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因子受体及其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受体是多样化蛋白质家族中的成员,在众多的因子中识别的同源配体并启动一系列的细胞信号而呈现多样化的细胞功能。虽然细胞因子受体仅被其特异的细胞因子所激活,鉴于细胞因子受体由二个或多个亚单位组成,各受体亚单位与其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反应又并非绝对专一,因而出现一些交叉反应。由于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是一个级联反应过程,受体是否依正常途径活化对其特异的器官、组织乃至整个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12例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和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患者入选。用生物素标记从两组患者血清中提取的总蛋白,然后与预先点有40个主要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特异抗体的抗体芯片膜反应,目标蛋白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链霉生物素抗体结合并曝光显示反应信号,最后用激光扫描仪将其转化为图像文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组血清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促炎因子、抗炎因子、趋化因子、某些细胞因子受体等的表达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抗炎因子白介素(IL)-2、-4、-13、-15表达明显下降。结论严重脓毒症病程中存在炎症反应过度、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3.
背景 CD4+细胞亚群中的Th1和Th2细胞在不同种类细胞因子的分泌,血液单位和输血后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已有较多了解。去除白细胞理论上具有清除炎症介质的潜在好处。为了检测这种假设,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嵌入式滤器,通过减少最终淋巴细胞绝对数来评价其作用。方法 我们研究了45单位通过嵌入式滤器去除白细胞的压积红细胞,31个单位的红细胞使  相似文献   

4.
正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新型细胞因子,人IL-21基因定位于4q26-q27(ID:59067),包含5个外显子,是由133个氨基酸组的多肽类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由活化的CD4+T(主要是Th2)细胞、NK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分泌。IL-21与IL-2,IL-4,IL-7,IL-9,和IL-15等具有高度同源性,同属于I型细胞因子超家族[1]。这些细胞因子各自具有相应特异的受体,IL-21受体(Interleukin 21 receptor,IL-21R)是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危重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应激状态时.内分泌和代谢发生紊乱,其临床特征为高分解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应激性高血糖,后者是危重病人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危重病人的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胰岛素可能通过受体媒介激活PI-3K而刺激内皮细胞产生eNOS和释放NO,增加单核细胞内NF—κB抑制物(IκB).降低细胞核内NF—kB的结合活性,及p47phox(NADPH氧化酶亚单位)表达、抑制促炎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5(STAT-3/5)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mRNA表达,增强抗炎信号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抑制物一3(SOCS一3)mRNA表达和RANES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抗炎细胞因子表达,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下调PMNs膜上粘附分子受体的密度,调节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善白细胞功能及危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3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现华  林凤茹  姚尔固 《临床荟萃》2006,21(19):1443-1444,F0003
白细胞介素3受体(IL-3R)是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蛋白CD123是未分化白血病干细胞的特异标志。它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及血液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以CD123为靶点,它有可能成为选择性清除白血病细胞的有前途的新靶点。现就造血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中的白介素3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雄激素是一类含有19个碳原子的甾体激素,能促进雄性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反转录调节蛋白,主要位于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胞核内。雄激素通过与特异的AR结合发挥生理学作用。近年来,痛风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95%的痛风患者为男性,提示雄激素在痛风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雄激素及其受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遗传性疾病等领域,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痛风的发病和发展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近年来从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细胞因子、细胞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来对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痛风的关系进行综述,希望对以后痛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是蛋白C的特异性受体,其基因定位于第20号染色体长臂(20q~(11.2)),基因组全长约6kb,编码一个238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它不仅可与蛋白C和APC特异结合,调节蛋白C系统活性;还参与抵御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因此EPCR是一个多功能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9.
毒鼠强对小鼠脑组织GABAA受体γ2亚单位mR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毒鼠强(TET)染毒前后及药物治疗前后小鼠脑组织GABA_A受体γ_2亚单位mRNA水平的改变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低剂量TET组、高剂量TET组、安定干预组、维生素B_6干预组,用药后记录小鼠首次惊厥发生时间、死亡时间及120 min内死亡数。分离大脑、小脑、脑干、海马,行RT-PCR检测GABA_A受体γ_2亚单位。结果①单用大剂量安定可延迟TET中毒小鼠惊厥潜伏期、死亡时间;单用大剂量维生素B_6则不能延迟。②TET导致GABA_A受体γ_2亚单位mRNA上调,且用量与该受体数目呈线性正相关。结论TET是通过拮抗GABA_A受体而发挥毒效应的。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基础与临床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以多聚酶复合体“遗失亚单位”形式在生物学效应方面发挥着辅助调节作用。认识其分类及其功能,对了解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是十分有意的。  相似文献   

11.
