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实施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导致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实施局部换药,对照组实施实施外固定器基础上加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观察记录恢复状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普通组为91.67%、对照组为100.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有8例患者实施再次清创,占22.22%,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87±3.01)个月,有6例患者发生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占16.67%;对照组再次清创的患者为0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34±2.2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状态理想,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术对于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其中12例采取手术清创后局部换药的治疗方式,17例患者采取手术清创后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获得9~28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负压引流组患者15例获得痊愈,无1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清创,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局部换药组患者8例获得痊愈,3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清创并冲洗引流后获得临床治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8个月;两组患者存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术对于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9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加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V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患者在清创至创面闭合时间、住院天数、创面闭合率、换药次数、疼痛积分和生存质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器结合VSD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有所增加,特别是交通事故所致骨折的机会明显增多,人体小腿骨折约占全身骨折13.7%,由创伤所致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占有较大的比例。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院骨科共收治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即具有多功能、万向节多方向调节功能的固定器)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本组病例的治疗特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炎性因子和微循环的角度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胫骨骨折术后创面感染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出现创面感染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对感染创面采用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采用VSD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和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核因子κ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胫骨骨折术后创面感染患者的炎症和微循环状态,有利于促进创面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处理措施,预防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入住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外加负压封闭引流等方法加以治疗,其中21例患者行保留内固定装置进行治疗,剩余11例患者行更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于术后12~36个月,平均为21个月获得随访,所有感染均得到控制,其中28例患者无复发,骨折最终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为6.7个月,复发率极低,仅为3.45%;随访的29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畸形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综合护理对骨折创面感染患者局部创面微循环指标、炎症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骨折创面感染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外科换药方法治疗,40例)和观察组(实施VSD治疗,40例),治疗期间均给予两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局部创面微循环指标、血清炎症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升高,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创面换药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创面微循环流态、襻周、管襻、综合积分及血沉(ESR)、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核因子-κB(NF-κB)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VSD联合综合护理应用于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可提升其临床效果,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局部创面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4月-2016年04月在我院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经费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一组4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使用临床护理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骨性平均的愈合时间明显比干预组长,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进行临床护,可以提高患者愈合的时间,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安装术(VSD)应用于儿童创伤、感染所致皮肤坏死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某医院用VSD技术治疗19例儿童创伤、感染所致的皮肤坏死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19例患儿应用VSD技术治疗期间通过密切的观察及护理,愈合均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儿童创伤、感染所致皮肤坏死缺损,具有疗效可靠、减少患儿多次换药的痛苦,有利于感染控制的特点。精心的护理与仔细的观察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换引流管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感染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7.8±5.3)天,明显较短;治疗费用为(5589.7±325.4)元,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166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83例)行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常规组(83例)行外固定架联合常规灌注冲洗治疗,两组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及药物试验,对每例患者在3小时内进行2次标本采集,然后进行常规培养,选取纯菌落并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鉴定。结果 16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共分离16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2株占49.40%,革兰阴性菌共61株占36.75%,真菌23株占13.86%;联合组在治疗后的控制感染时间(10.96±2.03)d、创面无菌时间(21.82±11.39)d、骨折愈合时间(6.26±1.08)月、患肢康复时间(15.93±2.75)周均显著少于常规组控制感染时间(22.39±1.17)d、创面无菌时间(42.05±13.73)d、骨折愈合时间(10.54±3.39)月、患肢康复时间(19.47±3.86)周,联合组治疗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器联合VSD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但仍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清创原则。外固定器安装正确,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在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经过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共35例,将其中进行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将进行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单纯清创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骨折愈合率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69.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感染治愈率观察组为95.5%、对照组为76.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控制髓腔感染,还能促进骨折愈合,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与传统切开引流方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和分析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的优势,为临床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加以指导。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1月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广泛切口引流术,观察组行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对两组的引流量、治疗效果以及创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2、3、4天引流量分别为(56.63±4.65)、(33.45±4.26)、(24.56±3.25)、(10.25±1.35)ml,观察组分别为(55.24±5.74)、(27.45±4.12)、(13.48±2.36)、(4.87±0.95)ml,两组患者引流量均随时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趋势更明显;两组引流量在第2、3和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能够使腹部切口感染更迅速的好转,并使愈合后遗留的疤痕减小;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作为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267例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观察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行抽血培养,观察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67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69例,感染率25.84%;69例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01株,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8.71%、15.84%、13.86%,;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氯霉素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克林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高,两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敏感性;溶血葡萄球菌对氯霉素耐药性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性较强,两者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替考拉宁均较为敏感,受伤至手术时间、止血、清创、切口闭合、引流情况、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均是导致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及时了解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有利于指导诊治及判断疾病发展、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四肢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2例患者。并按照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负压封闭引流术)和对照组(常规换药),均为2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植皮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受伤至Ⅱ期手术时间(10.47±2.13)d,住院时间(22.23±3.41)d,换药次数(4.31±1.52)次,植皮成活率96.15%,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69%均同对照组患者(15.32±4.41)d、(31.65±6.03)d、(18.34±5.17)次、80.77%、30.77%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四肢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将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生术后早期感染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80 kPa负压引流,对照组予20 kPa负压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引流术第3天C反应蛋白(CRP)为(8.21±4.92)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6±5.63) mg/L;观察组患者12 h内引流量为(371.42±51.32) ml,总引流量为(524.51±59.51) ml,引流持续时间为(3.32±1.02)d;观察组患者12h内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5.63±2.9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8±4.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高负压引流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时,引流第3天CRP及体温降低、12 h内引流量多、总引流量少、感染控制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感染的早日康复,可长时间的保留置换髋关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负压引流和每日换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和耐药性分布。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比例(4.5%)显著低于对照组(9.6%),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2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1例,其中单一感染43例,混合感染9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8株占62.3%,观察组24例患者共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7例,混合感染7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9株占61.3%;对照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观察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于不同病原菌的感染要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118例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的换药、抗菌药物对症治疗等常规方法,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4.14%;观察组为90.00%;住院费用观察组为(14 942.7±4 283.3)元,对照组为(5 959.43±1 842.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合并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该类患者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上述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8例,非感染组25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医疗差异等进行分析,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经对比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年龄≥60岁者85.3%、55.9%,体重指数>30者42.6%、21.1%,并发软组织伤>3处者91.4%、58.6%,原发糖尿病25.0%、10.1%,创伤发生至医院清创时间≥5h者86.8%、30.1,手术时间(5.7±1.5)h、(3.5±1.9)h,内置金属物95.6%、21.1%,术后住院时间(25.2±2.4)d、(31.8±3.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高龄、并发多处软组织损伤、肥胖、并发糖尿病、手术暴露时间长、内置金属材料、术后住院时间长,临床治疗护理应综合考虑患者治疗方案等因素,采用先进、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降低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35足Sanders分型Ⅱ-Ⅳ的跟骨骨折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结果28足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优良率达89.3%。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避免了切开复位可能带来的医源性损伤和二次手术,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