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与预警信息系统及工作流程,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以医院临床数据中心为平台,提取来自电子病历、医嘱、临床检验、微生物、手术麻醉和传染病报告等系统中与感染相关的指标,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并追踪干预效果。结果利用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建立并实施医院感染分级预警机制,规范预警事件调查及工作流程,成功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管理。结论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利用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规范了医院感染病例和事件的处理工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9月在我院ICU发生的58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13.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占主要地位。住院时间超过10天者占70%。全部均做了侵入性操作。培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52.2%,革兰阳性菌占33.3%,真菌占14.5%。结论ICU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或采用非抗生素防治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ICU目标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1年1-6月入住ICU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目标性监测2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4.11%,日医院感染率为24.54‰,调整日感染率为9.40‰;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千日发病率为39.6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发病率为1.4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千日发病率为9.07‰。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沈美红 《智慧健康》2022,(15):152-154
目的 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ICU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仅使用传统管理模式,干预组采取PDCA循环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感染率3.17%(2/63)低于对照组20.63%(13/63),两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的护理技能(91.02±2.31)分、护理文书书写(90.46±1.68)分、应急能力(90.71±1.48)分、护理态度(90.57±1.64)分高于对照组(77.34±1.34)分、(78.04±1.47)分、(77.99±1.56)分、(78.01±1.55)分,两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83%(61/63)高于对照组84.13%(53/63),两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在ICU患者的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效果明显,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感染概率,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服务,值得...  相似文献   

5.
ICU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9月在我院ICU发生的58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13.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占主要地位。住院时间超过10天者占70%。全部均做了侵入性操作。培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52.2%,革兰阳性菌占33.3%,真菌占14.5%。结论ICU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或采用非抗生素防治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钟晓  汪东篱 《现代预防医学》2015,(22):4205-4207
摘要:目的 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风险管理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调查2014年我院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实施前6个月与实施后6个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气管切开有关的肺部感染率,比较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由风险管理实施前的29.08%,降至实施后的16.6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由风险管理实施前的38.10%,降至实施后的14.75%;与气管切开有关的肺部感染率由风险管理实施前的38.89%,降至实施后的17.07%;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实施医院感染风险管理能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高危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3):326-32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建ICU开展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对ICU常见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监控。结果感控小组成员稳定,熟悉自身职责;建立了12个方面的43项相关制度及流程;8项感控工作全面开展,达到良好3项,合格5项。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新建ICU开展规范化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空气净化技术在医院的推广应用,我院新的医疗大楼建立了洁净重症监护病房(ICU)(洁净度10万级)和负压ICU,使患者的诊疗环境有了很大改观。1控制微粒污染洁净ICU的房门管理,人员着装、各种物品、器械运送等,都应服从微粒控制的原理。(1)着装:凡进入的人员必须更鞋、戴帽子、口罩,会诊者穿隔离衣。(2)消尘、控尘:凡进入的各种物品、药品、一次性使用耗材等均应拆除外包装,仪器、设备等应做清洁处理。被服、枕头等应使用不易产生微粒、可机器清洗的材料。(3)控压:室内压力保持空气的流向,医务人员应养成随时关门的习惯,要避免前门和后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属探视模式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找到科学的人性化的探视方法做支撑,从而满足患者和家属的探视需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弹性探视制度;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为研究组采取限制性探视制度;记录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对ICU空气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空气中病原菌菌株分布,研究限制性探视模式对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有36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27.69%,对照组34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26.15%;研究组3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102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72株占70.59%,对照组3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99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72株占72.7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每次探视时间、每天探视人数能够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每天仪器表面消毒剂擦拭次数及每天动态空气消毒次数则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P<0.05)。结论和弹性探视制度相比,限制性探视制度未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为科学的人性化的探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门诊是患者流动量大,病种复杂,极易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ICU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ICU环境污染状况和高危物品的消毒效果,弄清感染危险因素,科学、客观地评价医疗卫生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动态状态下,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对山东省26家综合性医院的ICU室内空气(沉降菌)、物体表面、呼吸机连接管道(接口)和呼吸机湿化用水等进行了采样、细菌计数和致病菌分析鉴定.结果采集26家医院ICU各类样本178份,在1份物体表面样本中检出1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余样本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沙门菌;ICU室内空气和呼吸机装置的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呼吸机湿化用水细菌总数最多达1.3×106 cfu/ml.结论环境空气及医疗物品消毒不彻底、细菌污染严重等危险因素是导致ICU医院感染率高的重要原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改革传统医院感染管理的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监控方法。