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采用多重PCR技术快速、高效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基因型,为CRE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得到的58株CRE菌株。CRE菌株表型检测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亚胺培南/亚胺培南联合EDTA E-test协同试验进行。CRE菌株基因型检测采用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包括11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引物:A组为bla_(IMP),bla_(SPM),bla_(VIM),B组为bla_(BIC),bla_(NDM),bla_(KPC),bla_(OXA),C组为bla_(AIM),bla_(GIM),bla_(SIM),bla_(DIM))。对bla_(KPC)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行全酶基因编码区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结果 58株CRE菌株中52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占89.66%; 3株为大肠埃希菌,占5.17%; 2株为阴沟肠杆菌,占3.45%; 1株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1.72%。改良Hodge试验阳性52株(89.66%),亚胺培南/亚胺培南联合EDTA E-test协同试验阳性2株(3.45%)。CRE中检出bla_(IMP)基因型1株(1.72%),为肺炎克雷伯菌;bla_(KPC)基因52株(89.6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50株(86.21%),2株为大肠埃希菌(3.45%);bla_(NDM)基因1株(1.72%),为阴沟肠杆菌; 11种基因检测全阴性为4株(6.90%),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各1株,基因检测阳性者均无重叠。bla_(KPC)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全酶基因编码区测序结果为bla_(KPC-2)亚型。结论北京积水潭医院患者检出的CRE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共检测出3种基因型,其中bla_(KPC-2)型是医院CRE的主要基因型,提示医院感控部门要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监控,避免耐药率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遏制其持续感染和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2013年临床分离6 13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相关耐药基因KPC、IMP、VIM、NDM、OXA,并测序分析基因型别,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13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到27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为0.4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除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25.93%外,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27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均扩增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KPC阳性13株占48.15%、IMP阳性13株占48.15%、VIM阳性8株占29.63%、OXA阳性3株占11.11%。结论产碳青霉烯酶是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主要为KPC和IMP基因型,在临床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流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某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自血液标本的非重复性CRKP,拉丝试验筛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法(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法检测血清型基因(K1、K2、K20、K54等)及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bla_(OXA-48)等),rep-PCR分析同源性。结果共收集到46株CRKP,主要来源于ICU(43.5%)。CRKP除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替加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0%。mCIM试验阳性率为93.5%。bla_(KPC)、bla_(IMP)、bla_(NDM)、bla_(VIM)基因阳性,检出率依次为65.2%、13.0%、10.9%、4.4%。1株同时携带bla_(KPC)、bla_(IMP),1株同时携带bla_(KPC)、bla_(VIM),1株同时携带bla_(IMP)、bla_(NDM),1株同时携带bla_(IMP)、bla_(VIM)。4种血清型基因被检出,K1、K2、K20、K54的检出率分别为4.4%、4.4%、4.4%、2.2%。rep-PCR结果显示46株CRKP分为A~F 6个型,以A型为主(80.4%),主要分布于ICU。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株CRKP被鉴定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virulent K.pneumoniae, CR-hvKP),血清型基因为K2。结论医院血液分离CRKP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与其携带bla_(KPC)、bla_(IMP)、bla_(NDM)密切相关,且可能存在克隆性传播。同时,临床已分离出CR-hvKP,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征及基因分型,为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重庆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8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KPC、IMP、VIM、NDM和OXA-48共5种主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并行测序验证,并利用VITEK-MS质谱仪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测定其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有73株确定为产碳青霉烯酶,其中KPC型51株、NDM型14株、IMP型8株,未检出VIM型和OXA-48型耐药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1株、大肠埃希菌5株、阴沟肠杆菌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株,分别来自ICU 37株、神经外科10株、康复科7株、RICU 6株、NICU 6株、CCU 4株、创伤外科3株;73株临床分离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均高达100.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替坦和复方新诺明均90.0%。结论医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大多数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均携带有耐药基因,临床应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监测和控制,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2017-2019年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特征及耐药基因情况。