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概述 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2.
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是近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3种思想文化.三教中的道教是中国古代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郭力恒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3):190-191
从《黄帝内经》理论中传统中医养生的视角,阐述了夏季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特点。对于夏季养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①《素问&;#183;调经论》以阴阳平和、充盛形体、三部九候之脉一致为健康的表现。其养生原则包括3个:从欲快志、恬淡虚无、四气调神。②夏季养生包括调摄精神情志,“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起居宜忌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不露宿,坐不当风”;饮食宜忌宜清淡,慎肥甘生冷。③指导防病对慢性阳虚类疾患,采取冬病夏养的调治。要注意全面客观看待“养阳”,顺从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又不可因“春夏养阳”,就不加辨证,凡春夏用药,一概辛热回阳,否则就是防其过盛,而忽其不及。另外注意结合岭南特点使用芳香化浊、利湿避秽,临床用药注意通阳化湿。  相似文献   

4.
桑进  刘雷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0):917-918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它总结了当时我国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吸收了多学科知识的成就,内容涉及哲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历法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渗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本文仅就其基本观点、医学心理学思想,以及对养生学等方面的贡献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免疫力降低,出现身倦乏力,易感冒,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由于亚健康的症状不典型,或表现错综复杂,一般没有病理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该现象还没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往往只简单地认为与工作疲劳有关,很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传统中医养生的视角,阐述了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对全民健身的指导作用。指出全民健身应本着促进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思想,以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体系,使之大规模、持续地发展下去,促进民族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阐述中医养生哲学是食疗养生的理论基础,探讨中医养生哲学指导下的食疗原则、传统中医食疗养生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海燕 《全科护理》2015,(10):956-957
阐述中医养生哲学是食疗养生的理论基础,探讨中医养生哲学指导下的食疗原则、传统中医食疗养生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老年是生命过程中日趋衰退的阶段,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高,社会老龄化比例上升,而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多,老年性痴呆的起病一般均在50岁以后,它起初发展缓慢,以全脑性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智力的明显衰退、记忆力障碍,神经反应迟钝,定向、判断、思维等认识能力的逐步丧失,并伴有情感、人格缺陷,幻  相似文献   

10.
从《黄帝内经》理论中传统中医养生的视角,阐述了夏季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特点。对于夏季养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①《素问·调经论》以阴阳平和、充盛形体、三部九候之脉一致为健康的表现。其养生原则包括3个:从欲快志、恬淡虚无、四气调神。②夏季养生包括调摄精神情志,“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起居宜忌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不露宿,坐不当风”;饮食宜忌宜清淡,慎肥甘生冷。③指导防病对慢性阳虚类疾患,采取冬病夏养的调治。要注意全面客观看待“养阳”,顺从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又不可因“春夏养阳”,就不加辨证,凡春夏用药,一概辛热回阳,否则就是防其过盛,而忽其不及。另外注意结合岭南特点使用芳香化浊、利湿避秽,临床用药注意通阳化湿。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顺势思维是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中医思维方式之一。顺势,即遵循自然变化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中医顺势思维广泛用于中医临床诊疗和养生保健,成为中医治疗疾病和养生防病的常用思维方法之一[1]。老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法自然,顺应环境的自然,顺应人体的自然[2];天人合一也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的生长与自然规律一致,由此而衍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重大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医学的萌芽时期,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景象,当时的儒  相似文献   

13.
姚海跃  熊航 《大医生》2023,(10):86-89
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中医健康养生文化也比以往更受关注。作为中医临床医护人员,如何将中医健康养生发挥更大价值,并通过长期临床诊疗发现大众养生存在的误区或者方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错误;作为临床医护人员,思考如何将中医医护更好地融入传统养生,尤其是某些中医护理操作或手段如何融入,值得不断探索创新。只有将中医医护与健康养生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并补充,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人民保驾护航,真正达到科学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也是作为中医人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为我国中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中医养生认知,并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为社区开展和完善中医养生卫生服务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艳  黄卫东 《护理研究》2011,25(22):1975-1976
描述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中医养生认知,并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为社区开展和完善中医养生卫生服务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瑞云  李红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108-1110
糖尿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中医养生,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应用调摄情志、顺时摄养、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劳逸适度、勤于锻炼、针灸施治等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养生调摄,可协助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当人类社会进入以高科技、信息化、回归自然、崇尚生命为特征的21世纪的时候,当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当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时候,我国也正在成为迅速老龄化的国家,并随之面临人口从增长型为主转为以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药学经历数千年而不衰,其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浩翰的文献和精妙的制剂,充分显示出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中医药学以其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而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未病先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始之初,受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影响,形成了因循天道的顺势思维方式。顺者,顺应,有趁、乘之意;势者,形势,趋势也。顺势,顺应事物自然而然之势,遵循规律,加以正确引导推动,从而促进事物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中医学的顺势思维对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长沙市养老机构体系群居老年人对中医养生认知与抑郁两者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区省级养老机构、市级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共6所,调查老年人共387名,采用国内外应用成熟的老年抑郁量表(MNA)、自制的中医养生素养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387名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抑郁总分为(9.04±5.52)分;其中正常占66.9%,轻度抑郁占22.5%,中重度占10.6%;中医养生知识得分为(28.73±7.84)分,中医养生信念得分为(22.15±4.32 )分,中医养生保健行为得分为(20.42±7.81)分,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与中医养生认知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长沙市公私立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状况不容乐观,发生率较高(33.1%),机构老年人中医养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提高机构老年人的中医养生认知水平对改善减轻老年人抑郁发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