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已知,HBV被分为A~H 8种基因型,由于在同一基因型病毒株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依据全基因序列异质性>4%且<8%的原则,进一步将基因型分为不同亚型,如B型分为B1(Bj)、B2(Ba)、B3(Ba)、B4(Ba)等亚型,C型分为C1(Cs)、C2(Ce)、C3、C4、C5等亚型,在基因型亚型之间也存在着地域分布及临床差异[1-3].泉州地区HBV感染引起慢性重型肝炎的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亦存在一定比例的B/C基因型混合感染[4].为进一步明确泉州地区重型肝炎HBV基因型、基因亚型的分布特点,我们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S基因测序,通过HBV S基因进化树图验证了HBV基因型、区分HBV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是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以及序列测定法,对广东地区417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进行研究.结果广东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B型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的存在.C亚型有C1和C2两个亚型,其中C1占63%,C2占37%.结论广东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以Ba和C1亚型为主,C2亚型较少,Bj亚型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王杰  李杰  庄辉 《肝脏》2007,12(6):498-500
1988年Okamoto等[1]通过对18株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全序列分析,将HBV分为A、B、C、D四种基因型。目前,根据HB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将HBV分为8个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H。每种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如A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A1(Aa)、A2(Ae)、A3(Ac)亚型;B基因型分为B1(Bj)、B2(Ba)、B3、B4和B5亚型;C基因型分为C1(Cs)、C2(Ce)、C3、C4和C5亚型;D基因型分为D1、D2、D3和D4亚型;F基因型分为F1和F2亚型等[2-6]。一、HBV基因型的地域和种族分布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种族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泉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基因亚型及血清型的分布。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对48例样本S基因扩增后进行测序,应用Neighbor Joining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应用Magnius和Norder法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35例(68.8%),C型13例(31.2%);B基因型中Ba亚型占97.0%,adw2血清型占93.9%;C基因型中C2亚型占93.3%,adrq+血清型占80.0%。结论泉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其次是C基因型;B基因型样本中,以Ba亚型和adw2血清型为主,C基因型样本中,以C2亚型和adrq+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析109例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多标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结果 109例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7例,肝癌4例.13基因型HBV感染者9例,占8.3%,C基因型感染者50例,占45.9%,C/D基因型重组体32例,占29.4%,D基因型感染者18例,占16.5%,C基因型、C/D基因型重组体为主要基因型.经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测序检测,鉴定9份B基因型HBV,均为Ba亚型.50例C基因型HBV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分布情况:Cl亚型27例,占54%,C2亚型23例,Cl亚型比C2亚型感染者多.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HBV Ba基因亚型感染者分别为8例(9.1%)、1例(5.8%)和0例;C2基因亚型感染者分别为17例(19.3%)、8例(47.5%)和2例(50%);C/D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9例(33.0%)、2例(11.9%)和1例(25%),随着病情加重,Ba基因亚型和C/D基因型感染者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C2基因亚型感染者所占比例增加.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以Cl基因亚型为主,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存在C/D基因型重组体.C2基因亚型HBV感染预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高度的基因异质性,根据毒株全基因序列的异质性≥8%可分为A~H 8个基因型[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BV基因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A型主要分布于欧洲及美国;B、C型主要分布于亚洲;D型是分布最广泛的基因型,是地中海地区和中东的优势基因型;E型主要分布于非洲;F型主要分布于南美及中美洲[1-2]。除了上述主要的HBV基因型外,尚有一些基因亚型被鉴定。在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以B、C为主(分别为39.3%及50.2%)[3]。此外,一些研究发现,HBV基因型之间存在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结局以及对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方面的差异[1]。在丙型肝炎的研究中,病毒基因型已显示出与临床疗效的高度相关性,基因型分析也已用于指导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基因型分析是否将对乙型肝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以下结合我们在HBV基因型研究方面的工作,介绍有关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一、HBV基因型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疗效有关HBV基因型与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治疗应答的关系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一些小范围的研究认为: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亚型流行情况。方法应用HBV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对北京、长春、大连、西安、石家庄、郑州和合肥7个城市660份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和亚型分析。结果在660份HBV DNA阳性血清中,B基因型、C基因型和B/C混合感染分别为16.67%(110/660)、74.54%(492/660)和8.79%(58/660);在C基因型中,C1亚型6例(1.22%)、C2亚型473例(96.14%)、C1/C2混合基因亚型13例(2.64%);B基因型均为Ba亚型,B基因型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者均为Ba与C2亚型混合感染,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不同基因型感染患者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1.62lg copies/ml对6.29±1.76lg copies/ml),但均高于B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患者(5.25±1.65lg copies/ml)。