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医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采用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为全身麻醉,B组患者为椎管内麻醉。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均比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长,P0.05;A组患者一个月内的并发症联合发病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术后深静脉血栓、输血率、尿路感染等方面,发病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临床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不仅可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还可以降低1个月内的联合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低血压、术后深静脉血栓、输血率、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的效果,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手术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室术前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麻醉室内留观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精神状况,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麻醉室内留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χ~2=4.32,P=0.03。结论相比全身麻醉来说,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椎管内麻醉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留观时间,减少失血量,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因此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麻醉复苏室留观时间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麻醉复苏室留观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椎管内麻醉,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IFF患者共76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38例,行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38例,行PFNA治疗。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B组患者但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则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在手术治疗后1、3及6个月,A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略高于B组患者(P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92.11%)略高于B在患者(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8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IFF,高龄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80例,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行乌司他丁、右美托咪定联合进行麻醉,B组40例,单纯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记录A组与B组患者麻醉时间以及术中相关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48、72小时的MMSE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48、72小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治疗后48、72小时的MMSE评分均显著大于B组患者(P0.05);手术治疗后72小时以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A组12例(30.0%),B组21例(52.5%),A组患者术后POCD比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χ~2=8.1209,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行膝关节置换术时,在麻醉诱导前先行乌司他丁静脉注射,再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术后POCD,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股骨颈骨折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A组术后2小时、6小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测法(MMSE)评分分别为23.08±2.10、24.86±1.51,B组分别为21.34±1.61和22.12±1.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20.0%,B组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小时、6小时、1天MoCA评分分别为23.88±1.32、24.56±0.88和26.12±1.03,B组分别为21.78±0.88、22.98±1.21和24.48±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应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更有利于减少病人早期POCD的发生,可改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有可靠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且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需全面进行评估、积极控制基础病变并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术中分别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N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结果 术后第7天D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20% vs.50%,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能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因素.方法 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n=15)和脊椎.硬膜外麻醉组(E组,n=18).术中收缩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5%,SpO2≥95%.术后48 h静脉输注0.001%芬太尼2 ml/h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后3 h、6 h、1 d、3 d时记录MMSE评分;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计算麻醉诱导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以麻醉诱导前评分为对照,术后评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判断发生POCD.根据术后3 h有无POCD分为POCD组(A组)和无POCD组(B组).结果 E组术后3 h时POCD发生率(22%)低于G组(67%)(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组和A组术后3、6 h、1 d时、E组和B组术后3、6 h时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术后3 h比较.4组术后其余时点S-100β蛋白浓度均降低,G组和B组术后3 d时NSE浓度降低(P<0.01);与G组比较,E组术后3 h时NSE浓度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 h时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6 h时NSE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较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且与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按不同术式将2015-02—2018-12间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54例。观察组采取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取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疗效确切,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在全麻下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检测患者术前2d、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7dPOCD发生率为37.8%;与术前2d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POCD发生率较高,术后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与POC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完全负重时间较B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 a后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其优势,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合理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23例(半髋置换组),DHS内固定27例(D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至下地行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至下地行走时间长于半髋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JOA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较好的早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纳入A组与B组各38例,分别行全身麻醉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压与心率变化、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 B组麻醉效果评价中优的构成比(89.5%)高于A组(71.1%),B组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A组,B组术后2、6、12、24小时的VAS评分低于A组,B组术后2、6、12小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各组对比均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可获得较为稳定的血压与心率,且术后疼痛轻微,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TB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7-03间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28例。观察组行THR,对照组行ATBA。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髋痛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R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于ATBA。但ATBA操作简单,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THR。应根据患者的条件和术者的习惯个体化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60例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7.5岁,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30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对比的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应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术后关节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结果 除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外,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比经后外侧标准入路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术前焦虑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67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焦虑评估,评估方法为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为10分及以上为中重度焦虑,纳入焦虑组(A组),评分10分以下患者纳入非焦虑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后72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A组(19例)和B组(48例)术中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心率快于B组(P0.05)。A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A组术后6、12、24小时比麻醉诱导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6小时比麻醉诱导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小时,A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约28.4%术前存在中重度焦虑,焦虑在术后12小时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辅助用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然后两组皆给予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和相应常规处理,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体液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S100蛋白含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天、第7天的MMSE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天,对照组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7.78%(10/36),观察组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9.45%(7/3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9天,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均有部分恢复,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6/36),观察组发生率为8.3%(3/3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够帮助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半髋关节置换术简单有效、创伤小,能满足患者的功能需求,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麻醉科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共72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椎管内阻滞麻醉。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监测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0例患者,对照组4例(11.1%),P=0.040。两组患者术前的MMSE评分相当,P0.05;观察组术后24、48小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的PT、TT、FIB、APTT水平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与术前相当,且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取椎管内阻滞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小,凝血指标更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