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嘉定社区人群中外周动脉病(PAD)的患病率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嘉定区4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5 435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的测定以及踝肱指数(ABI)的检测。将ABI0.05)。BMI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PAD患病率分别为6.67%、6.83%和12.62%,肥胖组PA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BMI正常组以及超重组(均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并存功能性肠病(FBD)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并存缺血性肠病(IC)内在联系的机制。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并存FBD 38例为FBD组,老年高血压并存IC 25例作为IC组,无FBD及IC老年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详细记录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血压、心脏超声,并测定血肌酐(Cr);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E)含量及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即:高血压并存临床情况,进行各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分析。分析各组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G多态性。结果 IC组的Cr、GFR、LVD、LVPWT、LVMI、UAE等临床指标既高于FBD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IC组的高血压临床并存情况总检出率为88%,高于FBD组的60.53%(P<0.05),其中IC组的外周血管疾病检出率为12%,高于FBD组(P<0.035),IC组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为54%,分别高于FBD组的34.21%(P<0.05)和对照组的34%(P<0.05),IC组的CMA基因GG基因型频率为28%,高于对照组的4.54%(P<0.05),IC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52%,分别高于FBD组的34.21%(P<0.05)和对照组的25%(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并存FBD可能是IC的预警疾病,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G多态性可能与老年人高血压并存肾功能减退、脑血管疾病、心脏结构异常、FBD、IC等器官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肠病与罗马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金燕 《胃肠病学》2006,11(12):739-740
罗马Ⅲ中.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分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unspecified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五类。本文就后四者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内容作一详述。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FBDs)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化心理因素为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往往不被重视;在器质性肠病(OBDs)中心理与年龄因素对临床表现有极大的影响;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有利于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肠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概述。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intestinal disorders,FID)是一组表现为肠道运动与分泌功能失调而无器质性改变的综合征的总称。近年来由于研究方法学的进展,对神经内分泌、生化介质、肌电活动及心理、情感等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的探索大大深入,特别是神经胃肠病学的发展和肠神经系统(ENS)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初步揭示了脑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赋予功能性肠病以器质性的涵义;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逐步形成了精神改变的生化概念,有助于反过来探讨情绪改变的生化基础,并深入研究其与肠道功能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肠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肠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有上腹症状的病人168例,填写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耐信量表),以Sc≥12为症状性胃食管反流标准,将病人分为两组,Sc≥12组及Sc<12组,记录病人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手术史、用药史,按照功能性肠病罗马Ⅱ诊断标准筛选功能性肠病病人,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胀、功能性腹泻等病人。结果按照罗马Ⅱ标准,两组患IBS及患功能性便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发生功能性腹泻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与发生和胃食管反流病程相伴的下消化道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结论胃食管反流可以合并不同程度下消化道功能异常,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FBD)是一组表现为中段或下段消化道症状的功能紊乱性疾病。功能性肠病的分类是以临床症状为基础的。罗马Ⅲ标准将FBD分为5类:(C1)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2)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C3)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肥胖是心房纤颤(房颤)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是这种联系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在窦性心律个体,其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是左心房大小的独立决定因素。方法:连续观察18岁以上来我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非心血管病患者180例,均符合窦性心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且无瓣膜病及其它心脏病等,记录其年龄、性别,并测量身高及体质量。应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结果:入选者平均年龄(45.54±13.33)岁,体质量指数(24.75±3.65)kg/m2,其中57.2%为男性,BMI是左心房大小的重要预测因子(P<0.001),独立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BMI<25 kg/m2者平均左心房面积是(14.16±2.49)cm2,BMI≥25 kg/m2者平均左心房面积是(15.77±2.88)cm2(P<0.001)。结论:在非心血管病者中,肥胖与左心房增大相关,而且独立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后壁厚度。这可能至少部分地有助于解释肥胖人群房颤发生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虹  刘劲松 《胃肠病学》2009,14(12):738-741
背景:熟悉功能性肠病(FBDs)的临床特点并了解罗马Ⅲ标准在诊断中的实用性,对其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比较FBDs与器质性肠病(OB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鉴别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8日~10月31日于武汉协和医院消化科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连续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下消化道症状、报警症状、内镜检查结果等。FBDs的诊断采用罗马Ⅲ标准并排除报警症状。结果:FBDs为女性多见而OBDs为男性多见(P〈0.05)。OBDs组年龄显著高于FBDs组(P〈0.01),45岁以上的患者OBDs所占比例逐渐上升。FBDs组病程显著长于OBDs组(P〈0.05)。FBDs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排便窘迫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OBDs组(P〈0.05)。OBDs组报警症状中以便血最为多见(20.9%)。507例无报警症状且符合FBDs罗马Ⅲ标准的患者中,131例(25.8%)结肠镜检查发现异常,最终诊断为OBDs,腹泻是这部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58.8%。结论:FBDs与OBDs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以罗马Ⅲ标准初步诊断FBDs具有临床实用性.但必要时应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杀手,全球每年约有120万新发病例,其中中国约有13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平均发病年龄低于西方国家约20岁,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在中国发达地区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CRC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四分之一的CRC患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避免患病.目前全球有2/3的成年人正在与超重和肥胖做斗争.近期大量研究表明,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一定关系.本文就BMI与CRC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乳腺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探求BMI与乳腺癌发病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35例初次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乳腺原位癌29例,乳腺浸润性癌306例。根据中国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及诊断乳腺癌时BMI不同分为3组,即BMI<24 kg/m2组(低体重/正常体重)212例(其中原位癌19例,浸润性癌193例),24 kg/m2≤BMI<28 kg/m2组(超重)98例(其中原位癌10例,浸润性癌88例),BMI≥28 kg/m2组(肥胖)25例(其中原位癌0例,浸润性癌2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平均BMI(23.30±3.28)kg/m2高于原位癌组平均BMI(22.31±2.51)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组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月经状态等病理特征,发现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Ki-67数值、有无脉管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在三个不同BMI值组别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月经状态在这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超重及肥胖可能与绝经后女性患者乳腺癌有关。 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组平均BMI值高于原位癌组,超重及肥胖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有关,通过测定BMI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预防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体质量指数(BMI)不同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时运动血压的变化。方法:BMI正常患者224例(正常对照组),肥胖患者109例(肥胖组),行平板运动实验检查,比较两组之间运动血压的差别,并分析BMI和运动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患者静息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运动峰值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恢复期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恢复期脉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组患者运动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2%比3.6%,P〈0.05),且BMI与运动血压呈明显正相关(r=0.123~0.205,P〈0.05)。结论:肥胖患者运动中血压变化异常,提示肥胖患者有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身体体质量(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202例首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02例非癌症患者的BMI情况,比较两组人群BMI的情况。结果首次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平均BMI为(25.122±3.4642)kg/m2,对照组人群平均BMI为(21.175±3.0507)kg/m2,结直肠癌患者的BM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根据性别、年龄和按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的不同进行分组后,可以看出结肠癌患者的BMI比健康对照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是否有胆囊病、性别、是否结直肠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龄与是否结直肠癌不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BMI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值分布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的分布特征。方法 从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资料库中选取16354例具有完整糖耐量试验(OGTT)资料的中国成人(≥25岁),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25~34岁,35~54岁,55~64岁,≥65岁)、不同血糖水平和不同纬度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分组进行统计分分析。结果 总体人群男女两性的BMI均为24.3kg/m^2以不同年龄段  相似文献   