维甲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代谢受维甲类结合蛋白的调节。维甲类受体包括维甲酸受体和维甲酸X受体两大类,每一类又包括α、β、γ三个亚类和许多同分异构体。这两类受体都由一个DNA结合区和一个配体结合区构成。维甲酸受体以二聚体形式与靶基因上的顺式反应元件结合,调节基因的转录。维甲酸受体的异常或传导途径的改变会引起许多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12.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是蛋白C的特异性受体,其基因定位于第20号染色体长臂(20q^11.2),基因组全长约6kb,编码一个238个氨酸酸的跨膜糖蛋白,它不仅可与蛋白C和APC特异结合,调节蛋白C系统活性;还参与抵御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因此EPCR是一个多功能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多态性情况。方法:选择2001-01-01/2002-12-03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贵州籍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例。年龄62~81岁,平均(70.0±21.9)岁,其中男9例,女3例,病程均超过1年。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及其两侧的部分内含子DNA片段,电泳条带异常者进行DNA序列分析,借以了解贵州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多态性情况。结果:1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含外显子7和部分内含子7序列的DNA片段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结果均出现两条带,在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上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即在外显子7附近的内含子7上的117643+GTG三碱基插入突变。结论:在贵州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上发现一个新的多态性位点,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是否有关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新近提出的新的神经一内分泌抗炎途径。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受体α7亚单位(alpha7 nAChR),可抑制全身致炎因子产生,预防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休克。最近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利用一种新的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产生,提高致死性脓毒症动物的存活率。实验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经皮迷走神经电刺激组,用内毒素刺激或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小鼠脓毒症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多巴胺受体功能与癫痫的相关研究前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之一,参与多种神经活动的调节。在过去30年中,多巴胺系统一直是许多研究的焦点,它参与了癫痫活动的调节。多巴胺的不同作用是由特异的受体来介导,多巴胺受体分为D1与D2两个亚群。D1亚群包括D1和D5,D2亚群包括D2,D3和D4。D1类受体的存在使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的神经毒性加强,使γ-氨基丁酸(GABA)浓度降低,同时,可能通过钙离子的内流增加,使动作电位后出现持续性去极化状态,从而使癫痫活动得以加强。D2类受体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及毒蕈碱所致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从而降低癫痫的发生。D1与D2类受体参与癫痫的调控都与多巴胺在颅内的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瑞  李孟秦  蒋智  曹小平 《华西医学》2021,36(11):1591-1597
脓毒症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虽然经历许多相关研究及动物实验,其致死率仍旧居高不下.在脓毒症早期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促使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其中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促炎细胞因子,也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抗炎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错综复杂的细胞网格中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共同抵御和消灭入侵者后恢复机体稳态.抗炎细胞因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于特定的免疫细胞或免疫调节受体,在消除入侵者后及时限制持续或过度的炎症反应,降低甚至阻断促炎细胞因子活性,促进愈合,以恢复机体正常的免疫生理水平.该文对抗炎细胞因子在脓毒症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主要由RNA及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互补的模板区序列,能特异识别端粒引物位点及复制端粒序列,它的蛋白质成分由其亚单位构成,能与端粒引物及端粒酶RNA特异交联或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 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是一种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通过不同的亚单位组成,与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NMDA受体主要集中在突触后膜,在神经传递中发挥以下几种作用:(1)NMDA受体的活化与突触长度的长效性变化有关;(2)传入神经纤维的组成与靶向神经元的发生发展有关;(3)参与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NMDA受体已知的亚单位有7种:NR1,NR2A~D,NR3A~B.亚单位NR1(NMDA receptor subunit 1)在所有功能性NMDA受体通道中普遍存在,是NMDA受体发挥功能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多态性情况。方法:选择2001—01—01/2002—12—03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贵州籍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例。年龄62~81岁,平均(70.0&;#177;21.9)岁,其中男9例,女3例,病程均超过1年。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及其两侧的部分内含子DNA片段,电泳条带异常者进行DNA序列分析,借以了解贵州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多态性情况。结果:1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含外显子7和部分内含子7序列的DNA片段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结果均出现两条带,在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上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即在外显子7附近的内含子7上的117643+GTG三碱基插入突变。结论:在贵州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上发现一个新的多态性位点,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是否有关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人GM—CSF受体((3M—CSFR)β亚单位胞质城对配体诱导的内在化的影响,通过PCR扩增技术,构建了β亚单位胞质域缺失突变子1441,1582,1726,2354和Sma,然后将野生型或突变型β亚单位和GM—CSFRα亚单位cDNA共转染入COS-7细胞,并对转染细胞的配体结合与受体内在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达GM—CSFRα的COS细胞仅能以低亲和力方式与配体结合,其内在化水平仅为结合配体的7%,而GM—CSFRα/β共表达的COS细胞则能以高亲和力方式与配体结合,内在化水平迭37%,为前者的5倍,提示离水平的内在化需要高亲和结合力的功能受体存在;β亚单位胞质城对内在化有正或负调节作用,缺失β亚单位C末端122个氨基酸可使内在化受抑,而缺失该122个氨基酸上游的300个氨基酸区城,则可使内在化水平显著提高,提示这些区域含有调节内在化过程的序列。有效的配体内在化可被丝氨酸/苏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H-7和星形孢菌素抑制,但不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木黄酮和制表菌素所抑制,提示酪氨激本科磷酸化并不涉及GM-CSF受体诱导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