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萍  向书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62-365,371
目的监测多重耐药菌(MDRO)流行特征及医院内分布,分析其耐药性以控制医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目标监测方法对2013年1-12月检出6种MDRO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 194株,其中MDRO 1911株,目标监测的MDRO 516株,占27.0%(516/1 911),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52.1%(214/411)和肺炎克雷伯菌16.0%(119/7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6.1%(42/26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38.9%(84/216)及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0.4%(57/279);主要分布在ICU(18.9‰)、肿瘤科(4.9‰)、儿科(4.5‰)、呼吸内科(3.6‰);MDRO医院感染占17.6%(91/516);产-ESBLs的大肠希菌和肺炎克伯菌对阿米卡星、头胞替坦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制剂、碳青霉烯类有较高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头胞唑啉、头胞曲松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5.2%;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应加强对MDRO的监管尤其是社区的MDRO的监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增加,防止MDRO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与探讨某三甲综合医院近4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并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8年—2021年全院年MDRO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MDRO检测结果及临床分布特征。结果 2018年—2021年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χ2趋势=7.450,P=0.006),其中MRSA、CP-PA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明显(χ2趋势值分别为7.028、3.870,P<0.05),MDRO的检出率均低于CHINET监测结果(P<0.05)。细菌构成比前3位的MDRO分别为CR-AB、MRSA、CR-PA。从标本类型来看检出率较高,依次为痰液、引流液及尿液标本;从科室分布来看,检出率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医学科、重症康复、神经外科、肝胆胰外科、呼吸内科;CR-KP占比在该院逐年上升,通过PFGE分子分型聚类分析显示患者分离菌株与环境采集的菌株条带相似性在90%以上。结论 医院MDRO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需要通过联合质控管理,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使医院MDRO患者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  相似文献   

3.
<正>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我院自2009年7月起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营山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进行目标性监测及耐药性分析,为预防MDRO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全院分离出的138株MDRO的菌种来源、感染部位、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该医院MDRO总分离率为1.72%,占所有分离菌株的20.97%(138/658),院感发现率为0.33%。138株多MDRO中,居前3位是ESBLS大肠埃希菌(65.94%)、肺炎克雷伯菌(10.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97%);感染主要部位是泌尿道(50株,占36.23%);感染率居前3位科室是外二科(2.37%)、ICU(2.14%)、内二科(1.36%)。MDRO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耐药率达100.00%,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小(0,1.74%),肺炎链球菌及MRSA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及利奈唑胺均无耐药。结论该医院MDRO分离率较低,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以泌尿道最为严重。需严格按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MDRO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对该综合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1 184例患者,发生MDRO医院感染77例次,社区感染109例次;检出MDRO 186株,检出率为15.71%,菌种以鲍曼不动杆菌(43.5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9.57%)、铜绿假单胞菌(23.66%)为主。MDRO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率(79.22%,61/77)最高。经干预后,综合ICU医院感染MDRO的发生率由6.92%(38/549)降至4.25%(27/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MDRO是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减少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宋洲洋    齐秀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5,(24):4497-4499
摘要: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的分布情况,研究干预措施在控制MDRO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监测方法,对2013年和采取加强手卫生、落实隔离等干预措施的2014年某综合医院MDRO患者进行监测,并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2013年共监测MDRO患者370例,其中医院感染207例;采取干预措施的2014年MDRO患者297例,其中医院感染122例。干预后全院MDRO医院感染率由2013年的4.43‰下降为2014年的2.36‰(χ2=31.394,P<0.05),其中ICU、干部科、烧伤科的MDRO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分别由71.83‰、6.34‰和16.34‰下降至42.02‰(χ2=14.638,P<0.05)、1.02‰(χ2=7.440,P<0.05)和1.65‰(χ2=7.327,P<0.05),移植外科、神经外科和其他科室2013年与2014年MDRO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内MDRO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7.51%。结论 加强手卫生、落实隔离措施等干预手段可以有效防控MDRO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现状,评价目标性监测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5年入住ICU的患者,2014年1—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15年1—12月为干预阶段,对比分析干预前后MDRO感染趋势。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297株,干预后检出217株,除CRPA外,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株数均较干预前减少。ICU MDRO感染率由干预前的7.17‰降至3.88‰,其中CRAB、CRE干预后感染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内科ICU MDRO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75‰、7.84‰,降至干预后的4.39‰、2.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接触隔离医嘱24 h下达率、手卫生依从率、医护人员知晓率等防控措施的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采取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可降低ICU MDRO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数据,评价监测与干预的效果.方法 按照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要求,对多重耐药菌MRSA、VRE、CRE、CR-AB、PDR-PA采用前瞻性监测与时时干预,利用x2检验比较两年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干预,2011年与2010年相比,MDRO的绝对数量有所减少,普通科室和ICU的发生率均有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监测和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了解综合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该院普通外科48 h的患者进行MDRO目标性监测,2016年1月起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感染情况。结果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 406例,MDRO感染155例(2.42%),感染部位以腹腔(积液、胆汁)(76例,49.03%)和手术部位感染(43例,27.74%)为主。干预前(2015年3—12月)MDRO感染率为2.79%(99/3 549),干预后(2016年1—10月)下降至1.96%(56/2 857)(χ2=4.612,P=0.032)。干预后MDRO病原菌无明显变化,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该院普通外科MDRO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医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通过临床标本检测方法,对某县级医院住院病人病原学标本进行监测和调查分析。结果连续2年从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多重耐药菌95株,居前3位的菌株分别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在脑泌外科、普外科和呼吸内科,标本主要分离自尿液、痰液和脓液。