15.
韩俊  张爱珍  李毅  杜永成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28-1631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cOPD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2例,根据BMI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0H27.9kg/m2)、肥胖组(BMI≥28kg/m2)。所有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OPDassessmenttest,CAT)问卷、肺功能检测及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CT,HRcT)检查,并同时应用HRCT相关软件测定肺气肿评分、气道壁厚度及管腔面积等气道重塑指标。观察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并研究其与BMI的相关性。结果①所有患者中低体重组患者12例,正常体重组患者30例,超重组患者7例,肥胖组患者13例,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患者比较,低体重患者FEV。%pred、MVV、Dt.co/VA%pred、FEV,/FVC均下降(P〈0.05),而RV/TLc增高(P〈0.05);③与正常体重、肥胖患者比较,低体重患者CAT评分增高(Pd0.05);④与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组患者比较,低体重组患者肺气肿评分高(Pd0.05);⑤低体重患者管壁面积百分比(WA%pred)、壁厚与外径比率(TDR%pred)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BMI与CAT评分、肺气肿评分、RV/TLC均呈负相关(r=-0.351,P〈0.05;r=-0.628,P〈0.05;r=-0.256,P〈0.05),而与WA%pred、TDR%pred无相关性(P〉0.05);BMI与FEV1/FVC、DLCO/VA%pred呈正相关(r=0.387,P〈0.05;r=0.549,P〈0.05)。结论低BMI的COPD患者肺气肿程度严重,通气及弥散功能明显下降,这对临床综合评估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While BMI is known to affect ECG measurements, these effects have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 young adul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ECGs performed in adults 18 to 35 years old at a single institution over a 30 year period. ECG measurements were derived electronically and stratified by WHO BMI category.

