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2d对患者行营养风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64例和营养状况正常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CD3+、CD_4~+、CD_8~+、CD_4~+/CD_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术后1个月内感染率。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CD3+、CD_4~+、CD_4~+/CD_8~+)比例低于营养正常组,其中CD_8~+比例高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P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T淋巴细胞(CD3+、CD_4~+、CD_4~+/CD_8~+)比例均较术前下降,CD_8~+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术前,且营养不良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术后1个月内营养不良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例(14.06%),营养正常组发生3例(5.45%),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可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重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问题,尽可能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施手术,以期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混悬液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以期为降低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内感染率及病原菌构成。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_3~+、CD_4~+、CD_4~+/CD_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CD_8~+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IgG、IgA、IgM、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患者,CD_8~+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16.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可有效保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200例,汇总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资料,患者自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分析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1.00%,共检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37.04%),革兰阴性菌29株(53.70%),真菌5株(9.26%);经多因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使用激素、手术切口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机、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吻合口瘘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准确识别感染的相关因素,对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及时地纠正,加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医院感染的防控力度,可显著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106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规定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并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结果 106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55.2%,革兰阳性菌56株占35.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5.0%、11.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9.4%;表皮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为12.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最易受到革兰阴性菌感染,将药物联合治疗则比单独使用一类药物效果更好,对结直肠癌手术后感染病原学及药敏进行分析,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感染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直肠癌患者选择手术方法提供有效地参考。方法对2009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14例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开腹手术组56例和腹腔镜组58例,对上述患者进行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患者免疫功能进行比较,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腹手术组患者中术后感染22例,感染率为39.3%;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感染16例,感染率为27.6%;开腹手术组患者感染部位分离出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31.4%,革兰阴性菌30株占58.8%;腹腔镜组患者感染部位分离出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28.2%,革兰阴性菌24株占61.5%;两组患者手术后直肠癌患者较术前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明显升高,而患者体内白介素10(IL-10)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术后感染率、病原菌检出率均优于开腹手术治疗组,且在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上也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28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有49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07%;患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8.78%、22.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6.6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风险高,影响感染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戒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等相关措施,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感染。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使用ATB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χ2检验对单因素进行分析,再选择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6.7%;共检出35株病原菌,排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48.6%、14.2%、11.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糖尿病、术后造痿以及手术时间长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长及有糖尿病为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经过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5月在肿瘤外科接受手术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FTS组患者接受FTS处理;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传统方式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疗效、并发症。结果术后FTS组血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等水平FTS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疗效FT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S组患者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尿管放置时间长、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采取FTS措施,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综合疗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肠梗阻导管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0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235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肠梗阻导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患者行急诊结直肠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133例患者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择期行根治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全部行择期一期吻合术,且24 h症状缓解率96.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76%(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3.22±1.01)h、住院时间(11.23±2.13)d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4.51%(6/133)、总感染率7.52%(10/133)和低钠低钾蛋白血症发生率30.08%(40/133)均低于对照组(P<0.05);29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60.87%,革兰阳性菌17株,占36.96%,真菌1例,占2.17%。结论梗阻性导管置入后择期手术术后恢复较快,可降低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并分析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5月医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60例,采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以及纸片扩散法(K-B法)对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性进行培养和监测;在感染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对其白介素以及其它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开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28例,感染率为17.5%;28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2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唑肟的耐药率高达80.0%以上,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也达50.0%以上;患者感染治疗前白介素及其他炎性因子的水平均较高,治疗3d、7d后患者白介素水平和其他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最快,尤以第7天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时要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联合用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胰腺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289例胰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胰腺癌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7例,感染率为9.34%,术后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共培养病原菌40株,革兰阴性菌24株占60.0%,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25.0%,其中以屎肠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15.0%;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术中出血量大、术中输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时间长,术后胰瘘、胆瘘、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为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胰瘘、胆瘘及术中输血是术后感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胰腺癌术后并发胰瘘、胆瘘及术中输血是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术中规范操作尽量降低胰瘘、胆瘘发生率,尽量避免术中输血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结果 12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101例,阳性率为80.1%,检出细菌14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0株占28.4%,粪肠球菌28株占19.9%,肺炎克雷伯菌11株占7.8%,阴沟肠杆菌12株占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占12.1%,产气肠杆菌9株占6.4%,铜绿假单胞菌24株占17.0%;在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中,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耐药性较高,在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的药敏率很高,在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的药敏率最高。结论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病原菌特征,探讨PJI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未来PJ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2年3月-2018年3月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内发生PJI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病例组,将置换术后1年内未发生PJI 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仔细阅览两组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情况,分析病例组病原菌特征,找出可能导致PJ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细菌检出38例,多为单一感染;共检出细菌43株,以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检出的43株病原菌自2012年3月-2018年3月六年,检出情况未见规律变化趋势,但有新增真菌感染趋势;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髋膝手术史、贫血、血清蛋白低表达、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手术用时长、引流时间长、异体输血均可能是PJI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关节置换术后PJI多因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菌引起,既往有膝髋部手术史、围术期接受异体输血、血清蛋白低表达可能是感染的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并实施手术的3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50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4例,感染率9.71%,其中轻度感染5例,中度感染18例,重度感染11例;34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5.63%,革兰阳性菌17株,占26.56%,真菌5株,占7.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切口疼痛、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切口疼痛明显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后肺部感染可能与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切口疼痛明显相关;针对感染常见病原菌,临床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加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对围手术期结直肠肿瘤病人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2例结直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病人行肠外营养(PN),研究组行PN加Gln和Arg,观察结直肠肿瘤病人术前3d、术后第2和第7天免疫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研究组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CD4/CD8比值和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术前3d,而血液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3d.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白细胞介素-2(IL-2)、CD4、CD8、IgG、IgM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ln和Arg可提高围手术期结直肠肿瘤病人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性反应,调节肿瘤病人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免疫细胞亚群对骨折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3月-2017年9月来医院治疗的154例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病原菌做耐药性分析。分析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布,探究免疫细胞亚群对骨折术预后的影响。结果 154例患者中5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有一例患者发现有真菌感染。耐药性研究除利奈唑胺,其余研究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免疫细胞亚型CD_3升高,CD_4升高以及NK细胞升高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人预后有积极作用,而CD_8降低则是骨折术后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院内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在院内感染防控以及临床治疗中应着重注意革兰阴性菌的防治。免疫细胞亚群CD_3,CD_4升高以及NK细胞升高对骨折预后有积极意义,在骨折治疗和护理中应注意监测老年患者各免疫细胞亚群的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