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癌病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共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与炎症指标、肠道菌群、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营养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清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血清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t=3.924,P<0.001)、白细胞介素6(t=5.269,P< 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3.251,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营养治疗后肠道内双歧杆菌(t=4.048,P<0.001)、乳酸杆菌(t=2.362,P=0.021)与肠球菌(t=2.412,P=0.0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5.589,P<0.001),首次排便时间(=3.851,P< 0.001),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4.717,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同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胃癌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胃瘫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450例,其中术后发生胃瘫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性别、年龄,术前血糖、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水平,术前幽门是否有梗阻、是否行肠内营养、情绪是否紧张,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胃空肠吻合方式(毕Ⅰ或Ⅱ式)、出血量,术后血糖水平、是否行自控镇痛泵及有无胃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的时间等。采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有幽门梗阻、术前情绪紧张、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高血糖、总蛋白水平及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幽门梗阻、术前情绪紧张、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高血糖、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开始行肠内营养的时间与术后胃瘫的发生正相关(P均﹤0.05),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总蛋白水平与术后胃瘫的发生负相关(P均﹤0.05)。结论术前幽门梗阻、术前情绪紧张、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高血糖、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开始行肠内营养的时间是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总蛋白水平是术后胃瘫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贵长 《现代保健》2014,(36):57-5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胃癌手术患者1604例,其中术后胃瘫62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将术后胃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和进食不当等不同对胃癌术后胃瘫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是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Ig A、Ig 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胃瘫受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胃瘫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曹英  马许辉 《中国校医》2020,34(6):419-421
目的 探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炎性因子与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7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44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则采取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前1 d与术后7 d时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IgM、IgA、IgG)与炎性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研究组胃癌患者前白蛋白(282.2±18.9)mg/L与转铁蛋白(1.7±0.2)g/L,高于对照组(197.5±20.6)mg/L、(1.1±0.2)g/L(t=5.856,5.086,P=0.018,0.020)。术后研究组胃癌患者IgM(1.9±0.5)g/L、IgA(2.6±0.4)g/L、IgG(14.4±3.0)g/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5±0.4)g/L、(2.1±0.5)g/L、(12.5±5.6)g/L(t=4.866,4.540,5.856,P<0.05)。术后研究组胃癌患者TNF-α(36.5±10.0)ng/L、CRP(108.6±15.5)mg/L 指标低于对照组(50.6±8.9)ng/L、(135.6±10.5)(t=4.856,6.056,P<0.05),IL-2指标(65.4±7.0)ng/L高于对照组(57.6±5.9)ng/L(t=5.356,P<0.05)。结论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能够有效调节胃癌手术患者的炎症因子与免疫因子,强化术后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龙训辉  王齐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1-6332,6335
目的 比较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 51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5)和EN组(n=26).在营养支持前后检测氮平衡和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肠道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氮平衡4项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和日平均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N组显著低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或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并且花费较低,优于P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4月-2019年3月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危重症患者采取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危重症患者采取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血蛋白等营养指标,发生误吸、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研究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血蛋白高于对照组,误吸、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反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采取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使得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有明显改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时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查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并分析其对患者术后感染风险的影响,为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6例,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进行筛查,并根据NRS 2002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分)和对照组(<3分),其中研究组82例,对照组124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总感染率和切口感染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感染率显著增高(15.85%vs.3.23%,P=0.003);切口感染率显著增高(8.54%vs.0.81%,P=0.015);另外研究组患者红细胞(t=3.395)、白蛋白(t=3.352)、前白蛋白(t=5.834)、血红蛋白(t=2.853)和BMI(t=4.12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RS评分增加、BMI降低和白蛋白减少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RS≥3分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增高,应加强NRS≥3分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空腹营养管在预防及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胃瘫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各40例。观察组置入空腹营养管,对照组未置入,对两组的术后胃瘫发生率及治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两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残胃最大耐受容积、最大耐受压力和顺应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的胃瘫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胃癌患者置入空腹营养管,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胃瘫,改善患者的胃功能动力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61-962
目的探讨P型空肠袢代胃术应用于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Lahey+Braun吻合术,研究组采用P型空肠袢代胃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质量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质量增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P <0.05)。除家庭支持外,研究组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型空肠袢代胃术应用于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肠外营养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炎症反应与感染的影响,旨在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18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肠内营养,研究组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疗程的血浆蛋白含量、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感染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两组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CD_4~+、CD_4~+/CD_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CD_8~+和IgM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CD_4~+、CD_4~+/CD_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CD_8~+和IgM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TNF-α、CRP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其中研究组IL-2高于对照组,而TNF-α、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率为21.11%(19/90)高于对照组(P=0.025)。结论肠外营养配合肠内营养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但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