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6例经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收集胰腺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体重指数(BMI)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56例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1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BMI与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4 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BMI≥24 kg/m~2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吸烟史、静脉麻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BMI高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对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实施严密的预防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案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出现血肿复发2例,继发硬膜下血肿、张力性气颅各1例,肺部感染5例,经及时处理后均痊愈。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实施严密的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及疗效。探讨高年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4年中收治的65例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65例患者,59例治愈,6例术后症状无改善,其中l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其术后血肿的复发率高,疗效欠佳。本文通过探讨骨孔或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与术后血肿复发率高低,来寻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更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86例CSD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手术93例,常规手术(骨孔低位引流)93例。对比两种术式,术后1天头颅CT中线移位程度、术后7天硬膜下腔积气量、术后血肿复发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较常规手术组,术后1天头颅CT中线移位宽度≥5mm及硬膜下腔积气/硬膜下腔体积≥20%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术后血肿复发率也显著减少。结论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减小术后1天中线移位宽度及硬膜下腔积气量,使得其术后血肿复发率下降,因此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是更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阶段和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钻双孔冲洗引流手术,观察组)应用YL-1型微创穿刺针穿刺引流手术。比较2组一次治愈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一次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YL-1型微创穿刺针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广元市中心医院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癌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肺部感染组:86例,男6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1(45~84)岁,食管癌手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72例,男124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2(43~78)岁,为随机抽取的同期食管癌手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年龄、吸烟量、吻合口位置、手术出血量、术前、术后其它合并症及管状胃代食管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腔、腹腔引流量≥1 000 ml)、手术时间≥4 h、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P=0.022)、吸烟(≥400支/年,P=0.000)、高龄(≥65岁,P=0.026)、喉返神经损伤(P=0.002)、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腹腔引流量≥1 000 ml,P=0.020)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1 000 ml)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戒烟、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准备、严密止血、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等措施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预警策略,以降低术后VTE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调阅山东省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诊断匹配为前列腺癌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从中筛选出术后并发VTE患者并分析其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并发VTE与BMI、吸烟、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和麻醉方式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BMI≥24.0 kg/m^2、高血压、全麻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24.0 kg/m^2、高血压、全麻以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是导致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术后VTE危险因素的认识并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接受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密切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功能锻炼等精心护理。结果本组56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未出现、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11~16 d,均康复出院。结论做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笔者日常医疗活动中的常见病,易患因素包括头部外伤、慢性酒精中毒、癫痫、脑积水分流术后、脑萎缩及凝血功能障碍^[1]。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好及最简单的手术是钻孔引流术^[2,3]。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7例,术后并发癫痫6例.发生率为12.8%。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行单孔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均获得治愈。术后1例血肿复发、2例癫痫发作、1例硬膜下积液,均经对症处理后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单孔钻孔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提升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 分析21例经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术后10天头颅CT检查,5例血肿完全消失,16例血肿腔内有少许低密度硬膜下积液;无再出血及气颅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引流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术后引流时间长短分为≤24小时,24~72小时,72小时三组,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3名患者,男94例,女59例,平均年龄64.2±14.1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部位,既往病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引流时间≤24小时患者与引流时间24~72小时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499),引流时间72小时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24小时患者(P=0.036)和24~72小时患者(P=0.029)。引流时间≤24小时患者术后血肿的复发的概率高于24~72小时(P=0.024)及72小时患者(P=0.031),引流时间24~72小时与72小时患者在血肿复发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42)。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不同引流时间组患者的预后不同,引流时间在24~72小时的患者有较低的感染发生率及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多数开胸术后患者有明显的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极易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1].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是一种传统的黏液溶解剂,近年来研究表明,大剂量应用氨溴索,可从分子水平全面产生抗炎、抗氧化、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等作用,为氨澳索用于围术期肺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2].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围手术期的140例开胸手术患者应用大剂量沐舒坦,观察其对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行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107例,单因素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些因素与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0.8%。术前Neld评分≥25分(P=0.041),术中输液总量〉10L(P=0.026),输血液制品总量〉4L(P=0.033)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前3d至少有2d的液体平衡≤-300ml(P=0.021)是保护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前改善基础状况,术中控制输液量、减少输血液制品量,术后尽早实现液体出人量的负平衡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钻孔冲洗和非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共收治7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9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28例采用钻孔非冲洗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结果术前83.1%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已有明确的血肿包膜形成;对钻孔冲洗和非冲洗引流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大脑皮层复张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钻孔冲洗和非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和术中对血肿包膜的影像学分析和实时确定以及对血肿液有效的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情况,按有无AKI发生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将发生AKI患者与非AKI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研究39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25例发生AKI,其中Ⅰ期15例,Ⅱ期4例,Ⅲ期6例,总患病率为6.3%。25例发生AKI的患者中,出院时存活21例(占84%),死亡4例(占16%)。AKI与非AKI的相关因素比较:年龄、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血肌酐、术前化疗、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术后肺部感染及肾外器官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术后肺部感染及肾外器官衰竭是食管癌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KI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易被忽视,须注意引起AKI的常见原因,对于存在AKI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密监测肾功能。一旦发生AKI,预后极差,因此,要早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收治的8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1例术后再出血,1例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自动出院。结论大骨瓣开颅包膜切除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法,但需要特别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外一科2004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证为胃癌的老年患者57例,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57例行胃癌手术患者中,并发症发生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6%,其中切口感染3例(5.3%),吻合口瘘2例(3.5%),切口开裂2例(3.5%),肺部感染3例(5.3%),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1.8%)。炎性肠梗阻3例,残胃无力1例,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经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肿瘤直径、发病年龄及手术时间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因年龄和疾病因素,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基层医院应重视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技巧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10年来手术治疗的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手术治疗的26例中,术后多量颅内积气及硬膜下积液11例,血肿复发2例,脑梗塞2例,脑实质损伤术后死亡1例。术式改良后20例中,术后少量颅内积气积液4例,均短期内吸收。结论如果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手术技巧的改良能正确应用,它将有利于防止或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软通道引流组(80例)和神经内镜组(80例)。记录患者手术指标,检测血清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含量,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硬膜下血肿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软通道引流组,而住院时间短于软通道引流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血清NSE和S-100β含量低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软通道引流组,而ADL评分高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和硬膜下血肿复发率均低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率,缓解脑组织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