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呼应答查对医嘱法防范护理差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对防范医嘱差错的作用.方法 采用呼唤应答法进行医嘱查对,即1条医嘱查对过程中,由主班护士宣读医嘱内容中的药名和剂量(呼);由治疗班宣读执行方法 (应),由护理班护士核对计算机相关项目(答).结果 实施前共查对3 875条医嘱,发现错误医嘱24条,7条医嘱漏执行和错误执行;实施后共查对3 883条医嘱,其中发现错误医嘱20条,均及时查对处理,无执行错误医嘱,无漏查错误医嘱,无漏执行医嘱.结论 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可有效减少或杜绝医嘱相关护理缺陷差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如何落实医嘱查对制度,以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缺差错、缺陷的发生.方法:通过抄卡护士和穿刺护士分别查对患儿病历进行查对.结果:实施三年无一例医嘱执行错误和漏执行医嘱.结论:二人分别核对病历落实医嘱查对制度的方法适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护士核对的制度。结果实行白班集体核对医嘱10个月,无医嘱执行错误,其中发生3起临时医嘱漏处理,11起计算机录入错误,均及时发现并纠正。结论白班集体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护士核对的制度.结果 实行白班集体核对医嘱10个月,无医嘱执行错误,其中发生3起临时医嘱漏处理,11起计算机录入错误,均及时发现并纠正.结论 白班集体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原有的医嘱查对记录本有查对日期、有无差错、医嘱执行者、转抄输液卡者、摆药者、核对者等项目。医生每日上午大查房后开出批量医嘱,护士基本上11:00处理核对完毕,记录于医嘱大查对本上。但此轮医嘱查对结束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药品领取工作由主班护士审核执行医嘱后,至中心药房领取药品,查对后放入塑料领药篮内带回科室交给责任班护士遵医嘱使用。由于药品放置杂乱无章,药品的领取查对使用过程不仅耗时长,还会出现由于药品相互挤压,导致安瓿破碎造成药品  相似文献   

7.
网络医嘱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抽查2002年8月20日至11月18日12586条网络医嘱,发现错误或不规范的医嘱182条,其中剂量点击错误12条、给药途径点击错误6条、病人点击错误5条、医嘱不规范产生手工计价41条、漏费医嘱109条、网络设置造成执行单药品剂量错误9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以杜绝严重差错和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8.
应用开放式提问表格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查对.结果实施1年来,杜绝护理差错65例次.提示开放式提问表格能有效引导患者主动参与术前查对,促进护患交流,避免患者在未听清楚问题的情况下误听误答所造成的无效查对和手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应用开放式提问表格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查对。结果实施1年来,杜绝护理差错65例次。提示开放式提问表格能有效引导患者主动参与术前查对,促进护患交流,避免患者在未听清楚问题的情况下误听误答所造成的无效查对和手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口头医嘱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自制问卷调查3所医院口头医嘱执行状况,针对问题采取规范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采取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聘用护士在静脉输血操作考核中存在的查对问题,提出新护士输血规范化培训的对策。方法对90名新护士进行静脉输血操作培训与考核,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果考核满分100分,其中涉及查对项目的分值为21分。查对完全正确的只有3人;输血查对错误共失分467分,占总失分的49.89%。查对项目失分率为24.71%,其他项目的失分率仅6.60%。除评估时,新护士输血操作各环节查对错误发生率最高的项目是"三查八对"项目不全、方法不正确。结论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关键,必须对新护士进行输血规范化培训,以规范输血查对程序、内容及方法,通过培训和强制性制度降低输血差错,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医嘱执行单的使用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和护士访谈,按照责任制护理模式设计和修订患者医嘱执行单。结果实施新患者医嘱执行单后,每个月平均节约纸张687.0张,节约成本约112.0元;护士满意度100%。结论改进后的患者医嘱执行单节约了护理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规范了病历书写,护理文件中需增设长期医嘱执行单,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第3章第29条规定了长期医嘱必须有执行时间和护士签名。为减轻护士书写负担,有效利用并保留医嘱执行的原始资料,我院于2003年将床旁输液卡与长期医嘱执行项目合并为注射治疗单,又于2007年通过持续改进设计为可粘贴的医嘱执行卡,经临床应用,受到护患双方的好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我院自2004年11月开始执行直接医嘱.即将由医生住医嘱单上巧医嘱、护士录入计算机的医嘱处理方式改为山腹生直接从计算饥录入医嘱、护士审核执行的方法。新方法实施以来.明显简化了医嘱处理流程.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口头医嘱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3所医院口头医嘱执行状况,针对问题采取规范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 采取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 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规范电子医嘱执行流程,降低电子医嘱执行中的潜在风险.方法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电子医嘱执行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危机值,确定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的5个高风险因子为电子医嘱执行途径的设置不够合理、剂量选择错误、医嘱修改中的错误、皮肤过敏试验问题和护士执行医嘱漏签名.并采取加强对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培训、做好电子医嘱源头管理、规范电子医嘱的处理流程等针对性措施予以改进.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各高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降低电子医嘱执行风险,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嘱模块加拼音码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专科特点及使用频率对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各项目分别打包制作成医嘱模块,取其名称拼音的前2~4个字母组成拼音码,使用拼音码进行计算机医嘱录入。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医嘱录入时间显著缩短,缺陷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应用医嘱模块加拼音码输入法,可提高医嘱录入速度,减少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医嘱执行卡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瑞萍 《护理学杂志》2008,23(10):40-4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规范了病历书写,护理文件中需增设长期医嘱执行单,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第3章第29条规定了长期医嘱必须有执行时间和护士签名[1].  相似文献   

1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规范了病历书写,护理文件中需增设长期医嘱执行单,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第3章第29条规定了长期医嘱必须有执行时间和护士签名[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询问式查对在预防医疗差错中的作用。方法 将19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0例,在执行各项医疗活动时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查对,观察组采用询问式查对。结果 观察组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差错2例次(3.86/10万),对照组为10例次(17.24/10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入院≤3d、20:00~8:00医疗差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询问式查对能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特别是在夜间及3d内的新入院患者,更能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