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玉刚  史火喜 《腹部外科》2010,23(4):246-246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特别是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凶险,处理困难.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下消化道出血5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摘除结肠息肉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将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电子结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摘除了134例共198颗结肠息肉,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少量便血者6例,无肠道大出血,肠穿孔,发热及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严格遵守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对较大肠道息肉摘除加用尼龙圈套,可获得较高切除成功率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结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息肉可并发出血或恶变,确诊后需及时切除。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但对于直径≥1.0cm体积较大的息肉,特别是广基无蒂或粗蒂宽基底息肉的患者,用圈套高频电切除,术后出血和穿孔是常见并发症。2010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息肉中使用注射剂和金属钛夹,减少了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经验。选取2016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120例结肠息肉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术治疗后,117例息肉得到有效切除。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卧床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达到预期要求。患者治疗后ADL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显著,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5.
郑直  段鑫  何涛  王勇  郑英键  李明杰 《腹部外科》2010,23(3):155-15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诊断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3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病因为:小肠肿瘤9例,小肠憩室病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及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4例,Crohn病4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肠结核1例,小肠静脉扩张症1例。其中,复查结肠镜或钡灌肠明确诊断8例,64排CT及增强扫描诊断16例,DSA诊断2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4例,腹腔镜探查诊断2例,剖腹探查诊断1例。结论对于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诊断,复查结肠镜或钡灌肠是重要选择之一,64排CT扫描在无创检查中诊断率最高,DSA和腹腔镜探查虽然有创,但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手术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内镜、血管造影、增强CT扫描及核素扫描均不能明确下消化道出血部位及原因、由于反复出血或出血凶猛而采用剖腹探查诊治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血管发育不良或畸形(5例),其次,小肠憩室2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3例原因不明。最终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右半结肠切除(7例),其他有病变小肠段切除3例及结肠次全切除1例。死亡率27.3%,再出血率18.2%。结论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人可以通过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及治疗,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7.
肖勇  柯丹纯  文喜陵 《腹部外科》2010,23(3):187-188
在消化道大出血中,下消化道出血约占15%,少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繁多,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常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甚至反复出血、应用各种检查手段也无法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治疗上也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内镜下止血技术的普及,内镜治疗目前已成为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止血方法[1]。通过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利用多种止血技术进行及时止血,多可避免外科手术。目前临床常用内镜止血技术包括注射硬化剂止血术、金属钛夹止血、术氩离子凝固术和冰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术等,各种止血治疗均有不同优势,内镜止血也常需要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止血技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自2012年1-12月间对3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原因较复杂,特别是小肠段出血较少见,约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3%~5%[1],且病因难以确定。尽管内镜和影像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但小肠出血的诊断仍是一棘手问题。为加强对小肠出血的认识,现将我院2例少见病例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护理配合与体会。方法:将80例EMR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按编号奇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配合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腹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少于对照组的15.0%(P <0.05)。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患者接受临床护理配合措施,能大幅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相比于常规护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下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下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无临床症状,病人不会主动求诊,许多病人虽有黑便或便血及其它临床表现,但至今仍有大量病例被误诊。这是目前我国下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是中、晚期及5年生存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结合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给予纠正休克、输液、补血、应用止血药物的基础上,5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57例出血停止,1例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术后因肠坏死死亡。2例病因不明者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治愈率98.3%,病死率1.7%。结论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输液、补血,纠正休克,应用止血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对有手术指导的下消化道出血,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或肠系膜血管结扎术等,可有效的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3.
郭震  陈辉 《腹部外科》2010,23(5):320-320,F0003
下消化道是包括从Trcitz韧带以下至肛门的一段肠管,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肛管病变的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大出血、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但由于出血原因复杂,有些部位用常规检查手段难以到达,因此如何早期判断出血部位及性质往往比判断病因更为重要和实际。  相似文献   

14.
自1990年5月至1998年2月,作者医院对5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及3例慢性或间歇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了术中内镜检查,均发现出血病灶,并经病理切片明确诊断,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女各4例,年龄32~65岁,平均496岁。临床诊断急性下消化道大出...  相似文献   

15.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行部,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可来自小肠、大肠及直肠,一般不包括痔和肛裂出血。急性大出血每小时失血量可达100ml以上,若不积极治疗控制,可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出血性休克。显性出血指经肛门排出鲜红或暗红色血液,通常出血量不大,不致引起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长春市铁北医院外科130052李慕法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普外科王有德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肠道内的出血。可来自小肠、大肠和直肠。本文就本症的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一、综合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经非手术治疗70%~90%...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结肠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息肉处理过程中的创面损伤,提高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回顾分析行尼龙绳结扎联合电切术、单纯尼龙绳结扎术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27例结肠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内镜下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只要是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时不论血糖是否正常,都作为高频电切术的相对禁忌症,尽可能选择对创面损伤更小的内镜治疗手段;在治疗方法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内镜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肠道出血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术中内镜定位结肠息肉电灼切除术后并发出血1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7月至2004年8月,我院对结肠息肉行电灼切除术治疗967例,大部分获得成功,但有25例术后并发出血,16例内科无法控制出血,转外科急诊剖腹探查止血,其中11例术中再次内镜检查明确具体出血部位,避免了手术盲目探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