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2组:血压晨峰值≥5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晨峰组,血压晨峰值<55mm Hg为非晨峰组,每组40例,均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及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LVMI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左心室肥厚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对212例入选高血压病例监测24h动态血压,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根据IMT增厚与否分为IMT正常组(84例)和IMT增厚组(128例),计算血压晨峰值及AASI;根据是否存在血压晨峰现象,分为血压晨峰组(120例)和无血压晨峰组(92例),观察血压晨峰、AASI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中AASI[(0.42±0.13)比(0.68±0.14)]及血压晨峰值[(25.94±4.57)mmHg比(36.57±8.41)mmHg]明显升高(P<0.05);与无血压晨峰组比较,血压晨峰组中AASI[(0.43±0.13)比(0.71±0.14)]、IMT[(1.01±0.20)mm比(1.25±0.17)mm]显著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晨峰、AASI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1.22,0.51,P均<0.05)。结论:血压晨峰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320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本研究所有计算采用收缩压进行。清晨收缩压峰值为清晨收缩压-最低收缩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标准,本研究将清晨收缩压峰值≥35mm Hg者归为血压晨峰组(MBPS组,n=140),35mm Hg者为非MBPS组(n=180),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探讨清晨收缩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MBPS组空腹血糖、诊室收缩压水平和非杓型患者比例大于非MBPS组(均P0.05)。清晨收缩压峰值与年龄(r=0.33,P=0.01)、空腹血糖(r=0.32,P0.01)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r=0.46,P=0.03)相关。在Logsi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年龄(β=0.12,P=0.02)、空腹血糖(β=0.15,P0.01)和24hSBP(β=0.14,P=0.03)是清晨收缩压峰值的影响因素。校正了性别、BMI等已知变量后,年龄(β=0.16,P=0.01)、空腹血糖(β=0.17,P0.01)和24hSBP(β=0.17,P=0.04)与清晨收缩压峰值独立相关。排除糖尿病后,清晨收缩压峰值与空腹血糖(r=0.29,P=0.01)相关;校正了年龄、性别、BMI和24hSBP后,相关性仍然有统计学意义(β=0.24,P0.01)。结论除较大年龄和较高24hSBP外,较高的空腹血糖与清晨收缩压峰值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5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晨峰,将患者分为晨峰组[血压晨峰≥35 mm Hg(1 mm Hg=0.133 kPa)]、非晨峰组(血压晨峰<35 mm Hg),比较2组患者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心功能指标以及动态血压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晨峰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糖尿病比例、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晨峰组患者年龄、BMI、糖尿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脉压(24 h APP)、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及晨峰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L  Xie ZQ  Deng Y  Lin ZQ  Wu ZQ  DU Z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2):1030-1033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情况与血压变异性、降压药物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或体检的中老年军人进行问卷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35 mm Hg(1 mm Hg =0.133 kPa)分为晨峰组(101例)和非晨峰组(42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发生率为19.4%,其中老年和超高龄患者血压晨峰患病率高于中年患者(18.9%、21.8%、5.6%,P<0.0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具有较高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2.8±13.3) mm Hg比(128.8±13.3)mm Hg]、空腹血糖水平[(5.96±1.59) mmol/L比(5.68±1.22) mmol/L,P<0.05]以及24h血压变异性;服用利尿剂组晨峰发生率较未服用组高(27.4%比17.6%,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空腹血糖水平、24h血压变异性可能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利尿剂可能不利于血压晨峰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正常人24 h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清晨觉醒后血压水平迅速升高,08:00~10:00达到第一峰值,此后血压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16:00~18:00出现第二高峰,此后血压逐渐下降,03:00~05:00达到谷值。清晨血压快速升高是血压昼夜变异程度较大的阶段。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06:00~10:00收缩压平均升高14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可上升80 mm Hg,国内外学者把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7.