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应加强对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以及集束干预措施的防控效果。方法对2012—2014年该院发生MDRO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及集束干预。结果 2012—2014年共检出MDRO1 909株。2012—2014年MDRO检出率分别为30.69%、31.04%、29.40%,床旁干预率分别为81.02%、92.05%、94.23%,临床隔离落实率分别为69.97%、82.98%、93.04%;2012—2014年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床旁干预率、临床隔离落实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2—2014年MDRO居前3位的分别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结论通过多部门联动及强化现场督查等集束干预模式,促使MDRO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规范,临床隔离落实率不断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了MDRO在医院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我国12个省市46所医院进行调查,其中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为基线调查阶段(干预前),该阶段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2014年4—9月为实施干预措施阶段(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MDRO感染情况及防控措施依从性。结果共监测34 081例病例,住院总日数为302 818 d,MDRO医院发病的感染(HOI)1 122例次,HOI例次发病率为3.71‰。各种MDRO以CRAB HOI例次日发病率(2.47‰)最高,各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外科ICU HOI例次日发病率(5.55‰)最高。总体MDRO HOI例次日发病率由干预前的3.96‰,降至干预后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干预后呼吸ICU和急诊ICU HOI例次日发病率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各项防控措施:实施隔离、同种病原体隔离、悬挂隔离标识、手卫生、戴手套、物品专用依从率,以及医生、护士、保洁员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采取MDRO防控措施及对其依从性进行监测,可有效提升各措施的依从性,降低MDRO HO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6个成人ICU2014年1—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2014年1—6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不采取特殊干预措施),2014年7—12月入院的患者作为综合干预组(采取MDRO防控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综合干预组收治的1 030例患者中,391例检出MDRO,发生MDRO医院感染105例,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7.63‰(105/13 753);对照组收治的1 230例患者中,596例检出MDRO,发生MDRO医院感染133例,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27.12‰(133/4 905),综合干预组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0.28(0.22~0.37),P0.001]。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 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检出的891株多重耐药菌监测资料。结果 891株多重耐药菌中,以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居首位(342株,38.39%),其次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95株,21.89%)、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85株,20.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8株,15.4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株,3.03%)、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2株,0.22%)、产ESBLs产酸克雷伯菌(2株,0.22%);主要集中在综合重症监护室(ICU;163株,18.29%)、神经内科(136株,15.26%)、普通外科(103株,11.56%)、神经外科(85株,9.54%)和呼吸内科(71株,7.97%)。痰标本分离多重耐药菌最多的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42株,50.63%),主要集中在综合ICU;尿标本分离最多的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141株,80.57%),主要集中在神经内科和泌尿外科。结论该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监控,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定植的防控效果。方法对每例监测对象于入院第1、4、8天及之后每间隔7天采集咽拭子和人工气道吸痰标本,并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013年6—12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4年6—12月为干预后组,统计MDRO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253株MDRO,干预前后分别为164、89株,其中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91株(占75.49%),干预前后分别为119、72株。患者呼吸道MDRO感染发病率干预前组为52.94%,干预后组为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组为(8.07±2.52)d,干预后组为(6.89±1.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P<0.01)。结论MDRO为ICU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采取有效综合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为临床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MDRO医院感染情况,应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恶性肿瘤患者54 056例,发生医院感染3 54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55%;其中MDRO医院感染847例(占23.91%)。MDRO医院感染患者以60岁为主(54.55%)。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细菌2 606株,其中MDRO菌株847株,占32.50%,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459株,占54.19%)。MDRO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7.34%)。MDRO检出科室居前3位的依次为胸外科(17.12%)、结直肠肛门外科(9.92%)及普外科(8.26%)。结论恶性肿瘤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控及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浴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收治的108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含2%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湿巾进行擦浴,对照组采用清水擦浴。比较两组患者擦拭后的抑菌率及医院感染、MDRO感染发病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2 h内的抑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擦浴后4、8、24 h的抑菌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发病率试验组为44.44%(24/54),对照组为66.67%(3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O发病率试验组为20.37%(11/54),对照组为40.74%(2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87.50%、72.22%;其中试验组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8例(33.33%),对照组11例(30.55%)。试验组共检出11株MDRO,对照组检出22株,均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为主。两组患者在擦浴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浴可以有效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及MDRO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与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MDRO的检出及感染情况,自2013年4月开始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MDRO检出及医院感染等情况。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798株,干预后检出MDRO833株,干预后MDRO检出率(25.71%)低于干预前(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后,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干预前的0.94%下降至0.6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6.44%提高至53.51%;接触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的65.29%提高至90.8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4.93%提高至72.5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41.36%提高至5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的实践,能有效落实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有效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