方法依托医院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集医院感染信息网上直报、抗菌药物监测管理、病原菌及药敏信息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反馈功能为一体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实时、准确的医院感染信息,争取了感染控制的时效性,2008年实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前漏报率为33.70%,2009年实施后漏报率为4.74%;全面、主动的监测,实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前瞻性;动态、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透明、有效的信息共享与反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效性。结论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了全员、全方位的管理,较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医院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N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医院感染率、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123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4.39%;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15.74%、6.74%、1.76%;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GCS(3~4分)(OR=24.016,P=0.001)、气管切开(OR=5.438,P=0.041)和使用呼吸机>7 d(OR=8.549,P=0.023)是N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NICU医院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成员在临床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人员重组、明确职责与工作质量考评标准,制定年度与季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建立内网“医院感染管理专栏”,加强基础培训与专题培训及培训后的考核,督导检查,确立管理流程、奖惩和例会制度等方法,进行感染控制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结果 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并得到贯彻落实,建立了“临床医院感染及耐药菌监测网”,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明显减少,感染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明显增加,围术期预防用药较前规范,各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逐步规范化,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科室更好地配合.结论 加强感染控制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有助于全面地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医院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1例,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87例。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收集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血清白蛋白(ALB)、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患者CABG术后有3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8.10%;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9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7.59%)、大肠埃希菌(20.69%)、铜绿假单胞菌(17.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ALB<30 g/L、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4 h、住院时间>30 d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CHAID模型分析显示,引流管留置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年龄及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为72.70%(P<0.05);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医院感染的AUC为0.808,显著高于CHAID模型预测的0.640(P<0.05)。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预测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CHAID模型可以显示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与Logistic回归模型互补应用于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革传统医院感染管理的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监控方法。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网上直报、抗菌药物监测管理、病原菌及药敏信息监测、目标性监测、信息反馈功能为一体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实时、准确的医院感染信息,提高了感染控制的时效性,2009年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监控实施前平均漏报率为40.40%,2010年实施后平均漏报率为6.53%,漏报病例明显减少,医院感染报告、管理和控制的时效性、防控性增强,现患率调查的效率明显提高,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的使用。结论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了全员、全方位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对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3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及其相关医院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2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81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16%。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9.53‰,经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日医院感染后发病率为20.82‰。呼吸机、动静脉插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分别为51.33%、96.22%和96.14%,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日感染率分别为45.15‰、6.24‰和8.93‰。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各类相关导管的使用是造成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制定相应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降低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的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9.69%,例次感染率为28.19%。病种感染率以脑出血,脑梗死,大脑撕裂和挫伤为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60.32%,其次是血液(菌血症)。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7.8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4.78%)为多,其次是真菌(17.39%);革兰阳性菌占14.78%。结论 ICU年度平均医院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免疫力,是否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消毒灭菌质量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开展目标性检测,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同时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监测33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2例次,例次感染发病率为15.38%,调整例次感染发病率为4.1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58‰,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4.3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94‰.结论 ICU患者导管使用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应加强监测,并针对危险因素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实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持续改进。方法整理和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措施。结果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投入,使制度不断完善与规范,医院感染质量得到提升。结论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注重质量持续改进内涵建设,有效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