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玲  杜德才  沈爱宗  付泽和  陈礼明 《中国药房》2008,19(14):1095-1098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新的(包括新的一般的和新的严重的)和严重的ADR(不包括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5a共收到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586份,占报告总数的33.56%,其中新的ADR报告为349份,严重的ADR报告为237份。5a间两类报告数均呈上升趋势。引发新的或严重的ADR多为1种可疑药品;可疑药品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抗肿瘤药。新的和严重的ADR涉及最多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次之为循环系统。可疑药品引发新的ADR部分临床表现外源数据库已有报道,同质文献比>0,但大多数临床表现为首次报道,同质文献比为0。严重ADR主要导致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次之为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结论:临床应密切关注新的ADR,重视严重的ADR,以避免严重的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2~2005年9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9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总数及各类报告数均逐年增加,新的一般的ADR占9.4%,新的严重的ADR占0.8%,严重的ADR占16.3%;ADR涉及最多为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可疑药品中抗感染药占总频次的45.9%,其次为抗肿瘤药;引起ADR的可疑药品以注射剂、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除2例死亡外,其余ADR呈报时滞均未超过规定时限。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院60份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1月~2010年1月新的、严重的ADR报告。结果: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60份;其中新的的ADR报告54份,严重的ADR报告6份。怀疑药品中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静脉滴注引起的新的、严重的ADR构成比为73.33%;涉及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其次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及皮肤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密切关注新的、严重的ADR。  相似文献   

4.
马书田 《中国药房》2012,(30):2861-286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上报的125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有106例(占84.80%);上报ADR报告的科室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报告最多的是大内科系统,其次是儿科门诊;大部分ADR报告是由药师督报和完善的。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73例(占58.40%),其次为中药制剂、消化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等。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数量最多的一类,喹诺酮类次之,左氧氟沙星是引发ADR数量最多的单一品种(21例,占28.7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84例(占67.20%)。新的和严重的ADR不多,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ADR报告总数偏少,原始报告质量较差,可能有部分ADR病例漏报。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提高原始报告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漏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4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11大类84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其次是抗肿瘤药物;严重及新的ADR分别是35例、1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重视新的及严重的ADR监测,充分发挥护士在ADR报告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23):3231-3235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提高中成药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市2012-2013年16个区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个人向国家ADR监测中心自愿上报的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12-2013年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有245例,占中成药致ADR报告总数的13.61%;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55.51%;42.04%的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可疑药品中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的主要途径(50.39%);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的药物以理血剂为主(40.80%);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25.97%),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1%)。结论:临床应重点观察中老年人群的ADR,加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管,重点监测中成药用药过程前30 min,加强对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的监管与完善,中药师应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3例ADR报告,对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和ADR分级统计及分析.结果 上报的药物构成比中,抗感染药物占比最高,ADR涉及最多的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一般ADR为229例,严重ADR为2例,新的、一般的ADR为2例.结论 我院ADR报告大部分为已知的ADR,其中真正具有警戒意义的新的、严重的病例报告较少.  相似文献   

8.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0月上报的236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用药途径、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36例报告涉及药品15类103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80例,占33.9%),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例数最多(67例,占28.4%);其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2例,占40.0%),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47例,占19.9%)、消化系统损害(33例,占14.0%)。静脉滴注引发137例(占58.1%),中药注射剂引发26例(占11.0%);严重ADR有5例,占2.1%。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和做好ADR相关知识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8,(8):1392-1395
目的:分析医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推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120例上报的ADR病例报告,分析其发生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120例中涉及ADR药品31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静脉用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5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中枢及全身等症状,重度和新的ADR 18例占15.00%。结论:应加强对难于观察及慢性ADR病例的监测,增强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本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上报的ADR病例报告共861份,其中严重ADR报告116份(占13.47%),而新的严重ADR报告27份(占3.14%);男性(61例)略多于女性(54例);40岁以上人群居多(占78.45%);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占81.03%);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引发严重ADR居多;严重ADR主要造成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骨髓抑制、发热、肝肾功能损伤等。结论 建议加强ADR及严重ADR的监测,尤其是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预防和减少严重ADR对患者的严重伤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时间,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收集到的新的、严重的ADR发生时间、上报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当天的占60.03%;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时间符合规定的仅占26.09%;死亡病例上报时间符合规定的比例仅占21.9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报告意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2.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18年我院监测与上报的ADR报告221例,对ADR类型、患者性别及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ADR的关联性分析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我院上报的ADR病例数逐年增长。221例ADR中,一般的ADR居多,共137例(占61.99%);男性患者(127例,占57.47%)多于女性患者(94例,占42.53%);>60~70岁年龄段发生ADR的患者居多;ADR涉及14类药物、76个品种;引发ADR病例数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其次为诊断用药(造影剂);静脉给药是发生ADR最主要的途径,其次为口服给药;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严重的ADR有29例,其中11例(占37.93%)由抗感染药引起;67例新的ADR中,24例由抗感染药导致;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的ADR好转。结论:ADR的发生与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荣  马立如  任小贺 《中国药房》2009,(26):2065-206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52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发生率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10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6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1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7.67%);严重ADR20例(占7.94%);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2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86份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86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为50例,占12.95%。引起ADR前15位药物中,抗菌药物12种,占80.00%。药品剂型中注射剂(445种,占84.12%);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1例,占57.25%。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韩波 《中国药房》2011,(30):2859-28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20日通过网络系统向广东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83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上报的科室、ADR的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9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37例(占48.4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2例(占96.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35例(占47.70%);严重的ADR2例(占0.71%);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噻肟钠,有22例;引发新的ADR最多的药物是参麦注射液,有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4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2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药品共18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共211例,占44.7%,其次是抗肿瘤及辅助药物93例,占19.7%。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36.0%和11.2%;新的ADR 103例,严重的ADR 81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1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12月10日15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ADR中,以儿童和中老年人群占比例较大。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ADR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中药。6例严重的不良反应中,有4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侯荣华 《中国药房》2014,(26):2460-2462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更好地避免ADR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上报的187例新的一般的、新的严重的和严重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ADR涉及的药品共210种(含联合用药),以抗菌药物(41.43%)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抗肿瘤药(19.05%)和中成药(17.62%)等;以静脉给药途径为主(83.42%),其次为口服(12.83%);严重的ADR为过敏性休克、骨髓抑制和过敏样反应等;累及最多的器官或系统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ADR大多发生在用药后2 h内(72.73%)。结论:新的/严重的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提倡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医务人员应增强防治ADR意识,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