方法选择天津市某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菌株共2 52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菌株178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药敏试验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检测CRE菌常见耐药基因VIM、NDM、KPC、OXA-48。结果 CRE在2017-2019年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率分别为7.52%、6.37%、7.21%;近三年肠杆菌科检出率最高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科细菌在重症监护室、急诊内科、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及神经外科检出率较高,CRE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是老年病科、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检出肠杆菌科细菌的标本来源中痰液、尿液、血液、肺泡灌洗液及脑脊液占比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及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分离出的178株CRE菌株中有168株均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共146株检出KPC基因,22株检出NDM基因,未检出OXA-48及VIM基因。结论该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形势较为严峻,检出菌以携带KPC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患儿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医院的住院患儿分离非重复的CRKP 29株,对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PCR扩增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bla_(SME),bla_(GES),bla_(VIM),bla_(IMP),bla_(NDM),bla_(OXA-48))、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_(SHV),bla_(TEM),bla_(CTX-M-1group),bla_(CTX-M-2group),bla_(CTX-M-8group),bla_(CTX-M-9group))、头孢菌素酶耐药基因(bla_(MOX),bla_(CIT),bla_(DHA),bla_(ACC),bla_(EBC),bla_(FOX))。结果29株CRKP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45%,10.34%,17.24%,93.10%,对头孢类和酶抑制类药物均耐药,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均敏感。29株CRKP均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以bla_(NDM-5)基因阳性率最高为51.72%(15/29),bla_(NDM-1)基因阳性率为31.03%(9/29),bla_(KPC-2)基因阳性率为17.24%(5/29),1株既携带bla_(KPC-2)又携带bla_(IMP-4)。结论本地区分离的患儿CRKP菌株均为多药耐药菌,患儿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是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对医院2011-2014年分离的肠杆菌科中耐亚胺培南的细菌进行初筛;对阳性菌株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技术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等耐药基因并测序;用ERIC-PCR对阴沟肠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8株,以阴沟肠杆菌为主;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阳性率均为72.2%;ESBLs、AmpC酶、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等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2.2%、55.6%、88.9%和11.1%;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中,以NDM-1为主,阳性率为55.6%,其余耐药基因KPC、VIM、SME和IMP阳性率分别为44.4%、27.8%、16.7%和11.1%,未检出OXA-48耐药基因;ERIC-PCR可将阴沟肠杆菌分为5个基因型,未发现优势基因型。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需加强耐药菌株的检测,防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CRE)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临床分离的62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62株CRE菌株中,来自痰液35株,占56.45%;血液14株,占22.58%。尿液8株,占12.90%;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3.55%、91.93%、90.3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2.26%。有57株(91.93%)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5株(61.40%),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0株)、NDM(12株)、IMP(3株)等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本院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和血液,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耐药基因主要为KPC。临床应加强对CRE的监控,防止其在院内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8年1-12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2)、bla_(IMP)、bla_(VIM)、bla_(SPM)、bla_(NDM-1)和bla_(OXA-48)),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 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株携带bla_(VIM)基因,6株携带bla_(SPM)基因,2株携带bla_(KPC)基因,剩余6株未携带耐药基因; PFGE结果显示,20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分为A~F共6个谱型,其中E型占35%,C型占20%。结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产SPM型和VIM型碳青霉烯酶为主,存在部分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克隆传播,临床上应严格做好耐药菌的防控工作,避免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病房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分析肠杆菌科细菌所表达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方法:通过表型检测技术、PCR扩增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39株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关机制。结果:通过PCR法检测以下11种碳青霉烯酶和3种整合子:IMP、OXA-1、VIM、OXA-2、SME、OXA-10、KPC、GES、IMI/NMC、VEB、SHV、NDM-1、int-1、int-2、int-3,及对其的测序得出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主要与基因KPC有关。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基因KPC是表达翻译成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也就是引起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