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335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86例与未感染组249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86例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8.21%,革兰阳性菌46株占34.33%,真菌10株占7.46%;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的年龄≥60岁、手术方式采用开腹术、手术时间≥1.5h、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引起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需综合评估患者术前情况,尽量采用腹腔镜术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好血糖水平,以期降低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医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67例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收治的467例患者中,共有60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2.85%;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呼吸道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年龄>65岁、糖尿病史、术前导尿、手术时间>60 min、术前没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尿管留置时间>5 d、住院时间>7 d均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者操作程度和高血压病史对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后感染通常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术前导尿、糖尿病病史、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是影响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集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结直肠癌术后手术切口感染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低白蛋白、体质量指数(≥25kg/m~2)、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5h)是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并选择腹腔镜手术,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微创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使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经脐微创腹腔镜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术中术后指标。结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2.97%(17/74)。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围手术期伴有低体温、术中输血、手术方式为传统腹腔镜、手术部位、术前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BMI、围手术期体温、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术前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经脐微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少,能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22.7%。5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8.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9%,真菌7株,占10.3%,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5%、17.7%、14.7%。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术后造瘘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持续时间,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咽癌患者行下咽癌切除术治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医院感染发生及加速患者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0例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咽癌切除术治疗,分析下咽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对策。结果下咽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33%(16/120),共检出病原菌1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株,占42.86%;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1.43%;经单因素分析,术前放疗、临床III分期以上、手术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营养不良为下咽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术前放疗、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营养不良、临床III期以上、手术时间4h为下咽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下咽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来实施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药敏性特征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374例结直肠癌患者,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药敏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存在强耐药性;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年龄、BMI、手术类型、TNM分期、手术时间、腹部手术既往史、糖尿病、术后造瘘存在相关性(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 24 kg/m2、开腹手术、临床TNM分期、手术时间≥1. 5 h、腹部手术既往史、糖尿病、术后造瘘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病原菌常见为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状况,并对引起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7年10月之间在浙江萧山医院普外科进行直肠癌与结肠癌手术患者487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病程、癌症类型、癌症分期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487例行直肠癌与结肠癌手术的患者中共103例患者发生手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1.15%;103例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出11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91株,占79.1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3.91%;革兰阳性菌24株,占20.8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2.1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kg/m2、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手术时间3h,均为结直肠癌症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且导致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2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3例,其中切口感染100例,感染率为6.2%,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患者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中输血、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术前低白蛋白、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力推广腔镜手术、避免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及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68例的病例资料,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胃癌分期、病理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胃管放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吸烟史、术前住院时间等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68例患者中有8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7.09%,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为主。共分离病原菌108株,革兰阴性菌69株占63.89%,革兰阳性菌39株占36.11%。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有较高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和阿米卡星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头孢呋辛最敏感。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胃癌分期、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吸烟史和术前住院时间与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0岁、胃癌分期≥Ⅲ期、完全静脉麻醉、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吸烟史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并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