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联合经皮内镜空肠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用于治疗普通外科多种疾病的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12例普通外科疾病患者行PEG联合PEJ治疗,其中术后胃瘫2例,胆汁回输4例,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不全梗阻6例。结果:12例PEG及PEJ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成功率100%。2例造瘘管周围感染,患者PEG/J管发挥作用后逐步停用原有鼻胃(肠)管,改静脉营养补液为肠内营养补液,患者病情明显好转,9例带管出院,3例病情恢复后拔除PEG/J管,瘘口愈合,起到了替代原有鼻胃(肠)管的治疗作用;患者带管期间原有的咽喉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满意度高于传统的经鼻胃(肠)管。结论:PEG/J管是建立胃(肠)腔与外界通道的一种非常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方法,PEG置管可替代普通外科中大部分较长期的经鼻置胃(肠)管和手术胃(肠)造瘘置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gastrotomy,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jejunostomy,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6年4月行PEG胃肠营养97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34例。结果131例共行PEG、PEG加PEJ 146例次,其中PEG 112例次(15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 3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5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31例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3.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4月121例患者予以PEG和PEJ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患者共行PEG、PEG加PEJ 134例次,其中90例(103例次)PEG胃肠营养(13例行造瘘管置换);3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4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管的去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endoscopicgastrostomy,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rcutaneousendoscopicjejunostomy,PEJ)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一部分属于临时性应用,当完成了治疗任务或有特殊需要时,要求适时去除胃肠造口管。现介绍10例去除胃肠造口管的临床经验。对象与方法10例患者中6例行PEG、4例行PEJ,男女各5例,年龄(52.8±10.4)岁。去除造口管的时间距置管时间为45~155(平均63)d。去除造口管的原因有完成放疗计划、厌食及吞咽障碍等症状改善,或上消化道瘘口、胃排空障碍已治愈等。PEG及PEJ的置入方法采用拉出法(pullt…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6~1989年为81例病人施行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窥内镜空肠造瘘术(PEJ),成功79例(97%)。其中PEG72例,PEJ7例。男49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岁(8~90岁)。神经性疾患46例(58%),头颈部或食道肿瘤20例(25%),其它肿瘤5例,严重外伤4例,恶病质3例,引流胆汁再灌入1例。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必要时给予静脉镇静剂。采取推进技术(Sachs—Vine)68例,牵拉技术(Ponsky)8例,导引技术(Russel)3例。饲养管插入后均经X线明确管端达到十二指肠或空肠的位置。术后24小时开始注入营养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鼻空肠置管术组、经皮胃造瘘空肠置管术组,比较两组病人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1个月后营养指数。结果经皮胃造瘘空肠置管术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鼻空肠置管术组(P0.05)。结论胃造瘘空肠置管术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可降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Jiang ZW  Wang ZM  Li JS  Li N  Wu SM  Ding K  Liu BZ  Huang Q  Li Q  Jia YH  Zho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8-2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方法2 0 0 1年 5月— 2 0 0 4年 4月间 ,共行 12 0例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 ,其中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 ,4 2例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PEJ) ,2例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 (PED) ,1例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DPEJ)。操作均采用经典经腹壁拉出法技术。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共行长期肠内营养 88例 ;胃肠减压 2 5例 ;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 5例 ;围手术期应用PEG 2例 ,术前行胃肠减压 ,术后行长期肠内营养。PEG操作时间平均 (9± 4 )min ,PEJ平均 (17± 6 )min ,DPEJ为 2 0min ,2例PED分别为 10和 12min。技术成功率 98 4 % (12 0 / 12 2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0 8% (1/ 12 0 ) ,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 7 5 %(9/ 12 0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操作简便、有效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腹壁不透光病人进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于1980年由Gauderer和Ponsky介绍并应用于临床….主要代替手术胃造口,适用于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1984年,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在PEG基础上发展而来,适用于胃瘫、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人及易发生反流误吸者,既可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2005年4月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7例,局麻下胃镜引导拖出法完成一次内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与内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营养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术后通过PEG胃肠减压,PEJ营养。术后住院5~9d。第2天经PEJ喂养,PEG管引出胃液200~1000ml/d。7例随访期无恶心、呕吐。1例术后3个月PEJ管阻塞,取出PEJ管冲洗通畅后重新放入,其余6例术PEJ管道通畅。5例死亡,2例随访至10个月仍存活。