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妇相关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该院诊治的60例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妇为A组,同期该院诊治的60例产后未发生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为B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名同龄健康女性为C组。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及PCT)与红细胞免疫指标(FEER、FEIR、ATER及RBC-C3bR)水平的差异,同时比较A组中不同感染类型者的检测结果,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处理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 A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FEIR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A组其他红细胞免疫指标则低于B组及C组,B组则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组中不同感染类型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FEIR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红细胞免疫指标呈负相关关系(P<0. 05)。结论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妇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红细胞免疫指标均表达异常,且上述指标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为预防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1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395例对照,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 抑郁组产褥期感染率为20.7%,显著高于对照组(7.3%),OR值为3.29(95% CI为1.87~5.79)...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0)
目的对医院产妇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医院280例产褥期感染产妇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 280例产妇产褥期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62株占54.0%,革兰阴性菌138株占46.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及头孢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40.0%~100.0%,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20.0%,革兰阳性菌对头孢西林、头孢唑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50.0%~93.2%,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10.0%。结论产妇产褥期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需加强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2)
目的探究产妇产褥期感染对血清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9月于日照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4例产褥期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不同类型感染产妇的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IL-6(12.43±1.42)mg/L、IL-8(11.46±1.22)mg/L、CRP(3.52±0.26)mg/L、PCT(1.48±0.32)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凝血酶Ⅲ水平(70.69±5.37)%低于对照组(79.64±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抗氧化能力(7.86±0.31)kU/L、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71.32±6.49)nU/ml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3.27±0.38)nmol/ml以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3.12±0.48)n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褥感染产妇中以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较为常见,不同感染类型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于产褥感染类型具有重要鉴别意义,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对产妇感染情况和严重情况进行简单判断,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幼保健》2017,(22)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褥感染产妇细胞因子与红细胞免疫状态,为控制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褥感染产妇纳入研究组;将同期接受剖宫产但未发生产褥感染的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及红细胞免疫状态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IL-1β、IL-6、IL-10等白细胞介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白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同白细胞水平与红细胞免疫状态等观察指标均优于研究组,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数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在发生产褥感染后,其相关细胞因子与红细胞免疫状态均显示状态不佳,且其状态会随着感染严重程度加重而愈加不良,这表明临床上应重视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并积极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吸烟成年男子红细胞免疫状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者体内红细胞免疫状态改变,以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的关系.方法将158名健康成年男子分成两组吸烟组(116人)和非吸烟对照组(42人),分别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结果吸烟组的RBC-C3bRR、SOD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吸烟对照组,而RBC-ICR、LPO水平则显著高于非吸烟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SOD水平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下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584,P<0.05),而LPO则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828,P<0.01);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RBC-C3bRR与SOD呈正相关(r=0.785,P<0.01),而与LPO呈负相关(r=-0.913,P<0.01).结论提示吸烟可引起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体内的超氧化物脂歧化酶相对不足及过氧化脂质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产褥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于医院分娩的24 19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临床资料,归纳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4 195例产妇共发生产褥期感染187例,感染发生率为0.77%,以子宫内膜炎为主;妊娠期贫血、产后延迟性出血、剖宫产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结论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应在产妇孕期、分娩时、产后及早识别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
