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观察组,n=67)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对照组,n=54),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预后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保肛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下缘与远切缘距离、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及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1月期间行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7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23例行腔镜辅助经肛内镜手术(经肛内镜组),20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3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分别采用Wexner和徐忠法评分法评估各组术后肛门功能。结果:与开放组及腹腔镜组比较,经肛内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术后1个月,经肛内镜组Wexner评分分值、徐忠法评分优良率均低于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均P<0.05),但术后3、6、12个月,3组间两种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放及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短期肛门功能恢复差,但后期无明显差别,且微创、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人80例,将这些病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病人开腹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然后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保肛率为67.5%(2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23/40)(P0.05),术中出血量为(86.1±31.4)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0.5±30.8)rnl(P0.05),手术时间为(178.5±6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24.1±40.0)min(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8.3±16.5)h、切口愈合时间为(8.0±1.1)d、术后住院时间为(9.8±4.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0.6±38.9)h、(12.5±1.0)d和(14.1±6.0)d(P0.05),复发率为2.5%、死亡率为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和15.0%,3年生存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具有较好的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变化。方法: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中、低位DukesB期的直肠癌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行TME的DukesB期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低位前切除(LAR)21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APR)17例;对照组中LAR20例,APR15例。观察并比较二组患者术前后排尿、性功能之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5.7%(6/38)与40%(14/35)(P=0.013);研究组LAR与APR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9.5%(2/21)、29.4%(5/17),总的性功能障碍率为18.4%(7/38);对照组中分别为35%(7/20)、73.3%(11/15)和51.4%(18/35),研究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结论:Dukes B期患者行保留盆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能明显降低术后排尿、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2013年11月~2015年12月,83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分为研究组39例(腹腔镜辅助经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44例(腹腔镜联合改良Parks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RP、MTV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SP、FP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肛门对大便的控制达到良好水平的有24例(61.54%)高于对照组的16例(36.36%)(P0.05);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率5.13%低于对照组的11.36%(P0.05)。结果表明,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手术效果可靠,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TME原则下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及适应症。方法对2004~2008年24例低位直肠癌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下施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均一期愈合,近期无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术后对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影响较小。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结合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切口总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学指标(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相当,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微创性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成功的经验。结果本组病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充分游离直肠下端并离断肿瘤近端后,将远端直肠和肿瘤一并经肛门拖出,闭合器切闭肿瘤远端,管状吻合器行直肠与降结肠端端吻合。23例患者均成功保留肛门,无手术死亡。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针对骨盆相对狭窄的男性患者,利用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简化手术难度,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186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B组)。结果 两组病人之间年龄、性别比例、肿瘤最大横径、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术前Wexner评分、术前肛门最大收缩压、术后Wexner评分、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之间肿瘤下缘至齿线距离、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年龄、肿瘤最大横径、新辅助放化疗比例、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BMI、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是有效的,尤其适合于低位、骨盆狭窄的男性直肠癌患者,但要充分准备,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宜肠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98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TaTME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aTME术,ISR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Wexner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肛门Kirwan分级采用Z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TaTME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均优于ISR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及Kirwan分级明显优于ISR组(P<0.05);TaTME组患者术后肠阻梗、肛门疼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ISR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保肛手术,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在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诊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TaTME组(45例)和LapTME组(45例)。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pTME组相比,TaTME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保肛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9%,LapTME组为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LapTME,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且可显著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9例,采取红蓝小球随机抽签方式划分对照组(蓝色球,34例)与观察组(红色球,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用时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时长(181.23±15.21)min长于对照组(t=15.285,P <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113,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23.53%(χ2=4.803,P <0.05)。结论 治疗直肠癌疾病可首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其优点在于对患者造成伤害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并发症少,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加速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切除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3例低位直肠癌接受完全ISR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所有患者严格遵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行完全ISR手术。对照组术后予生活方式干预(戒烟、运动)、饮食因素调整、提肛运动,口服洛哌丁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口服中药汤剂及中药坐浴治疗。采用Williams标准及Wexner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动态跟踪观察随访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至术后12个月。结果:Williams肛门功能评估: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1、6、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治疗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加速低位直肠癌完全ISR切除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在前期(术后3~6个月)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选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下实施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开腹组),对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淋巴结总数、住院总费用、随访结果等资料进行对比及临床分析。 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少(P均<0.05);术中淋巴结清扫、直肠远切端距癌灶最下缘距离与开腹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均较开腹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减少损伤及术后恢复方面优于开腹组。而且腹腹镜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7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出血量30~80m l,手术时间3.5~5h,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持续胃肠减压24h,术后24~48h开始饮食,术后3d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术后1~2d开始排便。术后住院7~10d。随访3~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游离直肠至盆底耻骨直肠肌水平,经肛门于齿状线水平切断直肠,再经肛门手工行结肠-肛管吻合的方法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能够保证完整切除直肠系膜,术中减少出血,住院天数缩短,在降低手术难度、提高保肛率等方面有其优势。患者对本术式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L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择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择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TaTME组与LaTME组,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标本完整率、环周切缘(CRM)阳性率、远端切缘(DRM)阴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保肛率、中转开放手术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总体生存率(OS)各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TaTM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率、手术时间、标本完整率、CRM阳性率、保肛率、术后住院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LaTME组(均P<0.05)。患者均获随访2~24个月,TaTM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3.9个月,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6.2%(2/32)、3.1%(1/32)。LaTM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7个月,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均为3.1%(1/32)。两组术后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0.516,P=0.554、0.472)。TaTME组与LaTME组1年OS分别为100.00%、93.75%,2年OS分别为96.87%、81.25%。两组1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P=0.472),TaTME组的2年OS显著高于LaTME组患者(χ2=4.402,P=0.036)。 结论与LaTME术相比,Ta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方法 36例均行直肠前切除术。回顾分析3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保留了有大便控制功能的肛门,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1例,经定期括肛,现排便功能正常。结论只要完善术前评估,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X)(TX=肿瘤相关5年生存率×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评估侧方淋巴结清扣对于改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全直肠系膜切除+侧方淋巴结清扫的96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20/96),13%(12/96),10%(10/96)和15%(14/96).检出直肠系膜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5%,25%,20%和36%.TX:清扫直肠系膜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的TX分别为7.4和5.4,明显高于清扫直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的3.3和2.0.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4%(9/14),TX明显高于侧方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11%(9/82)(x2=22.308/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8.0±6.7)个月(95%置信区间:24.8~51.2个月),明显短于侧方淋巴结转移阴性的(80.9±2.1)个月(95%置信区间:76.7~85.1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以及改善预后.除全直肠系膜切除外,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术中还应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6.9±20.7)min显著短于开腹组(133.6±20.0)min(t=-3.456,P=0.000),术中出血量(84.4±27.6)ml显著少于开腹组(145.7±34.0)ml(t=-8.349,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1.0)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4.0±1.0)d(t=-5.898,P=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2.2±3.0)枚vs.(12.3±2.6)枚(t=-0.127,P=0.899)]。腹腔镜手术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83.3%(30/36)vs.60.0%(21/35),χ2=4.775,P=0.029]。71例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2组局部复发各1例,远处转移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TME,对照组患者行开腹TME,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肠粘连、尿潴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大小、切除标本长度、吻合口瘘发生率、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远端切缘长度及肿瘤分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程短及预后好等优点,整体上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