结论这7个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为主,有部分B/C基因型混合感染。HBV亚型以Ba和C2亚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亚型流行情况。方法应用HBV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对北京、长春、大连、西安、石家庄、郑州和合肥7个城市660份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和亚型分析。结果在660份HBVDNA阳性血清中,B基因型、C基因型和B/C混合感染分别为16.67%(110/660)、74.54%(492/660)和8.79%(58/660);在C基因型中,C1亚型6例(1.22%)、C2亚型473例(96.14%)、C1/C2混合基因亚型13例(2.64%);B基因型均为Ba亚型,B基因型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者均为Ba与C2亚型混合感染,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不同基因型感染患者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之间血清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1.62lgcopies/ml对6.29±1.76lgcopies/ml),但均高于B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患者(5.25±1.65lgcopies/ml)。结论这7个城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为主,有部分B/C基因型混合感染。HBV亚型以Ba和C2亚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2006年1月至4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集的108份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占93.5%,B基因型占6.5%;B基因型中均为Ba型,C基因型中C2亚型为主,占C基因型的88.1%。不同性别感染基因型和C1、C2亚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较B基因型患者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基因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患者。C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略高于B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1、C2亚型间在肝功能、HBeAg阳性率和血清HBV-DNA载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C2亚型)为主。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与B基因型相比肝脏炎症程度、HBV-DNA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1和C2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以及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T1762/A1764变异在Ba、C1和C2三种基因亚型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211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A1896及T1762/A1764变异检测.结果 211份标本中B基因型占50.7%(1071211),C基因型占49.3%(104/211),与广东地区对照人群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508,P=0.476).进一步亚型分析发现,107份B基因型全部为Ba亚型;C基因型有C1和C2两种亚型,其中C1亚型占64.4%(67/104),C2亚型占35.6%(37/104),与广东地区对照人群C基因亚型分布情况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χ2=0.043,P=0.836).A1896变异在Ba亚型中的分布最高(41/107,38.3%),C2亚型次之(13/39,33.3%),C1亚型最低(9/65,13.8%),变异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1.839,P=0.03).T1762/A1764变异在C1亚型中的分布最高(34/65,52.3%),C2亚型次之(17/39,43.6%),Ba亚型最低(23/107,21.5%),T1762/A1764变异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8.384,P<0.001).结论 HBV基因型及亚型并不影响YMDD变异的发生,但3种基因亚型发生A1896及T1762/A1764变异的模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分型及其临床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鲁西地区135例HBV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型及亚型分型。结果未分型11例,已分型124例。其中C型111例(C2基因亚型87例、非C1/C2亚型24例);B型11例,其中Ba型8例、Bj型3例;B/C混合型2例均为BaC2亚型混和感染。在肝硬化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C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00%、88%;无症状携带者中B型所占比例较高为8.51%;HBV基因型分型与性别无关。结论鲁西地区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其中C2亚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亚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B基因型亚型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根据GenBank中20株Ba亚型,10株Bi亚型以及25株C型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Ba、Bj亚型特异探针以及巢式PCR引物.采用反向杂交技术将B亚型特异探针固定在芯片上,通过与地高辛标记的扩增产物杂交检测B型HBV亚型.对镇江地区200例B基因型HBV血清样本进行亚型分析并对患者HBVDNA YMDD变异进行检测.通过对部分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序列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200例B基因型HBV患者中,Ba亚型184例(92%),Bj亚型16例(8%).在持续使用拉米呋啶的80例患者中,Bj亚型6(0%)例,均无YMDD变异,Ba亚型74例,YMDD变异21(28.4%)例.结论:镇江地区B基因型HBV以Ba亚型为主.Ba、Bj亚型在服用拉米呋啶1年后发生YMDD变异的几率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贵州省B、C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亚型。方法PCR扩增HBV P区长309 bp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NciⅠ、VspⅠ、BstEⅡ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图谱多态性,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HBV C基因亚型。直接测序确定B基因亚型、对178例用S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为B、C基因型的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亚型分析。结果84例C基因型HBV感染者中,27例(32.14%)为C1亚型、56例(66.67%)为C2亚型,1例为C1、C2亚型混合感染。94例B基因型HBV感染者中,93例(98.94%)为Ba、1例为Bj亚型感染。从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CHB到肝硬化/肝癌,C1亚型在各组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分别为60.00%、30.65%和16.67%;而C2亚型在各对应组中的分布逐渐增高,分别为40.00%、67.74%和83.33%。结论贵州地区B、C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中,以Ba、C2亚型为主。