Results

A total of 55,218 ECGs were included. Increasing BMI led to increased P wave duration and decreasing P, R, and T wave axes. Additionally, while increasing BMI led to less R wave voltage, J point elevation, and T wave amplitude in patients with a BMI ≥ 18.5 kg/m2, there was also a decrease in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a BMI < 18.5 kg/m2.

Discussion

BMI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ECG measurements. For accurate assessment of ECGs, these data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established nomogram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BMI on the ECG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市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60岁的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该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按BMI分层,评价不同BMI类型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采用SPSS 11.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与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资料完整的1659例体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4.2%(568/16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2%(363/1003),女性患病率为31.2%(205/656);该人群超重或肥胖患病率为48.1%(798/16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8.4%(485/1003),女性患病率为47.7%(313/656);随着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BMI18.5,18.5~23.9,24.0~27.9,≥28.0 kg/m~2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0%,27.4%,40.4%,5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高、高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风险相关ROC曲线显示,对收缩压性高血压风险,男性B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为0.601(切点为25.55 kg/m~2),女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09(切点为25.85 kg/m~2);对舒张性高血压风险,男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65(切点为25.55 kg/m~2),女性BMI的AUC最大值为0.609(切点为26.35 kg/m~2)。结论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高、高尿酸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BMI对预测高血压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1982~ 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组人群中 (年龄 35~ 5 9岁 )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对其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研究对象随访至 1999~ 2 0 0 0年 ,登记并核实冠心病事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各种原因的死亡。结果 对共计 2 4 90 0人 ,平均 15 2年的随访中 ,共发生冠心病事件 2 5 3例 ,脑卒中事件 797例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4 5 3例 ,出血性脑卒中 311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吸烟和饮酒情况 )估计低体重组 (BMI<18 5 )、正常体重组 (BMI为 18 5~ 2 3 9)、超重组 (BMI为 2 4~ 2 7 9)和肥胖组 (BMI≥ 2 8)发生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0 70、1 0、1 33和 1 74 ,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为 0 5 6、1 0、2 0 3和 1 98。与非超重者相比 ,超重和肥胖者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 32 0 %和 5 3 3%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 7 3%和 16 1%。结论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呈明显的正关联。控制体重、降低超重和肥胖率应是预防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成年男性血脂的分布情况,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及年龄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5 215名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和BMI水平分组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北京成年男性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崮醇(HDL-C)的均值分别为5.07、1.81和1.25 mmol/L,总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0.8%(7732例),其中TC、TG、HDL-C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2.7%、38.3%和6.2%。在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长TC和TG水平升高,TC在50~59岁组最高,而TG在40~49岁最高,之后又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北京成年男性超重者占48.8%,肥胖者占19.3%。随着BMl水平的升高,TC和TG水平也随之升高,而HDL-C则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肥胖和超重组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3.074和1.790;40~49岁年龄组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升高,OR值3.074,其次为50~59岁组,OR值2.859。结论北京成年男性的超重、肥胖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普查的结果,且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BMI和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高,其中40~49岁和50~59岁的肥胖者的发病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