目的探讨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3月在妇产科进行分娩的1 927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妇产褥期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27例产妇中发生产褥期感染86例,感染率为4.46%。以会阴切口感染为主,共31例占36.05%;共检出86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26株占30.2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24.4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5.71%,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拉定的耐药率最高为88.89%,两种菌株对头孢硫咪、环丙沙星和林可霉素耐药率均>60.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88.24%。结论导致产妇产褥期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因此,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应使用相对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妇产科产妇1 828例,其中并发产褥感染产妇85例,调查产妇感染部位分布,统计产妇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因素与感染相关性,数据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28例产妇中85例并发产褥期感染,感染率为4.65%;主要感染部位为会阴切口、泌尿系统、阴道感染,分别占34.12%、30.59%、25.88%;产程>8h、破膜时间>12h、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的产妇感染率均高于同组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疾病、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针对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69例产褥期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常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
目的 探讨产褥期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医院产科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出院的产褥期产妇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产褥期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69例,感染发生率1.12%;发生感染的部化,呼吸系统96例,占56.80%,手术切口28例,占16.57%,消化道系统17例,占10.06%,泌尿系统7例,占4.14%,宫腔3例,占1.78%.结论 由于产妇产时机体消耗大、失血多、有创伤等,使产妇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必须增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正确的护理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细胞因子水平和红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南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5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产妇为感染组,选择同期未发生产褥感染产妇10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免疫指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FE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_(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表达水平,分析感染组不同白细胞水平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感染组产妇血清IL-1β、IL-6、IL-8、IL-10、TNF-α、IFN-γ、hs-CRP、PCT、FEIR、RBC-ICR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WBC计数增加而升高(P<0.05),RFER、RBC-C_(3b)RR、ATER、DTER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WBC计数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其水平与产褥感染、感染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监测剖宫产产褥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3月龄婴儿母亲产后抑郁情绪与婴儿发育水平之间的关联,为控制母亲抑郁情绪发生率的上升,改善家庭养育照护环境,提高婴儿发育水平、促进儿童全面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于2019年1—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和青岛市妇幼保健院招募415例3月龄母婴对,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母亲的抑郁情绪,使用年龄发育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的3月龄问卷评估小婴儿的发育。结果 3月龄婴儿母亲产后出现抑郁情绪的人数占27.0%(112/415),母亲有抑郁情绪组的婴儿在沟通(CM)、粗大动作(GM)、精细动作(FM)、解决问题(CG)、个人社会(PS) 5个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1.3%、25.9%、28.6%、31.3%、33.0%)均显著高于母亲无抑郁情绪组(分别为18.8%、10.6%、23.4%、20.8%、25.1%),χ2检验显示沟通、粗大动作、解决问题3个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2、15.331、4.958,P<0.05)。控制重要混杂因... 相似文献
13.
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锌不足或缺乏是一个全球性营养问题。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孕期母体锌不足或缺乏可能与某些重大出生缺陷存在关联。本文从动物实验证据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方面综述母体锌水平与常见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生关系,结果表明,孕期母体锌不足或缺乏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和神经管缺陷3种重大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紊乱、氧化应激以及细胞信号传导改变为锌不足或缺乏的可能致畸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程度与身体状况、生存状况、溃疡程度及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发生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尿素氮、24 h尿蛋白],根据患者糖尿病足感染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n=42)、中度感染组(n=51)和重度感染组(n=38),比较各组患者的身体状况、生存状况、溃疡程度以及感染类型。结果随着感染程度加重,患者BMI、蛋白水平下降,心血管并发症增多,血糖控制变差,炎性反应增强,尿蛋白排出增加;截肢/趾率、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不断升高;华格纳(Wanger)分级达到4级以上的比例明显升高;混合感染率升高且感染菌由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转变为肠杆菌科中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糖尿病足患者随着感染程度加重,身体状况和生存状况变差,溃疡程度加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比例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9)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医院确诊为足月胎膜早破并成功分娩的132例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选取同期足月正常分娩的130名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孕妇在分娩前、分娩后24h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统计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情况,对比分析正常孕妇与胎膜早破孕妇、围产期感染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之间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胎膜早破组分娩后SCD14(46.34±8.35)ng/ml、PCT(52.36±8.23)pg/ml、CRP(4.78±1.24)mg/ml、IFN-γ(75.24±9.23)pg/ml、IL-10(6.59±1.25)pg/ml显著下降,两组孕妇外周血清SCD14、PCT、CRP、IFN-γ、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外周SCD14(56.35±8.25)ng/ml、PCT(55.32±10.24)pg/ml、CRP(6.01±1.69)mg/ml、IFN-γ(62.21±9.25)pg/ml、新生儿感染率15.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5.26±1.0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OM组感染新生儿外周血SCD14(63.52±9.25)ng/ml、PCT(61.32±1.24)pg/ml、CRP(7.26±1.75)mg/ml、IFN-γ(96.73±11.26)pg/ml显著高于未感染新生儿,而IL-10(4.03±2.01)pg/ml显著低于未感染新生儿(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患儿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积极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16.
