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叶肽(Trefoilpeptides)是新发现的一族小分子蛋白,具有上皮保护和加速胃肠道粘膜愈合的作用。1 概  述三叶肽是一族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肽,以部位特异性方式在一定的上皮组织表达。1989年Thim发现它们带有三对二硫键,呈“三叶草”襻状结构图案特征,故命名为三叶肽。迄今发现哺乳动物有3种三叶肽。为了使命名标准化,目前这些三叶肽被归类为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factorfamily,TFF)肽[1]。1982年Masiakowski等当从MCF7乳腺癌细胞系寻找雌激素诱导的信使RNAs时发现PS2即T…  相似文献   

2.
人小肠三叶因子(human 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hITF)是一种分布于肠道粘膜表面的小分子量多肽,具有三叶因子蛋白家族特有的三叶结构域,主要由肠粘膜的杯状细胞分泌,但同时在一系列其他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也有表达。hITF对胃肠道粘膜具有保护和损伤后修复作用,并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本就hITF的结构、起源、表达以及对消化道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SP在胃粘膜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肽(trefoil peptides)家族是一类较新的、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因子,主要由解痉多肽(spasmolytic polypeptide,SP)、乳癌相关肽(PS2)和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组成。SP对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在于弱强受损粘膜周围完好的上皮细胞向粘膜损伤表面迁移覆盖或与粘液中的糖蛋白相互作用,加强粘液凝胶层,抵抗粘膜表层有害物质等。  相似文献   

4.
三叶肽对胃粘膜保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肽家族是一类较新的、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因子,主要由乳癌相关肽、解痉多肽和肠三叶因子组成,其特征是均由6个半胱氨酸残基借3个二硫键连接形成,呈三叶状结构。三叶肽对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在于增强受损粘膜周围完好的上皮细胞向粘膜损伤表面迁移覆盖,或与粘液中的糖蛋白相互作用,加强粘液凝胶层,抵抗粘膜表层有害物质的损伤等。三叶肽的研究可能对治疗胃十指肠溃疡与修复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三叶肽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三叶肽(trefoil peptide)有3种,即乳癌相关肽(pS2或TFF1)、解痉多肽(SP或TFF2)和肠三叶因子(ITF或TFF3)。其共同特征为均含一特殊结构-P结构域.由一段38~39个氨基酸序列通过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由3个分子内的二硫键(Cys1-Cys5,Cys2-Cys4,Cys3-Cys6)相互联接.使整个肽链扭曲、折叠形成三叶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7.
三叶肽与胃黏膜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三叶肽 (trefoilpeptides)家族是一类较新的、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因子 ,主要由乳癌相关肽 (PS2 或TFF1)、解痉多肽 (SP或TFF2 )和肠三叶因子 (ITF或TFF3 )组成 ,其特征是都由 6个半胱氨酸残基借 3个二硫键连接形成的三叶状结构。三叶肽对黏膜的保护作用 ,可能在于增强受损黏膜周围完好的上皮细胞向黏膜损伤表面迁移覆盖 ,或与黏液中的糖蛋白相互作用 ,加强黏液凝胶层 ,抵抗黏膜表层有害物质损伤等。三叶肽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黏膜保护的认识 ,促进了其对胃黏膜保护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概述1982年 ,Mas…  相似文献   

8.
三叶因子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因子不仅在维护胃肠道粘膜的完整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参与粘膜损伤后修复的关键过程。迄今为止,对于三叶因子在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后的细胞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对其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谷氨酰胺(Gln)是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氨基酸,它是快速分裂细胞如肠粘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核苷酸等的前质.生理条件下,血中Gln主要来源于骨骼肌、肺和脂肪细胞的合成,而肠道是消耗Gln的...  相似文献   

10.
三叶因子家族 (trefoilfactorfamily ,TFF)肽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 P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 ,其在哺育动物的表达具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和高度的细胞特异性。在呼吸道中主要表达于杯状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黏膜下腺体 ,以TFF3表达最为丰富 ,且其表达与气道黏蛋白相匹配。TFF家族与气道黏蛋白一起保护气道上皮、影响上皮细胞的迁移及调节气道炎症反应 ,可能在呼吸道的防御和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三叶肽家族有3个成员:pS2(TFF1)、解痉肽SP(TFF2)和小肠三叶肽ITF(TFF3)。许多研究证实三叶肽家族有利于促进黏膜损伤后的上皮再生和重建。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三叶肽可能在肿瘤生物学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有关ITF在肿瘤中的作用,迄今为止所知甚少。有研究报道ITF在结肠腺瘤、腺癌及乳腺癌中均有表达^[1]。许  相似文献   