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 mm Hg(-4~35 mm Hg),甚至可上升80 mm Hg.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 (morning b100d pressure Surge,MBPS)[1].目前多项国际高血压临床研究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一个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餐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方法将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分三组,其中仅有原发性高血压组(非PPH组)45例,合并早餐餐后低血压组45例,合并中晚餐餐后低血压组45例,观察三组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勺型率、血压变异性及晨峰值等指标。结果 (1)合并早餐餐后低血压组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日间舒张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PPH组及合并中晚餐餐后低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合并早餐餐后低血压组患者血压晨峰值及晨峰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PH组及合并中晚餐餐后低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餐前血压越高越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餐前血压与餐后血压下降值成正相关(r=0.548,P0.001),早餐餐前血压与早餐后血压下降值成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餐前血压越高越易发生餐后低血压,早餐餐后低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更易发生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TOAST分型标准,将97例伴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rterothrombosis,AT)组66例和小动脉病变(small artery disease,SAD)组31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间24h、昼间和夜间的血压水平、晨峰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 AT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SAD组[(133.86±18.17)mm Hg vs(124.42±16.06)mm Hg,1mm Hg=0.133kPa,P<0.05];AT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明显高于SAD组(84.8%vs 64.5%,P<0.05);2组晨峰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9%vs 19.4%,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和夜间血压水平升高与AT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晨峰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山东省章丘地区筛选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7例。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晨峰现象分为晨峰组150例和非晨峰组187例。采用头颅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水平。结果晨峰组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明显高于非晨峰组[(9.05±2.71)ml vs(6.31±2.33)ml,(6.89±2.32)ml vs(4.48±2.02)ml,(2.17±0.89)ml vs(1.83±0.72)ml,P0.01]。收缩压晨峰与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呈正相关(r=0.561,r=0.563,r=0.283,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收缩压晨峰是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的独立影响因素(r=0.479,r=0.486,r=0.208,P0.01)。结论收缩压晨峰为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95例)和非晨峰组(64例)。2组行crPWV检测,并测血生化。结果晨峰组crPWV明显高于非晨峰组[(11.5±1.7)m/s vs(9.1±1.6)m/s,P<0.01]。crPWV与血压晨峰(r=0.787.P<0.01)、24 h收缩压(r=0.649,P<0.01)、年龄(r=0.437,P<0.01)、空腹血糖(r=0.293,P<0.05)及LDL-c(r=0.354,P<0.05)呈正相关;以crPWV为应变量,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LDL-C、TC、TG、HDL-C、血压晨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年龄为cr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晨高血压(MBPS)伴2型糖尿病(T2DM)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6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其中伴T2DM者188例,不伴T2DM者412例;依据有无MBPS和T2DM分为:MBPS伴T2DM组(A组,72例)、MBPS不伴T2DM组(B组,120例)、T2DM非MBPS组(C组,116例)、非MBPS不伴T2DM组(D组,292例).检测24 h动态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AM).结果:伴T2DM的EH患者MBPS发生率为38.30%,明显高于不伴T2DM的EH患者(29.13%),P<0.05.A组hsCRP[(5.70±1.07)mg/L]、baPWV[(2 129±115)cm/s]、LVMI[(141.0±13.1)g/m2]、IMT[(1.11±0.07)mm]、UAM[(38.04±15.61)mg/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组和C组hsCRP、baPWV、IMT、LVMI、UAM也显著高于D组(均P<0.05).结论:EH伴T2DM患者的MBPS发生率明显增加; MBPS或T2DM都会加重EH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hsCRP、baPWV、IMT、LVMI、UAM明显增加,当两者并存时,对靶器官的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BPS组(70例)和无MBPS组(NMBPS组,57例),两组均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hs CRP,ELISA法测定MMP-9,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比较两组hs-CRP、MMP-9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结果与NMBPS组比较,MBPS组患者平均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升高,且hs-CRP和MMP-9显著升高(P0.01),而FM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与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平均收缩压、LDL-C、hs-CRP及MMP-9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r=-0.23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LDL-C、hs-CRP、MMP-9和FMD 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24 h平均收缩压对MBPS指标值影响最大。结论 MBPS可能与hs-CRP、MMP-9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心脏肥大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386例。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晨峰组(146例)和非晨峰组(240例),全部病例同步记录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指标为24 h动态血压参数;超声技术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LAD)、颈动脉IMT等指标。结果: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LVMI分别为(119±21)g/m2和(92±12)g/m2(P<0.01) ;LAD分别为(46±11)mm与(38±10)mm(P<0.05);颈动脉IMT分别为(1.36±0.24)mm与(0.92±0.18)mm(P<0.01);左室肥厚(LVH)的检出率分别为67%与30%(P<0.01)。结论: 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比,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LVH和颈动脉硬化更显著,心血管重构更显著,左心房内径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同时行动态血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按照动态血压晨峰值分为晨峰组和对照组,分析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晨峰组左室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897,95%CI 0.705~5.103),晨峰组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9.653,95%CI 1.178~79.135).结论 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胱抑素C(CystainC)、血清肌酐(Scr)、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ABPM),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血β2-MG、尿mAlb、血清胱抑素C明显高于非晨峰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血脂谱、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MBPS的高血压患者较无MBPS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患者96例(MBPS≥35 mmHg),非晨峰组患者184例(MBPS35mmHg)。采集患者卒中病史,同时行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探讨血压晨峰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晨峰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40.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28.3%,两组卒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晨峰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54.2%,非晨峰组发生率为40.2%,两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晨峰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65.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52.7%,两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患者卒中、左心室肥厚、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增高,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血压晨峰,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凌晨血压增高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BPS)及动态血压监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226例,分为MBPS组(51例)与非MBPS组(175例),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IMT增厚组94例和非IMT增厚组132例,分别检查血脂、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等,比较两组之间年龄、动态血压参数以及颈动脉IMT以及斑块Crouse积分的差别。结果1)MBPS组MBPS值、凌晨平均动脉压、凌晨脉压、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2)颈动脉IMT增厚组MBPS值、凌晨平均动脉压、凌晨脉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高于颈动脉非IMT增厚组(P<0.05)。结论MBPS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高,MBPS可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晨峰现象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年龄≥60岁未接受治疗的老年ISH患者300例,采用无创便携袖带式动态血压计检测24 h动态血压,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95例、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