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从2006年实施电子病例管理后,医嘱处理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口服药临时医嘱处理流程是护士将医嘱处理后再转抄到"口服药转抄本",最后核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临时医嘱的配送速率,促进患者及时、合理用药。方法将精益管理的理论应用于临时医嘱配送的各环节,找出影响临时医嘱配送速率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及持续改进,通过5S管理法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信息系统,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精益排班和优化配送模式。实施精益管理前后,对临时医嘱调配及配送耗时相关指标、临床护士对临时医嘱配送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精益管理后,临时医嘱调配各环节耗时及总耗时,临时医嘱从提交至配送至科室各阶段耗时及总耗时显著缩短(P<0.05,P<0.01);临床护士对临时医嘱配送总体满意度评分由(4.09±0.61)分提升为(4.66±0.54)分,实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管理提高了临时医嘱的调配和配送速率,提高了临床护士对临时医嘱配送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临时医嘱单存在的法律隐患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临时医嘱单的记录方法、执行流程,让医嘱单更具法律效应.方法将原医嘱单进行改进,在临时医嘱单内医生签名后增加1项抄医嘱护士签名,采用治疗少时随时记,治疗多时集中执行、集中补记,急诊抢救时及时补记的灵活操作流程.结果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理顺了各班职责,增强了责任感,使其能作为更有效的法律证明材料,可显著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在执行流程、记录方法等方面更加合理,可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置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临时医嘱单的记录方法、执行流程,让医嘱单更具法律效应.方法将原医嘱单进行改进,在临时医嘱单内医生签名后增加1项抄医嘱护士签名,采用治疗少时随时记,治疗多时集中执行、集中补记,急诊抢救时及时补记的灵活操作流程.结果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理顺了各班职责,增强了责任感,使其能作为更有效的法律证明材料,可显著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在执行流程、记录方法等方面更加合理,可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  相似文献   

5.
袁芳  陈丽  张桂芬 《护理学杂志》2012,27(15):58-59
目的探讨物流传输系统及药袋标签的应用优化口服药发放流程的效果。方法将传统的药物发放流程,即采用一次性透明敞开的塑料杯摆药、临时口服药由支助员传送至病区进行优化,优化后采用一次性有密封口的透明塑料药袋摆药,并在药袋上粘贴标签;临时口服药采用物流传输系统传送至病区。结果优化后口服药的平均传送时间显著缩短,发药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物流传输系统及药袋标签的应用优化了口服药的发放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护士核对的制度。结果实行白班集体核对医嘱10个月,无医嘱执行错误,其中发生3起临时医嘱漏处理,11起计算机录入错误,均及时发现并纠正。结论白班集体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患者住院期间,口服药由发药护士负责按医嘱发送给患者,由于患者外出检查或到相关科室治疗,发药护士很难准时将口服药发给患者,再加上多数患者不能正确认识口服药的重要性或忘记有口服药,易发生漏服、延迟用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导致医疗纠纷及医、护、患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口服药领取通知单,经临床使用2年多,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规范电子医嘱执行流程,降低电子医嘱执行中的潜在风险.方法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电子医嘱执行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危机值,确定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的5个高风险因子为电子医嘱执行途径的设置不够合理、剂量选择错误、医嘱修改中的错误、皮肤过敏试验问题和护士执行医嘱漏签名.并采取加强对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培训、做好电子医嘱源头管理、规范电子医嘱的处理流程等针对性措施予以改进.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各高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降低电子医嘱执行风险,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护士核对的制度.结果 实行白班集体核对医嘱10个月,无医嘱执行错误,其中发生3起临时医嘱漏处理,11起计算机录入错误,均及时发现并纠正.结论 白班集体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我院自2004年11月开始执行直接医嘱.即将由医生住医嘱单上巧医嘱、护士录入计算机的医嘱处理方式改为山腹生直接从计算饥录入医嘱、护士审核执行的方法。新方法实施以来.明显简化了医嘱处理流程.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袁芳 《护理学杂志》2014,29(10):9-1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口服药无缝药学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484例口服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244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发放流程;观察组实施无缝药学服务,包括组建药学服务团队,创建口服药专栏,采用自动包药机分包药品,加强健康教育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率、药物相关知识掌握率、遵医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无缝药学服务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流程的应用,可有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率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三色服药卡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外服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色服药卡在心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旨在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效果。方法心内科住院治疗后需继续口服药治疗患者106例,使用三色服药卡指导用药。结果使用1周后随访,106例患者中仅3例次错用口服药,余均能正确按医嘱服药。结论利用三色服药卡,可指导心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后正确服药,减少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陆梅  何爱萍 《护理学杂志》2008,23(10):67-67
患者住院期间,口服药由发药护士负责按医嘱发送给患者,由于患者外出检查或到相关科室治疗,发药护士很难准时将口服药发给患者,再加上多数患者不能正确认识口服药的重要性或忘记有口服药,易发生漏服,延迟用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导致医疗纠纷及医、护、患难夫妻之间的相互不信任.  相似文献   

14.