12.
三叶因子不仅在维护胃肠道粘膜的完整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参与粘膜损伤后修复的关键过程。迄今为止,对于三叶因子在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后的细胞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其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肽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P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其在哺育动物的表达具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和高度的细胞特异性。在呼吸道中主要表达于杯状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黏膜下腺体,以TFF3表达最为丰富,且其表达与气道黏蛋白相匹配。TFF家族与气道黏蛋白一起保护气道上皮、影响上皮细胞的迁移及调节气道炎症反应,可能在呼吸道的防御和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肠黏膜修复主要通过伤缘残留上皮快速迁移来完成黏膜重建过程.三叶肽家族在维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损伤后修复方面起重要作用.迄今,三叶肽在胃肠黏膜重建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此文就胃肠黏膜重建和三叶肽在该领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利拉鲁肽是一种长效人胰升糖素样肽-1(GLP-1)的类似物,可通过提供药理学浓度的GLP-1与广泛分布于全身的GLP-1受体结合,发挥葡萄糖依赖性降糖作用、胰岛细胞功能保护作用、并具有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欲/增加饱腹感、减轻体重、保护心脏、降低血压等多种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但临床应用中发现,利拉鲁肽在良好发挥降糖减重等作用的同时,常常伴发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本文通过阐述GLP-1对胃肠道作用的可能机制、利拉鲁肽临床应用经验和有效应对方法等,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全面了解上述问题,在实践中正确使用利拉鲁肽,并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维生素C对阿司匹林所致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C对阿司匹林所致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损伤的作用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255200)张继旭尹保平韩秀兰张崇海阿司匹林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有损伤作用,在其粘膜损伤过程中常伴有白细胞浸润及氧自由基产生。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在胃肠粘膜损伤因素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furchgott及其同事首次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分泌血管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随后的研究证实EDRF就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种有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基分子.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NO在一些胃肠粘膜损伤因素致病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予了胃肠粘膜损伤的防御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癌相关肽(PS2)在水浸束缚应激(WRS)大鼠胃粘膜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应激胃粘膜损伤中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单次及单次和重复WRS制作模型,动态监测胃粘膜血流量(GMBF),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粘膜损伤程度(UI)及组织学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S。的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进一步证实pS2的表达。结果:①单次应激造成胃粘膜广泛损伤,但UI在2、4、8 h逐渐减小,至8 h降为64.9%,GMBF逐渐恢复,至8h上升为正常的89.8%,pS2。基因表达逐渐增强(0.51±0.14与0.77±0.11,P<0.01),免疫组化染色计分为0.95±0.00与1.41±0.04(P<0.001);②单次和重复应激后胃粘膜产生适应性,GMFB上升,损伤逐渐减轻,4次应激后,UI降低为单次应激的21.99%,GMBF上升为正常的94.2%,且胃腺区细胞增殖,pS2基因表达增强(0.37±0.02与0.77±0.01,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分为0.55±0.04与2.46±0.08(P<0.01)。结论:pS2可能参与胃粘膜的早期重建(上皮移行),还有可能参与胃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肠杆菌诱导的大鼠膀胱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将 45 只(170±10) g 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白藜芦醇实验组。 通过尿道向大鼠膀胱内植入导管并进行大肠杆 菌液灌注建立感染性膀胱粘膜损伤模型(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实验组按照 40 mg / kg 剂量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 镜检观察大鼠膀胱内壁病理变化。 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 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 ELISA 法检测膀胱组织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 IL-1β)、 IL-6、IL-8、IL-10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结果 白藜芦醇给药显著减少膀胱黏膜中炎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大鼠膀胱组织中 MDA、NO 含量,提高了 SOD、GSH -Px、CAT 活性;明显降低 IL -1β、IL-8、TNF-α,提高 IL-6、IL-10 含量;显著减少 TGF-β1 的蛋白表达。 结论 白藜 芦醇通过抗氧化、抗炎和降低纤维化作用改善大肠杆菌诱导的大鼠膀胱粘膜损伤,避免对膀胱组织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