C1、C2亚型在疾病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异。PCR-RFLP分析HBV C1、C2亚型,方法简便、特异性强,适合较大样本分析,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自1988年Okamoto发现HBV可分为不同基因型后,有许多学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2003年日本学Sugauchi发现B基因型和C基因型之间还可能发生重组,依是否与C基因型重组分为HBVB基因型j亚型(HBV/Bj)和HBVB基因型a亚型(HBV/Ba);2004年Sugauchi又对HBVA基因型(HBV/A)进行分析,发现HBV/A可分为e亚型(HBV/Ae)和a亚型(HBv/Aa)。现就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特征及与临床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序贯治疗及单独予拉米夫定、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来自北京等四城市.分别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48周、拉米夫定48周或干扰素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评价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PCR-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基因亚型.结果 225例患者中C基因型184例,其中C2亚型165例;B基因型41例,均为Ba亚型.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完全应答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该四城市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亚型以Ba和C2亚型为主.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各治疗组B型与C型间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福州市乙肝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其与T1762/A1764、A1896变异的关系,为完善预防、诊断、治疗病毒感染的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sAg阳性血清的基因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亚型、T1762/A1764变异和A1896变异. 结果 282份HBsAg阳性血清样品中103份未能成功分型,其余179份样品中B基因型122份(68.2%),C基因型54份(30.2%),B C型3份(1.7%),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随机选取的100份B基因型样品中,Ba亚型71份(71.0%),Bj亚型8份(8.0%),未能分亚型者21份(21.0%).54份C基因型样品中Ce亚型 31份(57.4%),Cs亚型 14份(25.9%),Ce Cs 1份(1.9%),未能分亚型者8份(14.8%).T1762/A1764变异标本9份(8.7%),Ce亚型变异率最高(29.2%),Ba亚型次之(3.3%),Cs和Bj亚型未检测到变异株,T1762/A1764变异在不同基因型和亚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896变异标本10份(10.0%),Ba亚型变异率最高(14.0%),Cs亚型次之(10.0%),Ce亚型最低(4.0%),不同基因型和亚型中的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样品中的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福州市乙肝病毒以B、C基因型为主,Ba、Ce亚型占优势,HBV各基因型和亚型发生T1762/A1764、A1896变异的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13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采用PCR-PFLP结合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HBV基因型及亚型检测。结果 136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经PCR-PFLP分析,B基因型18例,均为Ba亚型,占13.2%;C基因型113例,占83.1%,除4例未分型外均为Ce亚型;D基因型5例,占3.7%。经型特异性引物-PCR分析,18例HBV B基因型中有4例为B/C基因型混合感染;5例经PCR-PFLP确定的D基因型病毒经型特异性引物法分析有2例扩增出E基因型条带。C、B基因型病毒感染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5±13.1)岁和(30.5±14.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病毒感染者的HBeAg阴转率减慢。结论山西省HBV基因型主要为C(Ce),有少量的B(Ba)和D基因型,且存在B/C混合基因型,且可能存在D和E基因型病毒的重组体;与B基因型比较,感染C基因型病毒更难被机体清除,疾病更易慢性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已经定义了8种HBV基因型和多种亚型,并且显示出它们有特征性的地理分布。基因型A已经被分为Aa/A1(亚洲/非洲型),基因型B分为Bj/B1(日本型)和Ba/B2(亚洲型)。累积的证据证明HBV基因型由于影响病毒复制率和前C区突变频率从而影响HBeAg表达方面具有临床的相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北京、长春、汉川,深圳,清远和南京等6个城市445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及亚型分型,其中急性肝炎7例,无症状携带者36例,慢性乙型肝炎352例,肝硬化28例,肝细胞癌22例。通过对PCR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以验证该法的准确性。结果445份血清中,239例(53.7%)为C型,其中13例(5.4%)为C1亚型,135例(56.5%)为C2亚型,91例(38.1%)为非C1/C2亚型;145例(32.6%)B型,其中100例(69.0%)为Ba亚型,25例(17.2%)为Bj亚型,20例(13.8%)为非Ba/Bj亚型;61例(13.7%)为B型与C型混合感染,其中6例(9.8%)为Ba与C1亚型混合感染,3例(4.9%)为Bj与C1亚型混合感染,15例(24.6%)为Ba与C2亚型混合感染,8例(13.1%)为Bj与C2型混合感染,11例(18.0%)为Ba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7例(11.5%)为Bj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2例(3.3%)为非Ba/Bj亚型与C1亚型混合感染,3例(4.9%)为非Ba/Bj亚型与C2亚型混合感染,6例(9.8%)为非Ba/BJ亚型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及亚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B型,C型、B与C型混合感染及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8.6%和86.4%),无症状携带者中B型所占比例较高(72.2%)。但不同性别患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无差异。在HBeAg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6个城市HBV感染者中,以B2和C2亚型占优势,C基因型可能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大理白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云南大理地区白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在大理地区选择100例白族慢性HBV感染者,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HBV感染者血清HBV基因型和亚型,并用ELISA法测定HBV血清标志物。结果100例HBV感染者中,B型41例(41%),全部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C型25例(25%),其中Cs亚型21例(84%),Ce亚型3例(12%),未分型1例(4%);B+C混合型34例(34%)。B型感染者与C型感染者比较血清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云南大理白族人群HBV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为B型、B+C混合型和c型,以Ba和cs亚型为主要流行株,B+C混合型感染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