面肌痉挛患者均为我们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3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4岁,平均42岁;  相似文献   

12.
针刺辨证施治治疗面肌痉挛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辨证施治治疗面肌痉挛43例疗效观察100853北京301医院针灸科张旭东陈挛性面肌痉挛是针炙临床上顽症之一,性面肌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可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并有轻微肌无力和...  相似文献   

13.
高频电针治疗面肌痉挛26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银环  田平 《中国针灸》2000,20(3):142-142
面肌痉挛是临床疑难病之一 ,笔者自 1 995年 7月~ 1 998年底运用高频电针治疗面肌痉挛 2 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6例 ,均系门诊患者 ,其中男 9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68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 4年。眼周抽动 1 6例 ,面部和口角抽动 9例 ,颔部及耳后头皮抽动 1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1 )主穴 :阿是穴 ,即局部痉挛剧烈或最早出现痉挛的部位 ;(2 )配穴 :眼角抽动配太阳或四白 ,面部和口角抽动配颧或地仓 ,颌部和耳后头皮抽动配翳风或颊车。2 2 操作方法每次治疗主穴必取 ,配穴取 1个…  相似文献   

14.
揿针、药物外擦及TDP治疗面肌痉挛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一种以半侧面肌无痛性 ,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的 ,临床较难治愈的疑难性疾病。自 1 995年以来 ,笔者采用揿针、药物外擦及TDP综合疗法治疗本病 60例 ,收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中 ,男 2 8例 ,女 32例 ;年龄 1 8~ 49岁者 2 5例 ,5 0~ 75岁者 35例 ;病程最短 1 2天 ,最长 1 6年 ;原发性面肌痉挛 40例 ,面神经麻痹后遗症 2 0例 ;病在左侧 38例 ,病在右侧 2 2例。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 ,医生有意用手指刺激病员患侧面部 ,或嘱病人作谈、笑、咀嚼等动作 ,反复寻找其抽搐之始发点 ,做好标…  相似文献   

15.
面肌痉挛是一种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 ,程度不等 ,可因疲倦、精神紧张等而加重。病起多从眼轮匝肌开始 ,然后涉及整个面部。多见于女性 ,病因不明。现代医学对此缺乏特效治疗 ,一般采用对症治疗 ,但效果欠理想。笔者几年来在临床上 ,将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痰湿内阻 4型 ,采用短针丛刺结合辨证施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一般资料2 5例中 ,男 6例 ,女 1 9例。年龄 2 5~ 5 0岁 ,平均 3 7.5岁 ;病程 1 5天~ 6年 ,平均 3 .0 2年。诊断依据 :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关于“面…  相似文献   

16.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长期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笔者从1990~2002年采用电针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102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应用三甲复脉汤治疗面肌抽搐 1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病例王某 ,女性 ,3 8岁。2 0 0 1年 6月 1 1日晨起发现左侧口眼歪斜 ,诊为面神经炎 ,初期针灸治疗 3周 ,恢复缓慢 ,后改为口服激素、维生素 B1及维生素B12 注射治疗 ,恢复较快 ,但半个月后出现病侧面部眼角及口角肌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2006年6月以来独取督脉经穴治疗面肌痉挛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6年;单纯眼轮匝肌痉挛者12例,单纯口轮匝肌痉挛者10例,混合型28例.本病多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以后逐渐扩散至一侧面部其他肌肉,以口角肌肉抽搐最为明显,严重时可累及同侧颈阔肌.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精神紧张、疲倦和不自主运动时抽搐加剧,入睡后停止.  相似文献   

19.
正王毅刚用综合方法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16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门诊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6~69岁,病程3个月~3年,睡眠差11例、视力疲劳8例、面瘫后遗症1例。诊断标准:一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等[1]。纳入标准:(1)符合面肌痉挛的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四白汤治疗面肌痉挛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中药四白汤治疗面肌痉挛20例,收到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达15年。痉挛部位为眼轮匝肌痉挛6例,眼面肌痉挛9例,眼面口部痉挛5例。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白芷、茯苓各15g,白僵蚕、剌蒺藜、甘草各10g,白芍、熟地黄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3 治疗结果  20例病人中,痊愈(面肌痉挛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19例;有效(面肌痉挛次数较前减少)1例,总有效率为95%。4 典型病例  王某,女,35岁,农民。1998年5月7日门诊就诊,右侧面部肌肉痉挛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