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GrowthFactor,CGF)修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牙龈退缩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0例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CGF治疗。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进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检查,并采用Bergland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牙槽嵴植骨效果和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hortestverticalLengthofbone Bridge,SLB)、最小骨宽度(ShortestanteroposteriorBoneWidth,SBW)以及骨密度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植骨总达标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分级均无IV级;观察组患者术3、6个月SLB、SBW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SLB、SBW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明显变小,但观察组骨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人数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CGF修复治疗对先天性牙槽嵴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植骨效果,减少骨吸收率,术后牙龈退缩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自体髂骨治疗先天性牙槽嵴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在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例牙槽嵴裂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CGF联合自体髂骨对上述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手术,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CBCT检查;对照组为近半年内采用传统方法行牙槽嵴植骨手术,并留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2例患者,均符合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最低边缘骨水平(MBL)、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LB)、最小骨宽度(SBW),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MB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SLB和SBW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相较术后1个月裂隙内新生骨存在明显吸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应用CGF后其新生骨的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GF应用于唇腭裂继发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可以明显增加裂隙内新生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CGF联合骨代用品对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位点保存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菏泽医专附属医院口腔科接受患牙拔除后行拔牙位点保存的60例患者(6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20颗患牙),分别为试验1组(0.25g Bio-Oss骨粉+CGF膜1)、试验2组(0.25g Bio-Oss骨粉+CGF膜2)和试验3组(0.25g Bio-Oss骨粉+剪碎的CGF颗粒+CGF膜1)。患者于术后3、6个月复诊,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研究对比三组患者拔牙位点保存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拔牙位点唇、腭侧骨板高度,牙槽嵴宽度、角化龈宽度和骨密度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三组的唇、腭侧骨板高度,牙槽嵴宽度、角化龈宽度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6个月试验1组的唇、腭侧骨板高度均降低(P<0.05);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3组术后6个月的唇、腭侧骨板高度均升高(P<0.05)。术后3、6个月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两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均小于术前(P<0.05);试验3组术后3、6个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因上 颌前牙单牙缺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24)与对照组(n=24)。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牙单牙延期种植延期修复,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牙单 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比较两组牙槽嵴宽度变化、探诊深度、软组织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红色美学指 数、种植成功率及种植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M4、M3、M2及M1牙槽嵴宽度均大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探诊深度、软组织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色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上颌前牙单牙缺损的修 复效果确切,能够减少骨量吸收,有利于骨组织生长,同时改善植体周围软组织功能,能够在保证美观度 的情况下提高种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环切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后种植体松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翻瓣种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环切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种植体松度、种植体稳定系数、牙槽嵴顶骨吸收量、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不良反应发生 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种植体松度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体稳定系数高于对照组,牙槽嵴顶骨吸收量低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PD及SB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牙列缺损患者,使用 微创环切技术开展口腔种植手术能够获得较为确切的短期疗效,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问题,降 低牙槽嵴顶骨吸收量,减轻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接受过唇裂、腭裂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别接受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和传统的泥沙状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为87.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剩余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裂的治疗,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可显著减少骨量的吸收,提高植骨的成活,为后续的牙列正畸或种植义齿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修复与延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医院行上颌前牙单牙种植修复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对照组行即刻种植延期修复,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牙槽嵴宽度和软组织美学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观满意度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观察组软组织美学修复效果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软组织美学修复效果总分较术后即刻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M1、M2牙槽嵴宽度较术后即刻均变窄(P<0.05),对照组M3、M4、M5牙槽嵴宽度较术后即刻变窄(P<0.05),而观察组M5牙槽嵴宽度较术后即刻变宽(P<0.05),且观察组M1、M2、M4、M5牙槽嵴宽度均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咀嚼功能、附着高度、整体美观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患者76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io-Oss骨粉植入,38例)和观察组(CGF膜联合Bio-Oss骨粉植入,38例)。手术后3 d复诊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开口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及牙槽嵴宽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3.35±0.47)分,观察组为(2.67±0.42)分,对照组开口度(2.75±0.46)cm,观察组(2.68±0.51)c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高于观察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周微创手术治疗重度牙周炎伴牙周骨内缺损诊疗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月12月采用微创手术结合骨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合并牙周骨内缺损病人80例,对治疗前及随访半年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拍片记录A-CEJ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本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满意,无全身或局部并发症;术前PPD(6.89±0.51)mm、CAL(8.46±1.77)mm、A-CEJ(7.14±0.82)mm,术后6个月PPD(3.22±0.46)mm、CAL(5.13±0.42)mm、A-CEJ(4.28±0.25)mm。统计结果表明,术后PPD、CAL、A-CEJ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及骨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合并牙周骨内缺损能够有效改善术后PPD、CAL,手术创伤小并且达到修复骨缺损、促进骨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术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块状骨移植的改良牙槽嵴裂植骨术,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泥状"松质骨移植的牙槽嵴植骨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1周、6个月均行CBCT检查,对比两组各测量时点梨状孔底对称性、原裂隙内成骨的牙槽嵴高度与厚度。