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hSICRP)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用中医方法对2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其hs-CRP与MS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各组MS患者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MS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s-CRP增高现象,其值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肝阳上亢〈痰浊阻遏〈痰瘀互结〈阴虚热盛〈阴阳两虚〈气阴两虚(P〈0.05)。结论hs-CRP的水平与MS中医证型密切相关。hs-CRP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该研究为MS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0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侯的研究,总结了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确认血脂异常患者的病机是以本虚为主,脾虚和肾虚是血脂异常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痰浊和瘀血也是影响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治疗时应以补脾益肾为主要治疗原则。并首次在血脂异常的辨证中提出了"无证候可辨"的概念。通过对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产生与MS及其组分中的超重或肥胖及高血压密切相关,提出MS及其各组分的存在是引起血脂异常中医虚证的重要因素,阐明了应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治疗血脂异常的同时可以改善MS,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优于单纯的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手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现状,从四诊信息采集、证候群特异性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以及证候辨证方法客观化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前提;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条件;方证结合和建立证候动物模型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复杂系统理论为辨证客观化提供新方法。证候客观化研究应当从中医整体性出发,多学科交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等相关。目前本病中医分型缺乏统一、公认、客观的标准,所涉及证型多而繁杂,治疗也各有侧重。由朱文锋教授创立并提出的证素辨证理论在继承中医传统辨证理论的基础上,较之于目前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分型方法颇具优势。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使辨证方法较容易掌握,大大提高了辨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李杨  刘丽 《陕西中医》2022,43(1):127-129
妊娠剧吐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现代医家多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剧吐、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及其他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等,总结出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然而,妊娠剧吐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需制定统一标准,且临床关于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的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甚少,且现有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的样本量较小。因此,但是临床仍需统一妊娠剧吐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且临床尚缺乏关于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方面及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关于妊娠剧吐报道的样本量较少等问题。后期的研究工作中应以妊娠剧吐中医辨证行业标准为导向,确保中医证候辨证的科学性,对相关血清生化学等领域及相关中药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扩大样本量,为中医临床辨证、组方用药、针灸及其他疗法提供新的方向及靶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健康状态、症/征/症候、病、证等概念的内涵外延及相互关系讨论临床目标的不同境界,指出“证”是中医临床的核心特色,探讨了“证”的归纳指导作用及辨证的方法、难点和现状,同时探讨了证素辨证的优势和亟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7.
论证候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涛 《四川中医》2010,(12):24-26
首先论述了中医的疾病治疗模式演变与辨证论治地位的变化,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临床应将重点放在辨病—辨证论治模式上。其次论述了中医的辨证思维过程,着重论述了以主证为主的的辨证论治模式和辨病—辨证论治模式,指出了现代辨证研究的误区。最后,重点论述了证候概念的内涵及特性,证候的层次结构及表述形式,证候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证候的疗效评价研究现状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方案对出血中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阳类证、阴类证辨证的综合治疗(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并观察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试验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其阳类证病人总积分在试验第7,14,21天改变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方案改善了出血中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可作为病症/证结合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中医辨证论治MS具有独特优势,精确的证候诊断是防治MS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综述近十年来MS的辨证研究,发现其痰湿证占有主导地位,故重点探讨近年来MS痰湿证在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MS痰湿证的信息化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其早期诊断和辨证分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证候是中医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特定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也是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但是由于证候之间的界限模糊,辨证体系又有交叉,使得不同证候的概念互相交错,证候的诊断标准难以统一.而以往证候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望闻问切得到的四诊资料,从资料获得的手段上来看,其中掺杂了医者过多的主观因素.因此,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证候已成为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手段.证候的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证候在生物学方面的客观体现,寻求采用生物学的指标、规律诠释证候发生、发展的规律的途径和证候诊断的生物学指征,以确定中医证的客观标准.运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研究中医证候的方法和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通过参与治疗广州地区确诊病例,逐步形成了基于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院内中医诊疗方案。文章介绍了该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该患者的中医病机和证候演变呈现典型的层次性,基本按照经典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的传变规律发展,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第7天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等病范畴,现今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动物模型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是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将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系统检索,搜集与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试验相关的所有文献,分析其临床评价指标,用以探索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旨在建立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辨证应遵循整体合参、动静统一、因人制宜、辨证求本、病证结合的原则,如此方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诊断,从而为立法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美玉  吴泳锡  王一竹  李方彤  刘明  戴雨霖  郑飞  越皓 《中草药》2021,52(17):5430-5436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之源";肠道菌群具有营养物质代谢和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脾"的运化水谷和抗邪功能相对应。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直接反映了中医"脾"的功能状态。系统地总结了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综述了基于肠道菌群常用补气中药和经典方剂治疗脾虚证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从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角度研究补气中药治疗脾虚的作用机制及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气阴两虚证患者与健康人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异同。[方法]通过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临床研究,纳入7家临床单位124例受试者,因未完成访视脱失7例,最终纳入受试者117例,其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蒌片治疗,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比较冠心病患者0、4、8、12周、健康人第0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1)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及舌下脉络青紫情况较0周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2)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较0周有所下降(P0.05或P0.01)。3)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各项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各症状评分及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弦、脉涩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冠心病两组患者各时点比较,部分指标及舌脉情况存在不同程度差异。4)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0、8周时,身重、口黏腻、苔腻、脉滑、舌有瘀斑瘀点聚为一类,脉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0、8周时,胸闷、胸痛、身重、口黏腻、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舌有瘀斑瘀点、舌质紫暗、脉涩聚为一类。[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经治疗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中相关症状表现均有所改善,且不同证型的表现不同。《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可以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精粹部分,其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明中医科学性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转录组学从分子水平研究证候相关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以探索证候生物学基础,目前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对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转录组学内涵及研究方向、转录组学相关技术、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和调控网络分析,并阐述了证候转录组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解雯  郑雪平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321-1323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目前在临床中发病率日趋升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总结,郑雪平教授认为该病多为气血不足所致,虚证为主,久病虚实夹杂,并充分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气血并补,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提供了新的思路,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01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制定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获得16个公因子,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进行聚类,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共获得6个病性及3个病位证素,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血热与心、脾、肝。结论:对分析得出的病性及病位证素进行组合,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分别为阴虚热盛证、脾阳不振证、心气亏虚证及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9.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的制定过程和内容进行解读,使临床医生、研究人员等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方法] 在总结慢性溃疡病的证候特点,系统回顾气虚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经过多学科专家群决策,多轮研讨与论证,由数十名中医临床、中医证候学与方法学专家参与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结果] 该标准于2021年3月16日正式发布,该标准采用气虚条目、毒滞条目、舌象或脉象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气虚条目至少具备2条,毒滞条目至少具备2条,同时具备舌象或脉象其中1条者可诊断为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结论] 《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确定了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指标及其权重赋分,以期为相关人员开展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