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行胃引流以及空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患者10例,采用拖出法施行PEJ,术后通过PEJ的胃引流管进行胃内减压,通过PEJ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10例PEJ均操作成功,未发生出血、窒息、腹膜炎、瘘等严重并发症,仅发生空肠营养管尖端易位1例次,切口处少量渗液感染1例次,均成功处理。PEJ术后平均(23.1±9.3)d胃动力恢复,可夹闭胃引流管。术后1~2 d均可以通过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术后平均(6.3±2.8)d摆脱肠外营养支持。术后平均(41.4±10.8)d拔除PEJ管,体重较术前增加(3.5±1.8)kg,恢复经口饮食。结论PEJ既可以进行胃减压,又可以进行空肠营养,可应用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目前已广泛在临床使用,美国每年约有20万例的临床应用,在我国PEG已有临床应用报道,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的临床应用还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引导下胃空肠造瘘(PEG/J)术置管与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SAP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15例采用PEG/J术置管行EN治疗(PEG/J组),46例行采用鼻空肠管行EN治疗(鼻空肠管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操作时间、患者恢复排便时间、患者血象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患者自感舒适度。结果:PEG/J组的操作时间较长,但是恢复排便时间要快于鼻空肠管组,且血象降到正常所需的时间也明显比鼻空肠管组短(均P<0.05);PEG/J组要比鼻空肠管组的留管时间长,但是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要明显低于鼻空肠管组,且PEG/J组患者自感舒适度好于鼻空肠管组(均P<0.05)。结论:早期EN治疗SAP时,PEG/J术置管要比鼻空肠管效果好,而且其并发症少,特别有利于SAP的后期营养支持治疗和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方法及有关临床问题。方法:对需胃肠营养而无法经口进食的24例患者行PEG术。结果:行PEG术后置管3d~3个月14例;置管3个月以上10例,其中置管1年以上4例;并发造瘘口周围感染2例,造瘘管脱落2例,胃潴留l例,脾破裂1例。结论:PEG术后无肺部感染并发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Zhao YP  Wang WB  Zhang TP  Liao Q  Dai MH  Liu Z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18-1320
目的探讨Whipple术中应用改良式胃造瘘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4例同期Whipple术中行传统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1组)及22例同期行Whipple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2组)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胃瘫、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2组术后胃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2组(P〈0.01);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胰瘘、胆瘘及腹腔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安全、可靠,可以明显缩短术后鼻胃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传统胃造瘘方法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对在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施行的 10例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PEG)和 11例PEG加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 (PEJ)术后的病人进行随访 ,结果显示疗效满意。现对于操作技术、并发症预防及造瘘管置换等方面的应用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本组 2 1例中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37~ 89岁 ,平均6 8岁。 10例行PEG ,其中心脏大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 1例 ,气管食管瘘 2例 ,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的昏迷和吞咽功能障碍 7例 ;11例行PEG加PEJ,其中胃癌手术后胃潴留 4例 ,胰腺炎胃动力障碍 7例。本组置鼻胃管最短时间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囊型胃造瘘管在长期胃造瘘患者换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长期胃造瘘成年患者30例次(行胃造瘘术后2周及以上),患者出现并发症需要换管,其中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PEG)法换管17例次(PEG组),经皮瘘道球囊管换管13例次(球囊管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换管时间、换管费用、换管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患者换管原因主要是切口感染并渗液、管周渗漏、管道老化。球囊管组的平均换管费用在(630.49±16.69)元,较PEG组平均换管费用(2300.20±189.36)元明显减少,球囊管组平均换管时间(3.7±0.5)min,明显短于PEG组(26.3±0.8)min,均P〈0.05。两组问换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瘘道球囊管置管操作简便,无并发症,经济实用。尤其适用于需要多次换管的长期胃造瘘患者。  相似文献   

17.
自1980年Gaudcrcr介绍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以来,进一步扩大了完全胃肠内营养(TEN)的适应证,也使PEG在临床上广为应用。自1985年开始,我院对8例病人实施PEG,效果良好。本文根据治疗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重点介绍PEG的操作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营养补充和/或胃肠减压的微创手术方法。自1981年第一例PEG成功实施以来,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胃肠功能正常、但长时间(病程1个月以上)存在吞咽障碍或不愿进食的患者。PEG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状态。欧洲肠外肠内营养指南(ESPEN)指出,PEG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为少见,约1%~4%,术后因患者持续激动造成穿刺部位广泛出血、PEG胃腔内垫片短时间脱出至皮下的并发症更是未见报道。鉴于该并发症罕见、发生原因特殊,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4例经皮内镜胃-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自1980应用于临床,主要替代手术胃、空肠造口,为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目前PEG在美国临床应用广泛,而我国广大医院尚未推广。本院2004年自南京军区总医院学习PEG技术,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总结24例危重患者实施PEG/PEJ的临床应用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于需要长期补充营养而又不能经口给予的病人,行胃造瘘或空肠造瘘是提供营养最有效而适宜的途径。传统的胃肠造瘘术需剖腹,并且多要求全麻。作者从1979年5月~1982年4月,在内窥镜引导下对322例病人作了323次(其中一患者作2次)胃造瘘空肠造瘘。儿童79例,成人242例;年龄从三周至101岁。适应证:严重的神经性损伤、食管或口咽部肿瘤、面部创伤、严重的胃食道反流、呼吸衰竭、胆外瘘胆汁的回收,重度虚弱病人的营养补充和需长期服用难以经口的药物者。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局麻咽后部,静脉给予镇静剂,插入胃镜,注入空气至胃充分扩张,并能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