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8)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5例心脏病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后行二尖瓣置换,对照组切除二尖瓣全瓣后行二尖瓣置换。结果:观察组在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心脏瓣膜术后改善左心功能优于常规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评价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与常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7月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24例(A组),同期未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30例(B组),监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的LVDD,LVEF,LVFS,记录体外循环时问,主动脉阻断时间,使用升压药的种类及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3d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卡瓣、左室破裂、低心排及死亡事件。结果 A组10例无1例死亡,B组因顽固性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亡,两组均无卡瓣及左室破裂,体外循环时间无明显差异,LVDD,LVEF,LVFS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但A组心功能改善更显著,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种类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LVDD、LVEF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组方法较简单,易于实践,不增加心内手术时间,无卡瓣及左室破裂,手术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2例患者.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48例(试验组),其余44例患者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包括组内与组间)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情况,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运用时间[(4.25±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5.64±1.63) d](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 (P=-0.031).术后6个月,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32.64±3.76)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43.60±3.68)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31.81±4.73) 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64.86±4.23)%、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36.04±2.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有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短期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们共施行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 18例 ,分析其术前、术后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2例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术后心胸比率明显缩小 (P <0 .0 1) ,左心室舒张末径显著缩小 (P <0 .0 5 )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 (P <0 .0 1) ,心功能明显改善 ,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安全、易行 ,更有利于改善左心功能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保留二尖瓣全部或部分结构对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保留二尖瓣全部结构或部分结构对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采用保留二尖瓣全部或部分结构的手术方法,于术前、术后24h采用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术后2-3周、术后6个月用心脏超声监测左心功能指标。结果:保留二尖瓣全部结构组术后心排指数、每搏指数、左室每搏做功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优于保留部分组或不保留组。结论:患者术后早期左心功能的改善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组,优于保留部分组和不保留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与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将69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B(常规二尖瓣置换)两组,收集术前及术后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功能的结果,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B组较对A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较不保留瓣下结构者更有利于心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全瓣下结构对双瓣替换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9例风心病患者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时保留二尖瓣全瓣下结构(A组),同期37例作常规双瓣替换术(B组),监测A、B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指标。结果:A组术后心排指数、每搏指数和左室收缩功指数显著优于B组(P<0.05)。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A组左室内径、左室功能较B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双瓣替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下结构有利于改善双瓣替换术后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 HP-1 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 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 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术后两组 LAD和 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 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超声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 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HP 1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量 (SV)、左室舒张末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 (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左房腔内径 (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两组LAD和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辩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4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HP-100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测定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LAD和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观察组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对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subvalvular structure,MVRP)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压力(PPA),比较各组间以上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MVRP组EF、FS值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R组EF、F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EDD、SED、LAD及PPA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1),MVR组EDD、SED、LAD及PP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EDD、SED、LAD、EF及FS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MVR比较,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6.
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7年10月—2006年3月完成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050例,男487例,女563例,其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53例,严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2例。结果术后早期病死率为3.43%,并发症发生率为5.05%。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改善最为明显,LVDD、LVSD分别减小(3.57±1.32)%和(2.82±0.82)%;术后6个月分别减小(2.77±0.84)%和(2.35±0.74)%;术后12个月分别减小(1.51±0.64)%和(0.93±0.61)%。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部分二尖瓣病变,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瓣下结构对维持左心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明显降低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手术切除病变的前瓣,保留全部后瓣和瓣下结构。如果后瓣冗长,可予以折叠。对于单纯二狭,瓣下结构严重钙化及左心不大者,手术要慎重。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生理作用及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尖瓣瓣下结构是二尖瓣组合结构的重要部分。现结合有关资料对二尖瓣组合结构的生理作用以及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综述如下。1 二尖瓣组合结构的生理作用1 1 二尖瓣环 在心动周期中 ,瓣环前部变化较小 ,瓣环后部变化较大 ,尤其在等容收缩末期和等容舒张末期 ,在左心室收缩期瓣环后部收缩 ,但瓣环前部却变长。可能由于瓣环其他部分和心肌牵拉所致。瓣环前部收缩期变长有助于左心室射血期流出道阻力降低。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示在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到二尖瓣环的生理变化。1 2 二尖瓣…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室构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者79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P)40例,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NP)39例,再根据病因不同分为二尖瓣狭窄(MS)组29例(MVRP 14例,MVRNP 1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组27例(MVRP 15例,MVRNP 12例)和双瓣置换术(DVR)组23例(MVRP 11例,MVRNP 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和3月三维超声测量左房面积(LAA)、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期末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3月,MVRP组MI及DVR患者FS、LVESV、LVEF、LAA及LVEDV优于MVRNP组(P<0.05);两组MS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MVRP组左室构型呈椭圆形,MVRNP组呈偏心形或圆形.结论 与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MVR术比较,保留二尖瓣后瓣瓣下结构的MVR术对于MI、DVR患者更有利于改善左室构型及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