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2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4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女性血清中HE4的表达差异,分析血清HE4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月经状态、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分期以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2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的表达水平为85.63(60.98~125.78)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05(50.30~63.50)pmol/L(Z=-8.257,P<0.001)及对照组的59.52(50.11~71.09)pmol/L(Z=-8.865,P<0.001);而在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HE4的表达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Z=-1.458,P>0.05)。研究组中,血清HE4水平在不同患者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以及FIGO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3.849、-3.099、-5.279、-7.763、-5.704、-5.855,均P<0.01);而在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086,P>0.05)。有19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的血清HE4水平为87.24(62.65~129.95)pmol/L,显著高于术后血清HE4水平65.38(51.58~82.0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33,P<0.001)。结论血清HE4水平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及疗效相关,提示血清HE4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及随访监测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水平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23例子宫不典型增生患者为不典型增生组,体检健康正常子宫内膜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HE4、CA125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E4、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组织分级以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Ⅲ~Ⅳ期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肌层浸润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结论血清HE4、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表达,推测两者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TEN、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样癌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子宫内膜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PTEN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和VEGF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肌层浸润或浸润深度≤1/2组与浸润深度>1/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及有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阳性表达率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现出负相关性(γ=-0.633,P<0.05)。结论:PTEN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侵袭性呈负相关,VEGF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呈拮抗作用,表达呈负相关。监测PTEN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子宫内膜癌对人附睾蛋白4(HE4)、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7例HPV感染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7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E4、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4~+、CD_8~+、CD_4~+/CD_8~+)及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HE4、CD_8~+、IL-4、IL-10水平更高,而CD_4~+、INF-γ、CD_4~+/CD_8~+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中,不同病理类型、分级以及HPV分型患者血清HE4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有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1/2的患者血清IL-4、IL-10水平更高(P<0.05)。结论 HPV感染合并子宫内膜癌HE4呈过表达,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而Thl向Th2偏移可能是HPV感染合并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9月该院通过免疫组化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子宫内膜癌组)和其他良性疾病切除子宫患者30例(正常子宫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样本中的HE4表达水平及术后4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HE4浓度。分析HE4表达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转移、生存时间和年龄的关系,并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在组织学水平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87.0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组的13.33%(P<0.05)。血清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检测结果为(429.11±120.34)pmol/L,正常子宫组(39.45±10.55)pmol/L,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组患者(P<0.05)。②按照FIGO(2009)标准将100例子宫内膜癌样本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HE4表达量随FIGO分期增加而增加(P<0.05)。③HE4在有淋巴转移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为95.83%,血清HE4测定值为(431.55±108.71)pmol/L。非淋巴转移样本阳性检出率为78.85%,血清HE4测定值为(371.27±72.58)pmol/L。HE4阳性表达在淋巴转移与非淋巴转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四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测定值为(138.25±89.41)pmol/L,与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相比血清中HE4浓度明显降低(P<0.05)。⑤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4~57个月的随访,Long-rank检验结果表明,HE4高表达患者及有淋巴转移患者与HE4低表达及无淋巴转移患者相比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0.05)。⑥根据病理类型将子宫内膜癌样本分为子宫腺癌、子宫腺鳞癌、子宫浆液性癌、子宫透明细胞癌和其他类型,HE4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表达水平可能不能用于区分肿瘤病理类型。结论血清HE4检测与组织HE4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HE4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HE4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张予 《药物与人》2014,(7):271-272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1月前来我院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行B超检测,结果异常的110例绝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病例宫腔镜与内膜活检的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以此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本组11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01例,包括34例子宫内膜萎缩,25例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内膜单纯增生,5例子宫内膜炎,6例复合型内膜增生;及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所致绝经后子宫出血所占比例为8.18%,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包括就诊年龄、出血时间、绝经年限以及子宫出血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患者绝经时间、出血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也随之越高。  相似文献   

7.
