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率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配合,以科室为单位调查2009年11月19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按现患率调查要求,统一设计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病史调查表,将所有调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查482例,实际调查473例,实查率98.13%;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3.8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情况.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5月17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 012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16%,例次现患率为3.36%;危重医学科(外科ICU)现患率最高为60%;下呼吸道感染占5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4.7%;年龄<2岁或>60岁、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放疗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速、有效,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改进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以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配合,以科室为单位调查前1 d零时至当日零时,所有住院患者均计入调查范围内,按现患率调查要求统一设计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病史调查表,将所有调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653例,实际调查638例,实查率97.7%,发生医院感染38例、47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6.0%、例次现患率7.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结论 此方法节省人力、调查标准统一,为进一步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方法的改进和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实际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特点及存在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采用横断面对2008年11月26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3.3%,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3%. 结论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疾病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况,为科学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调查病例994例,实查率98.7%,发现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5.63%,59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5.94%;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手术部位;调查日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20例,使用率为52.31%,治疗用药病原菌送检率55.05%;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革兰阳性菌5株、真菌10株。结论应关注重点科室的下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探讨现患率调查的优势。方法:对住院患者2003年8月7日零时至24时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采用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床旁调查和病案调查相结合。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124人,发现医院感染45人、4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00%,例次现患率为4.36%;医院感染现患率在0.00%~28.57%之间。下呼吸道感染占40.82%,上呼吸道感染占20.41%,泌尿道18.37%。结论:现患率调查简单、方便,资料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了解全市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每50张床位配置1名调查人员,到患者床旁以询问和体检的方式进行调查,并按名单逐一查看在架病历;按统一的调查表填写、统计、上报。结果:调查4243人,发生医院感染260人,医院感染现患率6.1%,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6.81%,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皮肤与软组织;抗生素使用率67.1%,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送检率10.2%,使用中送检率14.4%,培养阳性的病原菌:G^-性杆菌占44.1%,G^ 球菌占20.7%,真菌占35.1%。结论:改进监测方法,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盖春宇  张文丽  蔡蓉  曹冬梅  程海涛  李静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68+170-168,17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调查日0:00-24:00全院所有住院患者统一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患者1033例,实查率为99.52%,发生医院感染16例(1.55%),17例次(1.65%),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病房(13.64%)、普外一科病房(9.09%)、肾内科病房(8.33%)。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41.18%)、胃肠道(25.53%)、上呼吸道(17.65%)、泌尿道(17.65%)。分离出病原菌2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粘质沙雷氏菌1株。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49%。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及干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每年在同一时间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监测 ,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发生原因 ,改进工作不足环节。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培训基地要求 ,制定统一表格 ,采取床边调查及查阅病历相结合 ,得出结果予以统计。结果  3年现患率调查病人数超过 95 % ,2 0 0 1年调查人数 97% ,2 0 0 2年为 97 8% ,2 0 0 3年为 96 4 % ;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要求的 90 %。 3年现患率结果 2 0 0 1年现患率为 7 4 % ,2 0 0 2年现患率为 7 0 % ,2 0 0 3现患率为 6 7%。结论 现患率监测比连续性调查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 ;医院感染部位调查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泌尿道感染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现患率监测结果显示 3年结果均未超过 5 0 %。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原因,改进工作不足环节.方法每年在同一时间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监测,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培训基地要求,制定统一表格,采取床边调查及查阅病历相结合,得出结果予以统计.结果3年现患率调查患者数>95%,2001年调查人数97%,2002年为97.8%,2003年为96.4%;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要求的90%;3年现患率结果2001年为7.4%,2002年7.0%,2003年为6.7%.结论现患率监测比连续性调查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医院感染部位调查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皮肤黏膜、泌尿道;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现患率监测结果显示3年均<50%.  相似文献   

11.
