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型管引流术是胆管手术后病人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道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现将“T”型管引流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胆管术后“T”型管引流病人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6岁~58岁,平均47岁;胆管结石18例,胆囊癌8例,胆管囊肿3  相似文献   

2.
胆道手术后放置T型管引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认为术后T型管引流胆汁量经历一个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且有学者将其作为T型管的拔管指征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许多病人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律.为此我们从1991年~1992年详细地观察并记录了55例胆道手术后放置T型管引流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8例胆道术后应用T型管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胆管炎,系胆道完全性梗阻伴急性化脓性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1],在临床上应特别重视。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4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6~76岁,平均53岁。42例患者均有腹痛、寒战高热,有明显黄疸者39例,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其中神志不清11例。1.2手术方式与结果胆总管“T”型管引流29例,胆囊造瘘胆总管“T”型管引流1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T”型管引流2例。本组42例,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腹腔和胆道T型引流管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和胆道T型引流管的护理重要性。方法总结我科1999年7月~2005年10月实施的18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毕常规右侧肝上、肝下和左侧肝下各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放置胆道T型管引流126例。结果术后未发生腹腔引流管和胆道T型管脱出现象,术后定期顺利拔出腹腔引流管140例,腹腔引流管堵塞更换20例,延迟拔管26例。胆道T型管术后6个月拔管66例,6~12个月拔管48例,12个月后拔管12例。结论加强肝移植术后腹腔引流管和胆道T型引流管的护理是早期发现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感染并发症和移植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胆总管结石T型管引流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2001年11月~2002年11月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患者为早期抬高组,2000年10月~2001年10月T型引流管按传统处理患者为传统处理组,对比分析T型引流管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T型管引流、住院平均天数、胆道下端梗阻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组患者T型管引流时间及住院平均天数均缩短,胆道下端梗阻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T型引流管早期抬高,具有住院时间短、胆道下端梗阻率降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此法安全可行,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15年来,我院共进行胆道手术后置 T型管引流566例。在引流期间,管道发生梗阻者48例。其中血块堵塞5例,纤维蛋白凝固块阻塞6例,泥沙样淤积9例,T 型管被腹带包扎压瘪2例,连接 T 型管的引流瓶未插排气针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胆道T型管引流术后的护理情况。方法:对279例行胆道T型管引流术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79例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及护理,270例均得到满意的效果,只有9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正确的临床观察和合理的护理,胆道T型管引流术后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有效护理.方法 对180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患者采取前10 d开放引流,10 d后根据病情选择抬高引流的方法,促进胆汁更多流入肠道,患者无不适后可试行夹闭T型管,并行经T型管胆道造影了解胆管通畅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最短住院时间12d,最长住院50 d.结论 采取“阶梯式”护理方式,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护理方式,可有效地降低T型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促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术后患者的T型引流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108例胆道术后行T型管引流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108例胆道术后行T型管引流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T型引流管护理按照常规护理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堵管、胆漏、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2%;患者满意度为9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胆道疾病手术患者的T型引流管护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我地区是肝胆管结石好发地区,以混合型和泥沙样结石为多。此类疾病常伴有炎症、梗阻,约半数需急诊手术,胆道探查置“T”型管引流,是胆道手术后的基本措施,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0年5月共施行78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该手术在引流期间因蛔虫、结石、血凝块和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T”型管梗阻共66例,其中护理不当引起的有14例,占21.2%,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分析及讨论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17至72岁,平均43.2岁。梗阻原因见附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预防老年患者胆道术后留置T型管的并发症。方法 对108例T型管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10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管周感染2例,脱出3例,胆汁性腹膜炎3例,胆道感染3例,出血1例。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的预防老年患者T型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引流液的细致观察及对T型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朱利琴 《护理与康复》2009,8(5):377-378
目的观察延期拔除T型管对减少胆漏发生的效果。方法将327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单月、双月分观察组153例、对照组174例。对照组T型管留置10-14 d后,全日夹管1-2 d,常规T型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开放引流1 d后拔管。观察组按对照组夹管1-2 d后无不适,予夹管后带管出院,留置4周后,常规造影、开放引流1 d后拔管。结果观察组胆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延期拔T型管可减少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引流液的细致观察及对T型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胆道外科手术常需放置T型管引流,术后拔除T型管时偶有胆漏发生,若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本院对2003年至2007年发生胆漏的7例患者采用三管引流保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许金荣 《现代康复》1998,2(4):327-328
本着重对胆总管引流并发症的研究.目的在于据醒年轻的临床外科医生.不容忽视临床通常采用的“T”型管引流并发症.同时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轻视甚而盲目地取消长期以来被广大临床工作公认的行之有效的“T”型管的应用,作认为二均会带来不应有的并发症。近几年来这种情况临床上时常发生,值得一提。章重点就“T”型管闭塞、“T”型管过早脱出.胆总管造瘘后酸中毒综台征、胆总管造瘘后肝下积液等常见的并发症进行丁详细的阐述及深入的刊论.并就“T”型管引流并发症如何防治以及对“T”型管制作材料的改进,减少组织异物反应能够有所进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2008年3月~2011年11月间胆管结石需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手术126例进行术后多项指标的观察比较。126例患者均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7min,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平均34h,并发症发生率为3.96%,无剧烈右上腹痛及黄疸加重发生。胆总管探查后混合放置双J管与T型管引流胆道,能充分引流胆道,且并发症少,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胡慧群 《上海护理》2006,6(5):36-37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胆道手术T型管引流按常规2周后窦道形成,经造影胆道正常,夹管24 h后无不适,方可以拔管。但长时间T管开放引流,大量胆汁、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阻断了肝肠循环,影响了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恢复[1]。我院2003年12月~2005年10月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124例,并施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我们将T管夹管时间提早到4 d~7 d,腹部拆线后带管回家,4周后…  相似文献   

20.
胆道手术是项较复杂的手术,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老年人。为降低胆道压力和支撑胆道,胆总管探查术后常置放T型引流管,若T型管发生问题,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术后病人T型管的护理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甚至病人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3年3月~1996年5月共做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32例,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32~60岁。首次急性胆囊炎发作1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9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2术后护理2.1病人回病房后T型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