结果:研究组梨状孔下缘对称性、原裂隙区成骨的高度与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嵴裂的治疗过程中,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术较传统术式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提高,应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联合骨代用品在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美学区域拔牙且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52例(共52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采用微创拔牙法,对照组拔牙后让拔牙窝自然愈合,实验组采用CGF位点保存联合Bio-Oss骨代用品修复。比较两组拔牙位点愈合、植骨及种植体保存情况和手术前后拔牙位点骨板高度及牙槽骨高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拔牙位点植骨区均愈合良好,附着龈充足,外形丰满;对照组患者拔牙位点愈合良好,但牙槽嵴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且附着龈相对较窄。随访12个月,实验组未行植骨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对照组腭侧、唇侧骨板高度及两组牙槽骨高度均明显减小,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种植修复体牙间乳头及龈缘高度均获得良好保存。结论:拔牙同期采用CGF联合骨代用品行拔牙位点保存,可降低骨增量手术比例,有效保存牙槽嵴顶宽度,提高术后美容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伴牙周炎患者种植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牙种植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种植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B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周探查深度(Periodontal exploration depth,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mSBI)、改良菌斑指数(Plaque index,mPLI)、骨吸收量以及美学修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SBI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近中骨吸收量和远中骨吸收量均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近中骨吸收量和远中骨吸收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美学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有牙槽嵴吸收表现的牙周炎患者上前牙龈乳头缺陷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12月12日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有牙槽嵴吸收表现的20例牙周炎患者的73个上前牙龈乳头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上前牙龈乳头根据龈乳头缺陷程度分为无缺陷组、轻度缺陷组、中度缺陷组和重度缺陷组。借助标准化临床图像以及锥形束CT扫描结果,对邻接触点到骨嵴顶距离(Distancefromcontactpointtobonecrest,CP-BC)以及邻面釉质牙骨质界到骨嵴顶距离(Distance from proximal cemento-enamel junction to bone crest,pCEJ-BC)进行评价。同时评价骨嵴顶水平的根间距(Distance between roots,RD),骨嵴顶水平龈乳头高度(Height of gingival papilla,PH),骨嵴顶水平颊舌向骨宽度(Width of bone crest,BCW),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分析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CBCT检查手段对于牙槽嵴植骨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以使这些评价数据可以直观地体现手术后牙槽嵴三维形态,并能够指导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的进一步综合序列治疗。方法:138例牙槽嵴裂患者(共148侧裂隙),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对本研究中的患者进行CBCT检查,并按照最低边缘骨水平(MBL)、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LB)、最小骨宽度(SBW)进行实验数据测量。结果:成骨效果较好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所占比率均较低(30%),呈现降低趋势。术后成骨效果一般的患者所占比率在这两个时间点均较高,而且从术后3个月到术后半年呈现增加趋势。结论:CBCT可以更为精确地进行牙槽嵴裂术后疗效评价,可以对裂隙内移植骨进行多维度测量,并且可根据测量结果,初步制定出评价参数及疗效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分析牙列缺损种植修复后龈沟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探讨种植修复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慢性牙周炎分为两组,牙周健康患者63例为对照组,牙周炎患者67为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龈沟液,比较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留存率分别为96.83%、100%,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PGE2、IL-1β、IL-6、IL-8、TNF-α水平不断升高(P0.05);术后第1、3个月对照组未检测出IL-1β,第6个月IL-1β检测水平低于观察组;术后第3个月开始观察组炎症细胞因子PGE2、IL-6、IL-8、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列缺损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短期内具有显著疗效,远期有患种植牙体周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牙周骨内缺损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分别为(4.87±1.32)mm和(5.02±1.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牙龈退缩量(gingival recession,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学修复效果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为91.49%;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龈美容形态评分为(6.89±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糖尿病及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种植治疗的预后疗效,以此作为该类患者种植治疗术前评估,为提高种植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种植前和种植后4周、12周与24周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组、牙周炎患者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唾液,记录探诊深度、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实验ELISA法检测唾液中的IL-1β与TNF-α,荧光定量PC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微创环切技术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 治的98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 用传统翻瓣种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环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炎症应激反 应、疼痛介质含量、种植牙稳定性、骨吸收水平以及美观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P <0.05);观察组术后3 d炎症应激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术后3 d各项疼痛介质含 量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种植牙稳定性高于对照组,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 组术后3、6、12个月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微创环切技术应用于老年牙列缺损治疗 中效果确切,可以促进骨吸收、提高牙体稳定性和美观度,有利于减轻炎症应激反应以及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留后骨胶原联合自体软组织瓣植入对前牙拔牙后美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84例有前牙拔除需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2例对照组(Bio-Oss Collagen植入),42例观察组(Bio-Oss Collagen+自体软组织瓣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牙位点愈合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密度、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术后美学效果、满意度,随访1年,观察植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宽度吸收情况。结果:术后2周拆线,观察组可见拔牙位点愈合良好,无感染、坏死情况,硬腭带蒂结缔组织移植的成活率为100%,对照组拔牙位点愈合良好,但牙槽嵴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两组患者术前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牙槽骨高度、密度、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随访1年,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胶原联合自体软组织瓣植入可减缓拔牙后牙槽骨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下降,在保留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槽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新  刘艳丽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29-1631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拔牙后,控制牙周炎的治疗措施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因牙周病致牙齿三度松动需拔牙后行系统牙周病治疗的病例,拔牙前行全口牙周病洁治后,拔出患牙,拔牙后即刻刮除干净拔牙窝内及牙周袋内的炎症肉芽组织,拔牙后行牙周系统治疗,并于拔牙后3个月及6个月拍摄X线观察测量拔牙位点牙槽嵴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月时的牙槽嵴高度较拔牙前X线有所降低,约0.32mm(P<0.05),6个月时的牙槽嵴高度较3个月时降低不明显,约0.07mm,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地控制牙周病发展,积极的牙周系统治疗对于保持牙周病患者拔出患牙后牙槽嵴高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牙周病拔牙患者应同时进行积极的牙周系统治疗以保持理想的牙槽嵴高度,为进一步的种植修复治疗做好骨量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