王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16-2917
目的:探讨妇女体内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变化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均经阴道超声与病理诊断确诊,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2.6岁。另选择89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3.1岁。两组妇女根据绝经与否分为绝经前期和绝经后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胰岛素(INS)水平,根据两组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绝经前患者E2、P、T、LH、INS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RL、F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绝经后患者E2、FSH、LH、INS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PR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绝经前组患者和绝经后组患者均存在E2水平异常。结论:此次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存在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及miR-21检测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择期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91例患者(恶性病变组),同期择期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86例患者(良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TVCDS检查,并于术前完成血清HE4及miR-21表达检测,观察TVCDS影像学表现,并根据病理结果评价TVCDS、HE4、miR-21检测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TVCDS提示早期子宫内膜癌病变特点为子宫形态增大、浆膜与内层膜间的低回声晕中断、病灶侵犯子宫内膜肌层以及新生血流信号丰富,新生血管增加。两组患者病灶血流信号有差异(P<0.05),病灶血流信号恶性病变组多呈现树叉状或网状,良性病变组多呈现点状或短棒状。恶性病变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HE4和miR-21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而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诊断的特异性80.4%,敏感性83.5%;HE4临界值为71.35 pmol/L,诊断特异性78.3%,敏感性85.9%;miR-21临界值为1.32,诊断特异性85.7%,敏感性88.4%;3项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性(95.1%)、敏感性(94.5%)和约登指数(0.899)均高于单独检测(F=15.382,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和miR-21均升高,TVCDS联合HE4、miR-21检测可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改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抑癌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51例子宫内膜癌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5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3.1%、76.5%、35.32±10.09,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8.817、19.636,t=34.254,均P<0.05)。抑癌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关系。子宫内膜癌生存时间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表达有关;但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微血管密度表达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P<0.05)。抑癌基因PTEN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高表达和抑癌基因PTEN表达降低可能是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表达是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但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微血管密度是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盆腔磁共振成像与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9例。术前患者均接受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临床病理特征;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HE4、CA125水平。对手术切除的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结果 6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5例为弥漫性增大,21例为子宫内膜片状增厚,13例为子宫内膜形态不规则。盆腔磁共振成像与术后病理结果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的一致性均较为理想(均P<0.05)。血清HE4、CA125水平在不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着宫颈受累程度的增加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盆腔磁共振、HE4、CA125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均有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细菌感染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局部微环境中的炎症变化的关系,以揭示炎症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中的机制。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子宫内膜癌(研究组)与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各40例,采集宫颈分泌物及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IL-6、IL-11的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00%、30.00%,高于对照组的15.00%、5.00%,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时子宫内膜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00%、33.33%、28.57%,FIGO分期Ⅰ期、Ⅱ期时子宫内膜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41%、33.33%,不同分化程度、分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IL-6、IL-11阳性表达升高,提示感染及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D_(64)感染指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45例(感染组),白血病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45例(对照组),ROC曲线分析CD_(64)感染指数、CRP、PCT和NEU%指标水平预测感染的诊断价值。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结果感染组患者CD_(64)感染指数、CRP、PCT、NE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CD_(64)感染指数、CRP、PCT、NEU%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94、1.56(ng/ml)、2.63(ng/ml)、74.17%,约登指数分别为77.78%、37.78%、71.11%、57.78%;采集感染患者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合格菌株58株,革兰阴性菌44株,占75.86%,革兰阳性菌11株,占18.97%,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占25.86%。结论 CD_(64)感染指数对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考虑。白血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需要在治疗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沙比利对小儿便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便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沙比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单核细胞核因子(NF-kB)水平;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疗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23);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比值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沙比利用于小儿便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中优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改善机体免疫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脑卒中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IL-6和IL-8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28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34%;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7.8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7.12%;真菌3株占5.08%;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和抗菌药物使用是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感染患者TNF-α、IL-12、IL-18、IL-6和IL-8分别为(24.45±7.29)ng/L、(134.55±43.03)ng/L、(253.06±50.92)ng/L、(96.04±40.04)ng/L、(99.93±38.43)ng/L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均0.001)。结论急诊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针对革兰阴性致病菌积极预防,有针对性地对易感染人群进行干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飞  周慧芹  崔满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59-1561
目的:探讨血清HE4及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子宫内膜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及健康对照妇女各30例的血清HE4和CA125水平,比较三组间HE4和CA125水平与阳性率的差异,HE4手术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HE4、CA125及HE4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①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含量较另两组明显升高,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43.33%,特异度为95.00%;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HE4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A12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39.67%,特异度为98.33%,较HE4单独检测敏感度低,特异度略高。③HE4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53.33%,特异度为95.00%,较CA125、HE4单项检测敏感度增高,特异度较CA125略低。结论:血清HE4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度高于CA125,HE4与CA125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血清HE4含量还可能作为监测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免疫指标(CD_3~+、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应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B、APTT、PT及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均分别低于对照组,CD_8~+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IL-1β、IL-6及TNF-α分别与PT、CD_8~+呈正相关(P<0.05),与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均处于较高水平,免疫功能相对减弱,而炎性因子又与PT和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