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时各炎症指标及螺旋CT影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确诊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46例和未感染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炎症指标及螺旋CT影像。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5.27±0.52)×109/L、(157.31±25.30)mg/L、(5.11±0.62)μg/L、(59.26±25.61)%均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Ranson评分低于未感染组,而APACHEⅡ评分高于未感染组(P均0.001);感染组患者螺旋CT检查出现胰腺体积增大、胰腺脂肪层模糊不清及周围渗出增多,可见单个或多个区域胰液潴留,且出现片状坏死及气泡征的患者均多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感染时WBC、HCT、PCT等感染指标会升高,且螺旋CT检查可见胰腺体积增大伴胰腺脂肪层模糊不清及周围渗出,多区域组织坏死、胰液潴留及出现气泡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表现,进行评价。结果:其中25例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例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腹腔穿刺证实。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显示率达98%,不仅可确定诊断,而且能判断炎症的范围、程度及并发症,还可在CT引导下穿刺、抽液、引流,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移忠 《现代保健》2010,(33):181-18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影像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螺旋CT资料,观察其CT影像特征。结果急性水肿性(轻型)胰腺炎大部分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境界不清,胰周脂肪间隙内见片絮状密度增高影,部分病例伴有单侧或双侧肾前筋膜增厚。急性重症胰腺炎CT表现为胰腺肿大显著,轮廓外突,胰周大量渗出,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内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无强化的低密度坏死区。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很高[1]。因此,早期诊治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全部病例均做螺旋CT扫描,现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作CT平扫 ,其中 2 8例加作增强CT。结果  5 7例CT平扫表现 :胰腺局部或普遍性肿胀 5 7例 ( 10 0 % ) ;胰腺边缘模糊伴脂肪层消失 4 9例 ( 86% ) ;急性液体积聚 4 5例 ( 78 9% ) ,胰腺存在低密度灶 3 7例 ( 65 % )。 2 8例增强CT均见胰腺坏死低密度病灶 ,按照BalthazarCT分级系统 ,E级有 2 1 4 %病人死亡 ,并有 75 %病人出现并发症。严重指数在 7~10分的患者 ,死亡率达 2 5 % ,并发症发生率达 80 %。结论 CT检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性胰腺炎的CT与超声特征。方法本文报告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急性胰腺炎22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CT和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6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6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19例经临床、实验室及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证实。2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5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6例。讨论急性胰腺炎很常见,其CT与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特别是CT增强检查,对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特点和临床价值,为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胰腺炎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螺旋CT检查,观察诊断特点。结果通过CT诊断发现重症胰腺炎10例,急性胰腺炎46例,慢性胰腺炎4例;其中1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存在胰腺弥散性肿大、周围液体聚集的情况;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32例胰腺周围脂肪层模糊,40例胰腺水肿、饱满;4例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匀,体积缩小。结论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具有一定特点,对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王金泉  陈琳 《现代保健》2010,(14):157-158
目的 探讨螺旋CT结合临床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确诊的8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并检测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结果 水肿型胰腺炎36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51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75%;51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9.7%,而螺旋CT结合血淀粉酶和脂肪酶诊断准确率可达100%.水肿型胰腺炎中,Balthazar CT分级A,B之间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值有显著差异;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中,Balthazar CT分级C,D级与E级之间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值有显著差异.结论 螺旋CT结合血淀粉酶和脂肪酶诊断准确率高,两者结合能全面提高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率和病情变化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杜云飞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05-106,108
目的探析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一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吸氧、禁食、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抑制胰腺分泌、抑酸、抑制胰酶活性、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T或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52例患者中痊愈28例(53.85%),好转24例(46.15%),无效0例(0.00%),无死亡,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52例患者中痊愈20例(38.46%),好转18例(34.61%),无效11例(21.15%),死亡3例(1.92%),总有效率为73.07%。综上所述,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ACHEII评分(13.56±3.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28±2.64)分(t=6.9385,P=0.0000);同时实验组BalthazarCT评分A、B、C级所占比例61.54%(32/52)明显高于对照组17.31%(9/52)(X2=21.2993,P=0.0000)。结论一般临床医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通常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但是其手术风险大,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极高。因此,选择B超或CT引导下行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定位准确且耐受性好,疗效显著,风险小.具有较强的临床辅助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东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88-458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血糖测定及螺旋CT检查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86例在某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d1、d3、d5、d7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血糖.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根据结果分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4例及胰腺无坏死组64例、胰腺坏死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与MAP组的C反应蛋白、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C反应蛋白、血糖2项指标水平在SAP组中显著高于MAP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血糖2项指标水平在胰腺坏死组中显著高于胰腺无坏死组(P<0.05).结论 急性炎症反应期C反应蛋白结合血糖的测定、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并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10~2011年37例经MSCT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经临床证实)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历资料。结果:急性单纯水肿性胰腺炎30例,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的体积增大,其密度稍低但较均匀,腹腔未见积液;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7例,CT表现为胰腺明显肿大,伴胰腺周围积液、出血、坏死或钙化。结论:MS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估其严重程度、特别是对鉴别轻型和重症胰腺炎及邻近器官是否受累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胸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胸骨骨折病例25例,分别对横断面图像、矢状面图像、容积再现(VR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确诊胸骨骨折,横断面图像显示胸骨骨折23例,检出率为92%;矢状面显示胸骨骨折25例,检出率为100%.容积再现(VRT)图像显示骨折22例,检出率为88%.同时发现肋骨骨折23例,气胸19例,胸腔积液20例,肺挫裂伤18例,肩胛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1例.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胸骨骨折中具有较高价值,是诊断胸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5例经胃镜、手术或上消化道造影证实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食管裂孔疝的疝囊大小、部位、形态、密度、膈肌裂孔情况及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可以多角度显示疝囊及内容物,可为肿瘤性病变及其他不明原因膈肌膨隆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1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疝囊部位、范围及其内容物,并能同时发现并发症。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例,左侧疝内容物为结肠,右侧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左侧15例,右侧5例),1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19例疝内容物为小肠,并发肠梗阻的3例,合并鞘膜积液的3例。结论:16排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术可多角度显示疝囊、疝囊内容物以及并发症,且CT影像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手术提供很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PEG/J)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内营养(EN)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观察92例SAP病人接受PEG/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等指标. 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7±4.2) min,成功率为97.8%(90/92),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 (7/9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76.6±26.8)d. 结论:采用PEG/J对SAP病人早期行EN支持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病人耐受良好、可长期带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12例,评价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均可准确显示12例患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位置,其中4例显示伴随阻塞性肺炎,3例显示肺气肿,1例肺不张.三维重建技术可直观显示异物的形态、与气道的关系及气道阻塞程度.经内镜取出的异物主要为花生米等食物性异物.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其为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无创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矽肺的胶原纤维化是一种不可逆的破坏性病理组织学改变,至今尚未有彻底消除矽肺病变的方法,关键在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目前主要是采用高仟伏X线胸片GBZ70—2002诊断标准,但随着螺旋CT广泛深入临床,高仟伏摄影技术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本文旨在探讨螺旋CT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为矽肺的早期诊断及矽肺患者合并症、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