物流传输系统在内科药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艳  陈丽  李林美 《护理学杂志》2005,20(23):19-19
我院内科药房2003年1月开始采用物流传输系统对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进行集中配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物流传输系统原理采用气动管道自动化传输系统,以空气压缩机抽取及压缩空气为动力,在密封的网管中传送物品[1]。2工作流程物流传输系统主要用于新医嘱中口服药及患者急需时的传送。当病区护士用电脑完成医嘱录入后,电话通知的同时将传输瓶通过物流系统传到药房,药房护士根据电脑摆药单摆好药物,装入清洁药瓶,并在瓶外注明患者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及剂型,并将药瓶置传输瓶内,再传输给指定病房。操作步骤:当物流传输系统面板上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杨柳  程丹丹  徐丽 《护理学杂志》2013,28(15):58-60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选题方案,对临床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未规范、非有效服用率显著下降,其中服药间隔时间不符降至6.0%,未按规定剂量服用降至4.0%,均达到目标值.漏服降至2.3%,尚未达到目标值(2.0%),除服用过期药物外,其他各观察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因素较多,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不合理医嘱执行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流程进行改进,即在药师审方的基础上增加护士贴签-排药审核、配制审核、成品核对3次审核,拦截不合理医嘱;建立健全审核反馈及护士学习培训机制。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审核流程改进前配制液体1 391 926袋,拦截不合理医嘱11袋,实施后配制1 321 673袋,拦截不合理医嘱36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增加护理人员审核环节,有效提高了不合理医嘱拦截率,促进了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码腕带识别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顺序将32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3例)。对照组由治疗护士根据医嘱单核对,包干组责任护士呼叫患者姓名,核对口服药执行单无误后发放给患者。观察组由自动包药机集中分包口服药,药袋在下角有二维码;责任护士听由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由腕带核识患者身份后,通过PDA扫描药袋二维码和手腕带识别患者及药品信息无误,将药品发放给患者。结果观察组在口服药发放过程中药物漏发、剂量少发、剂量多发、药袋信息错误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二维码腕带识别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的安全性,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口服药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从处理医生摆药医嘱到从药房领回药品再予患者治疗都是临床护士的日常工作。护士在药房领取口服药品的过程中,常因药物数量多且每盒药品的包装数量不同,使领药核对计数较繁琐,尤其是片剂类药品。需要根据包装数量不同核算药师摆出来的盒、片总数是否与医嘱单总数一致.心算容易出错,笔或计算器计算需占用一定时间,影响工作效率。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口服药领取数量快速查对表,经2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嘱的种类不同,按照常规应首先执行临时医嘱.但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开出医嘱后病历均堆放在一起,从外观上无法判定医嘱的轻重缓急,往往造成立即执行的医嘱延后执行,容易发生安全隐患.鉴此,我科2009年8月起设计制作了立即执行医嘱提示卡,经过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口服药护理危机,规避护理缺陷。方法分析住院肿瘤患者口服药护理危机来源及其原因。结果22例次口服药护理危机分别来自药物类别护理服务和服药管理两方面:麻醉类镇痛药物2例次,靶向治疗药物3例次,镇静催眠类药物2例次,排泄类药物3例次,外出患者4例次,转科、出院患者8例次,经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均未发生安全事故和护患纠纷。结论实施危机意识教育、药物知识培训、完善发药制度、加强与医生的沟通等对策,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服药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