湘雅医院15年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了解湘雅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院2000—2014年(2006年未进行)某一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细菌培养送检率。结果200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从6.30%降低至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P<0.001);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5.61%~15.76%,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泌尿道置管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置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96.24,均P<0.001)。2008—2014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36.37%~44.51%,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率为34.00%~44.99%,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41.57%~68.48%,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78、10.03、26.49,均P<0.001)。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与联合用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医院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均明显下降,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SSI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15例,发生SSI 40例,发生率为5.59%。脑血管术后患者SSI发生率为7.69%,居首位;其次是颅脑肿瘤,发生率为5.94%。40例SSI患者均为器官腔隙/颅内感染。不同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NNIS评分患者SS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SSI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危险指数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对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215例患者,其中10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肥胖组),115例BMI25 kg/m2(正常体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患者72例(72.00%)术中出血量60 mL,58例(58.00%)手术持续时间220 min,其中20例(20.00%)发生SSI;正常体重组中仅30例(26.09%)术中出血量60 mL,20例(17.39%)手术持续时间220 min,8例(6.96%)发生SSI。肥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SSI发病率高于正常体重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正常体重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SSI发病率较高,肥胖、手术持续时间长、出血量多是结直肠患者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监测系统、现场查看及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法监测2010年1月—2015年3月某院脊柱外科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调查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监测326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15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病率4.60%。年龄≥60岁、非层流手术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非术前30 min内、术前住院日3 d、手术持续时间3 h、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均P0.01)。结论患者年龄大、手术室净化级别低、未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术前住院时间长以及合并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是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按统一的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0例):某院2011年1—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干预组(501例):按照1∶1比例配对,2012年1—12月符合相应配对条件的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采取综合干预模式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综合干预后,外科洗手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4.55%提高至90.48%;切口异常病原学送检率由18.42%提高至89.66%;发生切口感染后及时上报率由16.67%提高至80.0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0%(5/501),对照组为3.60%(1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0.01)。23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61±4.81)d,显著长于978例非感染患者的(6.09±1.37)d(t=32.60,P<0.01);住院费用,感染患者为(7 042.43±1 229.57)元,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的(5 085.80±737.14)元(t=12.34,P<0.01)。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有效预警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预警模型,为筛查高危人群、发现疑似感染病例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国内6所医院5 067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警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以约登指数最大作为最佳截断点。结果高危患者预警模型AUC为0.823,灵敏度为78.81%,特异度为74.33%,阳性预测值为19.67%,阴性预测值为97.78%。疑似感染病例判别模型AUC为0.978,灵敏度93.38%,特异度95.62%,阳性预测值62.95%,阴性预测值为99.45%。结论此研究建立的预警模型判别能力较好,可以为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预警和判别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神经外科手术病例,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24对感染与对照病例。感染组住院总费用(79 066.66元)与对照组(36 139.03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0,P0.001)。感染组较对照组西药费每例平均增加21 409.11元(抗菌药物费用为12049.90元),占每例总增加费用的49.87%。医院因手术部位感染导致平均住院日的延长而间接损失2 569.58元,患者间接损失的误工费为752.05元。每发生一例手术部位感染,平均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46 249.26元。结论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日,给医院和患者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心脏外科收治的215例心脏手术患者,对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16.28%(35/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5 h、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7 d、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基础疾病是心脏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针对手术时间等可控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探讨持续监测及改进效果,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查阅病例、床旁观察、换药观察、成员随访的监测方法 ,对2013年1—6月某院甲状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SSI目标性监测,并与2010年同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13年1—6月和2010年1—6月两次监测周期各发生1例SSI,SSI率分别为0.2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013年1—6月,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为0.20%,低于2010年的27.21%;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符合率达100%,高于2010年的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SSI目标性监测有助于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降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并不会增加Ⅰ类切口SSI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首次开展东莞市13所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东莞市三级医院医院感染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东莞市13所三级医院2014年9月24日0:00-24:00期间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1 344例,发生医院感染379例,40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4%,例次现患率为3.56%。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最高(12.8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173例次,占42.8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50%,以治疗用药(包括治疗+预防用药)为主(2 545例,占73.55%),一联用药为主(2 689例,占77.72%),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53.79%。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299株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株,占18.73%)、铜绿假单胞菌(54株,占18.06%)、肺炎克雷伯菌(35株,11.71%),检出多重耐药菌(MDR)92株,占所有病原菌的30.77%。结论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全市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应加强高风险科室、高危人群、高风险环节的识别,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