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全髋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每组各4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随访2年后Harris评分。结果①与人工全髋置换术组患者相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缩短手术治疗时间(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失血量少于人工全髋置换术,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人工全髋置换术优良率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6%vs.75%,P=0.04)。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Harris评分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5-04诊治的11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5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髋置换组),5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置换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总时间,术后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110例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全髋置换组,而全髋置换组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总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广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更有效维持患者远期良好的髋关节功能,并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6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长或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6个月时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远期并发症少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而后者手术创伤轻。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自身诉求及骨折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5—2018-05间桐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8例,行半髋置换术;观察组29例,行全髋置换术。结果 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置换术,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1个月、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其髋关节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7.11±16.23)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49.77±13.59)分钟,P0.05;术中出血量为(348.66±28.65)ml,明显多于对照组(136.98±11.45)ml,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n=40)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组,n=40)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半髋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5%)高于全髋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全髋组(90.0%)优于半髋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临床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笔者自2009-04—2012-04诊治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130例,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式(半髋组)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半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全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术后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可有效促进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半髋关节置换术式则有手术时间短和减少术中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中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62,P0.01;t=16.5410,P0.01;t=11.2559,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大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均能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但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较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综合分析,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与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5年2月期间的56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75例)、双极(195例)与单极(9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随访时间3~15年,平均8.5年.对全部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引流量、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单极组与双橄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全髋组(P<0.05);3组在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3组在术后功能评分和术后疼痛率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以全髋组为优,双极组次之,单极组最差.[结论]对于相对年轻、术后活动较多且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建议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预期寿命短的患者,建议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存在较多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6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3例。对照组行BHA,观察组实施THA。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优良率高,但BHA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THA,应根据患者自身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共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与全髋关节置换组相比,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总引流量较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有1例出现关节脱位,两组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创伤严重、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推荐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龄70岁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02—2002-02诊治的252例老年(年龄70岁)移位股骨颈骨折,137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半髋组),11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髋组)。以术后12年为随访截点,观察并比较2组的远期疗效,疗效评定标准:①假体生存率;②假体脱位发生率;③髋关节翻修率;④改良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2年随访时,半髋组32例(23.3%)存活,全髋组18例(15.4%)存活,2组假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组与全髋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假体脱位及髋关节翻修情况,假体脱位发生率与髋关节翻修率均为0。术后12年随访时半髋组改良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0.3±16.3)分,全髋组为(69.3±2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建议对年龄70岁、不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依据Harris关节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及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时,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行走能力及Harris总体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观察组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置换髋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家庭干预.比较患者术后1、3、5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Harri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可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将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发现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虽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可靠,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低于后者。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治疗的1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16.82±34.08) mL、手术时间(101.06±16.35) min多于对照组(266.97±25.42) mL、(76.24±10.68) min,完全负重时间(32.05±2.71) d、并发症发生率3.33%少于对照组(46.17±3.25) d、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arris评分(83.12±3.47)分高于对照组(72.45±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完全负重活动,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其存在手术创伤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4—2018-12间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切口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取后侧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小切口比较,后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更轻,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