Carlos Mu oz M.S. Liana Schlesinger M.D Jean-Marc Cavaillon Ph.D. 《Nutrition Research》1995,15(12):1815-1844
Pres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ytokines, as intercellular mediator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nutrition-infection complex. Protein-calorie malnutrition, deficiency of fatty acids, vitamins, trace elements, impair cytokine production. By the other hand, infections increas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terfering with nutritional status by impairing metabolic activity and by inducing anorexia. Elevated cytokine levels in human milk represent a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and is not necessarily associated to infectious processes. Research on the kinetical behaviour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 each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onditions should be performed as a goal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n cytokine production could be of clinical interest. However,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caution because cytokines are highly interdependent and changes in some of them could affect target tissue. For instance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generally recommended in elderly subjects for reducing or preventing inflammatory diseases, down-regulate cytokine production, but secondarily suppress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effect that may not be desirable. When evaluating cytokine production during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programs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food consumption, age, presence of infection and/or stress. Future clinical trials are needed to define the diet composition that will have a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maintaining a normal immune response. Finally,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utrition-cytokine interaction may also be important as this information could be relevant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or other diseases in which malnutrition is pres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健康女性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间可能的致病关联因素对比,分析两组间阴道细胞因子差异,探讨VVC患者的阴道局部免疫状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手段,对照组和患病组均完成女性下生殖道调查问卷后,妇科常规检查后采集阴道分泌物行镜检和细菌培养及pH值监测,并利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收集的阴道灌洗液进行IL-4、IL-I0、HD5、HBD1和HBD2含量检测.结果 两组间女性在卫生习惯、药物使用情况、妇科病史、性生活、妇科病认知、pH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镜检出假丝酵母菌属检出率为81.1%,细菌培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36.8%,光滑假丝酵母菌4.5%,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8%;患病组阴道灌洗液的HD5为(1.2±0.33) mg/L、HBD1为(3.75±0.45)μg/L和HBD2为(42.26±1.26)n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IL-4为(87.30±22.14)ng/L和IL-I0为(135.16±42.2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作为育龄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疾病之一,其发生与卫生习惯、药物使用情况、妇科病史、性生活、妇科病认知等方面无显著相关性,HD可能与VVC发病的局部免疫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Abdulla Al Khayat Javed Habibullah Ayman Koutouby Ali Ridha A.M. Almehd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1997,7(4):323-328
Whole blood lead levels were estimated by atomic absorption analysis in 226 blood samples from 113 mothers of 23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delivery, and from cord blood from their respective neonat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blood lead were within the expected range of occupationally unexposed populations. Mean maternal blood lead levels were 0.72 0.10 mumol/l (14.9 2.14 mug/dl), range 0.32-1.34 mumol/l (6.6-27.8 mug/dl) and mean cord blood levels were 0.64 0.12 mumol/l (range 0.29-1.46 mumol/l). Sixteen percent of the mothers and nearly 10% cord blood samples were found to have blood lead level greater than 0.97 mumol/l (20 mug/dl). Very high levels, in excess of 1.21 mumol/l (25 mug/dl), were detected in 3.5% of mothers as compared to 2.6% of cord blood samples. Out of 113 infants, 65 (58%) were males with a mean cord blood lead level of 0.63 mumol/l and 48 (42%) were females with a mean level of 0.66 muol/l. The lowest maternal blood lead levels 0.68 mumol/l were observed in ages 20 to 25 years old, and lowest cord blood levels 0.58 mumol/l were seen in maternal age of less than 20 years old.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est maternal and cord blood lead levels (0.82 and 0.75 mumol/l,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in maternal ages of greater than 35 years old. The results show a direct correlation of blood lead level between mothers and umbilical cord as seen in the linear regression distribution curv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炎性指标与免疫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9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组,选取100例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术前及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皮质醇(Cor)、胰岛素(INS)、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应激激素水平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较术前上升,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均较术前下降,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上调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激指标相关,其炎症状态可能与免疫应激损害有关,临床医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持其机体稳态,从而达到促进康复、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及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法对60例HBV感染耐受、60例免疫清除、60例免疫不全(其中免疫不全A组30例,B组30例)及60例HBV感染性PHC患者进行血清sICAM-1检测,另选30例非HBV感染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者中免疫清除、免疫不全A、免疫不全B及HBV感染相关PHC患者sICAM-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免疫不全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sICAM-1变化对判断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